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第三十回中有這么一段描寫,說的是在一個中秋之夜,一個官府使女吟唱起了著名的《水調(diào)歌頭》。以下為節(jié)選文字: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水滸傳》是元末明初的小說,而蘇軾是宋代大才子,小說的創(chuàng)作者可不會平白無故就引用別人的作品,除非寫得太好。足見蘇軾的影響力。
蘇軾有才,一大半要感謝他的父親。他的父親叫蘇洵,飽讀詩書,胸懷大志。蘇軾1037年出生,家里還有個小他兩歲的弟弟蘇轍。蘇軾和弟弟從小就跟隨父親讀書,蘇軾還研究出了一種獨特的讀書方法——抄書。一百篇共計70多萬字的《漢書》他抄寫了三遍,更別提其他經(jīng)典書目了。到了20歲,蘇軾已博覽群書,每天都能寫數(shù)千字的文章。
1057年春天,父親帶著兩個兒子到京城開封參加科舉考試。在這次考試中,蘇軾考取榜眼,弟弟也考進(jìn)前20名,兄弟倆同時及第登科,蘇家的聲望轟動京城。
正當(dāng)蘇軾準(zhǔn)備一展宏圖時,苦難卻接踵而至——21歲時母親去世,28歲時妻子去世,29歲時父親去世…一連串的打擊讓蘇軾沒有喘息的余地,以至于結(jié)發(fā)妻子故去十年后,蘇軾似乎才緩過神來,寫下了思妻之詞《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以下為節(jié)選: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yīng)不識,塵滿面,龔如霜。
擦去悲傷的眼淚,蘇軾又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而被迫離開京城,先后在杭州、密州(今山東諸城)、徐州、湖州等地任職。
1079年4月,剛上任湖州知州的蘇軾給皇帝寫了一封《湖州謝上表》,本想感謝皇帝的恩情,不料被人抓住把柄,硬說他對皇帝不忠。蘇軾因此被捕入獄,這一事件被稱作“烏臺詩案”。
北宋時期,這個罪名很嚴(yán)重,足夠殺頭。幸好,此時的蘇軾已是“文壇領(lǐng)袖”,不少朝中元老幫他說話,他才得以免去死罪,被貶到黃州(今湖北黃岡)。
然而,這僅僅是蘇軾“被貶生涯”的開始,好在他十分豁達(dá),被貶也只是“不開心一會兒了”,轉(zhuǎn)而就去尋找有趣的事兒、好吃的食物。
就美食來說,被蘇軾帶火的可不只有東坡肉。被貶嶺南惠州后,因沒錢,蘇軾只好買下別人不要的羊脊骨?;丶液螅蜒蚣构侵笫?,再加入酒和鹽,放到火上烤到外焦里嫩一一這就是如今烤羊蝎子的前身。
嶺南生活艱苦,可蘇軾不在乎,在他眼中,嶺南不僅有好吃的羊脊骨,還有美味的荔枝。他大吃特吃,還作了一首《食荔枝》: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被貶儋州后,蘇軾只顧著狂吃生蠔,還寫信給兒子說:你千萬不要把我現(xiàn)在的生活告訴朝中那幫人,我怕他們爭著要被貶到這里跟我搶生蠔吃!
1101年8月下旬,64歲的蘇軾從永州趕往京城赴任。行至常州時,病逝在路上,一代才子至此謝幕。
小學(xué)生學(xué)習(xí)指導(dǎo)·中年級2025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