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學生誠信缺失的主要表現(xiàn)
1.考試作弊屢禁不止。近些年高校中考試作弊屢禁不止,從前幾年的傳呼機、手機,到最近的隱形無線耳機,作弊手段層出不窮。近年來,幾乎每個學期都有大學生因考試作弊而受到學校嚴厲處分的報道,不少高校有學生因考試作弊而被停學一年甚至勒令退學。然而即便如此,高校的考試作弊現(xiàn)象還是不能禁絕。
2.弄虛作假失信違約。求職履歷是用人單位選用人才的第一道關卡。有些大學生為了能在激烈競爭的就業(yè)市場上搶占先機、找到一個滿意的工作,就在簡歷中一味突出介紹個人某方面的才能,有的甚至信口開河、無中生有,欺騙用人單位,甚至鬧出了一個班級就有四個學生會主席的笑話。
3.不守承諾拖欠貸款。為了保證貧困的大學生能順利地完成學業(yè),從1999年起,在全國范圍內推行國家貼息(50%)無擔保信用貸款。貧困大學生不需要擔保,而憑個人信用,按一定的申辦程序即可獲得國家助學貸款。到2001年秋,全國約有20萬人獲得12.62億元的國家貼息無擔保信用貸款。對于廣大貧困生而言,國家助學貸款如雪中送炭,解決了實際困難。但是很多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畢業(yè)生還貸違約問題。有的學生信用意識淡薄,畢業(yè)后以種種借口拖欠貸款不還。
二、大學生誠信缺失的教育成因
1.家庭教育的影響。父母是兒童第一任老師,父母、家庭對兒童的影響,很大程度上左右著兒童的人生走向。目前高校的在校生絕大多數(shù)都是20世紀80年代我國推行計劃生育之后出生的獨生子,都是在父母的百般呵護之下成長起來的。很多家長出于對孩子的偏愛,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有意無意的滲透“這個社會,老實人吃虧”“做人要學會左右逢源,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等錯誤觀點。在這種教育熏陶下的兒童,很容易逐漸產(chǎn)生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誠信的思想,道德品質不夠完善。
2.學校教育的偏差。我國的各級各類學校其實對德育非常重視,從小學到大學,都把誠信教育作為學校品德教育的重點。但是在教育方法上,卻犯了簡單化的錯誤。目前我們的教育方法以灌輸、說教為主,將品德教育視為政治說教,或把品德教育當作知識“傳輸”,忽視情感教育,缺乏實踐體驗。造成的結果就是講的時候熱火朝天,做的時候放在一邊。很多思想品德課上的東西對于學生而言就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并不往心里去。另外,教育者素質參差不齊,在教育和具體執(zhí)行各種規(guī)章制度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不公正和不誠信,也潛移默化地對大學生的誠信教育產(chǎn)生了負面影響。
三、解決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對策
要解決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問題,應從推進高校的誠信教育入手。應該說,教育界已經(jīng)看到了高校誠信教育的重要性,各高校也都把誠信教育作為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部分,然而,當前高校的誠信教育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1.轉變誠信教育的價值取向。我們以前的誠信教育,更多的是從功利主義取向出發(fā)的,也就是說,告訴學生如果不遵守誠信原則,就會受到懲罰。然而,實際上,并不是所有的不誠信行為都會受到懲罰,相反,學生隨著閱歷的增長,會發(fā)現(xiàn)在社會上不誠信的行為有的時候甚至能夠獲得收益。這樣,無論教育者如何努力,其教育效果都很可能被現(xiàn)實的反面例證輕松擊潰。所以當前誠信教育的當務之急是將其價值取向從功利主義轉移到人文主義,從利弊權衡轉移到人文訴求。通俗一點說,就是教導青少年講誠信,并不僅僅是為了維護與增加自己的利益,同時也是要盡到做人的本分。在日常教育中,收集古今中外經(jīng)典著作中關于誠信的箴言,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認識與情感;選取現(xiàn)實生活中科學家關于誠信方面的實例,正面教育學生;引導學生分析正反兩方面的案例,激濁揚清。在生活中讓學生逐漸樹立誠信觀念,即誠信是做人的道德起點,是做人做事的根本,誠信的內涵集中表現(xiàn)在做人的人品上;讓大學生在分清誠信是非的基礎上,決定什么是自己必須堅持的,什么是自己必須反對的,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行為。
2.改善育人方法,營造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誠信是道德修養(yǎng)、成才做事的基礎和前提。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要改變教育者主動說教、受教育者被動接受的模式,建立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平等交流的機制,從思想和行動上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關心學生。此外還要充分利用學生課外活動,充分依靠全體教師,依靠學生的各種組織,通過開展各種有益的活動有針對性地進行誠信教育,使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到誠信的重要性。學校應聘請一些專業(yè)人士作為兼職教師,通過實際個案的分析,讓廣大同學充分感受守信的愉悅,無信的憂慮,失信的恥辱和被動,同時了解“誠信”對于一個生活在大都市現(xiàn)代人的重要性。同時教師要以身作則,給學生作誠實守信的好榜樣。管理工作者、后勤職工必須認真履行工作職責,對待工作要誠實守信、做好表率??傊灰獙W校每個部門,每個人,都能以誠信為本,營造出良好的誠信氛圍,學生就能真正受到耳濡目染的感染,在學生的心里樹立起根深蒂固的誠信意識和理念。
3.建立誠信檔案。誠信教育不能光靠輿論和說服教育。在誠信已被道德家們提倡了數(shù)千年后的今天,不誠信的行為仍不在少數(shù),這本身已說明輿論倡導力量的軟弱性。所以高校要建立一種制度,記錄學生在校期間的誠信狀況,從而形成對學生失信行為的一種約束。這種約束絕對不僅僅是道德方面,也絕對不是文化層面的東西,它應該有一種震撼作用。學??梢愿鶕?jù)學生的表現(xiàn),結合思想道德修養(yǎng)、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學習等,建立學生個人信用考評機制,定期、全面考察學生在校期間的信用狀況,詳細、及時地記錄、反饋、監(jiān)察、糾偏、指導,促進學生誠信習慣的養(yǎng)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