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幼兒園邁向小學,孩子需要適應學習模式、生活節(jié)奏、社交環(huán)境、行為規(guī)范、心理認知等方面的變化。家長如何幫孩子平穩(wěn)過渡?近期,記者采訪了濮陽市清豐縣第一實驗小學高級教師康福利。
幼小銜接沒做好,孩子上小學后會出現(xiàn)5種不適應的情況
記者:為什么要做好幼小銜接?
康福利:小學語文、數(shù)學等課,每節(jié)都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知識要點。因此,孩子進入小學后,每天要按照課程表,定時坐在教室里,認真聽老師講課,不能像在幼兒園那樣隨意走動、玩耍。孩子如果沒有提前做好準備,很容易出現(xiàn)不適應的情況。幼小銜接就是幫孩子在習慣、心理、知識等方面搭好過渡的橋梁,讓他們進入小學后能更快地適應新的學習和生活節(jié)奏。
記者:作為從教20多年的小學教師,尤其是當過很多年一年級的班主任,您肯定見過各種各樣的孩子。沒有做好幼小銜接的孩子,進入小學后會出現(xiàn)哪些不適應的情況呢?
康福利:總結(jié)起來,有下面這5個方面:
1.生理方面:哭鬧、感冒、不愿去上學等表現(xiàn)就是典型的不適應癥狀
去年9月,我開始帶新一年級。班里有個小女孩,開學兩周了,每次家長把她送到學校大門口,她就哭鬧著不進校。家長沒有辦法了,給我打電話。我到大門口接她,她依舊哭鬧。我就跟家長說:“你走吧?!钡燃议L真走了,小女孩一看沒救星了,就乖乖跟我進去了。路上我問她為什么不愿意來上學,她說一節(jié)課時間太長了,還不讓玩。這就是典型的生理不適應。
進入小學的第一個星期甚至第一個月,孩子如果出現(xiàn)哭鬧、感冒、不愿上學等表現(xiàn),都屬于生理不適應。
2.心理方面:聽不太懂老師講的內(nèi)容,對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大打折扣
在幼兒園,孩子主要以玩為主,老師對他們也多是鼓勵和表揚。但到了小學,學習任務加重,競爭慢慢出現(xiàn)。很多孩子剛?cè)雽W都信心滿滿,可過不了多久,一些孩子發(fā)現(xiàn)課堂上聽不太懂老師講的內(nèi)容,作業(yè)也不像在幼兒園時那么簡單,對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就會大打折扣。
3.生活方面:喝水、上廁所、收拾文具等小事,都會影響孩子在學校的心情
生活方面的變化也讓很多孩子手忙腳亂。在幼兒園,老師會提醒孩子們喝水、上廁所,幫忙整理衣物。但到了小學,這些都要孩子自己來。我見過不少孩子因為忘帶課本或者文具,急得在教室里團團轉(zhuǎn);還有的孩子因為沒有合理利用課間時間上廁所,結(jié)果上課時憋不住尿褲子了。這些看似很小的生活問題,都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困擾,影響他們在學校的心情。
4.人際方面:孩子如果不擅長主動和別人交流,就很難融入集體
有些孩子性格比較內(nèi)向,不擅長主動和人交流,就很難融入集體。小學的師生關(guān)系和幼兒園也不一樣,幼兒園老師和孩子相處時間長,關(guān)系更親近,但小學老師因為要負責教學任務,和孩子交流更多集中在課堂上,這也讓一些孩子覺得老師很嚴肅,不敢主動和老師交流。
5.學習方面:表現(xiàn)為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不會聽課,課堂上隨意離開座位、說話等
在學習方面,孩子們的不適應主要表現(xiàn)為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有些孩子連老師講到哪里都不知道,也記不住作業(yè)是啥;課堂上隨意離開座位、說話等。比如,課堂上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種情況:有的同學已經(jīng)開始寫作業(yè)了,有的還不知道拿本子;有的書都讀一半了,有的書拿倒了還不知道;有的坐得端端正正,有的屁股上就像扎了針,左搖右晃的。
家長可以從這些方面幫孩子做好幼小銜接
記者:那家長要如何幫孩子做好幼小銜接呢?
康福利:家長可以從習慣培養(yǎng)、心理適應、知識儲備、身體鍛煉等方面入手,幫孩子做好幼小銜接。
1.習慣培養(yǎng)
合理安排時間。家長要根據(jù)學校的教學計劃,合理安排孩子學習、玩耍和休息的時間。剛進入一年級的孩子,家長要特別注意培養(yǎng)他們按時起床、睡覺的習慣??梢岳瞄_學前一個星期,調(diào)整孩子的生物鐘:建議孩子每天晚上9:00睡覺,早上6:30起床。開學后,有些孩子不適應,可能會上火。家長要注意讓孩子多喝水,以免生病。
學會保管自己的物品。教孩子學會保管自己的物品是一項基本技能。教孩子在自己的書本、文具上寫名字,教孩子學會整理書包。每天晚上睡覺前,讓孩子按照課程表,把第二天需要用到的書本、文具都整齊地放進書包里。一開始,孩子可能會丟三落四,家長要有耐心,多示范幾次。這些看似小事,但做不好很影響孩子學習的狀態(tài)。我就見過有的孩子天天從家里拿筆,還天天沒有筆用。
讓孩子自己記東西。開學后,家長每天要抽出點兒時間,指導孩子完成老師交代的事情,具體做法為一次提醒、一次檢查、一次表揚。例如:放學接孩子時,問問他“今天老師讓你們回家做什么呀”;孩子做完了,完成得好,家長別忘了肯定孩子;孩子完成得不好或者沒完成,家長也不要批評指責孩子,而要幫孩子找出原因,鼓勵孩子再努力。我們班有個孩子,家長每次問他老師布置了什么作業(yè),他都說不知道。連續(xù)幾天后,他媽媽很生氣,就跟我溝通。我問孩子為什么不記作業(yè),孩子說他記不記作業(yè),他媽媽都能問到作業(yè)是什么,所以他還費那腦子干啥!我告訴他,記作業(yè)是他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完成,后來他就好了很多。
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進入小學后,孩子的很多事情,比如系鞋帶、上廁所、準備學習用品等,都得他自己完成,孩子動作慢、能力差,勢必會影響他的學習。在這么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小學階段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孩子,自理能力都很強。因此,家長要學會放手,孩子能做和應該做的事,讓孩子自己去做;孩子遇到了困難,家長可以幫助他們,但不要包辦代替。
2.心理適應
這方面最主要就是讓孩子對小學產(chǎn)生期待。
家長可以提前帶孩子到新學校參觀、熟悉環(huán)境。開學前,帶孩子認識上學的路線,告訴孩子學校的一些設(shè)施和活動場所,逐步讓孩子熟悉校園環(huán)境,對學校產(chǎn)生好感。
在與孩子的交流中,家長千萬不要說“上學就要吃苦”“上學后就沒那么輕松了”“不好好學習老師會訓你”之類的話,而是要說一些欣賞與鼓勵的話,如“你真的長大了,越來越像小學生了”,讓孩子覺得上小學是一件很光榮、很自豪的事情。
孩子進入小學后如果出現(xiàn)不適應,或者某些方面表現(xiàn)不太好,家長也不要急躁,要用積極的態(tài)度引導孩子,多鼓勵、認可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愛與接納。家長無條件的愛與接納,是孩子建立自信心的前提。
3.知識儲備
激發(fā)孩子學習的興趣。家長可以在家里給孩子布置一個專門的學習區(qū)域,比如放一張舒適的寫字臺、一個擺滿書的書架等。這個區(qū)域要安靜、整潔,讓孩子一進入這個空間,就有想要學習的欲望,以此來激發(fā)孩子學習的興趣。
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能力。小學一年級上學期要求孩子會認280個字,會寫100個字,下學期要求孩子會認410個字,會寫200個字。孩子一邊學拼音一邊識字,會非常累。因此,孩子上小學之前,家長可以通過日常生活教孩子認一些字。比如,家長帶孩子逛街、逛超市時,可以教孩子認一認廣告牌上的字;帶孩子旅行時,教孩子認一認路標、指示牌上的字;等等。
4.身體鍛煉
教育部從2025年春季學期開學就提出:每天運動2小時,每天1節(jié)體育課,明確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家長每天安排適量的戶外活動,陪孩子跳繩、跑步、踢毽子等,能增強孩子的體質(zhì),為孩子在小學的學習生活打下體能基礎(chǔ)。
【編輯: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