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智毅
銀行多年積累的一些呆壞賬和待處理損失都放在非信貸資產損失內,使其成為銀行資產的垃圾袋
5月28日,剛剛成立不久的銀監(jiān)會,便以“銀監(jiān)通[2003]1號”文發(fā)出了對四家國有獨資商業(yè)銀行非信貸資產及其損失情況進行檢查的通知。外界對銀監(jiān)會出手的第一招評議紛紛,對為何選擇非信貸資產這個平時并不十分引人注意的題目下手也存在諸多猜測。其實,萬事都有一個開端,這只是銀監(jiān)會快速步入監(jiān)管正軌的一個開始罷了。如果有什么含義的話,我想它要表達的含義便是:非信貸資產并非不重要。
說起銀行資產,絕大部分人會想到銀行貸款,即信貸資產。但人們或許不知,除信貸資產外,銀行還有一大塊非信貸資產。非信貸資產種類繁多,即使是銀行界人士,也很少有人能準確、全面地講清楚它到底包括哪些具體內容。
從風險管理的角度,非信貸資產按其風險常態(tài)可分為非風險性非信貸資產、風險性非信貸資產。非風險性非信貸資產指無風險或風險很低的非信貸資產,包括現金及銀行存款、存放中央銀行款項、存放聯行款項、固定資產凈值、無形資產、遞延資產、在建工程、其他非風險性非信貸資產等8項。
風險性非信貸資產指有風險或風險程度較高的非信貸資產,包括存放同業(yè)款、拆放同業(yè)、應收賬款、短期投資、委托貸款及投資、買入返售證券、待處理流動資產損失、長期投資、固定資產清理、待處理固定資產損失、其他風險性非信貸資產等11項。
僅從上述分類,大家已經感到非信貸資產的復雜性。事實上,幾乎每一項非信貸資產又可細分為若干子項,大部分非信貸資產背后都有無數個故事可講。這就難怪少有人能把非信貸資產講個明明白白,真真切切。這其中當然與非信貸類資產分項錯綜復雜有關,也與長期以來人們對其不夠重視有關??傉J為它不是資產管理的主流,也不是監(jiān)管部門關注的重點,銀行多年積累的一些呆壞賬和待處理損失都放在非信貸資產損失內,使其成為銀行資產的垃圾袋。
銀監(jiān)會這次對非信貸資產檢查,有助于促進非信貸資產的規(guī)范管理和發(fā)展:
一是有利于摸清家底。銀監(jiān)會要求四家銀行查實非信貸資產的總量和結構分布情況,檢查各項非信貸資產是否按正確會計科目進行反映和核算。經過此次檢查,可以摸清非信貸資產家底。
二是有利于評估損失。這次重點檢查目前風險較高的各類掛賬、墊賬、待清理資產的數量和損失情況,主要包括12類風險性非信貸資產:表內應收利息、待處理房改資產、待處理同業(yè)拆借墊款、待處理案件糾紛墊款、待處理以前年度擔保及信用證墊款、待處理其他應收款、待處理抵債資產、待清理投資及自辦實體資產、待清理接收資產、應付福利費墊款、歷年虧損掛賬、其他風險性非信貸類資產等。這里邊既有家丑、也有黑洞,還有打不完的官司,理不清的糾紛,過去誰也不愿去理它,資產流失嚴重。通過此次檢查,可以正確評估損失程度,為相關決策提供依據。
三是有利于挖掘潛力。近年來,為低降不良資產,監(jiān)管部門和各行圍繞信貸資產想盡了辦法,做足了文章,較為充分地挖掘了潛力,使四家銀行不良資產絕對額和不良資產比例出現了雙下降。但任何事情都有一個限度,不良貸款降到一定程度,剩余的都是硬骨頭,要再大幅度降解已相當困難。此時,把非信貸資產納入到檢查范圍,可以擴大空間,挖掘潛力,有利于不良資產降解工作取得新成效。
四是有利于促進發(fā)展。銀行資產的垃圾袋遠不是非信貸資產的本來面目。非信貸資產是銀行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管理規(guī)范,不僅可以帶來巨大收益,還有助于銀行資產的多元化發(fā)展。在信貸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一些管理科學、市場意識高的商業(yè)銀行,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了非信貸資產管理的重要性,一些行的非信貸資金運用收益占其總收益比例已越來越高,成為重要的利潤來源。這也是今后銀行資產業(yè)務多元發(fā)展的一個方向。
面對非信貸資產這個棘手難題,銀監(jiān)會沒有回避和退縮,顯示其敢于碰硬的務實作風;面對非信貸資產這座等待開掘的金礦,銀監(jiān)會著力進行清理和引導,顯示其超前意識和寬闊視野。
(作者單位:中國銀行業(yè)監(jiān)督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