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南縣原那倫鄉(xiāng),地處滇東南的一片山水之間,是典型壯族聚居地,全鄉(xiāng) 1 萬余人口全為壯族。這里的山水仿佛被大自然精心雕琢,連綿的青山環(huán)繞著肥沃的田野,清澈的河流蜿蜒穿過古樸的村寨,承載著致富夢想的老國道邊便是鄉(xiāng)政府駐地—— 那倫村。那倫鄉(xiāng)有 5 個村公所,散布在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上,每個村公所下轄著幾個自然村落,彼此之間雞犬相聞。
在那倫鄉(xiāng),每年農歷三月的第二個寅日和次日,是壯家兒女最為期盼的趕花街的日子。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壯鄉(xiāng)遭遇了一場大旱,莊稼無收,百姓困苦。一位善良的仙女聽聞后,降臨此地,在三月的第二個寅日,撒下五彩的花瓣,花瓣落地化作清泉,滋潤了土地,莊稼得以豐收。為了感恩仙女,壯家人便在每年的這個時候舉辦花街節(jié)。隨著時間的推移,花街節(jié)逐漸成為了壯族男女青年以歌交友、以歌定情的浪漫節(jié)日。
那是 1993 年,又到了趕花街的前夕,整個那倫鄉(xiāng)都沉浸在一片喜悅而忙碌的氛圍中。在那安村,18 歲的壯族姑娘儂金花早早地就開始為花街節(jié)做準備。她坐在自家的木樓里,手中拿著針線,專注地繡著一雙布鞋。這雙鞋是她為花街節(jié)精心準備的,鞋面用的是她親手織染的深藍色土布,上面繡著精致的花紋,有象征吉祥的鳳凰,有寓意豐收的稻穗,一針一線都傾注了她的心意。掛在柱子上的竹簍里還有一雙已經做好的布鞋,沒有繡花,那是花街節(jié)她要送給情郎的定情之物,布鞋已經墊好繡有鴛鴦鞋墊。
儂金花的母親在一旁,將采摘來的紅飯草、楊咪咪花等放入鍋中煮水,準備用來染糯米。這些植物煮出的水有著鮮艷的色彩,能把糯米染成紅、黃、藍、黑等顏色,蒸出的五彩糯米飯不僅好看,還帶著獨特的清香。母親一邊煮著水,一邊叮囑儂金花:“金花啊,花街節(jié)可是咱們壯家姑娘的大事,到時候可得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遇到心儀的小伙,可別害羞?!眱z金花紅著臉,輕輕地點了點頭,手中的針線卻繡得更認真了。
在距離那倫村不遠的木忙村,19 歲的壯族小伙王德華也在滿心期待著花街節(jié)的到來。他從集市上精心挑選了一段漂亮的繡花線,準備送給自己心儀的姑娘。王德華身材矯健,濃眉大眼,笑起來露出一口潔白的牙齒,是村里許多姑娘心中的意中人。他家中養(yǎng)著一群鴨子,為了在花街節(jié)時能拿出最好的東西,他特意挑選了一只最肥美的鴨子,打算殺了,把鴨腿留給自己喜歡的姑娘。
終于,到了趕花街的日子。寅日這天一大早,天邊才剛剛泛起魚肚白,整個那倫鄉(xiāng)便熱鬧起來。各村寨的人們身著節(jié)日的盛裝,紛紛朝著花街節(jié)的方向趕去。儂金花穿著一件緊身鑲邊的短上衣,下身是一條百褶長裙,腰間系著一條色彩斑斕的腰帶,腳蹬一雙自己繡的青布繡花鞋。她頭包翹角布帕,發(fā)間插著幾朵新鮮的野花,耳墜銀環(huán),脖套銀圈,手戴銀鐲,整個人光彩照人。她挎著一個精致的竹簍,里面裝著新衣裙和準備贈送心儀的小伙的布鞋,還有五彩糯米飯、紅鴨蛋、花鴨蛋和鴨肉,與村里的姐妹們說說笑笑地走在去花街的路上。
一路上,田野里的油菜花金黃燦爛,微風拂過,涌起層層花浪。遠處的山巒在晨霧中若隱若現(xiàn),仿佛一幅水墨畫卷。路邊的榕樹下和南竹旁,姑娘們不時停下腳步,對著隨身攜帶的小圓鏡,仔細地整理著自己的妝容。
與此同時,王德華也和村里的小伙子們一起出發(fā)了。他穿著一條嶄新的細料褲子,上身是一件潔白的襯衣,頭發(fā)梳得整整齊齊。他把裝有繡花線和鴨腿的包裹小心地背在身上,一路上和伙伴們談論著對花街節(jié)的期待。他們路過一片桃樹林,桃花開得正艷,粉色的花瓣紛紛揚揚地飄落,仿佛在為他們的出行增添一份浪漫的氣息。
當太陽高高升起時,花街已經是人山人海,鄉(xiāng)政府、衛(wèi)生院、郵政所等單位門口和院內,全都是趕花街的人。那倫鄉(xiāng)的花街位于一片相對開闊的平地上,周圍有幾棵高大的榕樹,枝葉繁茂,像一把把巨大的綠傘。花街的入口處,用五彩的花朵和彩帶裝飾著,充滿了節(jié)日的喜慶氛圍。街道兩旁,擺滿了各種攤位,有賣農產品的、禽家畜的、手工藝品的,還有賣各種銀飾的。
壯族男女青年們一走到花街,便開始尋找自己的唱歌對象。他們走走串串,東觀西望,眼神中充滿了期待。很快,對歌的聲音便此起彼伏地響起。儂金花和姐妹們剛走進花街不久,就被一群小伙子邀請對歌。為首的小伙子唱道:“三月花街好風光,姑娘好似花中王。不知姑娘可有伴,與我對歌情意長。” 儂金花大方地回應道:“花街之上歌聲揚,小伙模樣也俊朗。若要與我把歌對,先看才學強不強?!?/p>
寅日的陽光爬上榕樹梢時,花街已漫成歌的河流。儂金花與姐妹們剛穿過彩門,對面山坡就飄來一串清亮的調子:“三月里來三月三,坡上桐花染青巒,妹是桐花坡頭立,哥是蜜蜂繞花旋!”
帶頭的小伙子正是鄰村的王德華,他斜倚著棵老楊梅樹,指尖撥弄著片竹葉,眼睛卻直直望著人群中穿月白百褶裙的儂金花。金花的姐妹阿桃捅了捅她腰眼,她抿唇一笑,從竹籃里取出片棕櫚葉卷成話筒狀,揚聲唱答:“蜜蜂要采桐花蜜,先看翅膀硬不硬,妹的歌堂門檻高,哥若怕苦莫進門?!?/p>
周圍爆發(fā)出起哄聲,德華大步跨下山坡,腰間的銀鈴鐺隨步伐叮當作響,他抬手折下根帶花的柳枝,往肩頭一搭,唱道:“妹的歌堂像龍?zhí)?,哥愿化身石斑魚,日里游過九重浪,夜里守在潭底息。”
一時間,歌聲、笑聲、喝彩聲交織在一起,回蕩在花街上空。隨著對歌的進行,男女雙方逐漸由大群分成小群,最后分成一男一女,散布在街頭街尾、田間地角、竹旁樹下、小河邊、山坡樹林下。他們的歌聲中,有開天辟地的傳說,有歌頌祖先業(yè)績的故事,有生產生活的經驗,也有互考聰明才智的問答,但更多的是傾吐男女之間相親相愛的情歌。
王德華在花街尋找著儂金花的身影。他和儂金花相識于去年的花街,當時倆人對了幾首歌,王德華就被儂金花的美麗和聰慧所吸引。之后的日子里,王德華時常找借口去那安村,與儂金花見面,兩人的感情也逐漸升溫。今天,他一心想著能快點見到儂金花,把準備好的繡花線送給她。
而儂金花在對歌的間隙,也在人群中尋找著王德華。她看到周圍的姐妹們都找到了心儀的對象,心中既期待又有些焦急。就在這時,她聽到了一個熟悉的聲音在身后響起:“金花,可算找到你了。” 儂金花轉過身,看到了滿臉笑容的王德華。王德華從包裹里拿出繡花線,遞到儂金花面前,說道:“金花,這是我特意為你選的,喜歡嗎?” 儂金花接過繡花線,臉上泛起紅暈,輕聲說道:“喜歡,謝謝你?!辈碾S身背竹簍里取出早就準備好的布鞋遞給王德華,他笑瞇瞇地接過布鞋,用手比劃著量尺寸,恨不得立刻穿在腳上。
倆人找了一處安靜的地方坐下,儂金花從竹籃里拿出五彩糯米飯,遞給王德華。王德華接過,咬了一口糯米飯,贊道:“金花,你家的糯米飯還是這么好吃?!?儂金花笑著說:“那你就多吃點?!?倆人一邊吃著,一邊聊著這一年來的生活瑣事。王德華說起自己家里鴨子的趣事,逗得儂金花咯咯直笑。
日頭移到中天時,對歌的人群已散落在方圓里許的山野間。儂金花被德華引到后山的響水河邊,溪水在亂石間奔涌,恰如她此刻慌亂的心跳。德華蹲下身,用指尖蘸水在青石板上畫了朵蓮花,唱道:“石板栽花難生根,水里撈月空費神,妹若有心交阿哥,莫學浮萍水上漂?!?/p>
金花拾起枚鵝卵石,在水面打起串水漂,清凌凌的水花映著她泛紅的臉頰:“阿哥莫學空心竹,節(jié)節(jié)生來節(jié)節(jié)空,妹若無心對歌語,哪會跟哥到這方?”
對岸竹林里突然跳出兩個嬉鬧的小娃,驚飛了枝頭的畫眉。德華望著撲棱棱遠去的鳥兒,觸景生情:“畫眉落在梧桐樹,鳳凰飛進竹籬笆,妹是鳳凰哥是雀,敢陪妹唱到月牙爬?”
金花低頭絞著裙角,見腳邊有株含苞的野牡丹,靈機一動唱道:“牡丹未開蝶先至,蕨菜未老蟲先蛀,若要和妹唱到黑,先對三坡苦楝樹?!?/p>
在花街的另一處,有一群年輕人圍坐在一起,他們面前放著一些簡單的樂器,有口琴、自制的竹笛等。一個小伙子拿起竹笛,吹奏出一段悠揚的旋律,其他人則跟著節(jié)奏輕輕哼唱。周圍的人們紛紛圍過來,靜靜地聆聽著這美妙的音樂。音樂聲中,人們仿佛忘記了時間的流逝,沉浸在這歡樂的氛圍中。
四
不知不覺,太陽漸漸西斜,天邊泛起了絢麗的晚霞。趕花街的人們卻依舊興致勃勃,對歌、跳舞、歡笑,盡情享受著這一年一度的盛會。儂金花和王德華手牽著手,在花街中漫步。他們看到一群孩子們在追逐嬉戲,手中拿著彩色的風車,風車在微風中呼呼地轉動。路邊的攤位上,賣糖人的師傅正熟練地制作著各種造型的糖人,引得孩子們駐足圍觀。
暮色浸透山巒時,花街燃起了千百支火把。德華從背簍里取出個油紙包,里面是用芭蕉葉裹著的鴨腿和五彩糯米飯。倆人坐在花街盡頭的老榕樹下,看火光在彼此臉上跳躍。遠處傳來銅鼓聲,不知哪個村寨的人燃起了篝火,跳起了草人舞。
德華撕下半只鴨腿遞給金花,忽然用只有倆人能聽見的聲音唱道:“糯米染成五彩色,鴨腿留到對歌人,今晚若能定心意,明日背妹過竹橋。”
金花咬了口糯米飯,甜糯中混著楓葉的清香,她抬眼望了望綴滿星子的夜空,輕聲唱答:“星子要等月亮升,禾苗要等雨水淋,哥若真心連妹心,莫學露水濕半晨。”
火把漸漸燃成灰燼,周圍的對歌聲也低了下去,唯有德華和金花的歌聲還在夜空中縈繞。他們從天上的銀河唱到地上的田壟,從阿爺?shù)你~炮槍唱到阿媽的紡車聲,從白天唱到黑夜,直到天邊泛起魚肚白,金花的聲音漸漸沙啞,德華摘下頭上的壯錦頭巾,輕輕蓋在她肩頭。
五
第二天(卯日),花街依舊熱鬧非凡。經過第一天的相處,許多男女青年的感情更加深厚了。儂金花和王德華早早地來到花街,他們打算一起去看傳統(tǒng)壯劇演出。壯劇舞臺前已經圍滿了人,演員們穿著華麗的戲服,臉上化著濃妝,正在表演著一出經典的劇目。儂金花和王德華站在人群中,目不轉睛地看著演出。演員們精彩的表演不時贏得陣陣掌聲和喝彩聲。
看完壯劇,他們又往村后的小山坡走去。坡上有片茂密的楓樹林,陽光透過枝葉灑下斑駁的光斑,像撒了滿地碎銀。德華停在一棵三人合抱的古楓前,伸手撫摸著樹皮上的刀痕,唱道:“這棵楓樹百年長,樹皮刻滿舊情章,當年阿爺對歌處,今日帶妹來尋香?!?/p>
金花伸手觸摸那些深淺不一的刀痕,忽然發(fā)現(xiàn)其中一道刻著 “華” 字,旁邊還有個模糊的 “花” 字。她抬頭看向德華,眼里閃過驚訝。德華笑了,從懷里掏出把銀簪,簪頭雕著朵栩栩如生的木棉花,他唱道:“木棉花開紅似火,銀簪刻花永成雙,今日插在妹鬢角,莫叫阿哥空守望?!?/p>
金花接過銀簪,別在發(fā)間,忽然指著遠處山坳里的片野菊,唱道:“野菊花開滿山坡,阿哥摘花妹織籮,若要籮底不漏水,先編三千六百梭?!?/p>
德華聞言,彎腰摘下大把野菊,編成個花環(huán)戴在金花頭上,隨后席地而坐,撿起兩根枯枝敲著節(jié)拍,唱起了那首流傳百年的《定情歌》:“正月里來栽檳榔,二月檳榔發(fā)新芽,三月檳榔開白花,四月結果情意長……”
金花跟著他的節(jié)奏輕輕搖晃著身子,不知不覺中,倆人的歌聲合二為一,在楓樹林間久久回蕩。當太陽升到頭頂上空時,德華忽然站起身,對著山谷大聲喊道:“哎——我王德華今日定情儂金花!”山谷傳來陣陣回音,驚起了幾只棲息的山雀。
金花羞得滿臉通紅,卻也鼓起勇氣,輕聲唱道:“哎 —— 我儂金花今日心屬王德華!”話音未落,周圍的樹林里忽然響起此起彼伏的歡呼聲,原來是躲在暗處的伙伴們一直在偷聽他們的對歌。
看完壯劇,他們又去欣賞銅鼓舞、弄婭歪(母牛舞)、草人舞、手巾舞等壯族傳統(tǒng)舞蹈。舞者們身著鮮艷的服飾,動作剛勁有力又富有韻律,展現(xiàn)著壯族人民的熱情與活力。儂金花看得入了迷,不由自主地跟著節(jié)奏輕輕晃動著身體。王德華看著儂金花的模樣,心中滿是愛意。
六
花街節(jié)的日子總是短暫的,很快就到了分別的時候。當夕陽的余暉灑在花街上時,人們開始陸續(xù)踏上回家的路。儂金花和王德華站在花街的路口,依依惜別。王德華緊緊地握著儂金花的手,說道:“金花,等過些日子,我就去你家提親?!?儂金花紅著眼圈,點了點頭,說道:“我等你?!?/p>
在回家的路上,儂金花回想著這兩天在花街的點點滴滴。 從響水河邊的投石對歌,到楓樹林里的簪花定情,從篝火旁唱到天明的執(zhí)著,到山谷間互許終身的吶喊,每一個音符都刻進了骨髓。她知道,自己和王德華的感情早已在晝夜交替的歌聲中釀成了蜜。而王德華也在心中暗暗發(fā)誓,一定要用一輩子的時光,為眼前的姑娘唱響永不落幕的戀歌。
時光荏苒,一年又一年,那倫鄉(xiāng)的趕花街依舊在每年農歷三月的第二個寅日和次日如期舉行。當年在花街從白天唱到黑夜,又從黑夜唱到次日正午才定情的儂金花和王德華,如今已經成為了人父人母,他們的孩子在這片土地上快樂地成長著。每到趕花街的日子,他們都會帶著孩子來到花街,走到響水河邊的青石板旁,或是村背后小山坡的楓樹林下,指著當年對歌的地方,給孩子們講那“唱了兩天才唱成的姻緣”。
年復一年,趕花街的日子從未改變。而那倫鄉(xiāng)的人們在歲月的流轉中,不斷書寫著屬于自己的故事,傳承著壯族的文化和傳統(tǒng),讓這片土地始終充滿著生機與活力。
[作者簡介]儂加進,壯族,作品散見于《含笑花》等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