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椒鳳爪是川菜中的一道小吃,由成都名廚蘭桂均研發(fā),以酸辣爽口、皮韌肉香著稱。得益于食品加工業(yè)的發(fā)展,2000年初,我一個浙江杭州的小學(xué)生,也能在樓下的小賣部買到真空包裝的泡椒鳳爪,嘗到千里之外的美味。
這對于我這個嘴饞的孩子自然是好事,但我的父母卻不由得擔(dān)心起來。他們由于習(xí)慣了江浙菜清淡的口味,實在受不了這個辣度,于是斷定這是會吃壞肚子的“垃圾食品”。
雖然他們明令禁止我吃泡椒鳳爪,但我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不讓在家里吃,我就在外面偷偷吃。斷了我的零用錢,我就從早餐費里“克扣”。母親曾苦口婆心地給我講道理,我不聽!也曾嚴(yán)厲地批評我,我不改!甚至用她認(rèn)為相對健康的小蛋糕作為獎勵,我也不要?,F(xiàn)在回憶,當(dāng)時那樣排除萬難也要吃泡椒鳳爪,一方面的確是因為它本身的美味,另一方面也是故意跟父母對著干的叛逆情緒作祟。
見我軟硬不吃,父母最終意識到,堵不如疏。于是父親開始嘗試在家做泡椒鳳爪,能自己控制辣度,還能保證安全衛(wèi)生。他從菜市場買來雞爪(即鳳爪),洗干凈,和蔥姜、料酒一起冷水下鍋,雞爪煮熟后撈起瀝干。找出家里最大的那個碗,倒入能沒過雞爪的涼白開,加入泡椒和米醋,還有適量的鹽、糖、味精,攪拌均勻后放入雞爪,封上保鮮膜,放進(jìn)冰箱冷藏。因為不知道要泡多久,我們一家三口就每天拿幾只嘗嘗。第一天,只有酸味。第二天,開始有咸味和辣味,但還是太淡了。第三天,還是寡淡。第四天,依舊寡淡。第五天,碗里長出霉斑,只好把剩下的都倒了。我媽心疼雞爪,把我們父子倆臭罵一頓。
但之后父親又從菜市場買回一大袋雞爪,前一次失敗不僅沒有讓他知難而退,反而激發(fā)了他的勝負(fù)欲。而我本來也不是真的離不開小賣部的泡椒鳳爪,加上家里自制鳳爪這件事很有趣,“嘗嘗今天雞爪變成什么味道”成了我每天最期待的事情。母親雖然不看好父親的第二次嘗試,但看我不再去小賣部了,也就任由我們爺倆折騰了。
這次父親特意請教了做廚師的朋友,對做法有了諸多改進(jìn)。比如煮雞爪的方式,從大火滾煮,改為水一燒開就關(guān)火,用余溫“養(yǎng)”熟雞爪,以保證肉質(zhì)鮮嫩。撈出之后立即投入冰水,這樣可以讓表皮脆爽,肉質(zhì)筋道。調(diào)配料汁的時候,把家里慣用的米醋換成了白醋,除了泡椒之外,還加了花椒、紅辣椒,以及香菜、香葉這些香料。
這次果然大獲成功,僅僅泡了一天就很入味。雖然沒有小賣部的泡椒鳳爪辣得那么過癮,但“父親牌”鳳爪味道層次更豐富,肉質(zhì)也更爽脆彈牙。因為可以根據(jù)自家人的口味調(diào)配,之后父親又調(diào)整了幾次配方。那年夏天,“父親牌”鳳爪一躍成為餐桌上最受歡迎的涼菜,開胃又下飯。
之后幾乎每年夏天,父親都會自制泡椒鳳爪,而且配方不斷升級。現(xiàn)在他會把雞爪切開,這樣能更快入味,最少只需要腌制兩個小時就可以吃了。而在煮雞爪的時候,他會加入八角和花椒增加風(fēng)味,還會加白醋,讓煮出來的雞爪更白皙。料汁也做了很多調(diào)整,像是用檸檬代替白醋,不光酸得更清爽,還帶有檸檬的清香。父親還會加洋蔥和青線椒,讓味覺層次進(jìn)一步提升。
如今回望,本不嗜辣的父母,卻為了我的貪嘴和任性,一頭扎進(jìn)陌生的辛香世界。父親一遍遍改良配方,那是他無聲的關(guān)切與耐心。母親雖然心疼被浪費的雞爪,但她更珍視的,無疑是我的健康和快樂。這份“父親牌”鳳爪,早已超越了小吃的范疇。它是一份用時間和親情腌漬出的心意,將父母和孩子的對立,溫柔、巧妙地轉(zhuǎn)化成了獨一無二的家的味道,深深烙印在我的舌尖與心頭。
編輯|龍軻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