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龐同
這一時期,素菜得到較快發(fā)展,民間、市肆、寺院、宮廷均出現(xiàn)不少素菜品種,在一些著名食譜中還列有素食專節(jié),清末民初,又出現(xiàn)《素食說略》這樣的素食專著。
民間素食中國民間早就有素食的傳統(tǒng),有些人或因信佛、道教食素,有的人或因某種原因實行一定時間的“齋戒”,因而民間素菜品種較多。
如清人袁景潤《吳郡歲華記麗》卷六“六月素齋”條云:
三伏烈日炎蒸,易感痧暑,食宜淡泊,薄滋味,凡腥臊肥膩食品,咸屏除弗御。吳俗,男婦多清齋素食,一月方復葷,謂之全月素,其少者,亦必二十四日為度。其食齋日期,二十三日火神誕,為火神素,二十四日雷尊誕,為雷齋??ぶ朔罾S者,十八九,屠門為之罷市?;蛴新劺兹闼卣撸m非齋期,一間雷即素食,為接雷素。二十四日又為灌口二郎神誕,人咸素齋進香。二十五日為雷部辛天君誕,謂之辛齋。凡奉辛齋者,每逢辛日及初六日,皆素食,俗謂之三辛一板六云。凡嗜齋之先,親友必せ縭疇肉停謂之封齋。俟齋期畢后,仍復烹宰治肴饌開宴,謂之開齋,轉多戕物命,殊為暴殄之陋習矣。
這是關于蘇州人六月食素的記述。實際不僅蘇州,六月南方還有不少地方人食素。六月食素之外,信佛的吃素,某種“齋戒”的吃素,這樣,民間素食的水平必然提高,素菜的品種也會多了起來。
市肆素食指飲食市場上為適應顧客的需要而專門開設的素菜館、素食館中出售的素食。中國素菜館在宋代已經(jīng)出現(xiàn)很多,素菜的品種也多。清代,各地又出現(xiàn)不少素菜館。北京、天津、揚州、南京、蘇州等地均有。如《素食說略》中提到的“京師素飯館六味齋”、“天津素飯館”,費執(zhí)御《望江南》中歌詠的揚州的“倚山園”蔬菜館等等,只可惜更多的素菜館已較難查考了。
寺院道觀素食清代,佛教寺庵、道教廟觀之中的素食有所發(fā)展。據(jù)《清稗類鈔》記載:“寺廟庵觀素饌之著稱于時者,京師為法源寺,鎮(zhèn)江為定慧寺,上海為白云觀,杭州為煙霞洞。煙霞洞之席價特昂,最上者需銀幣五十圓。陳六笙方伯?、冯梦恢胸╈憬栽勚?,每以其品之多且旨,味之清而腴,娓娓告人,贊不絕口。”除這幾家寺觀外,常州天寧寺、蘇州寒山寺、安慶迎江寺、湖北武當山道觀、南陽元妙觀、陜西太白山諸寺、南京承恩寺、揚州法海寺、定慧庵等都各有一些知名的素饌。如《清稗類鈔》記道:
高宗南巡,至常州,嘗幸天寧寺,進午膳。主僧以素肴進,食而甘之,乃笑語主僧曰:“蔬食殊可口,勝鹿脯、熊掌萬萬矣。”
《清稗類鈔》中還有另一關于高宗在寒山寺對僧人說“吾等夙喜素餐,第供素饌足矣”的記述,說明天寧寺、寒山寺當年的素菜應是制作得比較精美的。
宮廷素食指清宮御膳房中專門設立的素局制作的素菜、素點。主要供帝王、后妃在齋戒或換口味時用。亦供僧道對壇誦經(jīng)時用,或僧壇、道壇、佛前供奉之用。據(jù)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四月初七日的膳單,上面便有“皇后用供一桌,素菜十三品:面卷果三品、面筋三品、卷簽二品、山藥糕三品、豆腐干二品”的記載。
正由于以上的幾個因素,清代素菜品種相當多。如《隨園食單》中,就專門列有“雜素菜單”,收菜品47種;《調鼎集》中更列有“素菜單”及“蔬菜部”,共收菜數(shù)百種;《素食說略》中,也收素菜上百種;其它一些筆記中,也記有不少素菜。舉例如下:
(1)“花、果素饌”,見《清稗類鈔》:“乾、嘉間,有以果子為肴者。其法始于僧尼,頗有風味,如炒蘋果、炒荸薺、炒藕絲、炒山藥、炒栗片,以及油煎白果、醬炒核桃、鹽水熬落花生之類,不勝枚舉。且有以花葉入饌者,如胭脂葉、金雀花、韭菜花、菊花瓣、玉蘭花瓣、荷花瓣、玫瑰花瓣之類,亦頗新奇?!?/p>
(2)“慶元豆腐”:“將豆豉一茶杯水泡爛,入豆腐同炒起鍋?!?《隨園食單》)
(3)“素燒鵝”:“煮爛山藥,切寸為段。腐皮包,入油煎之。加秋油、酒、糖、瓜姜,以色紅為度?!?《隨園食單》)
(4)“芹”:“芹,素物也,愈肥愈妙。取根炒之,加筍,以熟為度。今人有以炒肉者,清濁不倫。不熟者,雖脆無味?;蛏枰半u,又當別論?!?《隨園食單》)
(5)“松蕈”:“松蕈加口蘑炒最佳,或單用秋油泡食亦妙。惟不便久留耳。置各菜中,俱能助鮮??扇胙喔C作底墊,以其嫩也?!?《隨園食單》)
(6)“素雞”:“素雞用千層為之(吳俗呼百葉),折迭之、包之、壓之,切成方塊,蘑菇、冬筍煨之,素饌中名品也?;蛴萌潨让??!?《隨園食單補證》)
(7)“麻腐”:“麻腐,以綠豆粉為之,狀如凝脂。切方片,用腌菜炒之,油要重。味可與魚皮爭勝?!?《隨園食單補證》)
(8)“醋摟荸薺”:“荸薺切片,加冬菇醋摟,爽脆可口。在京師,謂之摟南薺,市肆之珍品也?!?《隨園食單補證》)
(9)“杏酪豆腐”:“杏酪點成腐,切小方塊,入清雞湯煨,香嫩絕倫。喜食甜者,用冰糖亦可?;蛞陨介液托永移闯商珮O圖者,謂之‘紅白豆腐。”(《隨園食單補證》)
(10)“荷葉豆腐”:“鹽鹵豆腐披成圓片,入油微炸,再加蘑菇、鮮筍、料酒、糖燒,即名‘荷葉豆腐,又名‘醉豆腐?!?《調鼎集》)
(11)“瓤荸薺餅”:“荸薺去皮,用石臼搗爛,米粉和勻,入少鹽,取桔餅、核桃仁切碎,包成餅煎黃,再用作料燴?!?《調鼎集》)
(12)“大燒素面巾(筋)”:“面巾(大者十塊,小者十五塊)、秋油一斤、大茴四兩、皮酒三斤、麻油半斤、天水二茶杯(以醬和之)。先將面巾分作兩半邊,刀切麻酥塊,入砂鍋,加啤酒一斤、醬和天水兩茶杯,竹ジ艫祝面巾擺上,文火煨滾,入麻油四兩、啤酒一斤,蓋好,文火煨。俟鍋內(nèi)將干,再添啤酒一斤,放大茴四兩,燒數(shù)滾,則將大火掣去,文火煨之。面巾透熟,將砂鍋拿起,又添油四兩,冷時可用?!?《調鼎集》)
(13)“Q克瘛保骸傲殼用潮泥裹,入鍋堂燒熟,去殼撲碎,加麻油、醬油、姜米、酒?。?《調鼎集》)
(14)“炸金針”:“洗凈,切去兩頭,拖面,入麻油炸脆,拌炒鹽、椒面。又,拖雞蛋清,脂油炸,鹽迭?!?《調鼎集》)
(15)“拌豌豆頭”:“炸熟,加麻油、醬油、醋拌?!?《調鼎集》)
(16)“醋浸菜”:“好醋若干,入鍋中,加花椒、八角、蒔蘿、草果及鹽燒滾。俟水氣略盡,俟冷,放壇中。浸入萊腹、胡萊菔、生姜、王瓜、豇豆、刀豆、茄子、辣椒等,愈久愈佳。太原人作法甚佳。”(《素食說略》)
(17)“羊肚菌”:“以水淬之,俟軟漉出,將水留作湯用。再以水洗去泥沙,以高湯同原淬之火煨之,饒有清味。此菌紋如羊肚,故名?!?《素食說略》)
(18)“樹花菜”:“生終南山龍伯樹上,似木耳而色淡碧,形甚類翦春羅花,氣香味辛,得未曾有。陜西干果鋪有賣者,名曰‘石花菜。以滾水浸軟,翦去粗根,加香油、醬油、醋食之,辛香可口。或以高湯煨之,尤清雋也?!?《素食說略》)
(19)“竹松”:“或作竹蓀,出四川。滾水淬過。酌加鹽、料酒,以高湯煨之。清脆腴美,得未曾有?;蚺c嫩豆腐、玉蘭片、色白之菜同煨尚可。不宜夾雜別物,并搭б??!(《素食說略》)
(20)“棗ぁ保骸按笤嬤笫歟去皮、核,搓碎,裝入碗內(nèi)。實以澄沙,或扁豆,或薏米,或去皮核桃仁,加糖蒸透,翻碗,棗上再覆以糖,甚為甘美。視山藥ㄓ直鵓叻縹兌病4艘嚳ㄖ凵先嗽旆ā!(《素食說略》)
例子還多,不一一例舉了。從以上20例及第三章所舉之“羅漢菜”、“金邊白菜”等例中,可以看出清代素菜用料以蔬菜、豆制品、面筋、菌類、耳類等為主,烹飪方法多生拌、溜、炒、蒸、燴、煨,口味以清鮮為主,有甜有咸,有酸有辣,也有酒香糟香,乃至花香的,視菜品及地區(qū)不同有所區(qū)別。此外,也有“以素托葷”的品種,大抵較為精巧。但從中也可看出部分吃素食者的心理,即既想吃素,又不能忘情于葷食。
清代對素菜的制作經(jīng)驗也進行了探索。
在《清稗類鈔》中有這樣一段論述:
素肴亦有單純用素者,有素肴為主而稍雜葷肴者。古人云:“春初早韭,秋末晚菘。”(即大白菜,南方呼黃芽菜。)又云:“千里莼羹,未下鹽豉。”(相傳千里為純菜之名。末下或云地名,出鹽豉處,或云細末糝下而已。)又云:“菜重芥姜。”皆生菜之美者。大抵食生菜有四法,一宜炒,一宜拌,一宜清煮,一宜紅燒。烹飪得宜,甘芳清脆,可口不下于葷肴。至于菰、筍、蒲(北方甚多,其質在竹筍、茭白之間,味甚清美)、椒(青椒、紅椒)之類,有特別風味。生菜四種食法,皆可斟酌加入,倍覺可口。其稍雜以葷物者,如大白菜、冬瓜最宜用蝦米(即小干蝦),壺瓜(即葫子)最宜丁香(海濱一種小魚,如丁魚)、燒筍、燒茄、炒蠶豆、豌豆宜用蝦米、肉丁、冬菇丁之類是也。
有素肴之中加以葷肴之汁者,僅用流質,如雞肉汁、豬肉汁、雞油、豬油之類。食之者惟覺其味之鮮美,而仍目之曰素菜也。
這段關于素菜制作的論述,大體還可以。但最后講到在蔬菜中可以配肉丁,或加雞肉汁、豬肉汁、雞油、豬油之類調味,這樣烹制出的就不是準確意義上的素菜了。
在《調鼎集》原本上,關于素菜制作有幾處眉批值得重視:
做素菜必要好醬油,用時,有與菜同入鍋者,有菜半熟入鍋者,有菜臨起入鍋者,須隨宜用之。
做素菜,油要多用。素菜要速起熱供。
素菜要鮮汁煮透,再燒再燴。
這些均為經(jīng)驗之談,有可取之處。
相比較而言,《素食說略》《例言》中有幾段話較有見地:
此編所列菜蔬,俱習見及予嘗食者。其難得者缺焉,如純菜、雍菜、賈達羅勒之類,非不屢食,然非北土所生,故不采及。蔬菜、果ⅲ天所生以養(yǎng)人,宜熟宜生,各有專長。桃、梨、桔、柑、蒲桃、蘋果,色、香與味俱臻絕倫。而食者以油炸之,以糖煮之,使之清芬俱失,豈非所謂暴殄者乎?如此之類,概不采入。
烹、煎、炒、炙,養(yǎng)生者所忌。以其火氣重也。余謂茹葷者之烹、煎、炒、炙,火氣誠重。其弊要在肉皆半生,為與脾胃有益,非盡在火氣也。若素菜,則止藉烹、煎、炒、炙以助其味,而絕無半生之弊,故詳其法。
菜之味在湯,而素菜尤以湯為要。冬筍、蘑菇,其湯誠佳,然非習中之品。胡豆浸軟去皮煮湯,鮮美無比。胡豆芽、黃豆芽、黃豆湯次之。惟萊S牒萊M煮作湯,最為濃腴,各菜皆宜,久于餐蔬者自知之。余編中所稱高湯,指以上各湯而言。
這里面,反對油炸、糖煮桃、梨、桔等水果;主張對素菜煎、炒“以助其味”;主張用素高湯增鮮,都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