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遺成功十多年來,中國大運河已經(jīng)成為一個超級IP,成為外國人探究中華文明的熱門場景。站在下一個十年的起點上,CanalWalk順勢而為,以運河為紐帶,形成了一個跨越國度、能形成共情的理念和行動。2025年6月3日,在江蘇揚州運河三灣公園里,一群外國青年興致勃勃地玩起了水。其實,這是來自法國、泰國、智利、肯尼亞等國的青年代表和學者正在采集運河水體樣本,用以注入象征文明交融的“文明之壺”。此外,青年們還相繼走進揚州大學、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瘦西湖景區(qū)等地,感知這座“運河城市之都”和大運河的文化脈搏。
申遺成功十多年來,中國大運河已經(jīng)成為一個超級IP,成為外國人探究中華文明的熱門場景。舉辦此次活動的世界運河城市Canal Walk(行走運河)行動組委會(以下簡稱“Canal Walk”)順勢而為,以運河為紐帶,促進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和世界運河城市資源的有效挖掘、合理利用與合作共享,進一步推動以運河為載體的全球文明交流互鑒,形成了一個跨越國度、能形成共情的理念和行動。
國際交流的獨特媒介
“我開始相信,文化交流不僅可以依靠外交或機構(gòu),還可以通過地方進行。運河城市,特別是在中國和南亞,一直是這場運動的中心?!盋anal Walk參與者、來自孟加拉國的留學生談吉娜認為,運河不僅是交通通道,也是語言、記憶和身份的載體,“在中國蘇州或杭州等城市,水路將人們連接在一起。那里的方言、手工藝和歌曲,不僅僅是當?shù)匚幕彩腔钌倪z產(chǎn)。”
運河的國際屬性使其成為國際交流的一個獨特媒介。Canal Walk行動組委會主席程顥指出,運河構(gòu)成了一個龐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基于運河所產(chǎn)生的生活方式?!坝羞\河就有船、有橋、有碼頭、有城市……世界500多條運河滋養(yǎng)著3300多座運河城市,很多人對運河都不陌生?!背艘酝?,程顥表示,“大運河就像是中國古代的互聯(lián)網(wǎng),延伸出水利、科技、人文、可持續(xù)發(fā)展、民族共同體等多種維度,能承接到大部分人的興趣所在?!?
如何讓中國3200多公里的大運河真正落地,變成中外文明交流的場景?Canal Walk就是一個很好的答案。
2024年12月,“大運蘇州·Canal Walk平望運河尋章”系列活動中,蘇州大學中外青年到訪平望醬文化園,逛運河古鎮(zhèn),品特色醬,并親身體驗研磨和制作過程。美國學生凱倫贊嘆平望古鎮(zhèn)“就像在中國的水墨畫、在黑白電影里一樣!”印度留學生谷歌則表示:“蘇州的平望醬真棒!回味無窮,正如中國大運河一樣源遠流長。”
一場說走就走的Canal Walk,讓中外青年在穿街走巷中感知千年文明。程顥強調(diào),通過沉浸式的行走,會發(fā)現(xiàn)運河對人、對城市的影響,“這是大家眼睛看不到,但卻感受最深、最能觸及心靈的部分?!?/p>
2024年波蘭比得哥什市召開的世界運河大會上,程顥首次發(fā)出Canal Walk行動倡議,引起了廣泛關(guān)注。主辦方內(nèi)河航道國際組織(IWI)主席莎倫·萊頓表示,IWI正在關(guān)注青少年與運河的關(guān)系,這個倡議為世界運河城市提供了新的靈感。比得哥什市副市長Mr ?ukasz Krupa也希望該市成為Canal Walk目的地城市之一,推動兩國城市的運河交往。
據(jù)了解,接下來“從原點出發(fā),運河遇見世界”全球青年Canal Walk世界運河城市計劃將從運河原點城市揚州出發(fā),經(jīng)蘇州、杭州、紹興、寧波、柏林、布魯塞爾、威尼斯后,返回揚州,開啟中外運河城市的深度對話。
中國故事的有力載體
年輕人對萬物的興趣、交往能力、國際素養(yǎng),讓運河成為了彼此溝通的橋梁,讓古老運河重獲新生?!斑\河+”的概念可以無限衍生,藝術(shù)、非遺、國際交往……大運河成為一部帶有中華文化基因、博大精深的百科全書,被呈給中外“讀者”慢慢品味。
2024年阿塞拜疆主辦的第29屆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9)上,一位年逾花甲的中國農(nóng)民黃天明,操著濃重的紹興口音,自信而驕傲地講述著家族世代守護香榧古樹、地方完善發(fā)展產(chǎn)業(yè)鏈的故事。
“雖然講的是他個人的經(jīng)歷,但國際社會聽到的是一個普通中國人同自然友好相處、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故事。”程顥說,演講的效果極為轟動,國外近30家主流媒體爭相報道。而這卻僅源于Canal Walk一次普通的志愿服務(wù)活動。
2024年9月22日,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40余名國際友人,走進會稽山古香榧群,體驗古運河邊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程顥介紹,大家深切體會到,每個普通的中國人都是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的踐行者。參與者還認養(yǎng)了香榧樹,把寫有自己名字、國家和祝福語的牌子系在樹上。
“這里的香榧樹真是太壯觀了,最古老的一棵有1600年,它們見證了紹興的千年歷史?!眮碜猿嗟缼變?nèi)亞的莫塔格馬利安諾說,“我要把香榧帶回我的家鄉(xiāng),給家人和朋友們講一講中國人守護千年香榧古樹的故事,讓他們也嘗一嘗美味的香榧。”幾個月后,他給稽山古香榧群景區(qū)寫信說道:“我將珍貴的禮物帶回了家,我的家人和朋友都非常喜歡,他們對中國人保護古樹的事跡很是欽佩……我也很想念我認養(yǎng)的樹,期待不久可以與它再次相見……”
外國青年的認同大大增強了黃天明的信心,讓他生出了把人生經(jīng)歷傳播出去的想法?!拔覀儙退麑崿F(xiàn)了這個夢想!”程顥十分自豪地說,“不只是增加外界的了解,來自世界的肯定一定會助人建立更強的自我認同,這也是Canal Walk的重要價值之一。”
在福州,來自30余個國家的中外青年漢學家志愿者,漫步三坊七巷,探尋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研究中國古代城市里坊制度,追溯數(shù)百年來民豐物阜、文武昌隆的景象;在阿塞拜疆,志愿者們迎著冬季寒冷的海風,在里海沿線細心地撿拾垃圾、宣傳海洋保護,呼吁大家共同參與到保護海洋生態(tài)的行動中來,共同守護這片美麗的海洋……
自Canal Walk行動正式啟動以來,組委會在北京、上海、紹興、福州以及阿塞拜疆、柬埔寨等國家和地區(qū)開展了一系列“絲路心相通國際志愿服務(wù)——Canal Walk城市行”活動,累計超過50個國家的數(shù)萬名志愿者參與,在促進運河保護、推動中外青年運河文化交流等方面產(chǎn)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和國際影響。
迎接下一個十年
程顥出生于江蘇宿遷,從家步行5分鐘就能到達運河邊。他說,幼時看著運河水灌溉農(nóng)田,感受到了其對兩岸人民的哺育,時不時聽到的船笛聲也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運河帶著船只通向遠方,讓我懵懂地感受到了連接兩地的意味?!?
在揚州大學上大學的幾年間,程顥曾騎行2000多公里,沿隋唐運河沿線抵達西安,進一步感受到了運河與城市的共生,領(lǐng)悟到運河被稱為“國之大運”的深意。
2015年,兒子幼兒園畢業(yè),父子倆開啟了每年一個月的行走之旅,沿著長江、黃河、邊疆線……程顥稱之為父子“壯游”—壯大心智的旅游。在程顥看來,只有真正走過遼闊的土地,才能激發(fā)青少年廣闊的胸懷和遠大的夢想。父子壯游是如此,升級版本的Canal Walk亦然。
Canal Walk進行過程中,程顥無數(shù)次聽到外國青年的靈感交流和暢想,“做一個交流活動、寫一個運河故事、設(shè)立一個文化創(chuàng)新藝術(shù)工作室……”很多參與者覺得,運河打開了他們了解中國的一個非常有趣的窗口,也因此有了對中國文化泛泛了解之后更進一步的挖掘和追尋。
法國青年熊勇軍用細膩的筆觸將藍天白云下的浙東運河博物館描繪在油畫作品上;印度尼西亞青年陳小仙、埃及青年小開、俄羅斯青年謝奕舒等創(chuàng)作了主題舞臺劇和歌曲,表達了對更多中外青年以運河為媒,開展交流對話、文明互鑒的美好期待。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復(fù)信北京交通大學肯尼亞留學生及校友代表,勉勵他們賡續(xù)傳統(tǒng)友誼,投身兩國合作,為推動構(gòu)建高水平中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作為其中一份子的王佳莉、沐蕊提起此事仍格外激動,表示運河之旅是深化理解、增進友誼的重要契機,希望青年們能藉此積極作為,為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青春力量。
“心平氣和地行走在運河兩岸的煙火氣里,可能對某種美食產(chǎn)生興趣,可能對某種生活方式留下深刻印象,也可能對某種人生狀態(tài)心生向往。”程顥介紹,Canal Walk不著眼于宏大敘事,而是希望讓更多外國人看到中國人最平常的生活。在他看來,“只有搭建起這樣一個場域空間,才能將中國故事講得輕松,才能讓大家愿意聽、聽得懂,并產(chǎn)生文化認同?!?/p>
除了開展中外青年運河文明交流對話、國際志愿服務(wù),Canal Walk還設(shè)置了馬拉松、賽艇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此外,Canal Walk正在多地打造助力中外青年交流的城市中心,目前已經(jīng)在蘇州、揚州落戶,杭州、紹興、北京等地也正在籌備中。為了方便用戶一鍵抵達大運河,團隊還搭建起大運河數(shù)字云平臺,并將上線英文版,助力全球共享中國運河文化。
程顥認為,青少年不僅是服務(wù)對象,更是反哺城市的新生力量。傾聽青少年的成長需求,可以為運河城市帶來無限可能。站在下一個十年的起點上,程顥表示,期盼中國運河城市加速完成國際化定位,挖掘出更多具有國際理解、能引發(fā)國際共鳴的文化價值。(本文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