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內(nèi)的體液屬于液體。在地球上,因為存在地球引力,集聚在頭部的體液較少。在太空中,集聚在頭部的體液大量增加,容易導(dǎo)致頭痛、眼睛充血、青筋凸起和臉部腫脹等癥狀,被稱為“月亮臉”或“太空臉”。
在太空,航天員除了會出現(xiàn)“月亮臉”,長高也屬正?,F(xiàn)象。2018年,國際空間站上的日本航天員金井宣茂在微博上寫道:“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要宣布一個重要的消息。我們剛剛測量了身高…哇哦!我竟然長高了9厘米(后更正為2厘米)…我有點擔心,返回地球時是否還能坐進返回艙?!钡敾氐降厍蚝?,航天員又會變回原來的身高。
太空中,航天員會分不清上下左右,失去空間感和方向感,這樣就容易罹患太空病。為了增強空間感和方向感,航天員會在艙壁上懸掛一些文字、圖片或畫像等,營造出上下左右的感覺。在天宮空間站內(nèi),地板被涂刷為灰色,頂部被涂刷為藍色,置身其中仿佛腳踏大地,頭頂藍天。
為了盡量模仿地球環(huán)境,空間站內(nèi)安裝了空氣調(diào)節(jié)器,可以調(diào)節(jié)空氣成分、壓力、溫度和濕度??臻g站內(nèi)的空氣成分與地球上一樣,氧氣約占 21% ,氮氣約占 78% ,氣壓為1個大氣壓,溫度為 18°C~25°C ,航天員穿著春夏季的衣服就行了。
空間站運行在高度為400~450 千米的軌道上,每天環(huán)繞地球飛行16圈。因此,航天員每天能觀賞到16次日出和日落。這是一件既幸福又苦惱的事情??鄲赖氖菬o法分辨到底處于白天還是黑夜,對時間的長短也沒了感覺。因此,空間站上實行8小時工作制,一天三班倒,以地球時間為標準安排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在空間站里,航天員保持健康非常重要。在這里沒有妙手回春的醫(yī)生,只有緊急醫(yī)療包。每位航天員都接受過緊急醫(yī)療訓練。如果患上急癥或出現(xiàn)生命危險,就需要搭乘救生飛船返回地面。國際空間站一直停泊著2艘以上救生飛船,我國天宮空間站也停泊著救生飛船。萬一空間站發(fā)生重大事故,航天員可馬上乘坐飛船撤離。
航天員在空間站內(nèi)處于失重的環(huán)境下,且運動量大減,會導(dǎo)致肌肉萎縮。為了預(yù)防失重對人體的危害,航天員每天必須花2小時鍛煉身體??臻g站里配備有跑步機、動感單車等健身器材,但與在地球上健身不同的是,航天員需要用繩索捆綁住自己,以防鍛煉時飄浮起來撞上艙壁。
太空中最奇特的經(jīng)歷當數(shù)睡覺。在空間站,航天員到底是白天睡覺還是晚上睡覺?答案是想睡就睡。當想要睡覺時,航天員就將舷窗遮住,營造出適合睡眠的昏暗氛圍。在空間站睡覺堪稱一種功夫。航天員可以把睡袋隨意捆綁在艙壁上、天花板上或地板上,躺著、站著、頭沖下都可以入眠,但一定要固定住,不然便要四處“夢游”了。
航天員將衛(wèi)生間美其名曰“化妝間”。在國際空間站里,俄羅斯設(shè)計了2個衛(wèi)生間,分別位于“紅星號”和“寧靜號”艙里。太空衛(wèi)生間的科技含量極高,但使用起來并不如地球上那么方便,航天員要將雙腳和下身固定好,雙手握住馬桶兩側(cè)的扶手才能如廁。需要注意的是,馬桶下水道的孔徑很小,航天員的臀部必須與馬桶邊緣緊貼,以確保馬桶內(nèi)部與外界完全隔絕,這樣排泄物才不會飛出來污染潔凈的艙內(nèi)環(huán)境。
在空間站里除了空氣,最珍貴的生活必需品便是水。貨運飛船和航天飛機穿梭往返,為空間站送去來自地球的水。國際空間站每一升水的運費是2萬歐元,約合16萬元人民幣。為了節(jié)約用水,空間站里安裝了水分收集器,收集航天員的尿液和空氣中的水分,將其過濾后變成純凈水。這種純凈水的味道怎樣?航天員的答復(fù)是:干凈透亮,沒有異味!因為其中不含礦物質(zhì),所以口感非常淡。
太空中的水資源如此寶貴,那么,航天員怎樣洗漱、洗澡呢?他們通常會使用一種可食用的牙膏刷牙,洗發(fā)使用不用沖水的清洗液,而洗澡通常是用濕巾擦拭身體。 ⊕
(摘自《科學24小時》2025年第4期,朵朵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