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住的校內(nèi)Colina街區(qū)連個煙攤都沒有,步行去辦公樓和最近的一個小超市都需要十五分鐘,因此,我迫切需要一輛自行車。一個同事的孩子賽爾索自告奮勇載我出街去買車。賽爾索在美國硅谷打工,這些天回來探望父母。由于我以前曾經(jīng)在國內(nèi)IT業(yè)里晃悠過,賽爾索把我引為知己,一路上都在向我抱怨巴西的科技產(chǎn)品市場沒法弄,無論是電腦還是手機什么的,絕大多數(shù)人一旦買了就打死都不更新?lián)Q代,寧可自己用著糗點也不讓商家再賺一次錢。
巴西的自行車純屬體育用品,從來沒有人把它當交通工具,一般是中產(chǎn)階級家庭買去當作健身器材使用,就像國內(nèi)的小康人家都樂于在家里擺上一臺跑步機一樣。在巴西利亞,買自行車必須去體育用品商店,或者去大超市的體育用品區(qū),在那里,自行車和高爾夫球桿、帳篷、睡袋等玩意兒擺在一起,價格不菲。由于從未賦予它鍛煉以外的用途,所以這里的自行車絕對不會有車筐、后座,甚至連擋泥板和腳架都沒有,活生生一輛裸車。
我開始騎著這輛裸車撕開住所周圍方圓二十里地的神秘面紗。不過在這里騎車的確很不爽,一是沒有自行車道,常常會和飛馳而過的汽車搶道;二是道路極其不平,上下移動其累無窮,所以既耗神又耗體力,實在是出行選擇之下下策。但由于我沒有駕照,在巴西利亞公交系統(tǒng)約等于不存在、出租車奇貴無比的情況下,我只能成為也許是唯一一個在本地把自行車當作日常交通工具的人,成為本地一道奇怪的東方景觀??梢哉f,巴西利亞是世界上最適合汽車行駛的城市,而自行車在此沒有車權(quán)。
騎車在周圍轉(zhuǎn)悠的時候,我時常驚訝于樹木的雄奇?zhèn)グ叮@訝于到處都是水果立在枝頭無人問津。我能夠認得出的水果只有桑葚、榴和芒果。芒果樹幾乎遍布每個角落,披著一樹沉甸甸的果子。我數(shù)次停車于芒果樹下,如有酥軟可人已然成熟者,則就地大肆吮之、食之
由于雨季即將來臨,知了開始無休無止地鳴叫,為我一路伴奏。本地的知了由于舞臺空闊適于發(fā)揮,因而嗓門遠遠大于北京的知了,節(jié)奏、韻律也頗為古怪,聽上去感覺它們在唱葡萄牙語,而北京的知了唱的是漢語。
(摘自上海人民出版社《去您的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