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0月,我被廣州市外事辦派赴日本友好城市福岡進行為期半年的交流活動。時間雖然短暫,但其間也接觸過相當多的日本人,對于不同年齡層次的日本人來說,其生活態(tài)度有著非常突出的歲月留痕。當然,福岡一地的情況是不可以此來推測日本全國的,但它的情勢至少是日本整體社會樣貌的一個組成部分吧。
老年人不認老
初抵福岡,看到皺紋成堆的老人或弓腰擠上人滿為患的電車或拄拐杖蹣跚而行在繁華鬧市,我吃驚不小。雖早已聽說日本是個平均壽命將近80歲的老齡社會,但沒想到是這樣的一幅光景。
記得有次在便利店購物,我看到一老態(tài)龍鐘且腿腳極其不便的老婦人艱難地攀著扶手上樓,連忙上前攙扶。老婦人沖我點頭微笑,卻擺手婉拒我的好意,示意我不用扶她,然后繼續(xù)艱難上樓,看得我目瞪口呆,萬一不小心,摔成個半殘半廢咋辦,是不是他們仗著有高額的養(yǎng)老保險不怕出事?相比之下,中國老人容易服老,一般六七十歲已經(jīng)要有人攙扶照顧方可安心,而且看起來精神狀態(tài)遠沒有日本老人那樣好。
還有幾次在擁擠的電車和地鐵里,發(fā)現(xiàn)年輕人占著老弱病殘的專用座位看書玩手機,而不給站立一旁的老人讓位,看著實在讓人心酸和氣憤,我不知道這種事情是不是一種社會常態(tài)。但后來同行者告訴我,年輕人其實也想讓座,只不過很多日本老年人并不領這份心意,他們往往依仗自己的“身強力壯”自動放棄這種待遇,所以,一來二往大家都默認了這份未成文協(xié)議,即便到了真有老人想坐坐歇歇氣的時候,日本人過于謙讓的禮節(jié)也妨礙了讓座行為的實施,所以老年人也不得不遵守“先來后到”的原則才能謀得一個座位了。
在日本七八十歲的老人滿街都是,一個人購物,坐車,化妝打扮,出遠門,精神頭極好。因此住的時間長了以后,看到那些步履蹣跚的老人已不像剛來時那樣擔心了。長壽、自立、富足然而孤獨這就是日本老人的特點。
日本在老年人贍養(yǎng)的問題上倒不像中國,年輕人早早脫離家庭依仗自己的能力打工賺錢讀書在外租房居住,過著獨立的生活。等到他們結婚生子組建自己的家庭后,與父母的聯(lián)系就更少了。與中國的傳統(tǒng)習慣不同,日本的年輕人縱然生育兩三個子女,也絕不要求父母施以援手,幫忙照顧小孩。所以時常能看到穿著時髦的年輕爸爸媽媽漫不經(jīng)心地抱著個小腳丫和小腦袋都露在寒風里的嬰孩逛街,絕少看到在中國那種爺爺奶奶圍著寶貝孫子問寒問暖團團轉的情景。這樣老年人就好像被剝奪了含飴弄孫的權利,形如贅物。越是到暮年越是晚景凄涼。惟一值得安慰的是,日本的社會保障制度比較健全,給老人提供的福利待遇比較豐厚。即使沒有兒女的供養(yǎng),老人還是可以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
雖然老人的身體令人并不擔憂,然而每當我看到日本老人在超市里推著小車挑選面包牛奶水果的孤獨身影,心里還是有那么一絲絲的感觸:金錢和強健能代替天倫之樂帶來的精神愉悅嗎?
女人們不同了
在我看來,在日本最不怕冷的第一要數(shù)小孩子,第二就是女人。美麗抗嚴寒看來是全球通則。大冷天里,日本的女人們穿著超短裙魚網(wǎng)襪和長統(tǒng)靴,婀娜多姿地走在路上,身后香風一片。而高樓上的廣告牌明白地告訴我室外溫度只有3℃,女人真是奇怪的高度耐寒動物。
提起被公認為最好老婆的日本女人,中國男人的腦海里就會出現(xiàn)身著和服端莊嫻淑的女人,跪在門口幫老公換鞋,勤勞地做家務,對老公永遠的溫柔順從,就羨慕得巴不得把家里的“惡妻”休掉換個日本太太。事實上,吸煙、獨居、崇尚歐美名牌才是時下日本女人的真實寫照。那種溫婉優(yōu)雅的和服美人也只會在掛歷上才出現(xiàn),因為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幾個日本婦女愛穿要費半天時間才能穿好的和服了。百貨商店門口、咖啡廳、候車室、餐廳里隨處可見抽煙女人的身影,甚至還有邊走路邊騎車邊抽煙的。來日的人都夸日本的空氣好,我卻感覺空氣里揮之不去的盡是香煙的味道。日本女人極其鐘情歐美名牌,路易云頓的手提包,香奈兒的化妝品,阿曼妮的衣服等等高價貨品都是她們追捧的品牌。無論是款式還是皮感在我看來都很普通,每個價值好幾萬日元,相當于人民幣兩三千的某牌子的手提包。有一次一家時裝店新開張,開業(yè)的頭天晚上,居然有上百女人通宵排隊守候商店開門搶購皮包??吹椒鋼磉M商店的女人們,我不禁疑惑:誰說日本經(jīng)濟低迷。
女性的不同以往,還特別體現(xiàn)在婦女擺脫家庭羈絆重新走上社會。原來我們所看到的女人一嫁入夫家就停止原來的工作而相夫教子的事例現(xiàn)在是越來越罕見了。近些年來兩性平等斗爭的結果是許多日本家庭婦女重新走向社會,越來越多的職業(yè)女性選擇獨居。人口老齡化,出生率達到歷史最低點,晚婚不育已經(jīng)成為日本社會一大嚴重問題,這不能不說日本婦女的婚育觀念已經(jīng)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女人們不甘成為男人的附屬品,勇于走向社會向男人宣戰(zhàn),證明自己同樣具有工作能力,而非生育機器。
青年人追新潮
再說說日本的年輕人吧。他們沒有像老一輩那樣經(jīng)歷戰(zhàn)火的洗禮,原子彈的浩劫,戰(zhàn)后的發(fā)憤圖強。他們安享著老一輩辛辛苦苦創(chuàng)造的財富,在發(fā)達的現(xiàn)代社會里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
也正因為過于無憂,年輕人失去了應有的理想和追求,變得消沉頹廢。他們發(fā)型怪異,戴著隨身聽,玩著手機,抱著卡通書,叼著香煙,穿著花哨,追逐時尚,標榜個性?,F(xiàn)在高中生甚至還興起一股畫眉之風,好端端的充滿陽剛氣的濃眉非要像女人般的修得彎彎細細,甚至還有涂脂抹粉的,看了讓人不知所謂。電視節(jié)目的當紅主持人明明是個大男人,卻捏著嗓子學著女人的矯揉神態(tài)講話,更有身著女人服飾涂脂抹粉的男藝人廣告滿天飛紅得如日中天的,讓我實在搞不懂日本的審美觀?;蛟S是日本刻意模糊兩性區(qū)別,追求平等所致吧。每當在街上看到奇裝異服的小青年,我就十分懷念國內(nèi)年輕人不事修飾的素臉,看著覺得清爽和充滿陽光氣息。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年輕人的自立。他們從高中就開始到快餐店打工掙錢,上了大學開始離開父母,依靠自己賺的錢在外租房居住,絕少向父母伸手要錢。說起高校生,就不得不提學祭。所謂學祭就是高校每年由學生組織搞的活動,一般持續(xù)兩三天。到那時,學校就像個大的游樂場,里面都是學生搭起的小棚,主要以賣小吃的和賣二手書以及衣物為主。大學生們盡顯身手,把學祭搞得有聲有色,讓人流連忘返。不少高校旁邊的居民都紛紛入校湊熱鬧,淘便宜貨,向?qū)W祭組織部申請租攤擺檔,加入到學生活動的熱潮中去。平時看來吊兒郎當?shù)膶W生們,一到這些時候都精神抖擻,招呼客人,推銷貨品,工作非常賣力。每天從早到晚的忙下來,學生們個個累得不行,臨走前卻還認真收拾垃圾,把場地清理干凈才離開。日本的年輕人說來也奇怪,雖然在學校時頭發(fā)染得五顏六色,亂得像鳥窩,行為懶散,但只要進入社會工作就會把頭發(fā)染回黑色,穿著得體舉止大方,老老實實地認真工作,絕不含糊。對于日本年輕人這種工作前后判若兩人的轉變能力,我實在表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