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本文為龍巖市教育科學研究院2024年龍巖市基礎教育教學研究課題“園本課程建設中幼兒園繪本閱讀教學的實踐研究\"研究成果,立項號:JKYJX24—164。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5)11-0136-03
在幼兒教育蓬勃發(fā)展與持續(xù)革新的當下,園本課程建設已成為提升幼兒園教育品質的核心要素。繪本,作為一種以生動形象的畫面與簡潔凝練的文字有機融合的兒童讀物,憑借其獨有的魅力在幼兒教育領域大放異彩。繪本閱讀教學高度契合幼兒的認知特性,在園本課程建設進程中發(fā)揮著多方面的積極效用。一方面,它極大地豐富了課程內容,為幼兒營造出多元的學習體驗情境;另一方面,幼兒在參與繪本閱讀活動時,其語言、思維、情感等方面得以全方位發(fā)展。深度探究園本課程建設中幼兒園繪本閱讀教學的實踐策略,對優(yōu)化幼兒教育教學過程、助力幼兒健康茁壯成長,有著不可估量的重要意義。
一、園本課程建設中幼兒園繪本閱讀教學的獨特價值
(一)助力幼兒語言能力進階
根據(jù)兒童語言發(fā)展理論,幼兒語言發(fā)展是一個從簡單到復雜、從模仿到創(chuàng)造的過程。維果斯基的社會文化理論指出,兒童的學習是在與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中發(fā)生的,繪本閱讀恰好為幼兒與語言環(huán)境互動提供了良好契機。繪本中簡潔且生動的語言,宛如為幼兒語言學習搭建起適宜的“腳手架”。幼兒在聆聽教師講述繪本故事或自主翻閱繪本時,仿佛置身于一座豐富的語言寶庫,不斷邂逅新的詞匯、句式。以繪本《小熊寶寶》系列為例,其中大量日常生活場景的描述,諸如“小熊寶寶去洗手\"“小熊寶寶吃午飯\"等,讓幼兒自然而然地接觸到生活常用詞匯與簡單句式。在反復玲聽與閱讀過程中,這些語言元素逐漸內化為幼兒語言體系的一部分。繪本閱讀中的互動環(huán)節(jié),符合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理論。幼兒在與同伴、教師就故事內容展開討論、模仿角色對話時,積極調用已有的語言知識進行表達,實現(xiàn)從語言輸入到輸出的轉化,進而推動語言表達能力從簡單詞匯運用向連貫、清晰表述想法與感受的方向進階。
(二)激發(fā)幼兒思維活力綻放
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階段理論表明,幼兒正處于前運算階段向具體運算階段過渡時期,這一時期幼兒的思維具有直觀形象性特點,而繪本獨特的敘事與豐富的畫面正與這一思維特點高度契合。繪本以直觀的視覺形象呈現(xiàn)故事內容,幼兒在閱讀時,需要仔細觀察畫面細節(jié),這一過程有效鍛煉了其觀察力。
例如,在繪本《爺爺一定有辦法》中,畫面里爺爺每次改造毯子的細節(jié),像不同顏色的線、縫制的針腳等,都需要幼兒細致觀察才能發(fā)現(xiàn)。同時,繪本故事往往留有一定的想象空間,幼幾根據(jù)畫面線索推測故事后續(xù)發(fā)展,充分調動想象力。再如,在思考《三只小豬》故事中小豬們不同房子的建造方式與抵御大灰狼的關系時,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也在悄然發(fā)展。這種從觀察到想象再到邏輯思考的過程,恰似搭建思維的階梯,助力幼兒思維從直觀形象向抽象邏輯逐步邁進,從而激發(fā)思維活力。
(三)促進幼兒情感認知豐富升華
埃里克森的人格發(fā)展理論強調,幼兒期是情感發(fā)展與人格塑造的關鍵時期。繪本故事涵蓋廣泛的生活主題,其中蘊含的豐富情感元素能夠有效觸動幼兒情感神經,引發(fā)情感共鳴。如繪本《我爸爸》中描繪了爸爸在生活中的各種形象,展現(xiàn)出父子間深厚的情感,讓幼兒深切體會到父親的偉大與家庭的溫暖,從而激發(fā)對家人的愛。此外,繪本中還有諸多關于友情、分享、勇敢等主題的故事,像《彩虹色的花》講述了花朵與小動物們分享自己花瓣的故事,幼兒在閱讀過程中,設身處地感受角色的情感體驗,逐漸學會理解他人感受,提升自身情感認知水平,為良好品德與社會性發(fā)展筑牢根基。
二、園本課程建設中繪本閱讀教學的實踐策略
(一)情境創(chuàng)設:讓繪本故事“活\"起來
情境認知理論強調學習是個體與所處情境相互作用的動態(tài)過程,在這一理論體系中,知識并非孤立存在,而是與具體的情境緊密相連,學習的發(fā)生源于個體在真實或模擬情境中的積極參與和互動。當個體處于特定情境時,情境中的各種元素,如環(huán)境布置、任務要求、人際交流等,會共同作用于個體的認知過程,促使其對知識進行理解、建構與運用。結合這一理論,教師可以積極營造與繪本內容相關的情境,例如,在講述繪本《丑小鴨》時,教師可在教室一角精心布置一個類似池塘的場景。選用藍色塑料布模擬水面,放置一些紙質鴨子模型和毛絨玩具扮演的其他動物。讓幼兒分別扮演丑小鴨和其他角色,在模擬情境中演繹故事。在此過程中,幼兒身處特定情境,仿若真正走進了丑小鴨的世界,對故事中的角色情感、情節(jié)發(fā)展有了更為真切的感受。他們在情境中自然地運用繪本語言交流,比如“你瞧,那只丑小鴨好孤單呀”,極大地提升了學生參與閱讀活動的熱情。這種情境創(chuàng)設將靜態(tài)繪本轉化為動態(tài)體驗,使幼兒仿若身臨其境,深刻感受繪本魅力,完全符合幼兒從直觀體驗中學習的認知規(guī)律。而且,這樣的情境創(chuàng)設能夠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讓他們不再僅僅是被動的聽眾,而是成為故事的參與者,在體驗中主動構建知識,對于幼兒語言的運用、情感的共鳴以及思維的拓展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二)家園共育:拓展繪本閱讀空間
家庭系統(tǒng)理論是將家庭視為一個相互關聯(lián)、相互影響的系統(tǒng),其中每個成員都是系統(tǒng)中的關鍵元素,成員之間的互動模式、情感聯(lián)系以及家庭的整體結構等,都會對個體的發(fā)展產生深遠影響。在幼兒教育領域,家庭系統(tǒng)理論強調家庭與幼兒園教育協(xié)同合作的重要性。家庭作為幼兒成長的首要環(huán)境,其教育功能不可替代,而幼兒園則為幼兒提供了更具專業(yè)性和系統(tǒng)性的教育環(huán)境,兩者的有機結合能夠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基于此,在家園共育開展繪本閱讀教學方面,幼兒園可定期舉辦親子繪本閱讀活動。例如,每月組織一次“親子繪本表演日”,邀請家長與幼兒一同選擇繪本故事進行表演。家長和幼兒在家中共同準備道具、排練情節(jié),之后到幼兒園與其他家庭分享。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不僅是陪伴者,更是幼兒閱讀的引導者。而幼兒園則可為家長提供詳細的繪本閱讀指導手冊,根據(jù)幼兒不同年齡階段特點,闡述如何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對于小班幼兒,著重引導其關注畫面中主要角色的動作、表情,因為小班幼兒認知能力有限,對鮮明的形象更為敏感;對于中班幼兒,鼓勵發(fā)現(xiàn)畫面中的細節(jié)與背景信息,此時中班幼兒觀察力有所提升,能夠注意到更多細微之處;對于大班幼兒,啟發(fā)思考畫面與文字的關系,大班幼兒語言理解能力增強,開始關注文字與畫面的內在聯(lián)系。在提問激發(fā)幼兒思考方面,指導家長提出開放性問題,諸如“你覺得故事中的主人公接下來會怎么做呢”。實踐證明,采用家園共育的方式,幼兒在家庭與幼兒園兩個環(huán)境中持續(xù)沉浸于繪本閱讀氛圍,閱讀空間得以拓展,有助于閱讀習慣的長期養(yǎng)成。家庭與幼兒園的緊密合作,能夠形成教育合力,為幼兒提供更為豐富、連貫的閱讀體驗,促進幼兒閱讀能力的持續(xù)提升。
(三)多元融合:豐富繪本閱讀內涵
布魯納的學科結構理論大力倡導打破學科界限,促進知識的整合與遷移。在繪本閱讀教學中,將其與其他領域教學活動多元融合,正是對這一理論的有力踐行。同時,多元融合的繪本閱讀教學方式,順應幼兒的認知特點,能夠為幼兒提供更全面、立體的學習體驗。以繪本《一寸蟲》為例,在閱讀教學時可融入數(shù)學領域知識。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一寸蟲測量不同物體的情節(jié),讓幼兒嘗試用紙條模擬一寸蟲測量身邊物體的長度,在實際操作中理解長度概念,學會簡單測量方法,如此一來,幼兒既理解了繪本故事,又掌握了數(shù)學知識;在科學領域融合方面,以繪本《好餓的毛毛蟲》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觀察毛毛蟲的蛻變過程,了解昆蟲的生命周期,再組織幼兒進行簡單的實驗,如飼養(yǎng)蠶寶寶,讓他們親眼見證蠶的生長、結繭、破繭成蛾的全過程,在實踐中深化對生命科學的認知。如此,幼兒不僅深入理解了繪本故事,還收獲了科學知識,激發(fā)了探索自然的興趣;在音樂活動融合方面,以繪本《月亮,生日快樂》為例,教師可以根據(jù)繪本情節(jié)創(chuàng)作簡單的旋律,引導幼兒哼唱,讓他們用歌聲表達對友誼和美好情感的理解?;蛘咴谥v述繪本時,搭配輕柔舒緩的音樂,營造溫馨的氛圍,增強幼兒的情感體驗;在美術活動融合方面,以繪本《小黑魚》為例,讓幼兒模仿繪本中獨特的繪畫風格,用彩筆或顏料創(chuàng)作自己心目中的海底世界,描繪出像小黑魚一樣的海洋生物;在體育活動融合中,選取繪本《大衛(wèi),不可以》,教師可設計相關的體育游戲,模仿大衛(wèi)在家里調皮搗蛋的動作,如“不可以爬高\"就設計成模擬攀爬障礙后安全落地的游戲環(huán)節(jié),幼兒在游戲中理解規(guī)則,鍛煉肢體協(xié)調能力。這種多元融合教學方式,能跨越學科壁壘,使幼兒在繪本閱讀中調動多方面感官與知識經驗,實現(xiàn)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為幼兒構建一個全面、立體的學習體系。同時,將繪本與不同學科融合,幼兒能夠從多個角度理解知識,提高學習興趣,培養(yǎng)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這對于幼兒未來的學習和發(fā)展具有深遠意義。[4]
三、結語
總而言之,繪本閱讀教學在園本課程建設中至關重要??茖W有效的實踐策略,不僅能釋放繪本閱讀教學的價值,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還能提升教師教學專業(yè)素養(yǎng),優(yōu)化園本課程建設。繪本作為寶貴的教育資源,應被幼兒園珍視,讓繪本閱讀成為幼兒成長不可或缺的部分,為幼兒未來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淑英.幼兒園繪本教學中情感教育的缺失與對策探析[J].成才之路,2022(32):105-108.
[2]徐明芳.以繪本為載體,架起家園共育的橋梁——以小班家園共育繪本閱讀活動為例[J].家長,2024(34):89-91.
[3]米雪,楊洪梅,楊暢.數(shù)學繪本教學對兒童數(shù)學學習的影響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24(21):89-94.
[4]凌群.幼兒園多元融合教學中繪本選擇與分 析[J].考試周刊,2017(50):156-157.
作者簡介:
肖艷玲(1980年2月一),女,漢族,人,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