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自然景觀和地域風貌,贊美祖國的壯麗山河,是寫景記敘文的一個類型。描寫景物先要弄清景物的概念。景物的概念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上專指那些適合人們欣賞的風景;廣義上則涵蓋了自然界的美麗風光,以及人類創(chuàng)造的文化景觀,即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環(huán)境的雙重特征。在寫景記敘文中,對景物的描寫涵蓋動物、自然景色、建筑實體等多個維度,而在以刻畫人物為主的記敘文中,自然環(huán)境往往作為人物活動的背景,雖非文章核心,卻是必要的說明,發(fā)揮著營造氛圍的作用。同樣,在寫景記敘文中,雖然以描寫景物為核心,但也會融入人物描寫,以服務于景物描寫。為了寫出景物的特點,可先引入景物,再寫出對景物的感受,以抒發(fā)真情實感??梢赃\用形象生動的詞語、多變的修辭手法等,讓作品更有感染力,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一、描繪巧奪天工的畫面
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特點,為此,同學們寫景時,要選取景物最具代表性的特點,以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要從不同的角度描寫景物,把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感覺到的都描寫出來,展現(xiàn)豐富多彩的畫面。比如,可以從色、形、音、勢多個角度出發(fā),寫出景物獨有的特色,吸引讀者的眼球。例如:
瞧,海潮涌來了。大約午后一時,一陣低沉的轟鳴聲從遠處緩緩傳來,猶如遠處悶雷隱隱滾動。剎那間,周圍人聲嘈雜。我們踞起腳尖,向東眺望,江面依舊平靜如鏡,毫無波瀾。片刻之后,那聲響愈發(fā)震耳欲聾,只見東方水天交融之處,浮現(xiàn)出一道細細的白痕,人群再次沸騰起來。那條白痕飛速地向前延伸,漸漸變寬變厚,橫跨江面,形成了一道六米多高的天然屏障。浪濤洶涌而來,宛如成千上萬匹白馬并肩馳騁,以排山倒海之勢狂奔而至。那轟鳴聲就像無數(shù)坦克轟鳴,仿佛大地都為之顫抖不已。
展示壯觀的海潮時,作者分別從色、形、音、勢等方面進行描寫:“坦克轟鳴”“震耳欲聾”是對聲音的描寫;“那條白痕飛速地向前延伸,漸漸變寬變厚,橫跨江面”“形成6米多高的天然屏障”是對形狀的描繪;“白線”“白色戰(zhàn)馬”“白色城墻”是對海潮狀態(tài)的展示;“宛如成千上萬匹白馬并肩馳騁”“以排山倒海之勢狂奔而至”是對聲勢的刻畫。這些具有代表性的描寫讓讀者對“海潮”有了全面的認識,形成了深刻印象。
二、運用生動有趣的語言
語言是寫景狀物的載體,不僅能展示我們的所見、所感,還能彰顯我們的文學素養(yǎng)。寫景時,同學們要用詞準確,努力做到語言幽默、語句通順??梢赃m當運用比喻、擬人、夸張、排比等修辭手法,把景物描寫得更加生動、立體,以達到引人入勝的目的。
寫景時,可以把一個事物比作另一個事物,從事物的輪廓相似、顏色相似、聲音相似、長短相似、大小相似、動態(tài)相似等方面運用比喻修辭,讓語言淺顯易懂,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還可以把事物當作人來寫,即運用擬人手法描寫景物,讓文章更具感染力。例如:
春天恰似童話里的仙女。在山頂?shù)哪劬G色落葉松,宛如仙女靈動的紗巾。山中錯落的綠樹群,似仙女披掛的綠袍。于綠樹間隙盛開的白色梨花,恰似鑲嵌于綠袍之上的繁花。那山下的櫻花叢好似仙女的花裙。在山腳下散落著的一片片蒲公英花,則似仙女腳上的黃色繡花鞋。
作者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把春天比作仙女,還賦予了蒲公英人的特征,讓文章更具生動性和趣味性,表達了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三、融入真摯的情感
把情感融入景物描寫中,是寫好景物的關鍵。把情感融入景物描寫里,就是抒發(fā)真情實感,是對自然秀色、奇異景觀的贊美,也是抒發(fā)對家鄉(xiāng)山水的眷戀之情。只有將個人感情融入描寫的景物里,文章才會有感染力,才能讓讀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
在情感抒發(fā)的過程中,可以采用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來完成情感的呈現(xiàn)。在寫景處融入自己對景物的情感,在行文過程中,反復詠嘆,層層遞進地抒發(fā)自己對景物的情感。例如:
黃山真高啊,仿佛與天只有1米的距離。在攀爬黃山的過程中,我漸漸感到體力不支。黃山真險啊,那一棵棵樹木長在懸崖峭壁上,讓人不禁擔心它們會跌下懸崖。黃山的云真白啊,白得像被雨水洗過一般。
作者運用反復的修辭手法:黃山真高啊!黃山真險啊!黃山的云真白?。≡谫潎@中,充分表達出了內(nèi)心的真實情感。
再看示例:
令人膛目結(jié)舌的奇妙!黃山不僅擁有眾多趣味盎然的擬態(tài)山峰與奇石,還藏有眾多奇異的石頭,即那能發(fā)光的五色砂石。這些石頭磨成粉末后投入火中,便會發(fā)出聲響,閃耀著光芒,宛如金子熔化時五光十色的光芒,仿佛是佛頂上映射出的圓滿之光。還有一種名為彈琴石的石頭,其大小與厚度仿佛古琴,輕輕敲擊便能奏出悅耳的樂章。而天都峰頂?shù)男〕嘏c蓮花峰月池中的香砂石,在夜晚會散發(fā)出光芒,散發(fā)出清新的香氣,如同蓮花與桂花的芬芳。
作者描寫了黃山石的獨特之處,描寫時沒有使用“喜愛”或“鐘愛”等情感詞匯,讓讀者在閱讀中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黃山之石,本身是無生命的,但在作者的筆下,黃山的石頭似乎擁有了生命,能發(fā)光、能彈奏、能散發(fā)出香氣!黃山的石頭仿佛來自童話之中。在閱讀過程中,讀者不禁贊嘆:“黃山的石頭真是神奇??!”之所以能引起讀者這樣的情感反應,是因為作者將情感融入了對景物的描寫之中,是作者濃郁的情感感染了讀者。
佳作展示
五一滄州名人植物園之行
五月一日,天上的幾朵白云遮住了火辣辣的太陽,最后一絲熱氣也消失了,正是出去游玩的好日子。我們一家乘著車來到滄州名人植物園。
走進西門,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名人長廊,有許多古代名人的銅制塑像。有學識淵博的劉長卿、高適,身懷絕技的大刀王五,亦有醫(yī)術高超的古代名醫(yī)扁鵲。這些銅像有的安靜地坐著沉浸于讀書,有的豪邁地握著刀進行習武,有的氣定神閑地給人把脈,這些塑像惟妙惟肖。
走進名人堂區(qū)域,一些古代房屋進入我們的視線,里面有好些名人塑像與介紹名人過往事跡的牌子,竟不知滄州有這么多古代名人。身為滄州人,我自豪極了。
在游覽中,我發(fā)現(xiàn)遠處有連成片的郁金香,紅的白的黃的紫的應有盡有,非常搶眼。我急速奔向鐘情的藍色郁金香,其外形極為獨特,神似一個藍色的小杯模,呈三角形的花蕊,其上有一處呈向外彎曲狀的細絲,細絲上滿是花粉,散發(fā)出清新宜人的香氣。
我們踏上翡翠山的小路,走進了八角亭。
從八角亭向下俯視,植物園的無限風光盡收眼底,月季園跟牡丹園的花兒競相開放,引得蝴蝶、蜜蜂振翅起舞。
此時正是初夏時節(jié),天有點兒熱了,但這并不影響我們游玩的興致。跑著下山,直沖向竹園,我聽到了風在耳邊呼呼作響。竹園里好涼爽呀,到處都是陰涼兒。我們在竹園里待了好一會兒,直到消了汗。
走出了竹園,就是牡丹園。牡丹五顏六色,一點兒也不遜色于郁金香。我和媽媽站在牡丹花旁,讓爸爸給我們拍照留念。
轉(zhuǎn)完一圈,我們累得筋疲力盡,心里卻盛滿了快樂,這真是一次難忘的旅行呀。
點評
作者以五一出游的親身經(jīng)歷為寫作主題,帶領讀者一起認識了滄州歷代名人,游覽植物園里的美景。在介紹景點時,按著入園的行程順序,對園中的名人塑像、花草植物進行了細節(jié)描寫,文筆細膩流暢,情景交融,讓讀者對名人植物園的文化氣息和獨特的自然景觀盡覽無余,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