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九師活躍著一支鮮為人知的隊伍,他們用熱血和青春,書寫著屬于他們的戍邊故事。他們的堅守,如同塔爾巴哈山上的星辰,雖不耀眼奪目,卻照亮了祖國的邊境線,成為這片土地上最動人的風景。
1
記得2021年的夏天,我來到了離家十幾公里之外的第九師一六六團,開啟我新的職業(yè)生涯。剛到單位,我就聽聞了一名哈薩克族老護邊員道來提·胡達拜爾的戍邊故事。懷著對這位老人的好奇心,我跟隨著單位的巡邏車,第一次來到了邊防線上,走進了老人家中。屋內(nèi)陳設(shè)極為簡陋,土炕占據(jù)了屋內(nèi)大部分空間,斑駁的墻壁上,掛著馬鞭和幾幅道來提·胡達拜爾老人年輕時的戍邊照片和與家人的合照,屋內(nèi)的陳設(shè)都在提醒著我,這是一個充滿故事的老人。
1981年,19歲的道來提·胡達拜爾跟隨父母從石河子遷居到第九師一六六團八連,他便和連隊職工群眾一起,一邊種地放牧,一邊戍邊巡邊。1996年道來提·胡達拜爾成為一名帶編制的護邊員,正式開啟了他日常放牧成邊生活。
“每到冬季刮大風,積雪被風從地上吹起來,眼前白茫茫一片,風聲在耳邊不斷呼嘯,路看不到了,馬也不走了,根本分不清哪里是路面,哪里是深溝,每走一步都很困難,稍不留意,就滾下山坡。\"道來提·胡達拜爾老人告訴我們,有一年冬天,山里零下30多攝氏度,又遇到風吹雪的天氣,五公里的路,走了兩個小時才到家,身上的大衣凍成了“冰大衣”。
家中的妻子看到丈夫,又擔心又難過。她一邊捧著雪使勁地搓著道來提·胡達拜爾凍僵的手,一邊勸說自己的丈夫:“這份工作咱不要了,山陡路遠的,你出去巡邏,太危險了?!?/p>
當時的道來提·胡達拜爾,只說了一句“我是一名兵團人,更是一名黨員,只要國家需要,我就會一直守下去”。
隨著鄉(xiāng)村振興的穩(wěn)步推進,團里的職工生活越過越紅火,大家都在家門口或者在縣城里購置了樓房,一到“冬閑”,在連隊忙碌的職工紛紛轉(zhuǎn)換“陣地”,搬進樓房里開啟閑適時光。而道來提·胡達拜爾一家始終扎根于此,像一株堅韌的白楊,牢牢地堅守在邊境線上,守護著這一方的邊境安全。
用道來提·胡達拜爾老人的話說,“別的地方我待不習慣,只有行走在邊防線上心里才踏實”。
為國護邊的堅定信念,已深深鐫刻在這位老人的心中。
轉(zhuǎn)眼間便到了2024年春節(jié)前夕,我和單位的同事,懷揣著滿心的熱忱,再次來到道來提·胡達拜爾老人的家中,為他送去新春的祝福。彼時,老人的身體狀況已大不如前,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盡顯遲緩與虛弱,臉上也難掩病容,可即便如此,他見到我們時,眼中仍閃過一絲微弱的光亮,用不太流利的漢語跟我們嘮著家常。
誰能料到,命運竟是如此無常。那一次溫馨的相聚,竟成了我們與道來提·胡達拜爾老人的最后一面。2025年初得知,這位為邊防事業(yè)奉獻一生的老人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徒留滿心的帳然與無盡的懷念。
2
“子承父業(yè)”,好像這才是傳承家族優(yōu)秀文化的鐵律,然而,在李澤煥和他父親李建華這兒,情況卻截然不同。
“兵三代\"李澤煥從小就聽著老一輩戍邊人的故事長大,一顆保家衛(wèi)國的種子在他心底悄然種下。高中畢業(yè)后,懷揣著兒時的夢想,李澤煥毅然決然地報名參軍。經(jīng)過層層選拔和艱苦的訓練,他如愿成為一名邊防武警戰(zhàn)士。李澤煥的父親李建華,一直關(guān)注著兒子的成長,看著兒子在部隊的出色表現(xiàn),他心中滿是驕傲,也漸漸萌生出一個想法。
2017年的某一天,李澤煥在部隊里突然接到了父親的電話?!皟鹤?,爸跟你說一件事?!?/p>
電話那頭,李建華的聲音帶著幾分激動說:“我要當護邊員啦?!?/p>
李澤煥又驚又喜,“爸,你想好了嗎?護邊員的工作又苦又累。”
“想好了,我要向我優(yōu)秀的兒子看齊,也想為守護邊疆出一份力?!?/p>
從那以后,父子倆雖身處不同的地方,堅守在不同的崗位上,卻始終緊密相連,相互扶持,相互激勵著。
在多年履職過程中,李建華以高度熱忱與專注精神,管理著值勤房日常事務(wù)。尤其是在推進準軍事化管理機制的進程中,他經(jīng)歷了從護邊員隊長向班長的身份轉(zhuǎn)變。但他毫無怨言,積極配合執(zhí)勤排長,將值勤房各項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秩序井然,制度規(guī)章嚴格落實,團隊合作高效流暢。所在的值勤房,在他的悉心管理下,勤務(wù)、防控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在眾多值勤房中,憑借優(yōu)異的成績一路領(lǐng)先,成為大家學習的標桿,吸引了無數(shù)兵地值勤房前來參觀學習交流。
春去秋來,寒來暑往,在漫長的歲月打磨下,曾經(jīng)身姿挺拔的李建華,被時光壓彎了脊背。如今,他就像一棵飽經(jīng)風霜的老樹卻滿是故事和力量。而他的兒子,宛如一棵朝氣蓬勃的小樹,完成了從邊防武警到戍邊民警的身份蛻變,深深扎根在邊防,茁壯成長。父子二人,雖處不同的人生階段,卻都在各自的崗位上默默耕耘、發(fā)光發(fā)熱,相互樹立著榜樣,共同為邊防事業(yè)書寫著屬于他們父子的戍邊傳奇。
3
在一六六團某個邊境警務(wù)站,還有一對戍守邊防十幾年的\"叔侄\"倆一—九〇后邊防民警小馮和七○后護邊員老李。
這天,我們來到警務(wù)站采風,民警小馮滿面笑容地迎接我們到來,他的臉龐被曬得黑,笑起來露出一口潔白的牙齒,眼神里透著堅定和熱情。護邊員老季則站在一旁,憨厚地笑著,他的頭發(fā)有些花白,臉上刻滿了歲月的痕跡,一看就是在這片土地上歷經(jīng)了無數(shù)風雨。
傍晚時分,太陽漸漸西沉,柔和的余暉傾灑在山脈,自警務(wù)站向四周延展披上了一層熠熠生輝的金紗。我與小馮、老季一同坐在門口的石頭上,再次聆聽了他們的戍邊故事。
老李說,他守護這片邊境線已經(jīng)快十七年了,從意氣風發(fā)的中年到如今兩鬢斑白,這里的每一寸土地他都再熟悉不過?!皠傞_始的時候,條件可艱苦了,沒有像這樣的柏油路,也沒有這樣配套設(shè)施齊全的值勤房、警務(wù)站,巡邏不是騎馬,就是靠兩條腿,一走就是一整天。晚上睡在帳篷里,山間的夜晚冷得刺骨,有時候還會遇到狼和熊。\"老李回憶起過去,感慨萬千。
小馮目光飄向了遠方,思緒仿佛又回到了初來乍到的那段時光,緩緩說道:“我當兵的時候,20歲出頭,沒多久就被安排到這里巡邏,當時看到眼前的一切,真感覺掉進了‘苦日子'旋渦。山里的寒風刮得臉生疼,每天除了翻山就是巡邏,打個電話還要跑到山頂上尋找信號,到了晚上,孤獨感如潮水般涌上來,心里像是填滿了苦豆子,那種滋味別提多難受了。好在有老李叔他們,陪伴著我,我們相互打氣,搭伴完成好每一次巡邏任務(wù),漸漸地我對這條邊境線的感情也不一樣了,每天看著日出日落,看著蒼穹下閃爍的星星,自己所有堅守都值了,這一切都有了意義?!?/p>
舊在各自的崗位上忙活著,不知疲倦。他們的身影在星光下顯得有些單薄,卻又無比堅定。我靜靜地站在一旁,望著他們忙碌的背影,內(nèi)心被深深觸動,他們的堅守,讓我明白,奉獻精神的偉大。
在這片廣袤的邊境線上,像他們這樣的守護者還有很多,他們?yōu)槭吺聵I(yè)奉獻了家庭、奉獻了自己的一生。他們或許平凡,卻用自己的熱血和青春,默默奉獻;他們或許普通,卻用自己的執(zhí)著與堅守,筑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銅墻鐵壁,捍衛(wèi)著一方安寧,守護著我們祥和的家園。
夜幕不知不覺降臨,藏藍色的蒼穹籠罩住整個警務(wù)站。此時,戍邊民警小馮和護邊員老李依
責任編輯 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