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幾何是高中數(shù)學的重點知識,其中的翻折問題在高考中十分常見,知識考點涉及點、線、面的位置關系分析,以及空間角的計算等.該類問題解析的關鍵是把握翻折前后不變的位置關系、數(shù)量關系,后續(xù)合理引入參數(shù),利用方程思想構建解題思路.
1策略講解,分步構建
立體幾何中的翻折問題,屬于幾何動態(tài)問題,難點是不變量和不變關系的提取,教學中建議引導學生梳理解題策略,分步構建.
1. 1 解題策略
解析立體幾何翻折問題,有兩大解題策略,包括翻折前后“變量”與“不變量”關系的分析,翻折后關鍵點的位置確定.
策略1“變量”與“不變量”分析
解析過程關注翻折前后的“變量”與“不變量”關系,重點是幾何位置和數(shù)量關系.建議以折痕為對稱軸,探查軸兩側的位置與數(shù)量關系,可引人對稱思想來提取等線段、等角條件.對于“不變量”,可構建平面模型,利用平面幾何知識解析;對于“變量”,則可構建空間模型,利用立體幾何知識分析.
策略2 翻折后的關鍵點確定
翻折后的關鍵點可作為翻折問題的切入點,利用運動變化點、結構關聯(lián)點,關鍵點往往串聯(lián)了點、線、面的聯(lián)動.解析時可重點分析關鍵點,提取其中的位置與數(shù)量條件,再結合幾何知識建模求解.
1. 2 分步構建
立體幾何翻折問題,需要把握其中的翻折過程,可分三步進行構建突破,教學中可以結合圖1來具體講解.
2 示例指導,過程構建
立體幾何翻折問題探究過程中,建議結合實例指導學生逐步分析,解析教學可分兩個階段:階段1,整合問題,梳理思維導圖,引導學生明晰問題的推理過程和思路方法;階段2,過程構建,詳解講解解題過程.具體教學中,建議結合典型問題深入講解.
例題如圖 2-① 所示的平面圖形由三個特殊圖形組成,即矩形 ADEB,RtΔABC 和菱形BFGC,AB長為 1,BE 與 BF 相等均為 2,∠FBC 大小為 60°. 將該平面圖形沿著線段 AB 和 BC 折起來,使得 BE 與 BF 重合在一起,再連接線段 DG ,如圖 2-②
(1)試證明圖 2-② 中的 A,C,G,D 四個點在同一平面內,并且平面 ABC 與平面BCGE為垂直關
系;
(2)試求圖 2-② 中二面角 B-CG-A 的大小.
思路引導上述為幾何綜合題,以平面圖形為基礎通過翻折來構建立體幾何,題設兩問,涉及了位置關系證明和二面角的求值.教學中建議參考圖3進行思維引導,從問題條件出發(fā),結合幾何定理來探索構建.
過程構建 (1)分析題設條件,可得 AD 與BE平行, CG 與 BE 平行,則 AD//CG ,所以可確定AD,CG 在同一平面,則 A,C,G,D 四個點在同一平面內.
由題設條件可知 AB 與 BE 垂直, AB 與 BC 垂直,同時有 BE 與 BC 相交于點 B,BE,BC 均在平面BCGE內,可推知 AB 垂直于平面BCGE.又因為AB 在平面 ABC 內,所以可證明平面ABC與平面BCGE為垂直關系.
(2)利用空間向量法求二面角的平面角,先建立模型后計算.
作 EH⊥BC ,設垂足為點 H .因為 EH 在平面BCGE內,平面BCGE與平面 ABC 為垂直關系,平面BCGE與平面ABC相交于 BC ,從而可推知 EH 與平面ABC垂直.而菱形BCGE邊長為 2,∠EBC 為 60° ,可得 BH 長為 1,EH 長為 :
如圖4所示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其中 H 為坐標原點, 的方向為 x 軸的正方向.
則
設 n=(x,y,z) 為平面 ACGD 的法向量,則 可取
取 m=(0,1,0) 為平面BCGE 的法向量,則
所以二面角 B-CG-A 的大小為 30°
解后總結 以折疊為基礎構建的立體幾何問題,理清其中的折疊過程是關鍵,需要關注其中的平行與垂直關系,提起其中的折變與不變的關系,尤其是隱含的垂直關系.另外,空間幾何中的線與線,線與面、面與面的垂直關系可相互轉化,證明時可基于空間幾何的“垂直定理”來推理.
3結語
對于立體幾何折疊問題探究,教師可參考上述總結的解析策略和分步構建方法,結合實例梳理構建思維導圖,引導學生整合條件,結合定理推導計算.教學過程中,注意學生的思維引導,可以合理設問引導學生思考.另外,探究過程需注意方法總結,讓學生反思過程,總結解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