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5)20-0052-05
一、個案概況
正讀高一的小莫(化名)一屁股坐在心理輔導室的沙發(fā)上,疲憊的她再也無力站起來。小莫面容的甜美與她臉部的僵硬及雙手的顫抖顯得格格不入,布滿紅血絲的雙眼流露出強烈的求助渴望。
稍息片刻,小莫終于開口說出了自己的故事。小莫的同桌是大家公認的“班草”,同桌和小莫平時交流比較多。班里有些暗戀小莫同桌的女生嫉妒小莫,于是,她們“組團”在網(wǎng)站上散播小莫的謠言,說小莫是個“心機婊”。小莫突然被不明是非的班級同學孤立了,感覺很難受。禍不單行,此時班級內(nèi)小莫最好的朋友被醫(yī)院診斷為中重度抑郁癥,休學了一年。
小莫也提到自己的原生家庭,父母在小莫讀小學時離異,并各自組建了自己的家庭。小莫跟著媽媽一起生活,媽媽沒有工作,生活比較拮據(jù)。爸爸常年不給自己撫養(yǎng)費,因為爸爸自己的家庭里還有一個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女兒。周旋于兩個家庭之間的小莫,自我評價是個高度敏感的女孩,恐懼失去愛。
一個星期以來,小莫失眠多夢,睡眠斷斷續(xù)續(xù),夢境里全都是被追殺而自己卻困于原地的場景。她沒有任何食欲,上課時很難集中注意力,對于將來沒有任何期盼,覺得人生就是一條黑色的隧道。感覺自己就像漂浮在海面上,一層層海浪襲來,自己立刻就被海浪淹沒了。想到因為抑郁癥而休學在家的好友,小莫懷疑自己也得了抑郁癥。
二、個案分析
小莫當下的心理狀態(tài)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首先是小莫自身的個性因素,她內(nèi)向敏感,對壓力的感知性強。遇到糟糕的事件,小莫習慣于采用悲觀的歸因風格,認為當下的困境會永遠持續(xù)下去,將來也沒有任何希望,被孤立都是自己的錯誤。她會用一件挫折事件定義自己整個人的價值。其次,當下這個階段小莫遭受了很多壓力事件,被班級同學獨立,最好的朋友得了抑郁癥。最后,父母離異,父親在情感上忽視小莫,家庭問題成了滋生小莫不良情緒的溫床。
三、輔導過程
(一)階段一:撕掉“抑郁癥”的標簽
小莫擔心自己得了抑郁癥,因此,首先我需要引導小莫區(qū)分什么是抑郁情緒,什么是抑郁癥,澄清她當下的心境狀態(tài)。我對小莫說,抑郁情緒和抑郁癥不同,抑郁癥是一種嚴重的精神類綜合征,不僅包含沮喪、悲傷等情緒,還有喪失興趣、失去活力、疲倦、焦慮、厭食或暴食、失眠或嗜睡等表現(xiàn);并無具體誘發(fā)原因,患者會無緣無故地產(chǎn)生抑郁情緒,持續(xù)時間長,可達兩周甚至數(shù)月以上;嚴重影響一個人的工作和學習;是一種心理疾病,需要專業(yè)的精神科醫(yī)生來作出評估和診斷,自己不能妄下結論。而抑郁情緒則不同。抑郁情緒是一種憂傷、悲哀或沮喪的情緒體驗,每個人一生中總會有一段時間生活在抑郁之中,心情低落、壓抑,但是過去這段時間就沒事了。抑郁情緒的產(chǎn)生事出有因,比如小莫當下的抑郁狀態(tài)是由具體事件引起的,是可以理解的;程度相對較輕,可以通過自我調(diào)節(jié)得到緩解。
我又跟小莫講了青少年時期的某些心理特點,他們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的快速發(fā)展時期,心理問題更加復雜多樣,有時容易表現(xiàn)出情緒低落,甚至壓抑、絕望,但可能并沒有達到抑郁癥的診斷標準。
聽完我的講述之后,小莫沉默了。她向我借了一張紙和一支筆,在紙上寫下了自己這個階段所有的煩惱,然后對我說:“我覺得我沒有得抑郁癥,僅僅是有一些抑郁情緒。但是我真的很心痛,當我走進班級,發(fā)現(xiàn)同學都在議論我、排斥我時,我心如刀割,那種心碎的感覺都要把我整個人撕裂了。我恐懼這種感覺,我不明白自己為何如此煎熬,所以我覺得自己一定是得了抑郁癥。\"
聽完小莫的傾訴,我真誠地表達了稱贊:“你能夠用如此細膩、微妙、具體的詞語表達出自己的感受,這就是管理抑郁情緒的開始?!甭犖疫@么說,小莫眼睛突然一亮,對我的回應表示好奇。我繼續(xù)說,“從心理學的角度講,能用具體的、準確的、形象的情緒詞匯標記自己所經(jīng)歷的感受,就是為情緒‘貼標簽’。就像你剛才描述自己的情緒,會用心痛、心如刀割、被排斥感、心碎、煎熬這樣的情緒詞。如果你能用越多的情緒詞匯描述自己的情緒,你對自己的理解就越深刻。就像一個人在開車時,看到黃燈亮起就會踩剎車一樣,當你將自己的感受用語言詞匯表達出來,就如同給自己的情緒踩了剎車?!甭牭轿业谋頁P,小莫不好意思地笑了,她一直緊皺的眉頭第一次徹底舒展開。
接下來,我與小莫分享了一些腦科學知識。我說,“從腦科學的角度講,物理疼痛與社會疼痛共享同一種神經(jīng)基礎,一個人被他人排斥的同時,其大腦中控制肢體疼痛感覺的區(qū)域也變得十分活躍[]。當你感到高強度的社交沮喪時,當你感到被孤立,不被班級同學接納時,你的身體也正在感受著真實的疼痛。對你所描述的心如刀割,我特別理解,因為你的心也許真的在流血?!弊屛胰f萬沒想到的是,我的這番話讓剛剛蕩漾起微笑的小莫突然之間嚎陶大哭。她緊緊地抱住我,哭了至少十分鐘。痛哭之后的小莫好像放下了一些東西,她擦干眼淚對我說:“老師,我現(xiàn)在突然覺得很輕松,好久沒有這種感覺了,被理解的感覺真好,謝謝您。\"
(二)階段二:接納自己的“海綿個性”
一周之后,小莫如約而至。她原本濃重的黑眼圈消退了許多,精神狀態(tài)也好了很多。
我首先采用了焦點解決技術中的量尺問句,澄清小莫當下的心境狀態(tài),通過量尺可以確定問題的嚴重程度、目標的完成程度等[2。只有了解小莫處于哪個位置,才會有進一步改進的可能。我詢問小莫:“抑郁情緒消失是你的目標,假如達成目標是10分,抑郁情緒一點沒有消退時則為0分,你給自己現(xiàn)在的狀況打幾分?”思考片刻,小莫給自己現(xiàn)在的狀態(tài)打4分。我繼續(xù)問小莫:“你是如何做到這4分的?你選擇了哪些方式應對抑郁情緒?”沉默了一會,小莫說,“我選擇來求助心理老師,在您這里可以得到寬慰和理解;我相信班級同學最終還會接納我的;我不能放棄自己的學業(yè),我想考一所好大學?!蔽依^續(xù)問小莫:“如果向前一小步,由4分提升1分,到5分,你覺得自己可以做些什么來緩解自己的抑郁情緒呢?”小莫說:“我喜歡做手工,喜歡聽歌,我還可以加強運動鍛煉?!蔽冶頁P了小莫。我說,抑郁情緒是在行動中化解的,寫作、運動、做手工都提供了一種與情緒聯(lián)結的有效途徑,能將抑郁情緒“溶解”在積極的行動中。
第二次心理輔導中,我采用量尺問句喚醒了小莫的內(nèi)在優(yōu)勢和資源,但是小莫依舊表達了低自我價值感和改變自我的強烈愿望。接下來,我主要引導小莫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的個性。輔導片段如下:
小莫:我非常敏感,我討厭自己的敏感。我多么想吃一顆神奇的藥丸,吞下去,我就能變成一個沒有痛苦的麻木的人。
心理教師:你看我的辦公桌,假如桌子上有一杯香甜可口的水,我把它倒到一塊海綿上。那么你會看到什么?
小莫:海綿把甜水吸收了。
心理教師:我們再換另一塊一模一樣的海綿,這次我倒一杯苦澀的水,又會發(fā)生什么?
小莫:海綿把苦水吸收了。
心理教師:那么,我把海綿換成鋼板呢?再次重復相同的實驗。
小莫:鋼板不吸收甜水和苦水。
心理教師:你明明是一塊海綿,為什么非要把自己變成一塊鋼板?你的敏感讓你強烈地感知到痛苦,但同時也讓你對美的感悟力更高。如果用吃藥的方式讓自己變得麻木,讓自己從海綿變?yōu)殇摪?,殊不知,在痛苦降低的同時,你感知美的能力也消失了。
小莫:(沉思了一會)以前我從沒有這樣思考過問題,原來我就是一個像海綿一樣的女孩,雖然我很痛苦,但是因為我的敏感,我更能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善意和美好,更能考慮他人的感受,這是敏感帶給我的好處。
心理教師:你的領悟力真高。我們每個人都是透過濾鏡看世界的,于你而言,你看到的世界有著更高的對比度和飽和度,因此你在用一種更為生動、更激烈的方式感受著這個世界。你說你很敏感,你就像一塊海綿一樣,迅速吸收苦水和甜水,但是這就是你存在的一種方式。你能夠感受到更激烈的痛苦,也能夠感受到更深邃的喜悅,來這人世間走一遭,這樣過一生,也是值得的。
小莫:老師,您這段話太震撼我了,我得拿筆記下來。從我進輔導室,就一直在看您的眼睛,您一直在微笑,您笑起來真好看。
心理教師:因為你有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小莫的抑郁情緒與她的高敏感個性有關,我創(chuàng)造性地采用“鋼板”和“海綿”的隱喻,以鮮活靈動的方式深入小莫的內(nèi)心,讓她即刻意識到“海綿個性”的好處并辯證看待個性的重要性,進而幫助小莫了解自己、接納自己。
(三)階段三:放棄自我攻擊,學會自我關懷
除了引導小莫建設性接納自己的個性,還要激勵她關懷自己,放棄對自我價值的攻擊,這是第三次心理輔導的目標。輔導片段如下:
小莫:我現(xiàn)在想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但是前段時間的心理煎熬讓我的學習落下了一大截。我給自己制定了嚴格的學習計劃,但是效果并不好。我特別內(nèi)疚、自責,恨不得啪啪打自己的臉。
心理教師:聽你這么說,我真的很心疼你。讀高中時,有一次我的數(shù)學考得特別差,拿到成績單那一刻,我真想打自己幾巴掌,因為數(shù)學一直是我的強項。你看,我們習慣于在自我威脅與自我批評中找到改變的動力,總是通過讓自己“討厭”當下的自己,督促自己有所覺醒,以獲得改變的動力。
小莫:原來并不是我一個人這么做,老師曾經(jīng)也這么對待自己。
心理教師:但是,這些消極刺激的方法有正向的激勵作用嗎?
小莫:(沉思一會)講真心的,并沒有用,我越是責備自己、否定自己的價值,越?jīng)]有繼續(xù)學習的動力。
心理教師:自我批評發(fā)揮的動機效果是短暫的。從長遠視角看,自我苛責產(chǎn)生的焦慮感和抑郁情緒會使我們表現(xiàn)得更差。相反,在挫折和失敗中給予自己善意、溫暖和寬容,反倒更容易取得接下來的進步。失敗時,我們最需要的并不是狠狠地作自我批判,而是自我關懷。
小莫:關懷自己?那不是充許自己墮落嗎?
心理教師:自我關懷意味著停止對自己無休止的挑剔和批判,理解自己的瑕疵,不再一味地苛責自己。沒有人是完美的,任何人都會犯錯誤。許多人認為,不對自己狠一點,自己就會懈怠,做不出什么成就;只有嚴格要求自己,才能成就一番事業(yè)。
小莫:是的,我也是這么認為的。
心理教師:自我批判可能會讓我們痛下決心,信誓旦旦做出改變,但實際上,并不利于我們真正實現(xiàn)長遠目標。
小莫:我說呢,我每次挖苦自己一頓,就能認真學習一兩天,過幾天我又泄勁了。如何關懷自己呢?
心理教師:現(xiàn)在,想象一個你最在乎的朋友正在經(jīng)受學習痛苦的折磨。如果他想要尋求你的安慰,你會有什么感受?你準備對他說些什么?
小莫:我會特別難過,心疼他。我會理解他的處境,我希望他能夠照顧好自己。我會對他說一一困難是暫時的;你并不是一個一無是處的人,你有很多優(yōu)點;不要急功近利,慢慢來,學習成績的提升需要腳踏實地往前走,堅持才是王道。
心理教師:說得太好了,小莫,把這些話反復說給自己聽,你要學會正確地鼓勵自己。
小莫:(眼睛里全是淚水)我會的,謝謝老師一直以來的支持和理解。我一定會熬過來的。
當一個人處于抑郁的情緒狀態(tài)下,他腦海里都是消極的思維、對自己的批判和苛責,但是這些消極的自我觀念只會加重接下來的抑郁情緒,甚至會進一步演化為抑郁癥。在這次的輔導中,我引用科學的研究結論讓小莫認識到,自我接納是長期改變的根基,所有真正改變的發(fā)生都不是以自我批判為起點。嚴苛的自我批評或消極的自我態(tài)度不會產(chǎn)生任何激勵作用,只會加重小莫的抑郁心境,自我關懷才是抑郁情緒的完美解藥。
(四)階段四:保持成長型思維,穿越“抑郁”的 風浪
通過前三次的心理輔導,小莫理解了自己的心痛感受,逐漸接納了自己的敏感個性,學業(yè)成績下降時不再攻擊自我價值,并選擇每天下午運動半個小時。這時候,“班草風波”的鬧劇開始逐漸收尾,大家都在忙碌地準備期末考試。但是,小莫每次聽到媽媽向爸爸索要撫養(yǎng)費的電話時,她的內(nèi)心都萬分煎熬,感覺自己整個人都陷入抑郁的海浪里。最后一次輔導,我們商定后將目標定位于幫助小莫找到“沖浪板”,駕馭抑郁情緒的海浪,并學會采用正確的語言激勵自己。
《解開》一書的作者麗莎·達莫寫了一篇關于低技術干預的文章,并稱其為“雪景球干預”。當一個學生情緒崩潰、情感錯亂時,老師會拿起一個自制的雪景球,用手搖晃,然后放在桌子上。當學生看著閃閃發(fā)光的“雪花”紛紛落下時,老師告訴學生,眼前的情景正是她大腦里正在發(fā)生的事情?;謴屠碇?,需要等待“雪花”落定。我采用了同樣的方法,和小莫一起等待輔導桌上的水晶球里的雪花停下。我對小莫說,情緒幾乎總是會上升、起伏,但終會平靜。情緒來來去去,走走停停,終會消散,這就是情緒的本質(zhì)。情緒就是情緒而已,它沒有那么重要,也沒有那么強大。這種“觀其所是,但不為所動”的態(tài)度,就是接納。接納情緒并不意味著對情緒聽之任之,并不是暗指我們喜歡抑郁情緒,接納是一種選擇,為困擾自己的事情“騰出心理空間”。抑郁情緒不是你“有”什么,而是你“做”什么,接納就是帶著抑郁情緒,然后選擇最恰當、最有價值的行為。
首先,我引導小莫放松,深呼吸,進入一個冥想的狀態(tài):當你再次聽到媽媽向爸爸索要錢的電話時,關注你的呼吸,關注腦海中浮現(xiàn)的念頭和內(nèi)心涌動的情緒。想象你的面前有一個傳送帶,當你的情緒和念頭冒出來時,將它們打包,放在傳送帶上,讓它帶走。在冥想的狀態(tài)下對自己說:接納抑郁情緒,即使現(xiàn)在特別難受,抑郁會很快過去的。深呼吸,將注意力放在學業(yè)上,執(zhí)行今天的學習計劃。學會接納,就是一項有效應對抑郁情緒的工具,它會帶領你駕著希望之舟,駛出復雜多變的情緒急流,站在沖浪板上,駕馭情緒的海浪。
接下來,我主要基于成長型思維,引導小莫采取正確的語言和自己“對話”。成長型思維是一種以智力可塑為核心信念系統(tǒng)的思維模式,相信能力的可延展性、可鍛造性、可發(fā)展性,能力通過持續(xù)努力、刻意練習、完善學習策略和尋求適當?shù)膸椭靡蕴嵘??!案淖兡愕恼Z言,改變你的思維”,改變學生說話的方式,其思考方式也會隨之改變。面對失敗時,不要說“我搞砸了,我是個失敗者”。我引導小莫對自己說:“犯錯能讓我變得更好,這次犯錯了,以后就知道這么做是錯的?!庇龅嚼щy和挑戰(zhàn)時,不要說“這太難了,我不可能完成”,而是說,“每個人學習曲線都不一樣,我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才能搞定,只要保持這種學習勢頭,最終肯定能夠做到?!毕胱员┳詶墪r,不要說“我的能力達不到,我要放棄了”,而是換種思路一“問題沒有方法多,此路不通,那我試試其他學過的方法?!?/p>
另外,當小莫腦海中出現(xiàn)喋喋不休的負面自我對話時,引導她采用抽離式自我對話,即自我對話從第一人稱“我”轉(zhuǎn)換到第二人稱“你”或者第三人稱“他/她”:在腦海中說出自己的名字,像和別人說話一樣稱呼自己。具體的句式是:“小莫,你在做什么?你這么消極地攻擊自己有用嗎?”“小莫”是第三人稱,“你”是第二人稱。當使用這兩個人稱取代“我”這個第一人稱來和自己溝通時,讓小莫在心理上立刻退了一步,自己和自我之間的情感距離就擴大了。這等于將自我抽離,從而可以更加冷靜、理性地面對自己的問題。
當我與小莫分享成長型思維背后的語言模式和抽離式自我對話時,小莫覺得特別新奇,表示以前從來沒有這樣與自己“對話”過。小莫選擇把成長型思維的語言海報貼在自己的臥室墻上和課桌上,想放棄時就改變自己的語言,給予自己積極的自我暗示。
四、輔導反思
抑郁癥是目前“知名度”最高的一種常見的心理疾病。但是,根據(jù)我在高中階段的心理輔導經(jīng)驗,很多學生呈現(xiàn)出來的都是一種抑郁情緒,并非抑郁癥。如果我們隨意評價學生“你得了抑郁癥”,抑郁癥這個標簽反而會加深并強化他們的“抑郁”癥狀。很多學生將“抑郁癥”這個標簽當成自己逃避壓力的保護殼,死死不愿意拿下來,時間久了,他們會潛移默化認同自己的“抑郁癥”
身份,越活越抑郁。作為心理教師,我們應正確地區(qū)分學生的抑郁情緒和抑郁癥,當學生出現(xiàn)抑郁情緒時,堅定地告訴他們:“你沒有得抑郁癥,只是出現(xiàn)了抑郁情緒。情緒、思維是可以改變的。”所以,如何引導學生把自己面臨的問題修正為可控的、可變的因素,我認為這是心理輔導的關鍵。對于青少年,抑郁構成了一種身份,還是只是一種當下的情緒狀態(tài)?這是我們需要反思的第一個問題。
我們需要反思的第二個問題是:如何采用正確的方式鼓勵抑郁的學生?身為教師,我們習慣于采用消極的、批判式的、粗暴的方式激勵學生,但效果往往適得其反。本次心理輔導,我從腦科學的視角理解小莫真實的痛苦,引導她自我關懷,采用成長型思維的語言模式鼓勵自己,基于最前沿的心理學研究結論,循序漸進引導小莫成功走出抑郁的困境。所以,一名心理教師最需要終身學習,需要有理論自覺,以科學的心理理論和輔導技術為指引,在實踐中對學生心理問題形成更深刻的洞見和省察。
參考文獻
[1]張玲,李文杰,楊文堅,等.社會排斥和目標刺激的情緒交互影響情緒沖突控制[J].心理技術與應用,2023,11(4):193-202.
[2]王曉娜.生涯混沌理論對初中生涯教育的啟示[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3(15):4-8.
[3]王燕,孫芯蕓,陳矜之,等.蘭花型,蒲公英型還是郁金香型?環(huán)境與神經(jīng)生物特征對兒童發(fā)展的影響[J].心理技術與應用,2022,10(7):437-448.
[4]NeffKD.Self-compassion:Theory,method, research,and intervention[J].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2023,74(1):1-26.
[5]何厚建,胡茂榮,王敬,等.接納承諾療法與道家認知療法的比較分析[J].心理技術與應用,2017,5(7):427-432.
[6]王曉娜.基于成長型思維視角,提升高中生心理韌性[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4(24):8-11.
[7]李天然,李晶,俞國良.自我抽離:一種適應性的自我反省視角[J].心理科學進展,2015,23(6):1052-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