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以下簡稱《評估指南》)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社會和文化資源,共同創(chuàng)設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自然資源是幼兒園教育的鮮活“教材”。我園地處小區(qū)邊沿,周邊設施多是鋼筋水泥,園內基礎設施也多是草皮硬地。在《評估指南》的指引下,我園重新審視園內環(huán)境,將草皮覆蓋的地面改造成果園、種植地,逐漸豐富自然環(huán)境。
豐富的自然資源給幼兒園主題活動的生發(fā)提供了“活”素材,但在實踐中,出現了資源利用不充分、不完整等問題。本文以幼兒園“果樹”資源的利用為例,嘗試通過資源專題研討、探索實踐、經驗分享傳承等措施,探索自然資源在主題活動設計與實施過程中的應用。
一、自然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幼兒園主題活動設計與實施中,教師對自然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主要存在兩個問題:一是資源利用不充分,缺乏深度挖掘;二是資源利用不完整,忽視幼兒主體。
1.資源利用不充分,缺乏深度挖掘
教師缺乏對資源特性、幼兒內在需求的深入思考,僅關注一些外顯的資源,如樹葉、樹枝、樹皮等,而對隱性資源的挖掘不足。例如,在幼兒觀察樹葉后,只是簡單地進行繪畫或手工,沒有進一步探索樹葉的結構、功能以及樹木的生長周期等。此外,在班級主題和區(qū)域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僅把自然資源當作淺表化的材料進行投放,如:在美工區(qū)讓幼兒對著小草寫生,在科學區(qū)和數學區(qū)投放樹枝或木頭類材料供幼兒操作,等等??梢?,教師僅將自然資源當作區(qū)域的操作材料或幼兒創(chuàng)作的一種素材,未能將幼兒的行為與經驗建構融入其中,致使主題活動淺顯化。
2.資源利用不完整,忽視幼兒主體
教師未能將鮮活的資源與幼兒的興趣有效銜接,忽視了自然資源中隱含的教育契機?;顒又?,教師容易忽視幼幾的興趣,僅使用一些零星的素材編入主題活動,自然資源被拼盤式利用,缺少整體性。這導致主題活動的開展沒有完整的資源主線,也沒有從幼兒的興趣出發(fā),幼兒的經驗變得零散、片面。
二、自然資源有效利用的實踐方式
我園積極嘗試解決自然資源利用中的問題:一是園所層面,進一步盤點課程資源,從課程實施角度優(yōu)化資源建設;二是教師層面,通過交流學習提高關注自然資源的意識,根據幼兒的興趣和發(fā)展需要,在主題實施過程中有效捕捉和利用資源。
1.園所支持:盤點梳理,聯結幼兒經驗
(1)盤點園內自然資源
為了讓教師對自然資源有更加具象的認知,我園依托現場教研,圍繞園內場地進行實地勘查,發(fā)現除了新開辟的種植地和果園有豐富的菜種、果樹、小草、小昆蟲等動植物資源之外,大型器械周邊、懸浮地板、沙水池等場地也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依托園級教研,教師對園內每一種自然資源的名稱、用途和利用價值進行盤點梳理。豐富多樣的自然資源煥發(fā)著勃勃生機,等待著被幼兒發(fā)現。
(2)展示自然資源地圖
盤點梳理后,教師鼓勵幼兒采用繪畫、泥塑、照片等方式制作資源地圖。基于此,我園進一步利用門廳文化墻,將幼兒多種形式表征的場地自然資源進行組合展示,呈現幼兒版資源地圖。資源地圖直觀形象地標識出幼兒園自然
徑,將資源轉化為幼兒經驗。
(1)走近果樹資源
幼兒是在行動中學習的,幼兒與周圍環(huán)境及材料的互動,是幼兒獲得經驗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先引導幼兒進入資源現場,創(chuàng)造機會讓幼兒與資源互動,再退后觀察,以便了解幼兒的興趣和需求。例如,教師可有意識地帶領幼兒去果園走一走、看一看,數一數果樹的數量,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果樹認養(yǎng)活動,調查各種果樹的名稱,為果樹做獨特的“身份證”。在這樣的親密互動中,果園資源的價值被慢慢地激活。
(2)圍繞果樹“做事”
資源所處的地理位置及數量等內容。教師和幼兒通過參觀資源地圖,可直觀地感受園內資源的分布,為主題活動中利用資源提供可視化的環(huán)境作參考。
(3)剖析自然資源利用價值
主題活動開展前,教師可通過觀察、問卷、談話等方式調查幼兒已有經驗、興趣與需求。課程審議時,教師再聚焦可利用的資源進行價值判斷,對照《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不同領域的目標,將自然資源可挖掘的價值與幼兒經驗進行銜接。
例如,將果園與幼兒的經驗進行銜接,剖析不同年齡段幼兒的教育自標:小班幼兒喜歡觀察果樹,可通過觀察了解果樹的多樣性,擁有愛護植物的情感;中班幼兒可在小班的基礎上,觀察、比較不同的果樹,了解果樹生長的基本過程以及果樹與人類的關系,并嘗試表達;大班幼兒則從比較異同上升到認知發(fā)展,探索和發(fā)現果樹的基本特征、習性、生長周期等,嘗試種植、護理、采摘方法,并對果樹的養(yǎng)護和收獲感興趣。總之,結合幼兒園自然資源進行的審議活動,可使主題活動設計更加貼近幼兒的經驗,為幼兒提供更多學習機會。
2.教師實踐:盤活資源,創(chuàng)生主題活動
資源如何轉化為幼兒有益的學習經驗呢?虞永平教授認為:只有支持幼兒拿資源“做事”,才有可能將課程資源轉化為“兒童經驗”。在幼兒園開發(fā)果樹資源的過程中,我們逐漸明確了教師如何利用自然資源開展主題活動的路
如何利用好果樹資源,作為主題活動的生發(fā)契機呢?教師應抓住主題審議時機,介紹果樹資源,并根據幼兒的興趣與需要抓住契機,生成系列主題活動。
例如,在“我是樹醫(yī)生”主題活動中,中班幼兒發(fā)現了一棵不同尋常的果樹,這引發(fā)了接下來的系列探索。果園內一棵枯萎的蓮霧樹,給幼兒提供了對于果樹的生長條件進行觀察與探索的契機。于是,教師請幼兒圍繞干枯的果樹進行調查,尋找樹干枯萎的原因。他們在得知這棵新種下的果樹是由于缺水干枯后,立即成立“樹醫(yī)生”小分隊,出臺了樹木養(yǎng)護公約,并制訂了澆灌計劃、展開堆肥實驗等。終于,幼兒的用心養(yǎng)護讓這棵果樹長出了新葉子。幼兒體驗到成功后,又對梨樹的果實長蟲這一現象進行了探究,相繼開展了保護果實、給梨套袋等活動。
在幼兒探索的過程中,教師充分尊重幼兒的想法,及時提供支持與幫助。在這一個個看似簡單的活動中,幼兒通過操作材料、調查實踐等形式掌握了養(yǎng)護樹木的方法,也逐漸熟識了果樹的生長習性。
(3)聚焦問題,延展主題內容
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在利用果樹資源時,會生發(fā)哪些不一樣的活動呢?大班幼兒在照顧果樹時,會對果實展開各種聯想。教師抓住這個契機,開展“一棵橘子樹”主題活動,引導幼兒圍繞橘子樹梳理問題,嘗試從幼兒園橘子樹的分布、橘子的采摘、采摘后的行動三個方向預設主題脈絡。在實際開展中,我們依據幼兒遇到的問題,生發(fā)出更多的主題內容,如:圍繞“橘子數不清”的問題,嘗試用不同的方法數橘子;針對“有些橘子長得太高”的問題,鼓勵幼兒尋找材料制作采摘工具;等等。
該主題活動告一段落后,恰逢幼兒園小吃節(jié)。教師巧妙地將節(jié)日結合到“一棵橘子樹”主題活動的延伸活動中,進行橘子樹寫生、橘子項鏈、橘子發(fā)卡等手工制作與售賣等活動。
(4)交流分享,傳承與創(chuàng)新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幼兒投入果園這片小天地,生發(fā)了《春天的果園》《梨樹發(fā)芽了》《我是樹醫(yī)生》《幼兒園的落葉》《一棵橘子樹》等多個主題故事。同樣的果樹資源,生發(fā)的契機不同,可以產生不一樣的主題活動。我園利用教研、案例分享等契機,鼓勵教師講述利用資源讓幼兒“有事可做”的精彩故事,關注教師是否能有意識地充分利用資源,引發(fā)幼兒動手實踐,并在實踐中促進幼兒經驗發(fā)展。
通過案例梳理,我園初步挖掘了自然資源在主題活動開展的價值。以果樹資源利用為例,在養(yǎng)護與觀察果樹的過程中,幼兒會發(fā)現果樹生長過程中出現的不同現象。教師靈活地捕捉到幼兒的興趣,繼而通過集體活動、區(qū)域活動、親子活動等形式引發(fā)幼兒進一步的感知、操作、探索,并做好資源提供者和經驗分享者的角色,從而激發(fā)幼兒持續(xù)的探索與學習。
三、自然資源挖掘與利用的反思
在主題活動中利用自然資源進行探索實踐時,需進步明晰教師與幼兒互補、互進的關系,時刻注意兩個問題:一是利用好資源引發(fā)幼兒“做事”的契機;二是把握好教師是資源利用的“引導者”角色。教師應進退有度,助力幼兒在親身體驗、實際操作中不斷建構有益經驗。
1.利用好資源引發(fā)幼兒“做事”的契機
教師要充分了解各項教育資源,思考適合哪個年齡段的幼兒,或者同一種資源在不同年齡段有哪些不同的利用,并基于問題情境,引起經驗沖突,激發(fā)幼兒的學習動機。例如,中班幼兒對果樹的生長產生了興趣,教師引導他們從一棵果樹入手,到關注其他的樹種、樹葉和果實的變化,逐步認識和了解幼兒園果樹的不同品種和防病蟲的方式。而對于大班幼兒,教師預設的主題是觀察和守護橘子樹,但在一次次的發(fā)現和提問中,幼兒的注意力出現了擴散和轉移,他們圍繞幼兒園不同地方的橘子樹進行觀察對比,并制作橘子樹分布圖,又圍繞橘子樹采摘進行系列活動。以果樹為資源開展活動,可以遷移出一個個豐富的活動,教師提前預設了資源,但沒有限制資源利用的走向,而是根據幼兒的興趣進行靈活地調整,引發(fā)幼兒“做事”。
2.做好資源利用的“引導者”角色
資源能否支持幼兒獲得有益的經驗不僅取決于資源本身,更取決于教師怎么引導幼兒利用。教師要本著尊重幼兒成長規(guī)律的態(tài)度,有目標意識,對關鍵經驗敏感,才能恰當地指導幼兒。以“橘子樹大豐收”活動為例,當看到幼兒產生強烈的采摘橘子的興趣時,教師會思考:橘子成熟后,除了采摘和品嘗活動,還可以開展哪些有教育價值的探索活動?通過主題審議,教師發(fā)現:采摘前,可以引導幼兒探索橘子樹所在位置的空間方位;采摘中,可以引導幼兒動手動腦制作采摘工具;采摘后,可以對橘子的數量、重量進行點數和稱重。在每個環(huán)節(jié),教師都會以合作者的身份與幼兒一起收集資料和信息,通過材料提供和言語指導鼓勵幼兒主動地解決問題。
主題活動實施時,在探索幼兒園自然資源的挖掘與利用過程中,我們與果園的一草一木親密地聯系,也是在這個不斷生長的果園里,實現著幼兒的成長、教師的成長,整個幼兒園彰顯著勃勃的成長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