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I10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2097-2881(2025)17-0063-04
一、引言
《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以美國南北戰(zhàn)爭后南方社會的變革為背景,展現(xiàn)了南方小鎮(zhèn)杰弗生在時代變遷中的風貌,講述了一個充滿悲劇色彩的故事。故事以艾米麗的葬禮為開端,全鎮(zhèn)人懷著不同目的參加葬禮,大部分人想借此窺探她神秘而封閉的生活。艾米麗出身于南方貴族家庭,在父親專制的陰影下,她的青春和愛情都被無情壓抑。父親去世后,艾米麗繼承了那座陳舊的大房子,開始了孤獨的生活。艾米麗與荷默相愛,這似乎給她黯淡的生活帶來一絲希望。然而,荷默崇尚自由,不愿受婚姻束縛,艾米麗無法接受這一現(xiàn)實。在南方傳統(tǒng)觀念和自身偏執(zhí)的驅使下,她購買礎霜毒死荷默,將其尸體藏在家中。此后,艾米麗幾乎與世隔絕,獨自守著房子,度過了漫長歲月。直到她去世,人們才得以進入那座多年未被打開的房子,發(fā)現(xiàn)了荷默的尸體,以及艾來麗多年來與尸體同床共枕的驚人秘密。整個故事通過艾米麗的悲劇,反映了舊南方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文明的沖突,以及舊傳統(tǒng)對人性的扭曲和摧殘,展現(xiàn)了一個時代的落幕和人們在時代變遷中的無奈與掙扎。
龍迪勇是中國敘事學領域的著名學者,他率先提出“空間敘事學”概念。空間敘事研究主要探討敘事與空間的關系,強調空間在敘事中的重要性。他的研究突破了傳統(tǒng)敘事學以時間為主導的模式,認為空間不僅是故事發(fā)生的背景,還可以成為敘事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能通過物理環(huán)境、心理狀態(tài)或社會背景等方式推動故事發(fā)展,甚至形成復雜的敘事結構。這一理論為文學、電影、建筑等領域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讓敘事研究不再局限于時間,而是更關注空間的作用。
本文以龍迪勇的空間敘事學相關理論為指導,對《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展開深入的空間敘事分析,力求挖掘出該作品在空間敘事層面的獨特價值與藝術魅力。龍迪勇在《空間敘事學》的后記中說:“‘空間敘事’所涉及的空間大體上可以分為四類,即故事空間、形式空間、心理空間和存在空間?!庇捎凇按嬖诳臻g”與小說的關聯(lián)度較低,因此在本文的分析中將其省去,僅從故事空間、形式空間、心理空間這三個維度對《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的空間敘事展開剖析,試圖更精準、深人地挖掘該小說在空間敘事方面的獨特性與內涵。
二、故事空間
故事空間是指敘事作品中故事發(fā)生的環(huán)境或背景,既涵蓋具體的物理空間,如場景、地點等,也涉及抽象的心理、社會或文化空間。作為敘事的重要組成部分,故事空間不僅為人物活動和情節(jié)展開提供場所,還通過空間的設置、轉換及其象征意義,深刻影響著敘事的結構安排、主題呈現(xiàn)以及讀者的感知與體驗。龍迪勇認為:“所謂故事空間,就是敘事作品中寫到的那種物理空間?!盵小說中,故事空間為人物活動與情節(jié)發(fā)展搭建起必要的舞臺,并對情節(jié)布局有關鍵的組織功能。它能作為時間的參照,借由空間的轉變推動敘事發(fā)展和情節(jié)演進,同時展現(xiàn)人物內心世界及意識的動態(tài)變化。無論是基于意識、潛意識還是無意識構建的敘事體系,都需要空間層面的依托,而這些依托對象正是小說中的故事空間。
小說中,“木屋”是貫穿整個故事空間的靈魂所在,諸多情節(jié)皆圍繞這座木屋展開。小說開篇對木屋的描寫意義深遠,以細膩筆觸勾勒出木屋的獨特風貌,看似簡單的描繪實則一舉多得。它在交代故事空間的同時,也為全文定下基調,營造出與故事主題相契合的場景和環(huán)境。木屋坐落于過去最為講究的街道,裝修風格高貴典雅??呻S著時間推移,如今的木屋盡顯破敗之態(tài),這種今昔對比隱喻出艾米麗家族的風光不再。不僅如此,破舊的木屋與高產的機器形成強烈反差,進一步烘托出故事中衰敗、凄涼的氛圍,深化了小說主題。
小說中的木屋作為故事的核心分界,將敘事空間劃分為內外兩個部分,分別承載不同的情節(jié)和象征意義。木屋外部,小鎮(zhèn)現(xiàn)代化進程不斷推進,街道鋪設、郵局建設等細節(jié)反映了新南方的崛起,小鎮(zhèn)居民對艾米麗的窺視與議論,如對她與荷默關系的猜測,進一步加劇了她的孤立。木屋內部,艾米麗拒絕繳稅,堅持與外界對抗,象征著她對舊南方傳統(tǒng)的固守。木屋內空間封閉,仿佛時間停滯,艾米麗將荷默的尸體藏匿于樓上的房間,這一情節(jié)揭示了她的極端占有欲和對愛情的扭曲理解。房間的腐朽氣味和最終被發(fā)現(xiàn)的尸體,象征著她內心的腐朽與對過去的執(zhí)著。通過從外部到內部的空間轉換,??思{不僅展現(xiàn)了艾米麗與社會的疏離,還通過內外空間的對比,深刻探討了舊南方與新南方的沖突、個體在社會變遷中的掙扎,以及時間、記憶與死亡等主題,使故事具有豐富的心理和社會內涵。正如龐玉厚所闡釋:“房屋內部是私人空間,與外部的公共空間相對。進出房屋都意味著邊界的跨越。邊界的跨越象征著自由和禁錮、安全和危險、親近和疏遠等關系,這些關系背后充斥著各種權力?!盵2]
門作為空間敘事的重要象征,不僅是物理界限,更是艾米麗與外界社會之間的心理屏障。這扇門象征著她對舊南方傳統(tǒng)的堅守和對現(xiàn)代社會的抗拒,是她與外界隔絕的明確分界。艾米麗通過緊閉的門,將自已封閉在停滯的時空里,拒絕接受外界的變遷與干擾。門內是她可掌控的私人領域,門外是充滿窺視與評判的外部世界。這種空間的隔離不僅體現(xiàn)了艾米麗的孤獨與固執(zhí),也反映了她對父親權威的依賴和對社會壓力的反抗。門的開合成為敘事的關鍵節(jié)點,例如當小鎮(zhèn)官員試圖進人木屋催繳稅款時,艾來麗堅決拒絕,這一情節(jié)凸顯了她對外界侵入的強烈抵制。最終,門被強行打開,艾米麗的秘密也隨之暴露。此時,門的象征意義達到高潮:它不僅是一個物理屏障,更是艾米麗內心世界的最后防線。通過門這一空間,??思{巧妙地揭示了艾米麗與社會的疏離、她對過去的執(zhí)著,以及舊南方傳統(tǒng)在現(xiàn)代社會沖擊下的脆弱與瓦解。
三、形式空間
在現(xiàn)代及后現(xiàn)代小說中,盡管敘事作品的內容依然重要,但其形式與技巧往往成為比故事情節(jié)更為關鍵的因素。形式空間屬于技巧與形式方面所呈現(xiàn)的空間特性,指的是敘事作品通過結構、語言、視角等形式手段構建的虛擬空間。與故事發(fā)生的具體場景(如物理空間、心理空間等)不同,形式空間更關注敘事本身的形式特征如何創(chuàng)造空間感,以及這種空間感如何影響讀者的理解和體驗。
??思{在其小說中采用了一種非線性的時間敘述策略,將情節(jié)片段巧妙分布在整部作品的各個結構層面,形成了時間上的碎片化布局。小說的開頭便描寫了艾米麗的葬禮,說全鎮(zhèn)居民紛紛前往送葬,然而細讀就可發(fā)現(xiàn)他們去送葬不是出于悲傷。其中,男人們是出于敬慕,女人們則一心想要窺探艾米麗屋內的情況一一除了仆人,至少有十年沒人進過這幢房子了。隨后,書中寥寥數(shù)語描繪出艾米麗那座坐落于最考究街道的白色大木屋,作者用“裝模作樣、丑中之丑”形容它。這不僅凸顯出艾米麗的獨特地位,還隱隱透露出房子的神秘性。緊接著,敘事回溯到艾米麗在世時的稅務問題,為后續(xù)的納稅沖突埋下伏筆。第二部分的敘述時間回溯到更早時期,書中簡單敘述艾米麗的父親去世、心上人拋棄她、鄰居嗅到她家異味、鎮(zhèn)長派人趁夜在她家墻角灑石灰等情節(jié)。作者通過其他人的視角體現(xiàn)艾米麗的悲慘生活,文中寫道,“而這時人們才開始真正為她感到難過”3,接著揭開眾人難過的原因,補敘父親在世時干涉艾米麗擇偶,以及父親死后她不愿埋葬父親的情節(jié)。
在小說第三部分,艾米麗逐漸接受了父親去世的事實,開始新生活。隨后,情節(jié)回溯至她與荷默的愛情。荷默在第二部分已經出現(xiàn),只是當時用“心上人”指代。這段感情在小鎮(zhèn)引發(fā)諸多議論,眾人認為與荷默交往不符合艾米麗的“貴族舉止”。然而,艾米麗不為所動,姿態(tài)高傲。緊接著,書中敘述了艾米麗購買砥霜的過程,這也是推動小說情節(jié)發(fā)展的重要線索。
第四部分開頭指出,小鎮(zhèn)居民認為艾米麗購買礎霜是要自殺,他們認為“這是再好沒有的事”3],還透露出荷默不想結婚的信息。但艾米麗定制了新婚用品,所以小鎮(zhèn)居民認為她將和荷默結婚,覺得她的行為是全鎮(zhèn)的恥辱,便找來她的堂姐妹試圖阻止她。小鎮(zhèn)居民一方面覺得艾米麗的堂姐妹比她更有家族風度,另一方面又想把這對堂姐妹“踢開”,居民的行為令人困惑。這對堂姐妹離開后,荷默再次回到鎮(zhèn)上,此后大家再沒見過他。自那以后,艾米麗家的前門一直緊閉,僅在她為鎮(zhèn)上孩子上課時才會打開。
小說的最后一部分與第一部分艾米麗的葬禮場景銜接,這是全篇唯一一處未采用倒敘的部分。黑人奴仆完成使命后便消失不見,象征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參加葬禮的人一直記得樓上那間四十年來沒人見過的房間,他們終于在艾米麗被安葬后找到機會開門。門被暴力打開,屋內的布置像新房,但彌漫著陰森的氛圍。作者在細致描寫后,用一句簡短的話—“那男人躺在床上”[3]加深了小說的恐怖氛圍。床上的尸體呈擁抱姿勢,肉體和木床黏在一起,難分難解。其實難分難解的還有艾米麗與荷默的感情。
四、心理空間
心理空間是指通過描述、構建和運用空間來展現(xiàn)人物內心世界、情感狀態(tài)、思想觀念以及心理變化過程的一種敘事維度,它能靈活且深入地呈現(xiàn)人物的內心世界,同時映射現(xiàn)實世界。每個人的心理空間對其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起著決定性作用。
當鎮(zhèn)長親自致函想要登門拜訪時,艾米麗僅用一張信箋便拒絕了鎮(zhèn)長,不讓他進入自己的家。議員們來訪時打開了十多年來不曾有訪客進出的門,屋內陰暗,充滿沉悶的潮氣和濃重的灰塵。這些對屋子的描寫折射出艾米麗內心封閉、與世隔絕的狀態(tài),暗示著她內心的孤獨與對過去的頑固堅守。父親在世時對艾米麗要求嚴格,趕走了許多上門求娶她的年輕人,她只能壓抑自己的情感,表現(xiàn)出無欲無求、順從聽話的模樣,將自己塑造為符合父親期望的乖巧淑女,這導致她無法建立正常的社會關系。她拒絕接受父親的離世,拒絕繳納稅款,也拒絕適應小鎮(zhèn)的現(xiàn)代化變遷,試圖在封閉的空間內維持舊有秩序,逃避現(xiàn)實世界的沖擊與痛苦。她拒絕接受父親的死亡,將父親的尸體留在房間里,仿佛這樣就能留住過去的時光。這種行為體現(xiàn)了她對現(xiàn)實的逃避,而住宅這個封閉的空間則成為她的庇護所,使她能在自己構建的虛幻世界中尋求安慰。當鎮(zhèn)上的人聞到艾米麗家中難聞的氣味時,議員們偷偷在她的木屋周圍搜尋,這是對艾米麗私密空間的公然侵犯,無疑會讓她更加封閉自己,強化她對外部世界的不信任和敵意,進一步加深她心理上的孤獨和自我防御。難聞的氣味暗示著屋內隱藏的秘密,為后文揭示荷默被謀殺埋下伏筆。
小鎮(zhèn)作為公共空間,對艾米麗的心理產生了巨大影響,它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價值觀。艾米麗作為貴族后裔,其行為受到社會傳統(tǒng)的束縛,小鎮(zhèn)居民對艾米麗的生活充滿好奇與窺探,他們的目光和議論形成了一種無形的壓力,籠罩著艾來麗。她剪短頭發(fā),和建筑公司的工頭戀愛,然而鎮(zhèn)上的人卻感嘆“可憐的艾米麗”,認為她因為悲傷而忘記了高貴。即便艾米麗昂首挺胸,鎮(zhèn)上的人也只會認為她墮落了。除了父親帶來的束縛,小鎮(zhèn)居民的指指點點無疑也給艾米麗套上了無形的枷鎖,這在一定程度上迫使她采取極端行為維護自己的尊嚴和愛情。
面對封建社會的種種壓迫和束縛,艾米麗內心經歷著自我掙扎。一方面,她被社會賦予貴族女性的身份,承載著家族的榮譽與傳統(tǒng);另一方面,她又渴望擺脫這些束縛,追求自己的生活和愛情。這種矛盾使她的行為變得復雜怪異,她試圖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社會期望與個人欲望之間找到平衡,建構屬于自己的身份認同。經歷種種挫折和痛苦后,艾米麗選擇自我封閉,獨自生活在古老的房子里。這種孤獨的生活狀態(tài),既是對外部男權社會的一種逃避,也是她在困境中堅守自我的方式。她以自己的方式守護內心的情感和尊嚴,盡管這種方式不被外界理解,卻是在男權社會的重重壓迫下,她為自己構建的最后一片精神領地。
五、結語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將人的心理分為意識和無意識兩部分。他認為,無意識的動機由原始沖動、各種本能以及出生后和本能有關的欲望構成。當這些沖動、本能、欲望與社會風俗、習慣、道德、法律等不相容時,就會被壓抑或排擠到意識之下。但它們在意識之下并非靜止不動,而是在不自覺地積極活動以追求滿足。當無意識的動機得不到滿足和宣泄時,人的心理就會失衡,導致心理變態(tài)、行為瘋狂甚至犯罪[4。
艾米麗所處的南方社會有著鮮明的階級結構,種族歧視嚴重,女性地位低下。她們沒有獨立的身份,不允許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在家庭中要服從父親、丈夫的安排?;橐霰灰暈榕缘臍w宿和生存保障,社會對女性的婚姻狀況非常關注,未婚女性往往會面臨家庭和社會的巨大壓力。父親在世時,艾米麗聽從父親安排;后來,小鎮(zhèn)居民對她指指點點的現(xiàn)象隨處可見。艾米麗的一生是孤獨與絕望的寫照。她渴望愛情,卻因父親的干涉和社會的偏見而無法得到;她試圖反抗,最終卻陷入更深的絕望。她的悲劇不僅是個人悲劇,更是那個時代南方貴族女性普遍命運的縮影。在那個新舊交替的時代,舊南方傳統(tǒng)與北方現(xiàn)代文明碰撞,產生了眾多社會矛盾,艾米麗成為這種矛盾的犧牲品。
本文從空間敘事的角度出發(fā),對??思{的小說《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進行系統(tǒng)性分析,深入探究小說中的故事空間、形式空間以及心理空間,剖析該小說的空間敘事特征。??思{采用時序交織、倒錯的情節(jié)布局,將小說分為五個無標題部分,打破了傳統(tǒng)小說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的結構模式。這種敘述方式不僅增加了小說的懸念和吸引力,也更好地展現(xiàn)了艾米麗坎坷的一生。同時,福克納還通過第一人稱敘述、全知視角敘述及固定人物有限視角敘述的方式相互替換、互為補充,構建出整個故事,使讀者能更深入地理解艾米麗的內心世界和悲劇命運。龍迪勇認為,這種凝聚著時間的空間形式,打破了傳統(tǒng)小說僅將空間作為故事發(fā)生地點和敘事場景的單調寫法,大大豐富了現(xiàn)代小說的表現(xiàn)力[5]。
參考文獻
[1] 龍迪勇.空間敘事學[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5.
[2] 龐玉厚.空間與敘事:《獻給愛米麗的玫瑰》的空間詩學Ⅲ]: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
[3] ??思{.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M].葉紫,譯.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17.
[4]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文集[M].車文博,譯.長春:長春出版社,2006.
[5] 龍迪勇.論現(xiàn)代小說的空間敘事Ⅲ.江西社會科學,2003(10).
[6] 崔海妍.國內空間敘事研究及其反思Ⅲ}.江西社會科學,2009(1).
(責任編輯余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