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的儋州是我的第二故鄉(xiāng),在我居住的碧海一家小區(qū)總共有將近600的住戶,除了小部分是當?shù)氐娜耍溆嗑莵碜詢?nèi)地,其中北京人占了絕大部分,我要介紹的這幾位退伍老兵就在他們當中。
大愛無疆的吳高謙
吳高謙是這些人當中年歲最大、軍齡最長,退役時軍銜最高的。他個頭不高,臉龐黑黝黝的,一雙眼睛炯炯有神,給人一種精明強干的感覺。他是山西聞喜人,1968年入伍,歷任班長、電臺臺長、干事、政治處主任、政治委員,上校軍銜,榮立三等功三次。先后就讀于中國人民警官大學,空軍政治學院。轉業(yè)后,歷任神華集團公司黨組紀檢組副組長、紀檢監(jiān)察室主任、監(jiān)事會主席、上市公司監(jiān)事會監(jiān)事。
在他送給我的那本《夕拾》自傳中,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層出不窮,但最吸引我眼球的還是這樣的一段經(jīng)歷:
25年前的一個盛夏,全國高考剛結束的一個晚上。老吳夫婦在浙江電視臺“幫助”節(jié)目中看到,一名叫鮑煥軍的考生以高考670分的成績奪得杭州地區(qū)的高考狀元,已被清華大學計算機系錄取。卻因家在山區(qū),父親長期患病,是村里的貧困戶,無力支付學費面臨輟學的困境。接著電視畫面里播出的畫面是浙江山區(qū)的一間搖搖欲墜的老舊房子,屋內(nèi)家徒四壁,一件像樣的家具都沒有。一個大男孩坐在門檻上發(fā)愣,不愿意回答記者的任何提問。
看到這里,在農(nóng)村長大的老吳動情地對愛人說:我們應該幫幫他!同在部隊工作過的愛人老丁也激動地說:對,我們幫助他上大學!很快,老吳就通過屏幕下方顯示的電話跟主持人取得了聯(lián)系,表達了愿意資助這位山區(qū)孩子實現(xiàn)完成大學學業(yè)的愿望。
8月底,老吳的愛人老丁從北京火車站接到了鮑煥軍,將他送到了清華大學。為方便他在北京的生活,老吳專門為他辦理了銀行卡,把學費和每月的生活費準時打在他的卡上,以便他自己掌握使用。入冬前老吳夫婦又專門為小鮑選購了羽絨服、帽子、毛衣等。入夏后,老丁又專門帶著小鮑去商場為他選購了T恤衫、牛仔褲和旅游鞋。周末或節(jié)假日,老吳夫婦就帶著小鮑游覽北京的各個公園,順便吃頓烤鴨和北京的其他特色菜給他改善一下伙食。每個學期老吳夫婦都會到大學的宿舍去看望小鮑,了解他的學習生活情況,并同他談心,鼓勵他好好學習,掌握更多的知識回報社會。
計算機專業(yè)需要用電腦來完成作業(yè),老吳準備陪小鮑去選購一臺。因為電腦當時很貴,小鮑提出要自己用零件組裝一臺,說既可以省錢又可以鍛煉自己組裝的能力。老吳提供了購買零件的資金,小鮑很快就組裝成了。當小鮑把這個開始用自己組裝的電腦完成作業(yè)的消息通過電話告訴老吳的時候,夫婦倆聽了格外開心。
小鮑是個懂得感恩的孩子,那年寒假他回千島湖探親,不顧天寒水涼下湖摸了很多小魚小蝦,細心地做成了魚干蝦干,回京后送給了老吳當下酒菜。4年后,小鮑本科畢業(yè),又被學校保送攻讀碩士學位。其間,他的數(shù)篇論文獲得國際獎項,還和他的導師專程赴比利時參加了頒獎典禮。三年后他拿到了碩士學位,老吳夫婦特意到學校參加了他的畢業(yè)典禮。如今的鮑煥軍已成為一家國際大公司的技術骨干。
2002年8月,已轉業(yè)成為神華公司紀檢負責人的老吳到包頭礦業(yè)公司檢查工作。在該公司馮巨光書記的陪同下到一工人家進行家訪,當時一位工人無力提供兩個子女的學費。老吳問明情況后爽快地說:既然兩個孩子都考入大學了,就讓他們一起上大學。你兒子的學費我包了,我會把每年的學費交給你們的馮書記讓他轉給你們。后來,老吳每年都按時把學費轉給那位馮書記,一直幫著孩子讀完大學。那位馮書記幾次表示要向神華集團公司黨組寫信反映老吳資助貧困生的事情,均被老吳拒絕。后來中國神華能源公司凌文總裁還是知道了這件事,多次提出要在機關表揚老吳,同樣被他婉言謝絕。
老吳退休后,仍在資助兩位湖南的貧困生。周玉英與雷朝云這兩位是貧困家庭的農(nóng)村女孩,老吳是從她們小學5年級開始資助的,如今周玉英已經(jīng)從哈爾濱林業(yè)學院畢業(yè),落戶在當?shù)毓ぷ?。雷朝云已從哈爾濱軍事學院畢業(yè)成為現(xiàn)役軍人。老吳整整資助了她們9年,她們?nèi)侵栏卸鞯暮⒆?,從上高中開始,就用毛線編織手套圍巾寄給老吳夫婦。
“北京來的好醫(yī)生”鄒湘蓮
退伍老兵鄒蓮湘是這個群體唯一的一位女性。她1968年入伍,1988年轉業(yè)。憑借中醫(yī)專業(yè)背景,退休后以“候鳥身份”繼續(xù)在不同地區(qū)工作至今。近8年來,她一直在海南過冬,如今已成為儋州本地候鳥人才工作站的一員,積極為海南自貿(mào)島建設貢獻力量。
鄒大夫在候鳥工作站的支持下,積極參與社會健康宣教和咨詢活動,耐心地解決居民提出的各類健康問題,并提供個性化的診療建議,深得廣大居民的信任與好評。
她還多次參與候鳥人才工作站組織的下鄉(xiāng)義診活動,深入到農(nóng)村衛(wèi)生院和農(nóng)民家中為農(nóng)民提供慢性疾病管理和健康指導。她通過實地了解當?shù)剞r(nóng)村的醫(yī)療需求,幫助提升基層的醫(yī)療服務水平,贏得當?shù)赝袀兊暮迷u。鄒大夫本著醫(yī)者仁心,經(jīng)常對求助者義務出診,無論多忙多累從不拒絕朋友推薦和介紹的患者,幫助許多人解決了常見病痛和一些疑難雜癥。
這些年,她通過健康宣教、義診服務幫助了無數(shù)的居民,并以實際行動踐行了醫(yī)者仁心的崇高精神,成為候鳥人才中心的典范,獲得患者口中的“北京來的好醫(yī)生”的美譽!
被大家譽為“活雷鋒”的
班興貴
被小區(qū)北京業(yè)主稱為活雷鋒的退伍老兵班興貴是個自律性和個性都很強的男人,他不吸煙、不喝酒甚至也不喝茶。他個頭不高,70歲的人了身體很棒,渾身似乎有使不完的勁兒。他將自己北京的房子讓給沒房的侄子住,自己卻長期住在儋州。于是很多北京業(yè)主將自己在當?shù)刭徶玫钠嚭蛢奢嗠妱榆嚨蔫€匙交給了他。老班成了他們的義務保管員,任勞任怨地給這些車保養(yǎng)、充電,車子出現(xiàn)小毛病他就自己修。誰家的下水道堵了,門窗壞了他都幫著解決。替年歲大的鄰居買個菜,去醫(yī)院看病拿藥他都熱心幫忙。他曾經(jīng)驅車200多公里把患病的鄰居送到三亞的301醫(yī)院,開車去美蘭機場接送行動不便的鄰居更是常態(tài)。
很少有人會想到,這個待人熱情隨和,幫人干起累活、臟活跟普通的老工人沒什么兩樣的老班,曾長期擔任著擁有500多名職工的北京燕化總公司生活服務公司的黨委書記和法人代表,并被評選為燕化公司的優(yōu)秀政治工作者。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在默默無聞的老班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
拒腐蝕永不沾的安玉慶
退伍老兵安玉慶有著一副生動的國字臉,將近70歲的人了,長相似乎和老年人還不沾邊兒。他1980年退伍后,被分配到北京自行車總廠工作。由于工作出色,不久后他被調入北京市政府,由他負責主管北京市計劃內(nèi)鋼材進銷工作。
由于當時鋼材的計劃內(nèi)和計劃外的價格相差很大,這是一個人間與地獄距離最近的一個崗位。每天面對成百上千噸的鋼材進進出出,無數(shù)糖衣炮彈的進攻,對老安的黨性原則和意志都是嚴酷的考驗。為了做好這項工作,他報考了北京廣播電視大學的法律系。他覺得掌握了法律知識,才能夠抵御糖衣炮彈的進攻,使自己處于不敗之地。
但只要堅持原則,得罪親友是免不了的。他的一個表弟幾次要求他批給一些鋼材計劃內(nèi)的指標,均被他婉言謝絕。表弟一家罵他六親不認,直到一天他帶著禮品和一份違規(guī)的同事被開除公職判刑的文件上門解釋,才得到表叔一家的諒解。
回想這段往事,老安動情地說:退伍不能褪色,違規(guī)的事不能做。做到這一點,人的內(nèi)心永遠是平靜的。我想,這大概就是老安面容不見老的原因吧!
能工巧匠的陳炳欣
72歲的退伍老兵陳炳欣1969年剛滿16歲就應征入伍了。新兵訓練結束后,他被分配到吉林省白城市,在總后勤部所屬的汽車第37團服役。他在連隊當過汽車配件材料員、油料員及汽車駕駛員。由于各方面表現(xiàn)突出,他先后入團、入黨并擔任了班長。入伍的第一年就被評為團里的先進共青團員,并多次受到部隊嘉獎。
在擔任汽車駕駛員期間,別的戰(zhàn)友在業(yè)余時間是下棋玩撲克,而老陳卻把心思全放在研究解放牌汽車的構造上。時間久了,汽車出現(xiàn)什么小毛病他都能解決。別的戰(zhàn)友解決不了的修車問題,他只要出手都能幫助搞定。在部隊的這6年里,他不僅長期要為東北邊境的建設兵團運輸糧食,還參加了國防三線的建設,在秦嶺的深處配合工程兵進行國防施工,直到1976年他退役回到了北京,被分配到銀行工作。
自從8年前他住進了碧海一家,老陳樂于助人的精神頗得近鄰們的好評。無論是房間的墻皮脫落補修,還是下水道堵塞,各類電器運行不暢,物業(yè)的修理工解決不了的問題他上手就能解決。 談及他樂于助人的感受,他說:能幫助別人解決一些困難,我會有一種成就感,從內(nèi)心我會感到一種快樂。
樂于助人的馮寶群
退伍老兵馮寶群是他們當中最年輕的一位。老馮于1976年應征入伍,在海軍東海艦隊航空兵某部服役4年。
在碧海一家小區(qū),老馮也是頗受北京業(yè)主好評的一位熱心人。入住海南后他就購置了當?shù)匾惠v七座的轎車,常帶著北京的業(yè)主們不是去泡溫泉,就是游覽儋州的湖光山色,至于帶著鄰居去購物或去醫(yī)院就醫(yī)更是常態(tài)。三年前的除夕夜,一位年長的老者摔傷導致腿部骨折,幾經(jīng)周折住進了三亞的301醫(yī)院。手術前需要家屬簽字,但老者的家屬還在北京。后經(jīng)醫(yī)院和患者家屬溝通,同意由老馮代為簽字。老者住院期間,老馮多次驅車200多公里往返儋州與301醫(yī)院之間看望,代表家屬處理住院各種事宜。
這些退伍老兵們鮮活的事跡告訴我們,中國人民解放軍這個大熔爐,可以鍛造出各式各樣的英雄,可以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