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723.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7897(2025)11-0136-03
0引言
在大規(guī)格苗木移植工程中,移植前修剪技術是保證大規(guī)格苗木移植后水分平衡和復壯生長恢復的關鍵。所以,規(guī)范化園林綠化苗木移植前的修剪技術工藝體系和具體操作標準、質量控制措施建立,對于提高園林綠化工程技術管理水平、工程建設質量是有實際意義的。
1工程概況
某市中央公園改造工程綠化區(qū)域面積為 45.6hm2 喬木移植1280株,胸徑規(guī)格在12\~45cm,其中胸徑規(guī)格在15\~25cm的占 78.3% ,胸徑規(guī)格在25\~35cm的占18.4% ,胸徑規(guī)格在35cm以上規(guī)格的占 3.3% 。移植樹種有國槐、白蠟、銀杏、法桐、桂花、櫻花、松柏等12種。移植距離在 2~85km ,移植時間在3一11月,移植涉及春季、夏季、秋季3個移植時期。
工程技術要求移栽成活率 ?90% ,移栽后第二年達到樹冠恢復率 80% 以上,移栽后三年內生長勢較強。為滿足工程技術要求,編制了詳細的移栽前修剪工程技術方案,包括修剪工藝流程、質量要求、檢驗方法等。工程技術方案中分別對不同樹種、不同規(guī)格、不同移栽時間進行差異性剪枝技術參數(shù)編制,保證技術方案的科學性、適用性。
2修剪工藝技術標準
2.1修剪量確定方法
使用樹冠體積計算法并結合經驗修正系數(shù)法確定修剪量,落葉喬木修剪量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 K1 —樹種系數(shù),國槐、白蠟、法桐為0.40\~0.45,銀杏為0.25\~0.30; ki ——移植季節(jié)系數(shù),春季為0.9,夏季為1.1,秋季為 1.0;K3 ——移植距離系數(shù),移植距離 lt;10km 為 0.9,10-30km 為 1.0,gt;30km 為1.1。
修剪量計算完成后需要結合現(xiàn)場樹木的實際情況進行微調,保證修剪后樹形協(xié)調美觀,常綠喬木修剪量一般比落葉喬木小 10%-15% 。
2.2修剪工藝流程
剪裁操作工藝是標準五步操作法: ① 樹體檢視,即觀察樹體生長情況,標識病蟲枝、枯枝、傷殘枝等。 ② 制定修剪方案,即確定修剪量、修剪部位、修剪順序等。③ 做好修剪工具準備,即選擇適合的修剪工具,并進行消毒。 ④ 分層剪裁操作,按由上而下、由外至里的順序剪裁。 ⑤ 修剪切口處理、清理現(xiàn)場,即用藥物處理好修剪切口,修剪完成后把切下的廢棄物清理干凈。每一環(huán)節(jié)均有技術標準與質量指標,每個環(huán)節(jié)工作人員必須嚴格按照操作工藝來進行操作。
2.3修剪技術要點
修剪操作技術分為修剪點選擇、修剪方法和修剪角度3個方面,修剪點的選擇遵循“留強去弱、留內去外、留下去上\"的原則,在分枝點上部 5~10mm 處下刀,做到不留茬、不損傷主枝;修剪方法根據枝條粗細選擇,枝條直徑小于2cm的采用一刀切斷法,直徑為2\~5cm的采用兩刀法,直徑大于5cm的采用三刀法;修剪角度以 30°~45° 為宜,切口面向下,不積水。對于修剪粗枝,先在離分枝點20\~30cm處從下往上面鋸1/3深度,再從上往下面鋸斷,最后在分枝點處修切口。
3不同樹種修剪技術規(guī)范
主要樹種修剪技術參數(shù)如表1所示。
3.1國槐修剪技術規(guī)范
國槐的修剪以維持樹干直立為主、分枝均勻,修剪量控制在 35%~45% ,主要修剪病蟲枝、干枯枝、重疊枝、內膛細弱枝,保留3\~5個主枝,主枝與樹干夾角為 45°~ 60° 。修剪工具使用修剪鋸、修枝剪等修枝工具,切口要求平滑、光滑,無撕裂現(xiàn)象, 20m 以上的切口要涂愈合劑。修剪后樹冠自然橢圓形,樹高與冠幅比例為1.2:1\~1.5:1。
3.2銀杏修剪技術規(guī)范
銀杏生長緩慢,修剪量控制在 20%-30% 為宜。輕剪以剪除枯枝、病蟲枝及擾亂樹形的徒長枝為主。銀杏枝條具有顯著的主干優(yōu)勢,剪口不宜與主枝爭奪。剪切時修剪工具需鋒利,以免撕裂皮層影響愈合。銀杏愈合緩慢,修剪傷口及時涂抹愈合劑,防病菌侵染。春季新梢萌動前進行修剪,避免在生長期進行修剪。
3.3桂花修剪技術規(guī)范
桂花屬常綠樹種,剪掉量控制為 25%-35% ,以保持樹冠通透度為原則,對內膛枝、重疊枝、弱枝進行剪除。桂花分枝力強,修剪過程保護主枝優(yōu)勢,控制側枝生長,以疏枝為主,短截為輔,盡量不改變自然樹形。剪口要求平整,2cm以上的切口要進行保護。剪口位置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在花后或新稍停長后,以防影響開花。
4修剪工具使用及保養(yǎng)技術
4.1修剪工具使用技術
① 修枝剪使用方法:用修枝剪時手與修枝剪剪口垂直,用力要一致,一次剪斷,不可重復捏夾。剪切時把枝條壓在修枝剪剪口內,壓緊厚刀片壓在要保留的枝條上,壓緊薄刀片壓在要剪除的枝條上。 ② 手鋸使用方法:鋸切時使鋸條與枝條垂直,用力要均勻,確保鋸條不發(fā)生震動,以免用力過猛造成鋸條折斷。鋸切粗樹枝使用三刀法,第一刀從枝條下端向上鋸進1/3深度,第二刀從枝條上端鋸斷,第三刀修光滑切口。 ③ 鏈鋸使用方法:要先檢查油箱和鏈條張力是否合適,作業(yè)時要姿勢穩(wěn)固,使鋸條與枝條的接觸角度在 15°~30° 。
4.2工具維護保養(yǎng)技術
剪伐工具的保養(yǎng)直接關系到剪伐質量和使用壽命,手工工具保養(yǎng)包含剪刀刃口保持鋒利,使用200\~400目砂紙打磨;關節(jié)部位定時涂抹潤滑油,靈活度良好;刀片防銹,工作完畢擦拭干凈涂抹防銹油脂。電動工具保養(yǎng)包含定時檢查電源線,絕緣良好;清理機身,不積聚灰塵;檢查剪刀固定螺絲,安全牢靠。鏈式機保養(yǎng)包含鏈條張緊,松緊適宜;導板清理,不堆積木屑和樹脂;更換機油,起到潤滑作用。
5切口處理工藝技術
5.1切口質量標準
切面質量直接影響傷口愈合時間及創(chuàng)面防腐的質量。標準分類如下: ① 一級切口標準。切面平整光滑,無毛刺,無撕裂;切口傾斜度在 30°~45° ,利于流液;切口邊緣平滑,無缺損,無卷皮。 ② 二級切口標準。切面基本平整,略有毛刺;切口角度偏離 10° 以內;切口邊緣稍有缺損但不影響愈合。 ③ 三級切口不合格,需重修。切面質量檢查以目檢觸摸相結合的方式,逐個檢查評定。
5.2切口保護處理技術
切口保護是防止病害感染的重要措施,以使用樹脂類愈合劑為主,其具備防水、防腐、促進愈合的功能。涂抹時技術要求:清除切面木屑和雜物;用毛刷蘸取愈合劑涂覆,涂抹 2~3mm 厚;涂抹切口全表面;涂抹后自然風干 30min 以上。對于大切口,采用包扎法,涂抹愈合劑,然后用透氣膠帶包扎、防水浸入。保護劑質量要求:固體含量 ≥45% ,黏度適宜,顏色接近樹皮,無毒無味。
5.3愈合促進技術
促進切口愈合包括營養(yǎng)和環(huán)境兩個方面。 ① 營養(yǎng)調節(jié)。葉面噴 0.2% 磷酸二氫鉀,根施有機肥 5~8kg/ 株,復合肥200\~300g/株,促進傷口愈合。 ② 環(huán)境調節(jié)。遮光、保濕、通風等,禁止切口長時間暴曬和積水。對于切合愈合情況要定期觀察,記錄愈合組織發(fā)育狀況,一般愈合組織發(fā)育需要15\~20d,45\~60d基本愈合。不同直徑切口處理技術標準如表2所示。
6修剪質量控制體系
6.1質量控制標準
修剪質量控制標準有3個檔次: ① 優(yōu)等品質量標準為修剪量誤差不超過 1±5% ,切口質量為一級質量標準,樹形協(xié)調美觀,修剪痕跡不明顯。 ② 一等品質量標準為修剪量誤差不超過 ±10% ,切口質量為二級質量標準,樹形大體協(xié)調,修剪痕跡不明顯。 ③ 合格品質量標準為修剪量誤差不超過 1% ,切口質量不低于二級質量標準,樹形無缺陷,修剪痕跡存在。對修剪質量控制采用過程控制與結果檢驗相結合的方法,保證修剪質量符合質量控制標準。
6.2質量檢驗方法
質量檢驗采用分層抽樣檢驗辦法,每個班組作業(yè)項目抽檢率 ≥20% ,每種重點樹種和大規(guī)格樹全數(shù)抽檢。主要抽檢內容: ① 修剪量。選取樹冠量計算法進行檢測,分別測算修剪前后的冠幅大小和高度。 ② 切口質量檢查。嚴格按照切口規(guī)定檢查評分。 ③ 樹體協(xié)調性。從不同角度綜合查看樹體比例和形態(tài)美。 ④ 修剪工藝符合性。對照修剪方法和工藝流程是否符合規(guī)范要求。檢查結果記錄在質量檢驗表上,針對存在問題,限定整改期限。
7季節(jié)性修剪技術調整
7.1春季修剪技術要點
春季修剪應在萌芽前15\~30d進行,此時樹液開始流動、枝條生長迅速,修剪后愈合較快。春季修剪的技術要點:修剪量相對減少,一般比標準修剪量減少 5%sim 10% ;疏剪去除冬季凍害枝條及病蟲枝;保護好新萌枝芽,防止機械損傷;修剪后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春季修剪特別要注意天氣的變化,避免在倒春寒天氣里進行修剪作業(yè)。修剪工具要保持鋒利,避免擠壓損傷枝條。
7.2夏季修剪技術要點
由于夏季溫度高、光照強度大,難度較大,因此在夏季修剪時要掌握一定技巧。夏季修剪技術包括:修剪量應加大,按照標準修剪量增加 10%-15% ;修剪作業(yè)時間一般選擇早晨和傍晚,避免夏季中午高溫時段進行修剪;修剪后必須立即遮陰處理,防止陽光直照在切口上;要加強澆水,及時補充水分。夏季修剪后要加強對樹木的觀察,在出現(xiàn)萎蔫的情況下要及時采取救治措施。切口保護更要到位,所有的切口都要噴施愈合劑,以免因為高溫而造成燒傷現(xiàn)象。
7.3秋季修剪技術要點
秋季修剪也是比較合適的,因秋季天氣適合,修剪后恢復的時間也很短。秋修技術要點:修剪量按照規(guī)定的幅度進行,修剪量不需特殊調整;加強夏季徒長枝以及病蟲枝的去除;保留適量秋季新梢,提高樹體營養(yǎng)積累;修剪完成后應及時做好防寒措施。秋季修剪需要考慮樹木本身越冬能力的問題,修剪太多會影響樹木的抗寒性能。修剪時間不可以遇上連續(xù)陰雨天氣,應選擇干燥晴朗天氣。
8修剪效果評價技術
8.1成活率統(tǒng)計分析
成活率是修剪技術是否有效的方法之一,通過分期統(tǒng)計法統(tǒng)計成活率(移植后1個月、3個月、6個月、12個月成活率的變化趨勢)。成活率計算公式如下:
成活率 (%)= (成活株數(shù)/移植總株數(shù)) ×100% 。 (2)統(tǒng)計結果表明,工程移植后1個月、3個月、6個月、12個月穩(wěn)定成活率分別為 97.8%.94.2%.91.8% 790.5% 。不同類型修剪程度之間成活率有顯著性差異,修剪程度越嚴重,成活率越低,中度修剪 (35%~45%) 的成活率最高。
8.2生長恢復指標評價
生長恢復指標有新梢萌芽率、展葉率、根系活力指數(shù)等。新梢萌芽率和展葉率的計算公式如下:
新梢萌芽率 (萌發(fā)新梢數(shù)目/上年枝條數(shù)目) × 100% (3)
展葉率 σ:= (展葉數(shù)目/總節(jié)數(shù)目) ×100% 0
正常的新稍萌芽率應達到 80% 以上,正常樹葉展葉率應達到 85% 以上。根系活力指數(shù),是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測定得到的數(shù)值,數(shù)值越高,根系活力越好。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按照標準修剪的樹木各項指標均明顯高于標準修剪不符合的樹,新梢萌芽率達到 87.2% ,展葉率達到 89.6% 。
8.3樹形恢復質量評價
樹形恢復質量參照綜合評分的方法進行評價,滿分為100分。主要包括樹形協(xié)調性(30分),主要評價樹冠比例、分枝角度、外觀視覺效果;枝葉密度(25分),主要評價枝葉的分布均勻程度與適宜程度;生長勢(25分),主要評價新梢的長度與葉片顏色;病蟲害情況(20分),主要評價病蟲害發(fā)生程度。90分以上為優(yōu)秀、80\~90分為良好,70\~80分為一般,70分以下為較差。評價結果顯示,絕大多數(shù)樹木 90% 以上)評價得分達到良好等級,其中達到優(yōu)秀等級的樹木占 35% 。
9結語
通過研究某市中央公園改造工程中1280株大規(guī)格喬木移植修剪前的全程技術實踐,完善形成了大規(guī)格喬木移植的修剪技術工藝,實踐證明移植修剪技術成果對提高園林綠化工程苗木移植的質量和進度,提高園林綠化工程的技術水平和質量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劉玉娟,馬悅.園林綠化施工中樹木移植技術與成活率提高策略[J].農業(yè)災害研究,2024,14(6):79-81.
[2]吳航程.園林綠化施工中的反季節(jié)樹木移植技術探究[J].中國科技期刊數(shù)據庫工業(yè)A,2024(4):27-30.
[3]王海霞.壩上地區(qū)園林綠化大樹移植技術淺談[J].園藝與種苗,2024,44(4):59-61.
[4]胡燕.園林綠化工程中大樹移植技術與養(yǎng)護管理方法[J].農村科學實驗,2024(10):169-171.
[5]祁長杰.園林綠化樹木進行修剪養(yǎng)護的路徑探討[J].農家科技,2024(35):154-156.
作者簡介:魏燕捷(1989一),女,漢族,廣東廣州人,大專,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風景園林施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