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長時間低頭看手機、電腦?您是否喜歡“高枕無憂”?您是否學習和工作一旦進入狀態(tài),常常幾個小時坐著一動不動?如果您出現脖子僵硬不適,經常落枕并伴有頭暈、惡心,出現胳膊、手麻木,心慌甚至出現雙腳踩棉花感等癥狀,需警惕是否患有頸椎病。
頸椎病常見于中老年以及長時間保持不良姿勢的群體。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開始受到頸椎病的困擾。有的年輕人甚至認為年輕就是任性的砝碼,殊不知疾病正在向我們靠近。了解頸椎病的癥狀以及科學的自我護理方法,對于預防和緩解這一疾病至關重要。
頸椎位于脖頸后的脊柱,由7個椎體組成,正常生理曲度是略向前彎曲的“C”型。由于長期伏案低頭或枕頭過高,造成頸椎長期處于反弓狀態(tài),相關肌肉力學失衡,最終導致頸椎病。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由于頸椎間盤退變及其繼發(fā)性改變,刺激或壓迫相鄰脊髓、神經、血管等組織而產生的一系列癥狀的臨床綜合征。主要表現為頸肩痛、頭暈頭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縮,嚴重者四肢麻痹、行走困難、大小便障礙等。
早期表現脖子、肩膀、后背時而會出現持續(xù)性或間歇性酸痛、僵硬、不適感。主要是頸椎長時間處于不正確的姿勢,相關的肌肉組織持續(xù)處于緊張狀態(tài),導致僵硬、疼痛,如果反復出現頸肩痛,應該引起足夠警惕,及早就診治療。
中期表現脖子、肩背部經常出現酸痛、僵硬感,多數出現單側胳膊、手指麻木、疼痛,或經常有落枕情況。這些主要是由于頸椎的結構發(fā)生改變,多數是頸椎間盤的突出和骨質增生對頸椎的神經產生壓迫,出現相應癥狀。
后期表現肩背部、上肢疼痛持續(xù)加重,多見突然加重,持續(xù)發(fā)展不緩解。上肢多數表現為雙側手指有麻木感、握力減低、上肢力量減退。下肢多數表現為下肢無力、走路發(fā)飄,一腳深、一腳淺,走路似踩棉花的感覺。
頸椎病的癥狀和分型
有人疑問:為何我整天什么事都不干,甚至連手機也不看,也會得頸椎???其實,這種長時間的不動會使神經肌肉緊張疲勞,進而導致頸椎病。慢性的勞損、不良的坐姿、先天結構異常、頸部的外傷都有可能導致頸椎病。
頸椎病常見的有六個類型:頸型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交感神經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和混合型頸椎病。
頸型頸椎病是最常見和癥狀最輕的類型,以青壯年為主。主要表現是頭、頸、肩部的僵硬不適。神經根型頸椎病較多見,是由于頸椎間盤髓核突出、骨贅形成、頸椎不穩(wěn)等因素使得單側或雙側神經根受壓,最后導致發(fā)病。主要表現為上肢和/或手的麻木、疼痛、無力。椎動脈型頸椎病是因為頸椎或椎間盤退行性改變或橫突孔增生狹窄,刺激壓迫椎動脈而引起。主要表現頭暈、惡心、仰頭轉頸時誘發(fā)發(fā)作性眩暈、惡心、嘔吐、視物不清、耳鳴等。交感神經型頸椎病常與其他類型并存,主要表現為頭痛或偏頭痛、頸部麻木、張眼無力、眼瞼下垂、視力下降,也有人表現為心慌、胸悶、出汗等癥狀,但心電圖檢查顯示正常。脊髓型頸椎病致殘率高,主要原因是椎間盤突出、骨贅形成,后縱韌帶和黃韌帶骨化引起的椎管繼發(fā)性狹窄,導致脊髓受壓或缺血,進而出現脊髓損傷和傳導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腳踩棉花感、肢體的乏力及感覺異常?;旌闲皖i椎病是指同時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類型頸椎病癥狀的疾病,是頸椎病中較為復雜的類型。它通常由頸椎退行性變、慢性勞損、頸椎發(fā)育性椎管狹窄等因素引起,這些因素可導致頸椎間盤突出、椎體骨質增生、韌帶增厚等,進而壓迫或刺激頸部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交感神經等組織,引發(fā)一系列癥狀。臨床上還有一種頸椎病類型比較少見,即食管型頸椎病,主要表現咽部及胸骨后有異物燒灼感、阻塞感而未發(fā)現器質性病變。
頸椎病的自我護理
調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姿勢即保持頭部和頸部的自然姿勢是預防和緩解頸椎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堅持勞逸結合,日常生活中應避免長時間伏案低頭、避免枕頭過高及頸部受寒,必要時頸圍固定。工作間隙可以適當活動頸部,做一些簡單的頸部拉伸操,以緩解頸部
肌肉的緊張。
熱敷和按摩熱敷和按摩是緩解頸椎病疼痛的有效方法之一。熱敷可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緩解肌肉緊張和疼痛。可以用熱水袋、熱毛巾或專用的熱敷儀器,每次熱敷時間控制在20分鐘左右。按摩醫(yī)學上稱為推拿。適當的頸部肌肉推拿有助于放松頸部肌肉、緩解神經壓迫。需要注意頸椎寰樞關節(jié)不對稱及頸椎關節(jié)失穩(wěn)的患者需要臨床醫(yī)生閱片評估后才能進行推拿,骨質疏松的患者慎用推拿以避免骨折風險。
頸部肌肉康復訓練頸部肌肉康復訓練有助于避免和減少頸椎病的復發(fā),包括緩慢順時針和逆時針 360° 活動頸椎;最大范圍頸部后仰、前屈、左右側屈的頸部肌肉牽伸和頸部肌肉的自我抗阻訓練。此外,放風箏、打羽毛球、游泳、練瑜伽、做八段錦、打太極拳等均有助于改善頸部不適。適度鍛煉能夠有效增強頸部肌肉力量,改善血液循環(huán),從而減輕頸椎病引發(fā)的各種不適。通過堅持鍛煉,患者不僅能緩解癥狀,還能有效預防頸椎病的進一步惡化。絕大部分輕中度頸椎病患者經針刺及理療后癥狀可以緩解,但脊髓型頸椎病一旦確診應盡早手術。
頸椎的不適會影響生活質量,但通過科學的自我護理和預防措施,可以有效地減輕癥狀并預防疾病的進一步發(fā)展。雖然自我護理可以顯著改善癥狀,但對于癥狀嚴重或持續(xù)加重的患者,及時就醫(yī)并接受專業(yè)治療仍然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