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楓樹崇拜是黔東南苗族基于萬物有靈思想而衍生出的一種地方文化,也是苗族民間信仰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旨在深入探討這一文化現(xiàn)象背后所蘊含的尊老敬宗觀念以及生態(tài)保護意識。
楓樹崇拜是黔東南地區(qū)苗族的一種民間信仰?!渡胶=?jīng)·大荒南經(jīng)》載:“大荒之中,有宋山者,有赤蛇名曰育蛇。有木生山上,名曰楓木。楓木,蚩尤所棄其桎梏,是謂楓木。”楓樹崇拜承載著苗族深厚的歷史文化,是苗族文化一個典型的象征符號,體現(xiàn)了苗族人民的世界觀、價值觀和生態(tài)觀。
一、黔東南苗族楓樹崇拜溯源
“萬物有靈、生命同源”是苗族人的元哲學,他們認為,世間萬物都有生命。流行于黔東南一帶的苗族古歌中說,楓樹原本生在天上,后下凡到人間,因遭到誣陷而被砍倒,被砍倒的楓樹孕育了蝴蝶媽媽,蝴蝶媽媽生下12個蛋,經(jīng)過吉宇鳥的孵化,才生出了龍、虎、象、牛等動物和人類始祖“姜央”。從這一古歌來看,人類與動植物有一種神話親屬關(guān)系。由此苗族人認為,楓樹是苗族始祖的誕生之源。黔東南苗族還流傳著“無楓不成寨”的說法。他們認為楓樹蘊含著神性力量,能夠庇佑子孫后代。
凡是到過苗寨的人,都會留意到楓樹的身影。黔東南地區(qū)還流傳著苗族開寨的故事:苗族早期在遷徙過程中,為尋生存之地,曾以家族為單位四處探尋。一日,兩位青年外出打獵,途經(jīng)一片洼地,見水面上浮萍繁茂,便認為此處適宜耕種。于是,他們折下一枝楓樹插入水中,祈求祖先的指引。一段時間后,楓樹竟茁壯成長,枝繁葉茂,苗族人由此認定此地適宜居住。
楓樹崇拜以多種形式融入黔東南苗族的日常生活。在祭祀先祖時,苗族人會用楓葉當作碗,擺放于先祖墓前,上面放置祭品,供先祖享用;同時,他們會將楓樹枝插在墓土之上,樹枝上掛滿紙錢,既希望先祖在另一個世界能安享富足,也祈求先祖保佑子孫后代財源廣進。每逢年節(jié)或是家中有人身體不適,人們會攜帶祭品前往祭祀楓樹,將自家的美酒佳肴供奉于楓樹之下。在黔東南苗族的服飾和頭飾上,常繡有蛀蟲王的圖案。蛀蟲王在傳說中曾幫助蝴蝶媽媽從楓樹中誕生。每逢重大節(jié)日,苗族人便會身著繡有蛀蟲王的盛裝載歌載舞。
二、祭楓樹儀式的過程
(一)擇日
在苗語中,指定日期被稱為“念吶”,而祭祀儀式每年會舉行一次或多次。通常,這類儀式的日期會選定在農(nóng)歷十二月二十九至大年初一之間。不過,根據(jù)各家的實際需求,若平日家人身體不適或家庭遭遇不幸,也可舉行祭祀儀式。
(二)準備
楓樹祭祀儀式并非大型儀式,而是以家庭為單位,每家每戶各自進行。通常,參與祭祀的是婦女,她們會手持一個竹籃,籃內(nèi)裝著祭品,如豬肉(有時也可能是一整只白公雞)、飯、紙錢、香火、酒、水果、蠟燭、刀頭(豆腐)以及煮熟的雞蛋等。祭品的具體內(nèi)容取決于每家的家庭狀況和祈福訴求。在前往祭祀之前,婦女們會留意楓樹下是否已有他人正在祭祀,若有,則會稍作等待,避免同時祭祀。因為在祭祀過程中,人們會向楓樹訴說自己的愿望,若被家庭以外的人聽見,苗族人認為愿望將會失靈。旁人也知曉這一禁忌,因此不會急于進行祭祀。
(三)舉行
儀式開始時,婦女會在楓樹根下進行擺盤布置。她們會擺上三支香火,將糯米飯、肉、酒、刀頭等分別放入碗中,排成一排,并將三張紙錢貼在楓樹根下。隨后,開始燒紙錢,在燒紙錢的過程中祈福。儀式完成之后,婦女會將祭祀所用之物帶回家,分給家里的孩子吃。黔東南苗族人認為,在祭祀過后,家里生病的小孩身體就會好轉(zhuǎn)。這一祭祀儀式,體現(xiàn)了黔東南苗族對楓樹的情感寄托。
三、楓樹崇拜的文化意蘊
(一)慎終追遠與尊老敬宗
黔東南苗語屬于苗語中部方言。在當?shù)孛缱逦幕?,楓樹和老人同樣受人尊敬。楓樹與苗族祖先關(guān)系密切,被視為祖先生命的起源。黔東南苗族有開寨時插楓樹枝以擇定居地的傳說,若樹枝成活則定居于此。苗族民眾通過楓樹追憶祖先的遷徙歷程和生存智慧。黔東南苗族認為人類始祖源自楓樹,子孫后代由楓樹衍化而來,故尊稱楓樹為“爺爺樹”。這種楓樹崇拜實質(zhì)上是對祖先和長者的尊崇與敬畏。
黔東南苗族的鼓藏節(jié)(苗語稱“NongxJangdNie”,意為“吃鼓藏”)是最隆重的祭祖大典。JangdNiel指“共祭一個木鼓的氏族組織”。該節(jié)日周期通常為13年(部分地區(qū)為12年),在專門的“踩鼓堂”舉行。祭祀核心是用楓木制作的木鼓:占卜選定特定楓樹,經(jīng)“討樹”儀式后砍伐,將樹干中部鑿空,做成長約1米的鼓身,兩端繃緊特制牛皮(多選用黃牛)。制成的木鼓被視為祖先靈魂的居所,由祭司引導族人通過擊鼓、踩鼓等形式祭祀。儀式后各家族舉行宴飲。儀式中會祭祀楓樹,但最終是為了通過楓木鼓與祖先溝通,表達對始祖的追思。
(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的體現(xiàn)
苗族古歌中唱道(漢譯):“不許剔楓枝,不準砍楓木。要保風景林,要維護寨樹,樹蔭護子孫,祖保佑發(fā)財。”黔東南苗族的古歌中明確告誡人們不可砍伐楓樹,認為楓樹能守護村寨、庇佑子孫,并帶來財富。楓樹崇拜不僅體現(xiàn)了黔東南苗族的生態(tài)智慧,還形成了一套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觀念。苗族人民將對樹木的敬畏轉(zhuǎn)化為現(xiàn)實生活中的保護行為,形成了一系列生態(tài)禁忌和行為準則,從而有效地維護了當?shù)氐纳鷳B(tài)環(huán)境。
四、結(jié)語
黔東南苗族的楓樹崇拜體現(xiàn)了苗族人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生態(tài)觀,同時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價值,值得我們挖掘和研究。黔東南苗族楓樹崇拜體現(xiàn)了對人類始祖的敬仰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tài)理念。
參考文獻
[1]吳一文,覃東平.苗族古歌與苗族歷史文化研究[M].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