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滿懷信心站起來回答問題的學生,因沒有回答出令老師滿意的答案而被否定時,他何其落寞;一個因表達不暢而被老師打斷發(fā)言的學生,看著“幫他”回答的同學侃侃而談,他何其難過;一個興致勃勃站起來分享獨到見解的學生,被告知\"沒有理解題目\"時,他何其尷尬…
一部分站起來發(fā)言的學生,有了不能體面坐下去的經歷后,就成了課堂的旁觀者,基本上不會再發(fā)言了。即使有積極舉手想要回答問題的,也明顯謹慎了許多,這部分學生似乎在揣摩老師希望聽到什么樣的答案。這樣的課堂顯然是不符合教育初衷的,一名合格的教師應該讓每一個站起來發(fā)言的學生都能夠體面地坐下去。
讓每一個站起來發(fā)言的學生都能夠體面地坐下去,教師要做到在課堂上耐心地等待學生的表達、傾聽學生的想法。對于發(fā)言“不到位”的學生,有些教師要么無動于衷,要么置之不理,要么馬上請其他學生發(fā)言,沒有考慮發(fā)言的學生是否需要幫助,沒有注意到發(fā)言的學生言語中的合理性,沒有關注到學生被打斷或被否定時的難堪。面對發(fā)言不流暢的學生,教師那幾十秒甚至僅僅是幾秒的等待,就能夠讓學生在被尊重、被肯定、被公平對待中感受學習的樂趣。在課堂上放慢腳步,等等學生,是一種課堂藝術,也是學生在課堂上能夠體面坐下去的基礎。
讓每一個站起來發(fā)言的學生都能夠體面地坐下去,教師要做到真正地愛學生,把自己當作學生的好朋友?!坝孜嵊祝约叭酥住?,當教師真正愛學生的時候,就會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就會站在學生的角度體會他被否定想法時的難堪,被打斷發(fā)言時的尷尬,從而轉變自己的言語和行為。每一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每一名教師也都是從學生時代成長起來的。教師要把自己當作學生的小伙伴,在課堂提問時嘗試換位思考:假如站起來發(fā)言的是我,我希望發(fā)言后能夠得到老師怎樣的回應?能夠帶著怎樣的心情坐下去?愛學生,把自己當成學生的好朋友,教師就會對學生多一些關注,多一些體諒,多一些理解,學生在課堂上能夠體面地坐下去也就有了可能。
讓每一個站起來發(fā)言的學生都能夠體面地坐下去,教師要做到在課堂上真正把學生當作“獨立的人”,尊重每一個學生獨立的人格。作為一名教師,引導學生發(fā)言時,要盡量兼顧全體學生;傾聽學生發(fā)言時,要關注學生的反應,顧及學生的感受;點評學生的發(fā)言內容時,要思考自己的言行是否會對學生的學習和心理產生不良的影響。學生的心智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經驗的積累不斷成長,他們能夠從教師的言語、行為、表情中敏銳地捕捉到教師的態(tài)度。因此,教師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無論學生的發(fā)言是否“切題”,教師都要保護學生的積極性,保護學生的“發(fā)言欲”,保證每一個站起來發(fā)言的學生都能夠體面地坐下去。
(作者單位:北京市海淀區(qū)中關村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