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憲章
呂蒙正是北宋時(shí)河南洛陽人,太平興國(guó)年間中進(jìn)士,曾先后在宋太宗、宋真宗時(shí)三次出任宰相之職,歷史上以敢言著稱,為北宋名相之一。
呂蒙正年輕時(shí),家境極為貧寒,曾與被逐之母困居寺院,靠僧人布施度日,《邵氏聞見錄》記載呂曾拾人所遺之瓜充饑。但后來位極人臣時(shí)卻生活豪華,講究飲食,特別愛吃雞舌燴制的湯羹,每天不能缺少。相府廚師為了迎合呂的口味,加以精心烹制 ,那湯羹更是鮮美可口,使得呂蒙正經(jīng)年享用而興味絲毫不減。
有一天,呂蒙正處理完政事,從書房出來,順路去花園散步,遙見圍墻腳邊有一高阜,以為是下人新建的假山,便問侍從:“這是何人所建造?”侍從不敢隱瞞,如實(shí)秉報(bào)道:“這是用相爺所吃的雞之毛所堆成!”呂蒙正驚訝地說:“我吃過多少雞,以至雞毛能堆積成山?”侍從坦率地說:“一只雞只有一條小小的舌尖,而相爺吃一碗雞舌湯得用幾十條雞舌,就要宰殺幾十只雞;相爺每天要吃雞舌湯,每天要宰幾十只雞,一年365天,且又多年了,日積月累年蓄,雞毛不就堆積成一座山了?”
呂蒙正聽后,大吃一驚。是啊,一只雞僅用一條舌頭做湯,其余部分都賞給下人吃了,吃不完又棄之于野外,實(shí)在是暴殄天物!他自省太奢侈浪費(fèi),悔恨不已,從此不復(fù)食用雞舌湯。
呂蒙正貴為宰相,知過能改,后人還是高度評(píng)價(jià)了他的為人。以人為鑒,可以正己,呂蒙正的行為,不正值得今天的我們深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