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兒童醫(yī)院是我國最早一批開設兒童心理門診的三甲醫(yī)院,2024年6月,該醫(yī)院在兒童心身醫(yī)學科的基礎上,單獨開設了“拒絕上學門診”。門診開設10個月,接診近一萬人次。
正如醫(yī)生所說,拒絕上學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行為,對青少年來說,不管是由哪種心理問題導致功能受損,直接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很可能就是拒絕上學。針對\"拒絕上學”這一現(xiàn)象,當前輿論主要關注孩子本身和家庭教育的問題,部分醫(yī)院開展的“治療”,也主要針對有這一行為的孩子,但卻忽視了另一個問題,即\"上學\"問題。
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的學校辦學,存在\"千校一面\"“千生一面\"的問題。學校辦學的自主性、個性化不足,導致部分適齡學生很難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進而可能做出拒絕上學的行為。對這些拒絕上學的適齡學生來說,再怎么進行心理疏導、治療,都可能無濟于事,因此,我們需要在“上什么學\"方面尋求“藥方”。
大家可能還記得,2024年奧運冠軍楊威在社交平臺發(fā)布動態(tài),聲稱他們選擇讓本該上一年級的兩個女兒暫時不去學校念書,全程在家上私教,引發(fā)公眾對“在家上學”的爭議。多年前,一項調(diào)查顯示,我國有1.8萬個家庭選擇讓孩子“在家上學”,原因不一而足,有的是孩子不愿意去學校,有的是家長不滿意學校的教育方式。
針對家長讓孩子“在家上學”這一情況,我國教育部在《關于做好2017年義務教育招生人學工作的通知》中明確表示,對于因身體健康等原因確需緩學的,父母或其他法定監(jiān)護人應向縣級教育部門提出申請,獲批準后方可緩學,不得擅自以在家學習替代國家統(tǒng)一實施的義務教育。這是國家首次明確禁止“在家上學”。
國家從保障九年義務教育的角度,提出禁止“在家上學”,這是嚴格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但是,部分家庭選擇讓孩子“在家上學”,也折射出家庭和兒童對教育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個性化。因此,值得思考的是,如何滿足適齡學生的多元化教育需求這一問題。這要求學校豐富辦學形態(tài),讓適齡學生及其家庭能夠選擇適合學生的上學方式。
學生拒絕上學,除了對學生進行“診療”外,還可以嘗試給學生換一個學校環(huán)境,但當前,即使給學生換一所學校,學生很快會發(fā)現(xiàn),學校的管理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整體的校園氛圍都差不多。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筆者建議,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豐富學校形態(tài)。
一是鼓勵民辦學校多元化、差異化發(fā)展。我國在公辦學校之外,還有民辦學校。發(fā)展民辦學校,除了能夠補充教育資源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價值是探索與公辦學校不同的辦學模式,為適齡學生提供差異化的教育選擇。但遺憾的是,由于整體的教育評價體系較為單一,民辦學校辦學也存在“同質化\"問題,還有部分民辦學校為生存、發(fā)展,比公辦學校更“卷”。因此,為適齡學生提供多元的教育選擇,必須要改革教育評價體系,讓公辦、民辦學校擺脫單一的辦學模式。
二是探索實行公辦學校特許制度,賦予特許學校更大的辦學自主權,鼓勵特許學校創(chuàng)新學校管理、辦學模式。特許學??梢詫嵭形泄芾?、承辦,實行自主招生、自主用人、自主教育改革等。這不僅可以激發(fā)學校的辦學活力,還能夠促使一批富有辦學特色的創(chuàng)新學校涌現(xiàn)。近年來,我國的部分地區(qū)正在探索將公辦學校委托給專業(yè)機構進行管理、承辦,筆者認為,在這方面的改革力度還可以加大。
三是豐富學校的設置標準,制定創(chuàng)新型小微學校的設置標準和管理辦法。進一步開放教育,鼓勵創(chuàng)新性小規(guī)模學校發(fā)展。我國《城市普通中小學校校舍建設標準》規(guī)定了學校規(guī)模和班額人數(shù)。完全小學:12班、18班、24班、30班,每班45人。九年制學校:18班、27班、36班、45班,小學階段每班45人、中學階段每班50人。初級中學:12班、18班、24班、30班,每班50人。完全中學:18班、24班、30班、36班,每班50人。高級中學:18班、24班、30班、36班,每班50人。但在具體建設中,部分城市學校卻出現(xiàn)學校規(guī)模越來越大、班額人數(shù)越來越多的趨勢,而“大校大班”的學校形態(tài),并不適合開展探究式、項目化、合作化教學。結合出生人口變化,我國可以調(diào)整學校建設標準,降低班額,建設“小而精”更能關注學生個性化需求的創(chuàng)新性小規(guī)模學校。
四是建議將“在家上學”合法化。國家可以通過立法,明確對“在家上學”這一學習形式的認定標準,其內(nèi)容可以包括:規(guī)定“在家上學”必須按照《義務教育法》的要求,讓適齡學生學習國家規(guī)定的義務教育課程內(nèi)容,“在家上學\"學生的父母必須至少一人獲得教師資格,由專業(yè)機構對“在家上學\"學生的學習質量、效果進行評估等。簡單來說,對“在家上學”的孩子來說,家庭就是一個只有一個學生的“微型學?!?,由有教師資質的父母或其他擁有合法資質的教學人員(家長無法完成的課程教學可聘請專業(yè)人員教學)承擔教學任務,教育部門可委托專業(yè)機構評估學生在家完成義務教育的情況,同時,公立學校、其他社會教育機構,還可以與這所“微型學?!焙献?,提供父母不能完成的課程與活動教學服務,讓孩子在家也可以接受完整的義務教育。
據(jù)統(tǒng)計,在美國,選擇“在家上學”的學生有200多萬。這些學生可以隨時進入公辦學校、私立學校就讀,而且在此期間修讀的課程學分,在申請大學時也得到認可。這給學生提供了不同學習方式的選擇,也“治”好了部分學生的厭學問題。
我們需要意識到,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fā)展,受教育者的需求會越來越多樣化和個性化。豐富學校形態(tài),開設公辦、民辦、特許、小規(guī)模甚至“在家上學”這一“微型學?!?,會讓教育生態(tài)更加多樣化,能夠為適齡學生提供更加多元的選擇,也有望從根本上解決孩子“拒絕上學”這一問題。
(作者系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