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位于五洲路子城片區(qū)的皇廢基13號,有一座精致的民國洋房,系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它是民國江蘇省政府主席葉楚倫(1886一1946)在蘇州的府邸。清水墻面的小洋樓,被清水院墻圍合?;蕪U基這條巷子并不長,很多人甚至不知道有這么一條巷子,可但凡到過這條巷子的人,都會對院墻里的建筑感興趣。前不久,葉楚倫故居對外開放,以年輕人喜歡的歷史微型展、咖啡、藝術品售賣、家具藝術品展示和銷售等全新面貌歡迎人們進入一窺究竟。
東西方風格融合的民國洋房
皇廢基一帶是原春秋時吳國子城的一部分,這條小巷東起蘇州體育場,西至錦帆路,據說吳王在子城內建有氣勢雄偉的王宮,歷代為衙署所在地。元末,張士誠在這里給自己蓋起的王府,后在與朱元璋的決戰(zhàn)中被毀成一片廢墟。葉楚倫故居就位于小巷中心地區(qū),總占地面積為554.0平方米,本體總建筑面積約為521.5平方米。
宅主葉楚倫是蘇州吳縣周莊人,南社成員和詩人。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他購下這處舊屋,翻建為西式別墅。住宅內當時還配備了上下水系統(tǒng),水管安裝人墻,樓上樓下都有配置抽水馬桶的衛(wèi)生間。2004年12月,葉楚倉故居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這座德式風格的住宅以進口水泥花磚鋪地,分為東側的主樓與西側的輔樓兩棟建筑。主樓為青磚外墻二層建筑,坐北朝南,四坡水洋瓦屋面,外墻為清水墻面。輔樓也是二層,四坡水洋瓦屋面,兩樓之間在二層設立了一條挑空連廊相連,外側由清水院墻圍合,上下各設4根羅馬柱,四周轉角以花崗石塊石貼面,主樓南側的小院,鬧中取靜,為五冊路子城片區(qū)內難得一見的優(yōu)雅空間。
這一民國建筑融合了中西方的建筑元素,既有中國傳統(tǒng)建筑對稱的空間布局,又有西方建筑的舒適與實用,在當時的中國,由于短時期建筑風格轉變,本地匠人將本土元素融入外來建筑形式當中,羅馬柱柱頭花紋引入了梅花、石榴等中國傳統(tǒng)的吉祥圖案,對造型有較大程度的調整與簡化,一層的柱頭渦卷紋造型還采用了綬帶樣式,古典特色濃郁。傳統(tǒng)的歇山屋頂與西式四坡屋面的結合,有效分流了屋面雨水;南北設置的老虎窗,增強了閣樓內部的采光與通風;羅馬柱柱梁上有浮雕花紋;主樓兩側的底部,還有鐵算鑲嵌的長方形通風口,作為木地板的出風洞防止木格柵的地板腐爛如果仔細檢索,故居里這樣中西合璧的細節(jié)不少,更為其增添了特殊的魅力和價值。
表達著一群人的生活態(tài)度
到21世紀10年代,皇廢基這條百來米長的巷子因有C點咖啡、祥鑫雞爪店和某餛飩店等,一度成為蘇州本地年輕人的潮流之地,但葉楚倫故居由于歷史原因,內部被多戶居民分隔居住,無法對公眾展示其精美,加上年久失修、違章搭建,缺乏系統(tǒng)性保護,存在安全隱患。蘇州名城保護集團于2023年10月底啟動了故居保護的相關工作,因后續(xù)修繕需要先行對里面的住戶進行騰遷。名城集團下屬古城投資公司在還有一戶未搬遷的情況下,對塌陷屋面、漏水等情況進行了局部修繕,后按照“先行開放,打造共享院落”的方式將故居對外開放參觀,并在該故居舉辦介紹皇廢基歷史的展覽“來講(gang)張”、《夏日風鈴》音樂會等活動,百年故居融入現代元素,吸引了年輕人的自光,天大提升了街區(qū)的活力和魅力,重現昔日風采。
穿過院墻,主樓民國洋房的1樓做成了咖啡店,角角落落布置了一些家居氛圍小物,2樓陳列和零售中古家具及家居裝飾。與此同時,院子里布展了一個微型展覽,介紹了子城片區(qū)、皇廢基、張士誠、葉楚倉等與這個地方有關的歷史淵源。“希望展示給來這里玩兒、‘來講張’的蘇州年輕人,反而,他們對本土知道得較少。”葉楚倫故居活化項目合伙人,C點咖啡創(chuàng)始人鮑昉說。
這家坐南朝北的蘇州第一代網紅咖啡店,十年前就隔著清水院墻,與葉楚倫故居面對面。往南,咖啡店后面有一個小院,天氣好的時候,大家都坐到院子里聊天放空?!澳菚r蘇州的咖啡店很少,我們店曝光度好一點。”鮑昉說?!笆r”持續(xù)了將近10年,因五卅路子城片區(qū)將做整體規(guī)劃改造,皇廢基原址無法再開店,C點咖啡與另兩家店鋪搬離。
隨著五冊路子城片區(qū)保護更新項目的逐步深入,在對葉楚倫故居進行保護修繕、活化使用前,項目的實施主體,蘇州名城保護集團古城公司決定在故居保護修繕方案正式通過前的空檔期,先期引人相關業(yè)態(tài)的運營商,提升周邊區(qū)域的熱力與活力。同時要求運營商做一些關于皇廢基、張士誠以及葉楚倫本人的微型文化展出,這個理念與C點咖啡一拍即合。鮑昉將主要精力放到了葉楚倫故居的活化試點上。整個葉楚倫院落如今是一種松弛的狀態(tài),已經成為蘇州古城知名文藝空間和打卡點。
羅馬柱和拼花地磚都極具西方建筑風格,同時又暗含東方細節(jié)
不刻意,反樂意
葉楚倫故居活化項目另一位合伙人董嘉怡常年在紐約做青年文化活動平臺AAAAHCULTURE,這次回到家鄉(xiāng)蘇州,也帶來了在那里合作的生活方式品牌和藝術家資源。多方共同合作的裝置藝術作品《生長之外》,將3D打印的藤蔓懸掛在了建筑外部的陽臺上?!皶ソ佑|更多藝術家和獨立設計師,在整個建筑空間呈現多元化的合作,”董嘉怡說。他們還在院子里面舉辦傍晚音樂會,日常會接觸到的事物或者說是生活狀態(tài),正源源不斷地在這座院子里展示出來。
整個五冊片區(qū)未來將是融合時尚、休閑、潮流而不失傳統(tǒng)韻味的區(qū)域,屆時大家再來皇廢基,看到的或許是完全不一樣的皇“興”基。
葉宅多戶居民長期的分隔居住,導致了洋房的破損度很高,后續(xù)有待系統(tǒng)性完整修復。現在的葉楚倫故居,以“慢閃店”的形式擁抱古城保護和更新,是整體修繕前的一段時間里的“預熱”,其提前開放,讓更多的市民和游客有機會走進去看一看,了解一下里面的形態(tài),觸摸一下那段歷史,這樣的舉措本身就充滿了積極的意義,值得肯定。
“將年輕人吸引回古城”從實際操作層面而言,有很高的難度:必須了解年輕人的需求點,同時掌握不斷變化的風向。悠久歷史,百年老宅,結合摩登而有流量的潮流店鋪,以其多元理念切中了當代年輕人的需求點。也正因這一點,葉楚倫故居獲得了重生的流量密碼,在流量加持下,沒有那么商業(yè)化地去運營,生活一點、隨意一點,反而更有吸引力。 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