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幽篁戴勝圖》卷
尺寸:縱25.4厘米,橫36.2厘米
年代:元
材質(zhì):絹本
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每年春暖花開之際,在我國北方很多城市里都能看到一種外表華麗的鳥,它們長著又細又長的喙,頭頂毛冠蒙茸如花勝,大小似鴿子,這就是鼎鼎有名的戴勝,隸屬鳥綱犀鳥目戴勝科戴勝屬。
這種鳥之所以得名戴勝,其實源于我國古人豐富的想象力。勝,又名華勝,和步搖、簪、釵等一樣,是備受古代女性青睞的一種華麗的頭飾?!夺屆分杏涊d:“華,象草木華也;勝,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則勝也,蔽發(fā)前為飾也。”華勝僅深受凡人的喜愛,也深受傳說中神話人物的喜愛。與戴勝相關(guān)的最有名的神仙,當屬我國上古神祇西王母。古代文獻中提及西王母時,幾乎都會提到勝,如“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發(fā)戴勝”,或者“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戴勝儼然成為了西王母的標配,以至于后世直接用戴勝來指西王母。在已出土的兩漢時期的畫像石上,佩戴勝和坐龍虎座成為辨識西王母的重要元素。
戴勝鳥的頭枕部長有數(shù)十根棕栗色、黑白邊的羽毛,平時呈收攏狀,緊張、興奮或求偶時,羽冠就會展開,猶如戴了一頂華麗的頭飾,故而我國先民為其取名為戴勝。正如《廣韻》所云:“貇,戴勝鳥也,頭上毛似勝?!比绱丝磥?,戴勝是靠顏值為自己博得了一個好聽的名字。
戴勝在我國的分布十分廣泛,在長江以南地區(qū),它是留鳥;在長江以北地區(qū),它是夏候鳥。每年春天來臨,戴勝會飛回我國北方。正因如此,戴勝在北方被認為是“報春鳥”。一些關(guān)于氣候的詩詞作品、民間俗語中總會出現(xiàn)戴勝的身影,如唐代詩人王建的《戴勝詞》這樣寫道:“戴勝誰與爾為名,木中作窠墻上鳴。聲聲催我急種谷,人家向田不歸宿。紫冠采采褐羽斑,銜得蜻蜓飛過屋??蓱z白鷺滿綠池,不如戴勝知天時?!贝送?,民間常說谷雨節(jié)氣有三候,即“一候萍始生,二候鳴鳩拂其羽,三候戴勝降于?!?,意思是谷雨前后,雨水逐漸增多,浮萍開始生長,布谷鳥提醒人們開始播種,戴勝則站在桑樹上告訴人們可以采桑養(yǎng)蠶了,戴勝因此喜提“織鳥”的美稱。正如元末明初文學家陶宗儀在《題王若水戴勝》一詩中所寫的那樣:“桑樹柔條葉已空,晚來獨立語東風??椞碜允情|房事,喜得頻催早獻功?!?/p>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戴勝的顏值征服了詩人,也征服了畫家。我國很多古畫常以戴勝為題,如北宋皇帝趙佶曾作《戴勝圖》,元代趙孟蝲曾作《幽篁戴勝圖》,等等。
其中當屬趙孟蝲的《幽篁戴勝圖》最為人所熟知。此畫繪制了一只戴勝棲于竹枝之上,回首顧盼,神情警惕。竹枝自畫面的右下角蜿蜒而上,直至左上角,與戴勝在畫面中間相遇,自然形成了一個焦點,吸引住觀者的目光。在這幅畫中,趙孟蝲采用了兩種不同的筆法,竹枝采用雙勾法,戴勝采用沒骨法,畫面敷色明凈,筆法謹細。不同的筆法恰當?shù)乇磉_出所繪事物的特點,竹枝以精細而有力的墨線勾勒,尤其竹節(jié)之處,筆觸顯得更為有力,突出了竹子的堅韌與生命力;戴勝的羽毛用細膩的渲染層層疊加,使得羽毛顏色濃淡自然流暢,既展現(xiàn)了鳥類羽毛特殊的蓬松感,又準確地把握了戴勝的結(jié)構(gòu)特征,凸顯了畫家嫻熟而切換自如的繪畫技藝。
古人常說“詩言志,歌永言”,其實書畫創(chuàng)作也是寄托情感的重要方式。那么這幅《幽篁戴勝圖》中戴勝和竹子的組合表達了畫家怎樣的心境呢?我們不妨從畫家的身份著手,窺探一下幽篁和戴勝背后的故事。
趙孟蝲,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水晶宮道人,是元代著名的書畫家,有很多書畫作品流傳至今。他提倡“作畫貴有古意”“書畫同源”,將書法引入繪畫,在中國古代書畫史上產(chǎn)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除此之外,趙孟蝲的另外一個身份常被人們津津樂道—他是宋太祖趙匡胤的11代孫,妥妥的宋朝皇室后裔。這個身份讓趙孟蝲的內(nèi)心充滿了矛盾,他既有對故國江山的懷念,又有在新的政權(quán)中施展自己抱負的宏愿?!半[”還是“仕”?趙孟蝲一直舉棋不定。后來,在好友的勸解下,趙孟蝲最終決定入朝為官,歷任兵部郎中、集賢直學士、翰林侍講學士等。然而,一路走來,并非易事。宋朝皇室后裔的身份讓趙孟蝲飽受漢族文人墨客的非議;屈身于元廷,蒙古貴族也并不待見他。他時常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博取皇帝開心的弄臣,內(nèi)心的苦楚或許只有他自己最為清楚。
趙孟蝲的很多作品都表達出其矛盾的心理,這幅《幽篁戴勝圖》也不例外?!绑颉敝钢褡印⒅窳?,“幽篁”則是幽深而繁密的竹林。古人喜歡竹子,一來竹子是骨氣的象征,二來竹林可以給人帶來幽靜、清涼的感覺,得勢時可在竹林中平復燥熱的心緒,失勢時可在竹林中細思前事的對錯。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常在竹林中把酒言歡、風雅聚會,竹林的靜謐遮擋了塵世的喧囂,使他們得以短暫忘卻世間的疾苦和不如意。此后,竹林成為文人向往和追求的精神空間。作為宋朝皇室后裔,趙孟蝲出仕為官飽受爭議,隱退的想法不時就會冒出,或許幽深的竹林就是趙孟蝲向往的退隱之地。此外,竹子給人以“不折不彎”的感覺,在官場中,直率坦誠很容易招致事端,而曲意奉承又被正直的士大夫所不屑,因此最好的行事之道便是恪守“中正”,畫中的竹子便彰顯了趙孟蝲的處世之道。
戴勝亦是趙孟蝲心理的象征。古時人們認為戴勝具有忠貞不渝的秉性,寓意祥和、美滿和快樂。戴勝頭上的羽冠很像道士,具有仙風道骨,唐代詩人賈島在《題戴勝》詩中就稱戴勝為道士,留有“星點花冠道士衣,紫陽宮女化身飛”的詩句。趙孟蝲自號松雪道人、水晶宮道人,和道家淵源頗深,畫一只戴勝也十分符合他的身份和追求。但是,《幽篁戴勝圖》中戴勝的眼神十分警惕,不似修行的道士,很多人認為這就是趙孟蝲的內(nèi)心獨白。這只戴勝或許指的就是畫家本人,身邊的各種不友好—同族的排斥和異族的排擠讓這只“戴勝”無法放松,須時刻保持警醒,以免在紛繁復雜的局勢中走錯一步。
此外,趙孟蝲筆下的戴勝與大自然中的戴勝有一點不同,畫中的戴勝有一圈黑白相間的“珠頸”羽毛,而大自然中的戴勝則沒有,這圈環(huán)頸紋猶如枷鎖困住了本該自由的鳥,正如趙孟蝲自己也深陷流言蜚語之中。幸而有幾枝竹子,才使得戴勝可以停歇休憩,而趙孟蝲也在幽篁的空間中得到了心靈的慰藉。
作為一種城市中常見的鳥類,戴勝一直備受人們的關(guān)注。戴勝最受詬病的地方是人們覺得它們不愛干凈,渾身臭烘烘的,加之戴勝鳥的叫聲音似“咕咕”,所以民間給它們起外號叫“臭咕咕”,諧音“臭姑姑”。
其實這真是冤枉了戴勝。它們之所以渾身散發(fā)一種難以名狀的臭味,是為躲避天敵而進化出的生存之道。繁殖期的雌鳥尾羽下的腺體會膨脹,排出大量氣味難聞的褐色油脂,戴勝會將這些油脂涂抹在羽毛和鳥卵上。由于惡臭難聞,就能抵御一些天敵的侵擾。巢穴中的小戴勝也會模仿雌鳥的行為,將糞便和腺體排出的油脂涂抹在巢穴中。受到威脅的時候,小戴勝還會朝敵人的方向噴射糞便,以求自保。繁殖期的戴勝,吃喝拉撒都在巢穴之內(nèi),起居狀態(tài)堪稱災(zāi)難,妥妥的“生化武器”。
臭出天際的戴勝窩,不僅讓戴勝的天敵敬而遠之,也讓一些微生物望而卻步。以“臭”出名的戴勝,還有另外一個不為人知的重要身份—用“菌”大師。戴勝的糞便和腺體排出的油脂中,有一種起保護屏障功效的糞腸球菌。自然界中很多動物都會受到微生物的侵襲,尤其是自身防護能力較差的鳥卵和幼鳥??瓷先ス饣镍B卵其實有很多小孔,一旦細菌通過孔隙進入,就會感染鳥卵。雌性戴勝在鳥卵上涂抹油脂,筑起了一道天然的屏障—一方面可以防水,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微生物通過細小的孔隙進入而造成感染。雌性戴勝所做的正是為了保護鳥卵不被感染,從而可以順利孵化出幼鳥。不過,惡臭并不是終身伴隨著小戴勝,幾個星期后臭味就能消散了。
雖然戴勝的臭味被人嫌棄,但是古人還是給戴勝留了幾分面子。古人經(jīng)??吹酱鲃僭趲图S堆附近活動,認為它們是掌管廁所的仙人—紫姑的化身,因此將其奉為“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