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5)16-0084-03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語文新課標\")倡導教師樹立“教—學—評”一體化的意識。而習作教學中的“教一學一評”一體化,串聯(lián)教材、教學、評價等要素,涉及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教學評價三方面的互動、協(xié)作,旨在實現(xiàn)以評促教、以評促學。在習作教學中落實“教一學—評”一體化,需要教師以語文新課標、統(tǒng)編語文教材、具體學情為依據(jù),明確習作教學目標,并在目標指引下,將評價過程、標準嵌人教與學的過程中,找到促使教、學、評三者有機融合的路徑,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習作模型建構,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一、習作“教一學一評\"一體化的內(nèi)容梳理
對于習作教學的“教一學一評”一體化,教師可以從課標與教材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梳理著手,在梳理中一邊學習一邊思考。
(一)在課程標準中梳理
在語文新課標中,“教一學一評”一體化要求雖是在“課堂教學評價建議”中提出的,但也滲透在“課程目標”和“課程內(nèi)容”等多方面的教學表述中。教師要以習作為關鍵詞進行梳理,在語文新課標第二學段與第三學段的相關表述中,分析“教一學一評”一體化要求的具體體現(xiàn)。以第二學段為例,語文新課標在“表達與交流”中有如下一段表述:“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nèi)容寫清楚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很明顯,表述中的“自己\"指向學生,說明這些都是習作教學中“學”這一方面的具體要求,包括觀察對象、表達內(nèi)容、表達形式、表達重點等。從“教”的層面看,學生學習觀察,需要教師指導其觀察方法;學生積累、運用有新鮮感的詞句,需要教師指導其如何積累課文中有新鮮感的詞句和如何在生活中捕捉有新鮮感的說法;學生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等,需要教師搭建適宜的表達支架;學生寫清楚內(nèi)容,需要教師引導其比較、選擇合適的寫作方法。從“評”的層面看,首先,能否“寫清楚”是第二學段習作評價的重要標準;其次,要看所寫內(nèi)容與表達形式是否匹配;最后,要看是否自覺運用平時積累的語言,尤其是有新鮮感的詞句等。這樣逐一梳理、分析語文新課標中涉及習作的表述,教師就能從宏觀層面把握習作“教一學一評”一體化的教學要求。
(二)在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中梳理
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中的習作教學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隨文安排的小練筆,二是單元習作,三是習作單元。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中有關習作方面的表述,也是直接體現(xiàn)學生“學”和教師“教”的內(nèi)容以及“評”的要求。以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習作“那次玩得真高興”為例,首先是“學”的要求,習作主題表達“玩得真高興”,習作內(nèi)容是把玩的過程寫清楚,習作重點是表達“玩得特別開心、印象特別深刻”;其次是“教”的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注重對“玩”的留心觀察與體驗,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同時搭建支架,幫助學生寫清楚玩的過程,并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與互相評價;最后是“評”的要求,一是讓學生讀一讀有沒有表達出“快樂的心情”,二是讓學生互相分享、互相評價。這樣從教材中梳理、分析習作\"教一學一評”一體化要求,才能理清教材的系統(tǒng)架構。
二、習作“教一學一評”一體化的目標確立
從語文新課標的視角看,習作“教一學一評”一體化的實施,是以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為中心的。因此,習作“教一學一評”一體化的教學目標要突出核心素養(yǎng)要求,在依標扣本中立足學情,從多個維度科學制訂。
(一)兼顧多方面依據(jù)確立目標
教師在確立習作“教一學一評”一體化的目標時,僅依據(jù)教材是不夠的,還要依據(jù)語文新課標、具體學情等多方面要求。在語文新課標中,教師要從兩個方面尋找依據(jù),一是此次習作涉及的學生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的發(fā)展,以體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的內(nèi)涵要求;二是對照“學段要求”及相關的學業(yè)質量標準,明確習作所在年段的訓練水平。在教材方面,教師應厘清本次習作在整個習作體系中的類型與梯度,了解具體要求,精準把握教與學應達到的程度目標。在學情方面,教師要了解學生對該類習作的實際認知情況,借助預學活動發(fā)現(xiàn)學生在本次習作中的困難與需求,以確立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例如,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習作“讓真情自然流露”,從語文新課標看,第三學段的習作重點是訓練學生表達情感的方法,六年級下冊處于綜合與強化訓練階段,以融情于事、物、人為情感表達要求;從教材編排看,該習作屬于習作單元的綜合表達實踐,本單元精讀課文、“交流平臺”、“初試身手”習作例文的教學都指向讓學生學習讓真情自然流露的表達方法;從六年級學生表達情感的實際看,盡管他們掌握了一些表達情感的方法,但仍存在方法單一、缺乏自覺的問題?;诖?,教師可以確立該單元習作“教一學一評”一體化的訓練核心為:精心選擇合適的內(nèi)容和單元學習的表達方法,真實自然地表達自己的情感。
(二)體現(xiàn)多維度要求表述目標
習作“教一學—評”一體化目標的具體表述要從多維度展開,主要圍繞目標三要素體現(xiàn),即在本次習作中,學生要學會什么、經(jīng)歷怎樣的學習過程和學得怎么樣。針對“學生要學會什么”,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從中提取習作要求;針對“學生要經(jīng)歷怎樣的學習過程”,教師要通過課堂教學來實現(xiàn),讓學生經(jīng)歷由教師的指導活動和學生的學習活動共同構成的學習過程;針對“學生要學得怎么樣”,教師需要提供用于評價習作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評價標準,方便學生及時開展過程性評價,以促進其習作能力的持續(xù)提升。仍以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習作“讓真情自然流露\"為例,該習作“教一學一評”一體化具體目標可表述為:一是引導學生選擇自己生活中經(jīng)歷的印象深刻的情感經(jīng)歷,完整、真實、清楚地記錄相關事件;二是引導學生學習單元課文中融情于景等抒發(fā)情感的有效方法,清楚地表達、抒發(fā)自己的真情實感;三是引入多元評價策略,引導學生在交流與分享中,結合自我評價、互相評價和教師評價,修改、完善習作,提高習作能力。
三、習作“教一學一評”一體化的任務開發(fā)
教師要根據(jù)習作“教一學一評”一體化目標,進一步開發(fā)學習任務,選擇任務類型,并有效分解任務落實的步驟。
(一)結合任務類型,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
教師要根據(jù)習作內(nèi)容選擇任務類型,充分了解學生的相關知識、思維、表達能力等學情要素,以引導學生順利完成習作表達任務。在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中,習作類型大致分為想象類、應用類、寫實類等,不同類型的習作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不同的真實情境,設計合適的學習任務。作為體現(xiàn)學生主體的學習情境,要幫助學生開展角色轉換的表達活動。如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習作“神奇的探險之旅”,從類型上看屬于想象類習作,結合根據(jù)提示選擇人物、場景、裝備、險情等創(chuàng)編一個探險故事的習作要求,學生在習作中要準備與險情有關的科學知識、想象類習作的文學知識以及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據(jù)此,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真實習作情境:“探險活動既驚險又刺激,需要我們做好充分的準備。你喜歡什么樣的探險呢?請想象自己參與該探險活動,寫出從遇險到脫險過程中那些驚心動魄的經(jīng)歷和體驗,最后參加《小小探險家》雜志舉辦的征文活動,有機會贏得免費參加暑假‘小小探險家夏令營'活動的機會哦?!?/p>
(二)分解任務步驟,明確表達路徑
教師要適當分解習作任務落實的步驟,幫助學生形成清晰的表達路徑。仍以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習作“神奇的探險之旅”為例,教師可將習作任務分解為四個步驟。一是獨立設計。獨立的目的是讓學生的習作具有鮮明的個性特點,這是在征文比賽中獲勝的關鍵因素。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思維導圖呈現(xiàn)“我的奇思妙想”的整體設計,其中包括選擇習作材料的自我評價。二是交流改進。學生在互相交流、互相評價探險之旅的奇思妙想中,可以互相借鑒、互相啟發(fā),以完善自己的探險方案。三是完成初稿。教師提供習作結構提示或為學生搭建適宜的表達支架,引導學生在充分想象的基礎上,突出探險活動中遇險的場景、氛圍、活動等系列描寫,寫出與眾不同的感覺與體驗,使探險故事更具吸引力。四是展示評價。學生可以通過分享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同時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多元評價,以幫助學生修改和完善習作。
四、習作“教一學一評”一體化的活動設計
教師圍繞任務目標進一步設計多樣化的學習實踐活動,能幫助學生在具體的表達實踐中內(nèi)化所學表達方法,積累表達經(jīng)驗。
(一)設計具有內(nèi)在關聯(lián)性的習作活動
教師在設計多樣化的學習活動時,應使其指向本次習作關鍵能力的發(fā)展,以幫助學生提升習作水平。如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習作“變形記”,顯然屬于想象類習作,教師可創(chuàng)設情境:“同學們想變成什么?把你想變成的和變成后的內(nèi)容都寫出來,看看表達得美不美,再與老師和同學們分享?!痹谌蝿找弧按_定人物,搜集材料”中,教師可設計學習活動如下?;顒?:引導學生思考想變成什么,或者什么變成了他們。教師可通過思維導圖為學生提供變形對象的分類及相關資料,讓學生從中選擇變形的對象,并搜集更多資料,為表達獨特的變形經(jīng)歷做準備?;顒?:引導學生確定變形的類型(整體變或局部變),關注變形的原因,想象變形的細節(jié),突出發(fā)生的好玩的事情,并互相交流與評價。這些活動的開展,共同解決了習作“變形記”具體寫什么的問題。
(二)設計能夠體現(xiàn)進階性的習作活動
教師在設計具體習作活動時,不僅要體現(xiàn)活動的內(nèi)在關聯(lián)性,還要體現(xiàn)活動的進階性。仍以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習作“變形記\"為例,在任務二“圍繞主題特征,展開事件描述\"中,教師設計以下學習活動。活動1:引導學生思考習作“變形記”的主題與變形的原因、特征、目的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選擇材料、構思故事?;顒?:引導學生抓住變形前后的人物特征以及變形后的具體特征進行生動表述,并表達出自己在變形后的內(nèi)心感受。學生還可以選擇自己變形描寫中最出彩的片段,與同伴互相分享,在互相啟發(fā)下改寫其他片段,讓習作更加精彩。這樣的習作活動,從鋪墊、實施到提高具有明顯的進階特點。
總之,在“教一學一評”一體化視域下,教師在習作教學中,要圍繞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來組織教學,突出過程性評價對習作教學的診斷與改進功能,不斷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
[參考文獻]
[1]陳蓓蓓.試論習作教學中的\"教—學—評”一致性:以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習作《讓真情自然流露》為例[J].小學語文,2024(6):52-56.
[2]周沁.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小學生科學幻想習作表現(xiàn)性評價設計[J].小學語文,2024(8):70-74.
[3]王華星.“教—學—評”一體化理念下習作教學評價任務的設計與實施[J」.小學教學(語文版),2024(6):54-57.
(責編 廖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