剛入大學的新生英語學習面臨兩個問題:一是大學和中學的管理方式不同,學生需要從他律過渡到自律;二是教學方法不同,學生要適應從死記硬背到活學活用的轉變。筆者多年從事新生的英語教學工作,從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效果中,發(fā)現(xiàn)了許多值得認真反思的問題。
一、缺乏自主學習英語的意識和能力
現(xiàn)在的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中學時代,生活上過多依賴家長,缺乏獨立行事的意識和能力,凡事坐享其成;英語學習上對老師抱有很強的依賴心理,認為教師是知識權威和主宰,把自己的學習全部寄托在老師身上,不懂得在學習中如何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概括來說,沒有自主學習英語的愿望和習慣,學習缺乏計劃性、方向性和自控能力。產(chǎn)生這種不良后果的根源要追溯到存在很多弊端的中學英語教學,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學生缺乏英語學習熱情。中學英語教學方法呆板單調,難以調動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大多數(shù)教師的教學內容就是背單詞、練句型、講語法、讀課文、翻譯課文。年復一年,千篇一律,學生逐漸失去了好奇心、學習興趣,滋生了厭倦的心理。
2.應試教育的負面影響。中學階段的英語學習目的主要是應付中考和高考。為了提高學生的考試分數(shù),教師的教學重點必然放在做題上,長年累月的“題海戰(zhàn)術”把學生弄得暈頭轉向,根本無暇培養(yǎng)自己的語言興趣和應用能力,結果越學越覺得枯燥乏味。
3.“師道尊嚴”的思想根深蒂固。我國傳統(tǒng)英語課堂教學注重教師向學生的單向輸入,忽視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重“教”輕“學”,沒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被動地識別老師的教學內容,吸收知識的渠道單一,學習興趣索然,效果不好。
針對上述情況,新生英語老師上課伊始就要向學生闡明,英語是學會的, 而不是教會的。英語學習能否成功完全取決于學生本人,取決于學生自身因素以及利用學習機會的各種能力。讓他們明白,教師的“教”是大學英語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但起關鍵作用的是學生自己的“學和練”。為此,英語教師的首要任務是要極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意識和興趣。自主學習不僅僅是學習,而且還意味著學會如何學習,學生要有自我管理英語學習的責任意識和能力,不再盲目被動地聆聽老師講解教材,信奉教師和教材是唯一的知識來源,而是發(fā)揮學習主人翁的精神,在老師的指導幫助下,學會確立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材料、控制學習進度、選擇學習方法、監(jiān)控學習過程、評價學習結果等,全方位負責自己的學習,由“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
另外,還要讓學生明白語言是社會交際需要和實踐的產(chǎn)物,只有在交際中語言才有生命,人們在使用語言過程中才真正學會使用語言等道理。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不僅是獲得許多語言知識并通過各種考試,而是要掌握運用語言的實際交際能力,綜合運用聽、 讀、說、寫、譯等各項技能,發(fā)揮語言的真正作用。
二、“語法、詞匯”中心論
有些學生在經(jīng)過一段英語學習,感覺到了種種不適應。老師講課時不逐個解釋單詞,也很少舉例操練,只講解其中的重點詞匯,其余的都留給學生自主完成,學生要自己查詞典才能掌握其用法和搭配。對課文的講解也不是詞、句、語法的孤立型教法,而是側重理解整個語篇、分析文章結構、欣賞寫作技巧與風格,與中學的英語教學重點大相徑庭。這些同學之所以不適應,是因為他們固執(zhí)地認為英語學習就是語法加詞匯。只要多背單詞,熟練應用語法規(guī)則就一定能掌握英語這門語言。他們也希望大學英語老師能像中學老師那樣按照講解生詞—在板書釋例語法—領讀—操練句型的模式上課。學生這種錯誤觀念的形成與中學英語課堂的死板教學模式有直接關系:
1.“語法、詞匯中心論”誤區(qū)。中學英語教學中心基本是語法和詞匯。學生為了學語言而學語言,為了學語法而學語法,為了學詞匯而學詞匯。長年累月地背語法和詞匯,忽略了學習英語的目的是使自己更好地組織思想,更好地運用英語來交流思想。結果到進行具體語言實踐時,總是死摳語法。說和寫時惟恐語法有錯,結果說也說不快、寫也寫不好。事實上,學習詞匯和語法的目的是以此為基礎,來進行閱讀、聽力、口語、翻譯和寫作等實踐活動。而“語法恐懼癥”有悖于學習語言的實質,它忽略了語言的實踐性和綜合性,與語言的發(fā)展趨勢背道而馳。
2.“英語知識”的誤區(qū)。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深受應試教育的引導,特別注重向學生灌輸英語知識。學生為了獲得語言知識、通過考試而學英語,忽視了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實際應用的真諦。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上,根本無暇培養(yǎng)運用這些知識的實際技能。轉變中學英語學習中傳統(tǒng)的 “知識”和“技能”的定位勢在必行,否則,培養(yǎng)出的學生只能是“高分低能”,想實現(xiàn)綜合發(fā)展學生聽、說、讀、寫、譯等能力將會遙遙無期。
3.忽視了掌握正確語音的重要性。中學階段的英語學習多注重高考內容和題型,強調語法和詞匯,忽略了語音訓練。學生不重視語音學習,加上母語的干擾,常用漢字代替英語音標,結果所掌握的語音非常“漢語化”。這不僅影響了說的準確性,也有礙于聽力理解能力的發(fā)展,進而對英語的實際應用產(chǎn)生畏懼心理。新生英語學習初期常出現(xiàn)一種有趣的現(xiàn)象,一些一看就懂的句子,卻怎么也聽不懂,究其原因在于學生的語音問題。由于中學英語學習的片面性,學生不能熟練掌握一些基本的語音問題,如音素識別、重音、連讀、失去爆破、意群停頓以及語調等。語音不正確,聽音也會有誤。腦海中形成的錯誤聽覺形象,嚴重影響了聽力理解效果??梢?,掌握正確的語音語調是中學階段英語學習的必要部分。
英語學習固然涉及語法和詞匯,但更重要的是多接觸具體的語言材料,多參與具體的語言實踐,在運用語言中去感受語言的精神實質,在實際語言交際中學英語。為此,學生們必須摒棄傳統(tǒng)的崇尚詞匯和語法知識積累的觀念,改變單向性接受語言知識輸入的學習模式,探索發(fā)現(xiàn)學習規(guī)律,建構知識體系,發(fā)展語言運用能力。
三、片面強調英語各種能力的獨立性
常聽到新生這樣評價自己的英語:“我閱讀理解能力要比我的聽力理解能力強多了。”“我口語還行,就是聽力不好?!辈浑y看出他們分割孤立了英語的各種語言能力。人們通常把英語學習分解成聽、說、讀、寫、譯五項技能。暫且不議這樣的分解科學與否,單靠片面的訓練來提高其中的任何一種能力都是無稽之談,因為語言的各種能力是相互依存、平衡發(fā)展的。英語學習是一種“自促系統(tǒng)”,各項能力相互作用:聽和讀是基礎,是說、寫、譯的源泉。在學習時,聽、說、讀、寫、譯等技能都在協(xié)調發(fā)展,缺一不可。因此若想提高具體某一方面的能力,只能在全面學習的同時,一個一個有所側重地攻克。也就是說,在全面學習聽、說、讀、寫、譯的同時,可以有所側重,也必須有所側重地發(fā)展自己的語言技能,這樣才能全面提高語言素質。五種技能互為條件,為彼此的共同提高相互鋪平道路。學習英語的策略應該是有所側重,各個擊破,全面發(fā)展各項能力。
四、英語學習一曝十寒,考試前臨時抱佛腳
有些新生有一種速成的僥幸心理,平時對英語不重視,到了考試前臨時抱佛腳,沒日沒夜地突擊單詞、做模擬試題。一旦通過了考試就覺得萬事大吉了,把英語又丟到腦后,不聞不問。這樣一曝十寒地學習英語,最終的結果是無功而返,因為到參加工作需要使用英語時,所學的東西早已被漸漸遺忘。
中學英語教學看重的是效果,而不是過程。老師整天帶領學生背單詞、背課文、做模擬試題,在茫茫題海中尋找打勾的規(guī)律,結果學生逐漸形成了浮躁的心理,急功近利,學習時帶有投機的成分。這是英語學習的大敵,因為英語學習的高質量效果應該取決于踏實的日積月累的學習過程。學生一定要遵照科學的規(guī)律,一步一個腳印地認真學習。
作為新生的英語教師,我們一定要讓學生明白,語言速成純粹是無稽之談。無論科技如何發(fā)達,英語學習的基本規(guī)律不會變,學好英語沒有捷徑,只有大量積累語言材料,多背、多練才能達到目標?;就緩绞牵簻蚀_的語音、大量的詞匯、詞不離句、句不離段、多讀、多背、多練,這樣才能培養(yǎng)良好的語言應用能力。要認識到英語學習的長期性和艱巨性,克服忽冷忽熱的學習態(tài)度,堅持不懈,持之以恒。那種為應付考試盲目突擊的學習方式雖然在短期內有一定效果, 但從長遠觀點來看非常不可取。因為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是為了日后的運用,如果畢業(yè)后在工作崗位上要使用英語時,語言水平已大大下降,不能滿足工作需要,那么突擊的害處就一目了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