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勞動意識與習慣的教育活動,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它不僅能夠鍛煉幼兒的身體機能與協(xié)調(diào)能力,還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感、獨立性和自信心,為他們的長遠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教師構建和實施既科學合理又充滿趣味性的幼兒勞動教育課程尤為重要。這樣的課程可以激發(fā)幼兒參與勞動的興趣,幫助幼兒在勞動中獲得全面而均衡的發(fā)展[1]。
一、利用生活勞動,提升幼兒自理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幼兒經(jīng)常要自己完成整理玩具、穿衣吃飯等簡單勞動,教師可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加以引導,從而幫助幼兒獨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小任務。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勞動,會如同種子般在幼兒心中萌芽。隨著勞動經(jīng)驗的積累,幼兒會逐漸學會自我管理,提升獨立自主能力[2]。
例如,教師可以利用“穿衣小能手比賽”“我會自己疊被子”等活動來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自主能力。在“穿衣小能手比賽”開展之前,教師提前準備好適合幼兒穿脫的衣物,如簡單的T恤和褲子,并確?;顒訄龅貙挸o障礙物,避免幼兒在穿衣過程中摔倒或受傷。教師還可以準備一些小獎品來激勵幼兒積極參與活動。一切準備就緒后,教師宣布比賽規(guī)則:“現(xiàn)在,我們來舉行一場‘穿衣小能手比賽’,看誰能在最短時間內(nèi)自己穿好上衣和褲子,并且整理得整整齊齊。準備好了嗎?我要開始計時了!”在比賽過程中,教師需關注幼兒的舉動,并予以幼兒鼓勵與指導。如當看到小A迅速而整齊地穿好衣服時,教師可提問:“小A,你的衣服穿得很整齊,你是怎么做到的?”小A高興地回答:“我先抓住衣服的領子,再把胳膊伸進袖子,最后拉平衣服。”教師表揚了他:“你真棒!真是個聰明的孩子!”對于動作稍慢一些的小B,教師沒有指責或催促她,而是耐心鼓勵:“小B,沒關系,慢慢來,相信自己也能做得很好!我來幫你一下?!北荣惤Y束后,教師總結幼兒的表現(xiàn),強調(diào)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對于表現(xiàn)突出的幼兒,教師親手把小獎品送到他們手中,并鼓勵其他幼兒繼續(xù)努力。
在接下來的“我會自己疊被子”活動中,教師先為幼兒示范正確的疊被子步驟,并強調(diào)被子放置的位置,再組織幼兒開展疊被子活動。在實踐過程中,教師邀請了被子疊得好的小C進行互動:“小C,我看你的被子疊得又快又整齊,你能分享一下其中的訣竅嗎?”小C很大方地和大家分享,說:“我先把被子鋪平,然后找到兩邊對應的角,就像這樣對折,再找到對應的角對折就好啦?!毙邊說邊示范,其他幼兒看到之后,也開始模仿,慢慢地,成功疊好被子的幼兒越來越多。
借助這樣的活動設計,教師在幼兒的日常課程教學中巧妙地融入獨立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課程的引導下,幼兒逐漸學會了親自動手,努力減少對他人的依賴,從而循序漸進地掌握處理各種日常小事的能力。此外,在師幼互動的過程中,雙方的關系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這不僅增強了幼兒對教師的信任與親近感,也促進了幼兒在情感、社交等多方面的全面發(fā)展。
二、巧用班級勞動,培養(yǎng)幼兒責任擔當
幼兒園每個班級都有服務性勞動,教師可以借此來培養(yǎng)幼兒的責任擔當。通過引導幼兒參與桌面和地面清潔、圖書整理、分發(fā)物品等服務性勞動,不僅能讓幼兒體驗到為集體服務的樂趣,還能在實踐中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感和團隊精神。每一次的勞動,都是幼兒學會擔當、學會奉獻的寶貴機會,能夠為他們成為有責任感的公民奠定堅實的基礎[3]。
例如,教師可以在班級內(nèi)設置“小小圖書管理員”的崗位,挑選幾名幼兒輪流擔任,以解決班級書籍管理松散的問題。教師先對這個角色進行說明:“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在圖書館里,有一群人叫作圖書管理員,他們負責整理書籍、幫助人們找到想看的書,還要保護書籍不受損壞。今天,我們的班級里也會選出幾名‘小小圖書管理員’來管理咱們的圖書角。有誰愿意來試試呢?”很多幼兒都舉起了手,教師從中選了幾人:“好的,現(xiàn)在你們是‘小小圖書管理員’了。你們的任務是每天放學后整理圖書角,把亂放的書放回原處,還要檢查圖書有沒有損壞?!痹诮酉聛淼膸滋炖?,“小小圖書管理員”們開始認真履行他們的職責。他們每天放學后都會認真地整理圖書角,把亂放的書放回原處,還會仔細檢查每一本書是否有損壞?!靶⌒D書管理員”小D發(fā)現(xiàn)書架上經(jīng)常有書被隨意放置,這些都加大了自己的“工作量”,于是他跟教師反映了這個情況。教師沒有直接插手,而是鼓勵小D留意是哪些幼兒看完書之后沒有將書放置好,然后跟那些幼兒溝通,提醒他們看完書之后,要將其放回原位,從而為后來借閱的人提供便利。幾天后,教師與“小小圖書管理員”們開了一個小會議,他們在會上提出了很多問題,不過大多數(shù)都能夠自己解決,有的“管理員”還建議教師做一些提醒牌,如“不要撕書”“不要折書”“看完放回原處”等。在教師的幫助下,“小小圖書管理員”們將合理的建議整理成一份“圖書保護公約”,貼在圖書角的顯眼位置,這樣所有幼兒都能看到并學會遵守。經(jīng)過“小小圖書管理員”的不懈努力,圖書角變得愈發(fā)整潔且井然有序,幼兒也學會了更加珍視和愛護每一本圖書。
通過設立“小小圖書管理員”班級服務型崗位,教師培養(yǎng)了幼兒的責任感和圖書管理能力,還激發(fā)了他們參與班級勞動的熱情和創(chuàng)造力。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也學會與他人合作和分享。這些寶貴的經(jīng)驗和技能,無疑會對幼兒今后的成長與發(fā)展產(chǎn)生積極作用。
三、組織種植勞動,提高幼兒觀察能力
在幼兒園開展的種植活動中,幼兒需細心觀察每株植物的生長狀態(tài),然后進行澆水、除蟲等工作,全心全意地呵護它們的成長。這一過程中,幼兒可以和植物親密接觸,體驗種植的樂趣,并在細致的觀察中培養(yǎng)自身的耐心,從而提高觀察力。通過親身觀察植物的生長,幼兒對生命變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這一經(jīng)歷也是他們成長路上寶貴的一課。
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進行西紅柿種植活動,在這個勞動過程中慢慢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讓他們在種植過程中學會觀察、思考和感悟。首先,教師將包好的西紅柿種子分發(fā)給幼兒,并詳細介紹種植的步驟和注意事項。接著,教師帶領幼兒來到幼兒園的小菜園里,示范如何挖坑、播種、澆水,讓幼兒輪流操作。幼兒蹲下身子,小心翼翼地挖著坑,將種子放進去,用土輕輕蓋上。澆水時,他們更是細心觀察,生怕水澆得太多或太少。種植完畢后,教師告訴幼兒:“從現(xiàn)在開始,你們就是這些西紅柿種子的小主人了。你們需要每天來照顧它們,觀察它們的生長變化,看看它們什么時候發(fā)芽,什么時候長出新葉子,什么時候開花結果?!庇變郝牶螅娂娕d奮地表示要每天來看望自己的西紅柿種子,還要記錄下它們每天生長的樣子。接下來的每一天,幼兒都會在固定時間來到小菜園里,觀察自己的小西紅柿種子。他們發(fā)現(xiàn),有的種子很快就發(fā)芽了,而有的卻需要等待一段時間。發(fā)芽后,小苗們一天天長高,葉子也越來越茂盛。幼兒觀察到有的小苗長得很快,而有的卻長得比較慢。教師引導他們思考:“這是為什么呢?是不是因為澆水太多或太少?還是因為陽光照射的時間不同?”教師幫助幼兒總結疑問,并組織了一次討論會。討論會上,幼兒紛紛發(fā)言:“我發(fā)現(xiàn)我的小西紅柿長得最快,可能是因為它喜歡陽光吧!”“我的小西紅柿長得比較慢,可能是因為我澆水太多了?!薄拔野l(fā)現(xiàn)我的小西紅柿長得比你們的都要快,可能是因為我經(jīng)常幫它除害蟲。”教師耐心地聽著幼兒的發(fā)言,并給予適當?shù)囊龑Ш徒獯稹S變涸谶@次的討論會后,結合觀察結果,調(diào)整了自己種植西紅柿的方法,以期讓自己的西紅柿盡快成長。通過這次種植活動,幼兒不僅學會如何種植和照顧植物,還在細致的觀察中培養(yǎng)敏銳的觀察力和持久的耐心。
種植是一個持續(xù)的勞動過程,需要幼兒細致觀察植物的生長狀況,靈活調(diào)整光照、澆水和除蟲等養(yǎng)護措施,以滿足植物的實際需求,確保植物茁壯成長。在這一過程中,幼兒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得以增強,不僅能夠幫助植物順利生長,還為未來的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設計手工勞動,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新意識
在進行手工創(chuàng)意勞動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發(fā)揮想象力,將彩紙、黏土、廢舊物品等材料變廢為寶,創(chuàng)造出獨一無二的作品。這一過程能夠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潛能,幫助他們學會思考與創(chuàng)新。每一次的嘗試與突破,都是幼兒創(chuàng)新意識萌芽的體現(xiàn),同時,在動手制作中,他們的思維變得活躍,綻放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
例如,教師可以把幼兒之前活動留下來的多余材料作為手工的原料,讓幼兒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意,制作有趣的裝飾物品。為了提高幼兒的動手興趣,教師為他們講述生動的故事。故事中,主人公的家鄉(xiāng)因為一次意外的魔法,被一堆垃圾覆蓋了。為了拯救家鄉(xiāng),主人公發(fā)揮自身的智慧和創(chuàng)意,戰(zhàn)勝了各種挑戰(zhàn),最后不僅讓家鄉(xiāng)恢復美麗,還為家鄉(xiāng)增添了許多其他風景。故事講完,教師引導幼兒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廢品可以被用來做什么?”隨后,教師拿出廢紙、黏土等材料,鼓勵幼兒談談自己的想法。教師可以為幼兒展示一個簡單的廢紙與黏土結合的手工制作例子,如將廢紙卷成筒作為小動物的身體,用黏土塑造頭部和四肢。接著,教師將班級幼兒分成幾個小組,每組需要討論并明確制作的主題。
一小組決定共同構建一個充滿想象力的“夢幻小鎮(zhèn)”,其中包括各種建筑(如小屋、城堡、風車)、街道、樹木、花壇以及小鎮(zhèn)的居民(小動物或卡通人物)。每個成員負責不同的部分,既獨立創(chuàng)作又相互協(xié)作,確保整個小鎮(zhèn)多樣和諧統(tǒng)一。他們使用剪刀將廢紙裁剪成不同形狀,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作為建筑的基礎結構。接著,用膠水或雙面膠將這些紙片粘貼在一起,搭建起小屋的墻壁、屋頂和門窗。為了增加穩(wěn)固性,一些幼兒還在紙結構的內(nèi)部塞入了小塊的廢紙團作為支撐。黏土則用于創(chuàng)造更加細膩和生動的元素。幼兒用不同顏色的黏土捏出了窗戶的邊框、門把手、屋頂?shù)耐咂?,甚至是小?zhèn)居民。有的幼兒還發(fā)揮創(chuàng)意,用黏土制作了花壇里的花朵、街道上的路燈和小汽車。完成各個部件的制作后,幼兒小心翼翼地將它們組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小鎮(zhèn)場景。為了增添色彩和美觀性,他們還利用剩余的廢紙碎片和黏土碎片,制作彩帶、旗幟等裝飾品,點綴在小鎮(zhèn)的各個角落。在制作過程中,幼兒遇到了幾個挑戰(zhàn)。第一,用純廢紙搭建的建筑不夠穩(wěn)固,容易倒塌。一個幼兒提議,可以在廢紙結構中混入少量的黏土,這樣既能增加重量又能提高結構強度。大家一致認為這是個好主意,并立即動手嘗試,果然效果顯著。第二,在用黏土塑造復雜形狀時感到無從下手。針對這個問題,教師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示范如何先將黏土搓軟、揉勻,再慢慢塑形,并鼓勵幼兒耐心嘗試,從簡單的形狀開始,逐步過渡到更復雜的圖案設計。幼兒相互鼓勵,不斷嘗試,最終都成功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搭建好了“夢幻小鎮(zhèn)”。
通過這樣的手工勞動,幼兒不僅能學到新知識,還能沉浸在創(chuàng)造的樂趣中,逐步培養(yǎng)對創(chuàng)新的熱愛與不懈追求。這類活動還巧妙地融入環(huán)保教育,增強了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并鍛煉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同時,通過團隊合作完成作品,幼兒學會了協(xié)作與分享,團隊合作精神得以提升。
結語
幼兒勞動教育課程的構建與實施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通過生活自理勞動、班級服務勞動、種植實踐勞動以及手工創(chuàng)意勞動,幼兒不僅掌握了基本的生活技能,還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了獨立自主能力、責任擔當、觀察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這些寶貴的實踐經(jīng)歷,為幼兒未來的成長之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教師應繼續(xù)探索和創(chuàng)新勞動教育課程,為幼兒的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多可能。
【參考文獻】
[1]林芬婷.依托生活操作區(qū)培養(yǎng)大班幼兒勞動態(tài)度的實踐探索[J].中國教師,2023(6):95-98.
[2]張麗萍.淺析家庭教育中幼兒勞動習慣的培養(yǎng)[J].基礎教育論壇,2019(22):63-64.
[3]董雙仙.幼兒園勞動教育背景下的種養(yǎng)課程的實踐研究[J].好家長,2021(67):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