蠔油牛柳是一道廣州名菜,選用牛里脊為主料,配以廣州特有的蠔油為調料經(jīng)滑炒烹制而成,菜品蠔香味濃,嫩如豆腐,軟滑可口,回味無窮,深受各地食客的喜愛。但要想真正做好此菜,突出菜肴的特點,難度卻很大。在酒店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由于操作者對其要領掌握不當而使菜肴口感老韌、質地堅硬、鮮味不足等現(xiàn)象。筆者經(jīng)過多年實踐,探索出其中的一些關鍵,現(xiàn)整理成文,把它奉獻出來,意與同行交流、探討。
一、原料選擇
制作蠔油牛柳的選料是很講究的。首先,應選用養(yǎng)殖的食用牛,而對于淘汰的奶牛或役用牛,由于其生長期長,勞動量大,造成肌肉組織中纖維密度高,蛋白質含水量少,經(jīng)加熱后則收縮性較強,持水性下降,水分損失嚴重。雖然也能制作蠔油牛柳,但鮮嫩的口感則要遜色很多。
其次,剛宰殺的牛肉需先放置一段時間,待進入成熟狀態(tài)后再使用。在放置過程中可用架子將其垂直懸掛,利用自身的重量拉伸肌肉,提高嫩度,這是保證成菜軟嫩的主要因素之一。
再次,應選擇牛身上最嫩的里脊肉,因形似扁擔,固又稱扁擔肉,其肌肉中纖維組織松軟,含水量大是保證成菜口感鮮嫩的原因之二。
二、刀工處理
原料剔凈白色筋膜后應坡刀批成3 mm厚的均勻柳葉狀薄片,這一點是保證成菜口感鮮嫩的原因之三。如果批片過厚或厚薄不勻,在烹調時將會導致菜肴成熟不一致,影響嫩度。
牛肉批片后應用刀逐一平拍一下,然后放入清水中浸泡5分鐘,漂去部分血紅素,同時通過水的滲透力使肌纖維組織吸水,在加熱時才能變得膨松飽滿,這是保證成菜鮮嫩的原因之四。
三、腌漬上漿
原料浸泡后用干布包起瀝去水分即可上漿。牛肉屬較難上漿的原料之一,若上漿不當,極容易脫漿吐水。為保證質量,在上漿時須注意以下三點:
1. 嚴格掌握好上漿的用料比例。以300 g牛肉為例,應加精鹽5 g、蔥姜酒水20 g、味精3 g、松肉粉(木瓜蛋白酶)4 g、蠔油5 g,蛋清半個、水淀粉15 g。值得指出的是:傳統(tǒng)方法主要是使用食堿作為致嫩劑,以軟化原料的纖維組織結構,改變蛋白質的性質,促進吸收水分,以達到致嫩的目的,但該方法對原料的營養(yǎng)素破壞性極大,且成菜往往會帶有一定的堿味;而使用松肉粉(木瓜蛋白酶)致嫩,能將原料中肌球蛋白的頭尾分開,提高原料中蛋白質的溶解力,使其充分吸收水分而體積膨脹,口感滑嫩。該方法不但不會破壞原料的營養(yǎng)素,相反還可以增加菜肴的營養(yǎng)價值,因為木瓜蛋白酶本身就是一種營養(yǎng)素。
2.上漿時要充分翻拌均勻并上勁,使水分完全滲入牛柳內部,蛋清和淀粉緊裹在原料表面,以便加熱時形成光滑、柔潤的保護層,使原料中的水分及呈鮮物質不易滲出流失,這是保證成菜鮮嫩的原因之五。若上勁不足,則會很快吐水。
3.原料上漿后需淋入少量植物油并拌勻,然后放入冰箱中冷藏半小時左右,使肌肉中的親水性蛋白質進一步吸水,防止脫漿;同時松肉粉開始使蛋白質的纖維變性,充分發(fā)揮致嫩作用;所加的油脂與水分子在肌肉纖維里膨脹而爆開,致使肉質更加鮮嫩松軟,這是保證成菜鮮嫩的原因之六。
四、烹調成菜
此菜在烹調時要求加熱速度快,調味一次準。因此,常采用兌汁芡來縮短原料在鍋中的加熱時間,最大程度地保護原料內部水分,這是成菜口感鮮嫩的原因之七。
首先,在滑油時須采用熱鍋涼油加熱,以防原料黏鍋;油溫應控制在120 ℃以內,投入肉片后輕輕用竹筷劃開,使其互不粘連,等肉片變色,達到九成熟時,應立即撈出瀝油。若過遲,則質地開始變老;而過早,則肉片的成熟程度不夠。其實,在調味時,應先將蠔油略煸,突出鮮味,隨即下牛柳,烹入兌汁芡,迅速顛鍋,淋明油裝盤上席。此時肉片剛好完全成熟,處于最嫩的狀態(tài)。切忌在鍋中停留時間過久,否則質地將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