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一副流傳極廣的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天下英雄豪杰到此俯首稱臣”,下聯(lián)為“世界貞節(jié)烈女進(jìn)來寬衣解帶”,說的正是廁所。雖然大家不怎么愿意談?wù)?,但毫無疑問,廁所是美好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空間。
最早的廁所是個坑
遠(yuǎn)古時期的廁所形制,已經(jīng)很難考察,但就現(xiàn)有文獻(xiàn)推測,生活區(qū)域很可能并沒有單獨的廁所。需要方便的時候,找個空地,或者干脆就解決在豬圈里,古代豬圈和廁所其實是同一個字:圂。之所以選豬圈,自然是為了積攢糞肥,以便于施肥的緣故。
春秋戰(zhàn)國時期,貴族們開始使用獨立廁所,這種廁所其實就是在路邊挖一個坑,名字叫井匽。《周禮·天官·宮人》說宮人的職責(zé)之一是“為其井匽,除去不蠲(即不潔),去其惡臭”。鄭玄的注釋說:“鄭司農(nóng)云:匽,路廁也?!备鶕?jù)《說文》和《廣韻》,“匽”字本意有隱匿的意思,廁所肯定是修在稍微隱蔽一點的地方。之所以叫井匽,就是因為這個廁所就是一個像井一樣形狀的坑。
要說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廁所,就不能不提史上死得最沒有尊嚴(yán)的晉景公。這位生活在2600年前的晉國國君(公元前599年—前581年在位),晚年重病老做噩夢,就找了個巫師來解夢,巫師坦誠相告:“大王,新上市的麥子,您老人家是吃不到了?!币馑际腔畈坏禁溩邮崭畎?。轉(zhuǎn)眼間,到了麥子收獲的時節(jié),仆從們獻(xiàn)上用新麥做好的飯。晉景公想起當(dāng)年那個解夢的可惡巫師,就讓左右把他捉來,準(zhǔn)備讓他親眼看到自己吃到新麥,然后再干掉他,一解心中怨氣。但晉景公正要吃飯的時候,忽然覺得肚子有點脹,還得先上個廁所。這一上不得了,一國之君竟然掉到糞坑里淹死了。那個巫師得意洋洋地說:“我早就說你吃不到新麥,果然沒吃到吧!”
要避免晉景公這種危險,坐便器無疑是個很好的解決方案。我國出土過公元前2300年左右的漆木坐便器雛形。這種坐便器,是放置在坑廁上使用的??訋恢本d延至今,在北方至今能看到遺存。
漢代有了室內(nèi)廁所,還廣泛使用“移動廁所”
在中國廁所史上,漢代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朝代。首先,這個時期貴族們用上了室內(nèi)廁所。這個廁所一般是設(shè)置在主臥的側(cè)室,有時候甚至就在床的側(cè)面,所以這個廁字和側(cè)字就長得很像。《漢書·汲黯傳》記:“衛(wèi)青侍中,上常踞廁視之?!睉?yīng)劭注:“床邊側(cè)也?!边@是說漢武帝時名將衛(wèi)青,去見漢武帝的時候,武帝經(jīng)常蹲在廁所上看著他。這個畫面有些不忍直視。漢武帝是蹲著上廁所的,也有人是使用坐便設(shè)備,在坑上安置可以坐的架子。在考古發(fā)掘的芒碭山梁孝王王后地宮等地,還能看到這種坐便廁所的遺跡。它甚至可以用水管沖走污穢,以至于有人將其稱為“世界上最早的抽水馬桶”。
其次,漢代開始廣泛使用“移動馬桶”,當(dāng)時叫作“虎子”,也叫“伏虎”。有傳說它和飛將軍李廣有關(guān)?!段牟s錄》記:“李廣射虎,斷其髑髏以為枕。又鑄鋼象形為溲器,謂之虎子。”說李廣射死老虎后,用老虎骨頭當(dāng)枕頭,又模仿老虎的樣子,做了一個用于小便的設(shè)備,就叫虎子。虎子也并不是漢代發(fā)明的,《周禮·天官·玉府》載:“掌王之燕衣服。衽席、床笫,凡褻器。”賈公彥疏:“云褻器,清器、虎子之屬?!辟Z公彥認(rèn)為《周禮》里提到的“褻器”,就是后來虎子的原型,這應(yīng)該是有道理的。虎子在早期可是一個奢侈品,《西京雜記》載:“漢朝以玉為虎子,以為便器。使侍中執(zhí)之,行幸以從?!碑?dāng)時宮里的虎子,都是玉做的,其余人家,則用銅、陶、瓷、木等材質(zhì)。以后歷代,皇家的虎子都非常精美?;⒆釉缙谥饕怯脕硖幚硇”?,后代還有叫“尿盆”的。宋太祖趙匡胤征服后蜀,就把后蜀皇宮中的寶貝全都搬到自己家,其中有個裝飾瑪瑙翡翠的盆,尤其精美,趙匡胤愛不釋手,還把它擺在桌子上,甚至想用它喝酒。直到有天后蜀寵妃花蕊夫人被他召見,一眼看見這寶盆被供在桌上,驚訝道:“這是先王用過的尿盆啊!”
魏晉南北朝,貴族廁所遠(yuǎn)超今天五星酒店
到了六朝時期,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非常豪華奢侈的廁所?!妒勒f新語》里記載的一則故事讓我們得以窺見當(dāng)時高端廁所的配置。話說王敦和晉武帝司馬炎的女兒成親,去公主府的時候上了個廁所,看到廁所里有一個非常華美的漆器箱子,打開一看,全是散發(fā)著幽香的棗干。他以為這是配的食物,就吃得一干二凈。上完廁所出門,有美女捧著金澡盤、琉璃碗,里面分別盛著水與澡豆,他以為是午飯,又上前二話不說把澡豆倒進(jìn)水里,大嚼一通。其實,那廁所里的棗干,是用來塞鼻子的;那美女送上來的水和澡豆,是用來洗手的。后來“澡豆為飯”成了一個成語,專門形容一個人沒見過世面的樣子。
不說王敦的窘態(tài),但看這廁所的配置,洗個手都有專人服侍,還得用金盤和琉璃碗,這是現(xiàn)在八星級酒店也沒有的服務(wù)??!
唐宋,“馬桶”這一名字登上舞臺
馬桶的前身,就是前面提到的“虎子”。唐太宗皇叔叫李虎,大概小名就叫虎子,大家每天把上廁所用的東西喊成虎子,實在是不夠恭敬,所以為了避諱,“虎子”從此被改名為“馬子”。長得像臥虎的馬子用起來其實并不方便,慢慢就轉(zhuǎn)變成了桶裝,于是“馬桶”一詞登上了歷史舞臺,并沿用至今。
馬桶在宋代,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南宋吳自牧《夢粱錄·諸色雜買》中記載:“杭城戶口繁夥,街巷小民之家多無坑廁,只用馬桶?!痹谑锥己贾?,很多普通百姓家里都沒有“坑廁”,只能使用“馬桶”。這是因為杭州人口太多,大部分人居住的地方非常狹小,沒有空間設(shè)置蹲坑式的廁所。當(dāng)時的杭州還有一種職業(yè)叫作“糞人”,也叫“傾腳頭”,每天專門到各家各戶去倒馬桶。
從“褻器”到“虎子”再到“馬桶”,到了宋代,這種“移動廁所”就基本上定型了,一直用到民國,都是千家萬戶的必備用品。在宋代到清代的不少文學(xué)作品中,都有關(guān)于馬桶的描述。
抽水馬桶是英國人發(fā)明的,一直到19世紀(jì)后半葉隨著排污管道和自來水管道的普及,才真正開始在歐洲流行開來,在中國普及則是20世紀(jì)以后的事情了。
古代用木頭片擦屁股
我們知道,紙的發(fā)明是漢代以后的事情,但在中國歷史上,有非常長的一段時期,都沒有手紙一說。有學(xué)者認(rèn)為,中國人上廁所用紙,是元代以后才有的事情。我們現(xiàn)在看文獻(xiàn),確實沒有找到漢魏晉六朝隋唐宋有廁所用紙的記載。也就是說,不管是趙飛燕還是楊貴妃,不管是李白、杜甫還是蘇軾、王安石,他們上廁所都不用紙的。那么當(dāng)時用什么來擦屁股呢?用“廁籌”,一般是竹片或者木片,條件不好也就只能用瓦片了。這種廁籌說起來也很環(huán)保,每次用完之后,洗滌干凈,下次還能接著用。有些富貴人家,還要用絲綢做成精美的套子,專門用來裝這些廁籌。
提到廁籌,有個很有名的故事。宋代馬令的《南唐書》里記載,南唐后主李煜和周皇后非常崇敬佛教,對僧人也非常呵護(hù),以至于“親削僧徒廁簡,試之以頰,少有芒剌,則再加修治”。凡是僧人們上廁所要用的木片,他親自在臉上試用,要是擦在臉上發(fā)現(xiàn)這木片上有些許木刺,不夠平整,一定要趕快修整。
在紙張廣泛應(yīng)用到如廁之后,廁籌這東西也沒有消亡。元陶宗儀《輟耕錄》載:“今寺觀削木為籌置溷中,名曰廁籌?!泵鞔摹都滓沂Q浴分杏涊d:“嘗客安平,其俗如廁男女皆用瓦礫代紙,殊為嘔穢?!闭f明到這個時期,還有地方用碎瓦片擦屁股。
(編輯 鄭儒鳳 zrf91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