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剩的菜頭可以種出食材,果核也可種出果樹,不需要花園露臺,餐桌、辦公桌都可種得出,雖然太小顆未必可以結(jié)果,但作為觀賞已經(jīng)很美了。
菠蘿頭水培→轉(zhuǎn)土培等2年?不如當鳳梨盆栽觀賞。
生長期:2星期出根,再下泥種植,有可能再種出菠蘿, 不過需時2年以上。
1.菠蘿皮切下頭浸在水中,直至底部長出根須
2.轉(zhuǎn)泥種,有可能會長出小果,不過成熟變黃至少1-2年。
步驟:紗袋搓洗→曬籽→鋪咖啡濾紙育苗→長成仙人掌質(zhì)感
生長期:3天發(fā)芽,5個月左右會變成肉質(zhì)植物;若要種出果實,必須換大花盆,日照和養(yǎng)分都要增加。
其他選擇:奇異果、草莓等
1.火龍果肉放入沙袋浸水搓洗,白色或紅色果肉洗凈。
2.倒出沙袋內(nèi)的黑色種子,曬干后可以下泥播種,3天左右發(fā)芽。
檸檬核冷知識:尖頭朝下種→發(fā)芽率↑80%
再生方法:泥種
生長期:3天發(fā)芽,約1星期長出嫩葉,如要種出果實,需時3 - 4年,并需要更大的種植空間。
其他選擇:橙、檸檬、葡萄柚等
1.果核浸水一星期,記得天天換水,直至核面表皮變軟。
2.撕走果核表皮,趁新鮮下種,而且果核尖位要向下,3天就會發(fā)芽。
神器改造:
? 超市膠盒→防水種植槽
? 舊報紙→可降解育苗盒
? 油墨過多印刷品→毒物警告
奶茶杯種九層塔→打邊爐隨摘隨涮
種菜頭、菜根、種果核,好玩之余,更可減少廚余,也讓人重新定義何謂垃圾。把隨手可見的廢物變種植工具:玻璃瓶、膠瓶,固然可用來種植,其實細心留意,連超市食物盤,都可以成為種植工具。
想做“升級盆栽”,其實很簡單,材料隨處可找到,藍廢紙、黃鋁罐、啡膠瓶,都可變身有用的種植工具。
即棄食具
都是工具
膠瓶= 澆水瓶
木筷=泥耙
膠匙= 泥鏟
瓶蓋面刺幾個小孔,減低水力,避免淋死植物。
晨間活力:熱柑橘姜汁→提神暖胃
下午茶:薄荷酸奶冰條+現(xiàn)摘蔥蘇打餅
深夜食堂:搖搖杯啤酒沙冰
綠色號召
種植不是中產(chǎn)專利——一個玻璃瓶、一把菜頭,就是可持續(xù)生活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