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讀不知書中意,再讀已是書中人?!边@句話或許是對B站U P主“來看蘇吧”作品最好的詮釋。來看蘇吧的兩位主創(chuàng)——李媛和舒佳慧,通過翻拍中學語文課文,創(chuàng)作出一系列讓人淚目的短劇,短短5個月就收獲了近3000萬的播放量,擊中了無數(shù)看劇人的心。有人看過后寫下這樣的評論:“步入社會多年之后,驀然回首,才發(fā)現(xiàn)當初的語文課并沒有隨著考試結束而消散,而是以另一種方式,融入了我們人生的某個瞬間?!?/p>
朱自清在散文《匆匆》中寫道:“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來看蘇吧以這段文字為線索,改編出一個讓人落淚的故事。從小失去雙親的女孩與一位臥床老人彼此陪伴、相互安慰。女孩希望時間過得快些,好讓自己早點實現(xiàn)夢想;老人卻希望時間過得慢些,能多留住陪伴的時光。故事的結尾,老人去世,女孩帶著老人的照片,去了老人一生未曾踏足的西湖,替老人完成未盡的心愿。時光在這里被賦予更深的含義——盡管時間無法停駐,人與人之間的羈絆卻不會消失。
《背影》的改編中,叛逆少女對酗酒父親的嫌棄,最終被火車站臺上一聲“爸,別去買橘子了”擊碎——少女主動拍下與父親的合照,讓朱自清筆下那個“攀爬月臺買橘子的笨拙背影”,化作父女和解的注腳。
最動人的改編或許是《項脊軒志》:拆遷勸解員蘇蘇與獨居老人的對峙,因一枚珍藏多年的蝴蝶發(fā)卡而逆轉。當老人搬離舊居時,一只蝴蝶翩然落在他胸口,恰如歸有光筆下“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的傷情感懷。
時間回到2 0 2 0年,來看蘇吧團隊的主創(chuàng)李媛和舒佳慧剛剛大學畢業(yè)。盡管她們在中學時代就喜歡語文課,但大學所學的專業(yè)都與語文關系不大。李媛畢業(yè)于浙江理工大學數(shù)字媒體藝術專業(yè),短劇中女主角蘇蘇的飾演者是舒佳慧,畢業(yè)于宜賓學院軟件工程專業(yè)。
來看蘇吧的作品之所以能打動人,在于其真誠地將現(xiàn)實生活中的點滴融入劇情之中。無論是角色設定還是情節(jié)發(fā)展,都能找到真實生活的影子。這樣的創(chuàng)作方式不僅讓觀眾感到親切,更引發(fā)了廣泛共鳴。
“小時候的語文課文,是長大后的人生”,這是來看蘇吧每一部短劇固定的副標題,也是主創(chuàng)自己的感觸。短劇中女主角蘇蘇的很多經歷源于李媛自己。
短劇中人物的關系也有真實的背景。《背影》中,蘇蘇與父親的關系取材自李媛;《和時間賽跑》中,蘇蘇與媽媽、外婆的故事,是拍攝團隊里小伙伴的親身經歷;《項脊軒志》里也融入了現(xiàn)實中鄭繼銀老人的新聞。
許多人在學生時代一看到詩詞和文言文就頭疼,而來看蘇吧竟然將詩詞和文言文翻拍出了新高度?!对娊洝ばl(wèi)風·氓》講的是一位女子從戀愛到結婚,再到被丈夫辜負,最終決然離開的悲劇。來看蘇吧用現(xiàn)代視角重新解讀這首詩,將其改編為一部展現(xiàn)當代女性在婚姻中經歷考驗,最終勇敢邁向新生活的故事。當《氓》被成功翻拍之后,很多人發(fā)現(xiàn),千年前古人寫下的情感與命運,來到當下依然沒有過時。
而文言文《陳情表》經過來看蘇吧的改編,變成了一部催淚短劇。女孩在外地打拼,無法長期陪伴年邁的外婆,只能靠緊急求助設備聯(lián)系。然而,外婆總因雞毛蒜皮的小事求助,讓她感到不耐煩,直到外婆不再找她,她才發(fā)現(xiàn)外婆是因為得了阿爾茨海默病,才頻繁聯(lián)系她。許多人當年讀到《陳情表》時,都會疑惑:為什么李密要放棄仕途,回鄉(xiāng)照顧祖母?更何況,祖母僅僅一年后就去世了,這樣的選擇真的值得嗎?而當大家被這個故事打動時,才明白,李密的選擇從來不是值不值得的問題,而是親情本就無法用時間或金錢來衡量。
來看蘇吧的改編之所以廣受好評,在于拍攝既還原了課文的精髓,又保留了原作里重要的細節(jié)。比如,她們在翻拍史鐵生《秋天的懷念》時,參考了他在《病隙碎筆》中分享的拍樹照片,為主人公加入了熱愛攝影的設定。這不僅是對原作的致敬,更是一種巧思——故事的結局中,女孩最終用相機記錄落日,并將照片帶給已逝的母親分享,變相彌補了史鐵生未能與母親一同觀賞菊花的遺憾。
隨著來看蘇吧翻拍的語文課文越來越多,眼尖的觀眾還發(fā)現(xiàn)了隱藏的彩蛋。比如,在《匆匆》里,奶奶那個長期旅居國外的大兒子,正是《鄉(xiāng)愁》中身在海外的汪玉霞的兒子。這種人物線索被巧妙串聯(lián)的設計,將小學課本里的零散故事,拼成了一個完整的宇宙。
課文翻拍的走紅,不僅是對經典的溫情回望,更標志著微短劇找到了一條從流量狂歡走向價值深耕的新航道,令人眼前一亮。語文課本作為幾代人共同的文化記憶,可以很好地鏈接幾代人的感受。在微短劇市場充斥著“甜寵”“逆襲”“重生”等套路化題材的情形下,經典課文提供了豐富多元的主題庫:從親情、成長、社會關懷到生命哲思,每篇課文都是獨特的敘事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