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U469.7 收稿日期:2025-03-28 DOI: 10.19999/j.cnki.1004-0226.2025.07.020
Analysis of Multi modal Interaction Technology for Intelligent Cockpit of New Energy Vehicles
Feng Zhiquan Hebei Industri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 O5oooo,China
Abstract: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thenewenergyvehicleindustry,ntellgentcockpit,asakeyreatonanceuserexperience,hasbecomearesearchhotspotintermsofmultimodalinteractiontechologyThispaperanalyzes teultimodalinteractiontec nologyofintellgentcockpit innewenergyvehicles,andprovidesadetailedintroductiontothemaintypesoftechnologiessuchas voiceinteractiongstureinteractionandvisualinteractionAttheetie,tepapernalyethechicalinteationallgs anduserexperienceoptiizationchallengsfacedbythistecholgyinisevelopmentprocess,ndproosecorrspodngresponse strategies,aimigtopromotetedevelopmentofmultimodalinteractiontecnologyforintellgentcabinsofnewenergyvehiclesand enhance user driving experience.
Keywords:Newenergyvehicles;Intelligentcockpit;Multimodal interactiontechnology;User experience
1新能源汽車智能座艙多模態(tài)交互技術
多模態(tài)交互技術是指通過多種感知模態(tài)(如語音、手勢、視覺、觸摸等)與計算機系統(tǒng)進行交互的技術。在新能源汽車智能座艙中,多模態(tài)交互技術允許用戶以更加自然、靈活的方式與車輛進行溝通,打破傳統(tǒng)單一交互方式的局限(圖1)[1]。
圖1新能源汽車智能座艙多模態(tài)交互技術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智能座艙多模態(tài)交互技術發(fā)展迅猛。國外,特斯拉在ModelS等車型中,以先進的傳感器和算法為基礎,融合視覺、語音、觸摸等交互方式。其視覺識別系統(tǒng)能精準檢測駕駛員的面部表情、手勢,輔助駕駛決策;語音交互借助深度學習技術,擁有高準確率與快速響應速度,可執(zhí)行復雜指令。奧迪A8則憑借強大的車載多維人機界面系統(tǒng),實現觸摸交互、凝視交互與頭部姿態(tài)交互的協同,提供沉浸式體驗。
國內企業(yè)的智能座艙多模態(tài)交互技術發(fā)展勢頭也比較迅猛。蔚來在ES系列車型中,運用多模態(tài)交互技術,語音交互結合聲紋識別,為不同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通過攝像頭實現手勢識別,讓操作更便捷。小鵬汽車持續(xù)升級語音助手,具備全雙工對話能力,支持長指令解析,誤喚醒率極低。同時,利用視覺識別技術實現對駕駛員狀態(tài)的監(jiān)測與反饋。百度、華為等科技企業(yè)積極投身其中,百度的大語言模型賦能智能駕駛平臺Apollo。
2新能源汽車智能座艙多模態(tài)交互技術類型
2.1語音交互技術
語音識別技術將用戶的語音信號轉換為文本信息,語義理解技術對識別后的文本進行分析,理解用戶的意圖,然后根據用戶意圖,通過語音合成技術將系統(tǒng)的反饋信息轉換為語音播放給用戶。例如,用戶說出“導航到天安門”,語音識別系統(tǒng)將語音轉換為文本,語義理解系統(tǒng)分析出用戶的意圖是設置導航目的地為天安門,然后系統(tǒng)通過語音合成告知用戶導航路線規(guī)劃成功,并開始導航。語音交互技術在新能源汽車智能座艙中應用廣泛,幾乎所有主流新能源汽車品牌都配備了語音交互系統(tǒng)。根據市場調研機構的數據[2],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語音交互系統(tǒng)的裝車率達到了 90% 以上(表1)。
表1我國新能源汽車語音交互系統(tǒng)裝車率情況
2.2手勢交互技術
手勢交互技術主要通過攝像頭、傳感器等設備采集用戶的手勢動作信息,然后利用圖像識別、機器學習等技術對手勢進行識別和分析,確定用戶的操作意圖。結合車內攝像頭捕捉用戶的手部動作,利用深度學習算法對手勢進行分類,當識別到用戶做出特定的手勢(如握拳表示暫停音樂播放)時,系統(tǒng)執(zhí)行相應的操作。手勢交互技術在新能源汽車智能座艙中的應用逐漸增多,但目前普及程度相對較低。部分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已開始搭載手勢交互功能,如寶馬的部分車型支持通過手勢操作來控制多媒體系統(tǒng)、接聽電話等。隨著技術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手勢交互技術有望在更多車型上得到應用(圖2)3]。
圖2手勢交互技術
2.3視覺交互技術
視覺交互技術主要利用攝像頭對駕駛員或乘客的面部表情、視線方向等進行監(jiān)測和分析,實現人機交互。利用面部識別技術識別駕駛員身份,自動調整座椅、后視鏡等設置到駕駛員的個性化偏好;運用視線追蹤技術,當駕駛員視線長時間離開前方道路時,系統(tǒng)發(fā)出疲勞駕駛預警;還根據乘客的面部表情分析其情緒狀態(tài),為乘客提供個性化的娛樂內容推薦等。視覺交互技術在新能源汽車智能座艙中的應用也在逐步推廣,一些新能源汽車品牌已實現面部識別解鎖車輛、疲勞駕駛監(jiān)測等功能(圖3)[4]。
圖3視覺交互技術
2.4觸摸交互技術
觸摸交互技術是通過觸摸屏實現用戶與系統(tǒng)的交互,觸摸屏分為電阻式觸摸屏和電容式觸摸屏等類型,目前新能源汽車智能座艙中主要采用電容式觸摸屏。電容式觸摸屏通過檢測手指觸摸屏幕時引起的電容變化來確定觸摸位置,然后將觸摸信號傳輸給系統(tǒng),系統(tǒng)根據觸摸位置和預設的操作邏輯執(zhí)行相應的操作,如點擊、滑動、縮放等。觸摸交互技術是目前新能源汽車智能座艙中最常見的交互方式之一,幾乎所有新能源汽車都配備了觸摸顯示屏。觸摸交互技術具有操作直觀、便捷的特點,用戶借助觸摸屏幕能輕松完成車輛設置、信息查詢、多媒體操作等功能[5]。
3新能源汽車智能座艙多模態(tài)交互技術發(fā)展策略
3.1加強技術研發(fā)與融合
一方面,加大對多模態(tài)數據融合技術的研發(fā)投入,鼓勵科研機構和企業(yè)開展聯合攻關。研究開發(fā)更加先進的數據對齊、特征提取和融合算法,提高不同模態(tài)數據的融合效率和準確性。利用深度學習技術,建立多模態(tài)數據融合模型,通過大量的數據訓練,提高模型對用戶意圖的理解能力,實現更加精準的人機交互;另一方面,研發(fā)智能交互模態(tài)切換算法,使系統(tǒng)能夠根據用戶的操作習慣、當前場景等因素,自動、流暢地實現交互模態(tài)的切換。當系統(tǒng)檢測到用戶正在進行復雜的語音指令操作,同時手部有明顯的動作意圖時,快速響應并切換到手勢交互模式,為用戶提供更加便捷的交互體驗[6-8]。
3.2提升用戶體驗
利用大數據分析、用戶行為監(jiān)測等技術,深入了解用戶的交互偏好和習慣,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多模態(tài)交互服務。系統(tǒng)根據用戶以往的操作記錄,自動調整交互方式的優(yōu)先級,將用戶常用的交互方式放在首位,方便用戶操作。同時,為用戶提供交互方式定制功能,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定義語音指令、手勢動作等交互方式,提高用戶的使用滿意度;此外,優(yōu)化多模態(tài)交互系統(tǒng)的設計,使其操作更加簡單、直觀。在車輛交付時,為用戶提供詳細、易懂的操作指南和培訓教程,結合視頻演示、模擬操作等方式,幫助用戶快速掌握多模態(tài)交互技術的使用方法[9-10]。
3.3強化安全與隱私保護
一方面,加強多模態(tài)交互技術的安全性測試和驗證,結合大量的模擬實驗和實際道路測試,發(fā)現并解決交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對語音交互系統(tǒng)進行大量的語音樣本測試,提高語音識別的準確率和抗干擾能力;對手勢交互技術進行優(yōu)化,提高復雜環(huán)境下的手勢識別準確率。同時,建立多重安全防護機制,如操作確認提示、緊急停止按鈕等,確保在交互出現異常時,用戶能夠及時采取措施,保障駕駛安全。另一方面,完善用戶隱私數據保護的法律法規(guī),明確新能源汽車企業(yè)在收集、存儲、使用用戶數據過程中的責任和義務。企業(yè)要加強技術投入,采用加密存儲、訪問控制、數據脫敏等技術手段,確保用戶隱私數據的安全。
4結語
新能源汽車智能座艙多模態(tài)交互技術作為提升用戶體驗、推動汽車智能化發(fā)展的關鍵技術,有效推動新能源汽車智能座艙多模態(tài)交互技術的發(fā)展,為用戶帶來更加優(yōu)質、安全、智能的駕乘體驗,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在科技推動下,新能源汽車智能座艙的多模態(tài)交互技術正邁向新高度。未來,該技術將在融合精度與自然度上持續(xù)突破?;赥ransformer架構的跨模態(tài)預訓練模型有望廣泛應用,解決當前模態(tài)間數據融合精度不足的問題,實現語音、手勢、眼神等交互方式的無縫銜接,使交互更加自然流暢,如駕駛員可輕松通過語音與手勢協同完成復雜的導航設置。從應用場景來看,本土化、場景化創(chuàng)新將成為主流。針對本地用戶習慣,車企會推出更多定制化方案,像結合方言識別與手勢校準的雙?;パa,以契合不同地域需求。在特定場景中,如高速駕駛,“眼神控制 + 語音確認”的多模態(tài)座艙將優(yōu)先布局,利用眼動追蹤與語音情緒分析,提前預警駕駛員注意力分散風險,提升駕駛安全性。同時,隨著邊緣計算技術的發(fā)展,超 80% 的AI推理任務有望遷移至車端,大幅減少網絡延遲,保障交互實時性。
參考文獻:
[1]鄧建明,龔循飛,于勤,等.基于AI大模型的新能源汽車智能座艙多模態(tài)交互技術研究綜述[J].汽車文摘,2025(1):8-13.
[2]傅平.AI大模型在新能源汽車智能座艙中的多模態(tài)交互研究[J].專用汽車,2025(2):52-54.
[3]張弘,武亞恒,劉沛文,等.汽車智能座艙發(fā)展現狀和趨勢[J].汽車實用技術,2024,49(18):166-169.
[4]劉了箬,王之禾,孫妍.基于AI的車載“美育amp;美愈”虛擬空間交互設計研究[J].藝術科技,2024,37(4):96-99+103
[5]劉堯,李亞楠.智能座艙多模態(tài)交互技術發(fā)展現狀及趨勢[J].汽車實用技術,2023,48(1):182-187.
[6]吳波,張榮芬,劉宇紅.改進ViT的RGB-T多模態(tài)交互跟蹤算法研究[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25,61(7):267-277.
[7]邊鵬,楊光.AR設備的多模態(tài)交互設計研究[J].包裝與設計,2024(6):108-109.
[8]任龍.多模態(tài)交互裝置的設計研究與實踐[D].長春:吉林藝術學院,2023.
[9]董炫雄.基于多模態(tài)交互與融合的會話情感識別[D].武漢:武漢科技大學,2024.
[10]易心武,薛錦云,游珍,等.沉浸式虛擬現實多模態(tài)交互模型研究[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4,48(1):52-58
作者簡介:馮之權,男,1978年生,教師/實驗師,研究方向為機械工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