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邁的幾天,我們沒有安排緊張的行程,沒有必須看的風(fēng)景,有的只是悠閑的腳步和寧靜的心情,恰似一場與時光的慢舞
清晨,當(dāng)?shù)谝豢|陽光穿透薄霧,古老的塔佩門前已吸引了眾多前來拍照打卡的游客。剛剛站下,成群的鴿群便撲棱著翅膀圍過來,掏出手機抓拍的瞬間,有只鴿子恰巧在鏡頭中展開翅膀,潔白的羽毛在陽光下閃閃發(fā)光。有人穿著傳統(tǒng)泰服與城門合影,有人舉著自拍桿直播與鴿子的互動,快門聲與歡笑聲此起彼伏
這座始建于1296年的紅色城門,曾經(jīng)是蘭納王朝都城清邁的東門,也是古城最重要的防御屏障。城墻的紅磚來自湄平河畔的黏土,經(jīng)高溫?zé)坪蟪尸F(xiàn)獨特的赭紅色,在蘭納建筑中象征著守護與吉祥。城門呈拱形,上方盤踞的浮雕,歷經(jīng)滄桑后,仍能辨認出蓮花、孔雀等傳統(tǒng)泰式元素。有意思的是,城門墻體略呈弧形,既可增強防御功能,又在視覺上形成柔和的曲線,體現(xiàn)了蘭納人的剛?cè)岵?。古老的紅墻是凝固的歷史,迎接過商隊的駝鈴與使節(jié)的儀仗,見證過王朝更迭的戰(zhàn)火,飛翔的白鴿是流動的光陰,合攏在鏡頭里,就成了清邁最動人的意象。
清邁古城以護城河為脈絡(luò),城內(nèi)寺廟星羅棋布,從塔佩門沿著護城河向西漫步,不出百米便能遇見一座寺廟。古城的制高點是契迪龍寺的大佛塔,氣勢恢宏震懾人心。帕辛寺以精美的壁畫聞名,寺內(nèi)墻壁上描繪著《羅摩衍那》的史詩故事,筆觸生動。清曼寺藏有1800年前塑造的水晶佛像和2500年前塑造的大理石佛像,被稱為清邁最古老的寺廟。電影《泰岡》取景的帕蘭寺內(nèi),菩提樹下蹲著一尊半人高的唐老鴨雕塑,與周圍古樸的佛像形成奇妙的反差。影片中光頭劉和老周倒賣文物的場景就取景于此,自電影上映后,帕蘭寺意外地有了“泰岡廟”的別稱。
城門內(nèi)是古樸的寺廟和幽靜的小巷,門外則是熱鬧的市場和熙攘的人群。初到清邁,難免被這里的美食勾住魂魄,夜幕降臨時,人來人往的集市路邊,小吃攤早已經(jīng)支起了爐灶。鐵鍋里的油磁啦作響,攤主熟練地將米粉倒入飛快地翻炒著,青檸的清香混著魚露的鮮咸撲面而來,恰如清邁的夏天,熱烈中帶著一絲清爽。
不過,清邁的美食從來不是單一的模樣,讓我念念不忘的并非米其林餐廳里數(shù)千泰銖一位的精致法餐,而是我們在一家街巷深處尋覓到的只需18泰銖6小碗的船面,還有煙火氣十足的烤串、芒果糯米飯、泰式奶茶…可以說,每一個來到清邁的人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味道。
“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若是你到小城來,收獲特別多\"清邁在華人世界聲名遠揚,很大程度上源于它與華語樂壇傳奇鄧麗君的不解之緣。這里是鄧麗君生前最鐘情的度假勝地,幾乎每次她都會選擇入住美萍洲際酒店的1502號房間。步入酒店,走廊盡頭擺放的照片里,年輕時的鄧麗君正隔著半個世紀(jì)的光陰對我微笑。她住過的房間里,家具擺放依然保持著她居住時的模樣,窗邊的藤椅,書桌上的臺燈,床頭柜上是她最愛的百合花,梳妝臺的鏡子里倒映著滿室舊時光。坐在餐廳喝上一杯下午茶,當(dāng)《小城故事》的旋律再次在耳畔響起,恍惚間竟難以分辨,究竟是她在深情歌唱,抑或時光在輕聲訴說。淚水不知何時涌上眼眶,原來那些記憶深處被歌聲浸潤的歲月從未真正遠去。
古城外有家不起眼的泰北牛肉面店,據(jù)說是鄧麗君常常光顧的一家店,離開清邁的前一天,我們特意去位于寧曼路巷子里的這家小店打卡。點了一碗咖喱牛肉面,黃色雞蛋面條吸飽了濃郁的湯汁,散發(fā)著椰奶的香甜和咖喱的辛烈,舀起一塊牛肉,軟爛酥潤的口感讓人驚艷。鄧麗君為何會如此喜歡這碗面?我想它不只是一道美食,更多的是有來自家的溫暖。
清邁不同于傳統(tǒng)意義上以繁華著稱的旅游城市,它沒有令人驚嘆的自然風(fēng)光,但獨具一種松弛感雖然是一座小城,卻有著國際化的胸懷,走在街頭,隨處可見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人。街頭巷尾的咖啡館像撒落的咖啡豆般隨處生長,手沖咖啡的香氣彌漫在空氣里,連時光都在這里放慢了腳步,行走其中忽然就覺得人間值得。
喜歡《美國往事》中的臺詞:“當(dāng)我對世事厭倦的時候,我就會想到你。想到你在世界的某個地方生活著、存在著,我就愿意忍受一切,你的存在對我很重要。清邁于我就是這樣的存在。
清邁的風(fēng),是從湄平河上吹來的。清邁的風(fēng),應(yīng)該記得我的一聲輕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