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之暖》是一部散文集,書中收錄了8篇自傳性散文,記述了其9位長輩的故事,展現(xiàn)了中國鄉(xiāng)村大家庭的真實生活圖景。
何為“寒門”?“寒門”就是過著比較貧困的生活、處于最底層的人家。然而,“寒門”不寒,書中沒有寫悲悲切切的家族寒苦史一生活很苦,但血脈親情給人留下的更多的是溫暖記憶。它讓“我”領(lǐng)略到了生命的意義。
作者筆下的9位長輩—太祖母、曾祖父曾祖母、祖父祖母、外公外婆、父親母親,形象各具神采與魅力。曾祖父的寬廣胸懷,曾祖母的人情練達(dá),外公的苦中尋樂,外婆的“什么事兒都向好處看”,父親的奇巧技藝,母親的嫉惡如仇…他們的人生軌跡與個性魅力,于作者藏鋒斂銳的文筆里躍然紙上,令人感覺既樸實又溫暖。他們雖有不同的個性和經(jīng)歷,卻有著相似的品格和靈魂,那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順乎天然,樂天知命,踏實做事。作者以真實客觀的敘述,為“中華民族人格博物館”留存了一個溫暖的家族樣本。
書中沒有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的故事,作者只用一兩個細(xì)節(jié)便令人物形象活靈活現(xiàn)。曾祖母關(guān)心“我”的考試:去考試時和考試完回家,都是曾祖母陪著“我”,她在“我”趕考前一夜沒睡,坐等公雞報曉。當(dāng)曾祖母看到“我”的錄取通知書時,流下了高興的眼淚…曾祖母對“我”的期望和寄托,傳達(dá)出了中國許多長輩傳統(tǒng)的心理和感情。又如祖父對“我”女兒的疼愛:“我祖父不知道要怎樣款待讓他有面子的曾孫女才好,于是就讓叔父背著我女兒,不敢坐船,沿著水庫邊上慢慢走,看看山上的樹啊,花草啊,小溪啊,然后去敬菩薩。”這些文字信手拈來,簡筆勾畫,如一杯清茶般回味無窮。
敘述中,作者善于抓住人物個性特征,去深入挖掘人物的內(nèi)核。比如,祖母的“打瞌睡”一靠著墻睡,坐在椅子上睡,與人說著話低頭就睡…以至于在逢年過節(jié)團(tuán)聚時,叔叔姑姑們經(jīng)常是聊著家常,就坐在椅子上歪著腦殼,睡著了。因為,他們都遺傳了祖母站著、坐著都能入睡的本事。作者的一個叔父居然練成了一邊走路一邊打瞌睡的本領(lǐng),“但有一個條件,他不能領(lǐng)先也不能斷后,必須居中,只要前后響著腳步聲,他就會睡得安穩(wěn),前面的腳步上坡,他可跟著高抬腳步。碰到缺口,前面跳躍,他也能用同樣的尺度隨著跳躍。”這種來自外界對個體身體與心靈的壓迫所造成的疲憊,真實地讓我們感到陌生。這些真實的描寫,令讀者晞噓不已。
至于曾祖父的寬大樸厚,作者說:“手頭寬裕的時候,這地方上下十幾里的人家,恐怕都借過他的錢,他這人大方,只要人家開口,只要荷包里還有貨,沒有不給的?!钡谌毡厩秩A時期,曾祖父家業(yè)敗了,一直都沒有人還錢。通達(dá)的曾祖父在臨終前,叫后輩將一籮筐的賬本燒掉,斷了后人要賬的念想。其人其事,令人感佩。
記得幾年前,有一項對家族記憶的調(diào)查。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很多人對長輩的記憶止于父輩、祖父輩,對曾祖父輩甚至連名字都叫不出來。我們熟知星座、MBTI(人格類型測試),卻說不清祖輩的信仰;我們追逐網(wǎng)紅打卡地,卻找不到回鄉(xiāng)祭祖的路。
在物質(zhì)豐盈的時代,《寒門之暖》中的家族追述顯得尤為珍貴。正如作者所說,他“源源不斷地玲聽到來自家族淵源深處的濤聲”。那濤聲是溫情的,也是有力量的,能磨礪、鍛造優(yōu)秀的人格。
家庭既是社會的“細(xì)胞”,是社會健康穩(wěn)定的基石,更是影響后代成長的最重要的現(xiàn)實教材?!逗T之暖》就是這樣一部親情教科書,書中,老輩人、老故事、老情懷如老電影一樣平實地回放著,情深義重,溫潤綿長。
(作者為臨城縣政協(xié)委員、縣第三中學(xué)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