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教材單獨設置習作單元,旨在通過序列化的精讀課文,引導學生積累習作知識,然后依托多樣化的言語實踐,將其內(nèi)化成個體語用能力。對于這些精讀課文,如何在教學中發(fā)揮其獨特的文本價值,提升學生的習作水平呢?筆者曾觀摩過統(tǒng)編教材四年級上冊習作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麻雀》的教學。教者圍繞“寫一件事,把事情寫清楚\"這一語文要素,設計了豐富的學習活動,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同時也有值得商榷或改進的地方。下面以這節(jié)課為例,對其進行復盤、解析和重構(gòu),以厘清習作單元精讀課文的文本價值,充分發(fā)揮其作用。
一、《麻雀》課堂教學的解構(gòu)
《麻雀》一課中,教師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引導學生體悟文本語言,感受作者的寫作手法。
(一)情境練筆明目標
課堂伊始,教師創(chuàng)設了一個真實的任務情境,讓學生觀看電影《野性的呼喚》中的片段:一只叫巴克的狗舍命救主人。在簡單交流觀后感之后,出示學習單,讓學生用一段話把剛才著到的事件經(jīng)過寫清楚,計時3分鐘。
師:時間到,咱們先停筆。我找個同學來讀一讀。(生沒寫完)你先把寫的讀一讀。
生:女主人站在冰面上,突然冰面裂開了,女主人掉了下去,她……
師:你還沒寫完,寫到她掉了下去,沒能把事情寫清楚。剛才明明看得很清楚,但卻沒有寫清楚。眼前有景道不出,你們現(xiàn)在最想學的是什么?
生:巴克舍己為人的精神。
師:最想學的本領就是把這件事怎么樣?
生:把這件事寫清楚。
師:教材就是學材,讀書要學會看目錄。編者特地編排了習作單元,兩篇課文將帶領我們?nèi)ヌ骄棵业膶懽鲓W秘,習作例文將帶領我們?nèi)ネ卣贵w會寫作方法,最后用學到的方法去完成習作《生活萬花筒》?!皩懬宄币欢ㄓ袏W秘,現(xiàn)在讓我們走進俄國作家屠格涅夫的《麻雀》,探究他的寫作奧秘。
獲得有意義的經(jīng)驗必然通過思維,思維本質(zhì)上是一種探究過程,而探究始于某種“可疑的情境”。1]這節(jié)課上,教師巧妙地截取了電影中最扣人心弦的一個片段,讓學生初試身手,嘗試寫清楚一件事。這樣的任務設計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情,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認識到運用已有經(jīng)驗無法完成當下的學習任務,在知不足、感困惑的情況下進一步明晰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一一把一件事情寫清楚。
(二)品味詞語讀故事
如何寫清楚一件事呢?首先要認識學材。教師讓學生“開火車”,初讀課文,力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其次引導學生結(jié)合文體特征,有感情地朗讀,通過釋義、對比等方法,指導學生品味作者用詞的準確性,緊扣動詞發(fā)揮想象,讀出故事味。
(指名讀第3自然段)
師:你把“搖撼”這個詞讀得很用力?!皳u撼”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一個物體被另一個物體不停地搖,搖得很用勁。
師:“搖撼”在詞典中的意思是“搖動;震撼”。(師示范,生模仿)這是搖擺,這是搖晃,這個才是搖撼呢!
(出示“風猛烈地搖撼著路旁的白樺樹”)
師:在朗讀時不僅可以用口頭語言,還可以使用表情語和體態(tài)語。
(指名讀、齊讀)
(出示“一只老麻雀…挖挲起全身的羽毛”)
師:“挖挲”這個詞不常見,在詞典中指“張開;伸開”?!芭钇稹币脖硎緩堥_,為什么作者不用它呢?把詞語帶入句子讀一讀,看看能品出什么。
生:我覺得“蓬起”給人感覺很自然、隨意,“挖挲\"給人感覺很激動、比較緊張。
生:我認為如果用“蓬起”會有點可愛。而“宅挲”能凸顯出它全身羽毛都豎起來了,非常絕望。
師:詞語之間是有細微差別的。咱們在讀書的時候要會品,在表達的時候也要注意用詞準確。怎樣把事情寫清楚?屠格涅夫就教了我們第一招用詞要準確。(板書:用詞準確)
正如朱光潛所言: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實際上就是調(diào)整思想和情感。2]上述片段中,教師選擇品悟的兩個動詞可謂獨具匠心。雖然“搖撼\"這個詞不難理解,但從學生模仿的動作中可以看出他們原本對詞語所表示的力量沒有概念,“搖撼\"和“搖擺\"“搖晃\"混淆不清。教學中以這一詞語的理解為突破口,讓學生感受風之猛烈,為接下來故事的發(fā)生營造了局促、緊張的氣氛?!霸岅边@個詞略顯生僻,教師直接點明詞義后,將其放入具體語境,讓學生借助想象對比“詫摯\"和“蓬起”的區(qū)別,感受到老麻雀當時的緊張和絕望。兩個動詞,一個寫景,一個寫物。在反復的揣摩比較中,學生感受到用詞準確不僅體現(xiàn)在了解語義的細微差別,更體現(xiàn)在在具體語境中貼切地表情達意,使讀者產(chǎn)生畫面感。這也是寫清楚事情的關鍵。
(三)制作導圖尋方法
教師要求學生前后四人小組合作,通過“說一說\"“理一理\"“議一議\"和“分一分\"的形式,先找出故事里的人物,然后在人物之間添畫箭頭、關鍵詞來制作情節(jié)導圖,厘清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再圍繞情節(jié)導圖討論作者怎樣將故事寫清楚,最后小組總結(jié)寫清楚事情的方法。
師:作者是怎樣把故事寫清楚的?
生:作者抓住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把事情寫清楚了。
師: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qū)懢湍馨咽虑閷懬宄€有其他方法嗎?你們看人物是怎樣的?
生:是一個個出現(xiàn)的。
師:是啊,人物一個個出現(xiàn)就不混亂了。無論是情節(jié)還是人物都要按順序?qū)憽#ò鍟喊错樞驅(qū)懀?/p>
“學會正確地表達,實質(zhì)上就是學習如何填密地合邏輯地思考。\"[3]要想寫清楚一件事,理清行文脈絡是關鍵。只有把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交代清楚,讀者才能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從教學效果看,此環(huán)節(jié)進展得很順暢,教師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按人物出場順序?qū)懬宄虑榈闹匾?。這既是教師基于文本解讀對“交流平臺”中習作方法的拓展補充,又是“寫事情要按照一定的順序?qū)慭"這一內(nèi)隱性知識的顯性化表達,可解決學生寫作時人物出場“無厘頭”的問題。
(四)聚焦畫面解密碼
教師引導學生聚焦獵狗想要攻擊小麻雀的畫面,通過寫批注、演一演等方式明確寫清楚一件事的關鍵。
師:從小麻雀的外形和神態(tài)中,我們感受到這是一只弱小的麻雀??吹竭@么可憐的小麻雀掉在地上,獵狗是怎么做的?
(指名讀,師讀生演)
師:小麻雀,你現(xiàn)在什么感受?
生:我很害怕,不知所措。
師:面對獵狗這個龐然大物,你都看到了它的什么?
生:鋒利的牙齒。我覺得非常害怕。
師:為什么屠格涅夫在這里不寫獵狗的皮毛、尾巴,只寫它的大嘴和牙齒?
生:這樣能突出小麻雀覺得獵狗很可怕。
師:你又看到了屠格涅夫的一個小妙招,就是抓住重點。(板書:抓住重點)
師:(出示第 2~4 自然段)除了寫作者看到的,還有什么呢?
生:還有作者想到的。
師:是根據(jù)自己的所見進行合理猜想。他用“好像”“看見”“分明\"這樣的詞進行連接,讓我們覺得非常巧妙而自然。所以你又能探尋到什么寫作密碼?
生:用上一些關聯(lián)詞和關鍵詞句,可以把自己想象的內(nèi)容寫出來。
師:是呀,我們可以把自己的所見融入想象。(板書:融入想象)
文章是裁剪的藝術?!耙粋€熟練的寫手,從事件中截取的,是有目的、有針對性的;知道哪些對主題有沖擊力,哪些沒有,或許還會降低沖擊力?!盵4具體到習作教學,就是只有抓住重點,才能突破學生習作上的難點。課上教師引導學生聚焦獵狗攻擊小麻雀的畫面,通過朗讀和情境表演的方式真實而有意義地還原了獵狗和麻雀相遇的場景。教師示意學生扮演小麻雀,蹲著看獵狗,讓學生從這一視角不僅感受到小麻雀和獵狗之間力量的懸殊,還感受到獵狗的大嘴和牙齒給小麻雀帶來的恐懼感和壓迫感,從而明白作者重點描寫獵狗大嘴和牙齒的原因,破解習作中“如何抓住重點寫\"這一難題。在寫清楚一件事時,學生如果是親歷者,融入想象并不難,但如果只是旁觀者,“所想\"就容易被忽視。教師這樣的處理很好地體現(xiàn)了“學為中心\"的思想。
二、《麻雀》課堂教學的重構(gòu)
《麻雀》這節(jié)課,教師聚焦如何寫清楚一件事,將精讀課文的文本價值最大化,挖掘了多個習作能力提升的關鍵點。但從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看,這節(jié)課的教學有以下幾方面的缺憾。第一,課堂伊始,播放視頻后,只給學生3分鐘完成小練筆,時間過于倉促,導致很多學生沒有寫完,影響學生交流的質(zhì)量。第二,教師將梳理故事主要內(nèi)容這一環(huán)節(jié)作為教學重點,通過自讀批注、制作情節(jié)導圖、組內(nèi)討論、全班展示等形式鋪展開來,過程過于煩瑣,耗時過多。第三,整節(jié)課學習了寫清楚一件事的四個寫作方法—“用詞準確\"“按順序?qū)慭"\"抓住重點\"和“融人想象”,涉及內(nèi)容過多,學生的“學”沒有充分展開?;谝陨喜蛔阒?,筆者嘗試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進行重構(gòu),以期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學習任務一:初試身手,明晰學習目標
活動1:觀看電影《野性的呼喚》中巴克救主人的片段,交流觀后感。
活動2:完成學習單,將片段中所著到的事情寫清楚。
在交流觀后感時,讓學生先從整體上說說自己的感受,再回憶情節(jié),復述感觸最深的畫面來印證自己的感受,比如巴克在水下尋找到主人后,一邊奮力用身體托舉主人,一邊多次嘗試用頭去破冰…復盤的過程就是引導學生聚焦、細化事件重點內(nèi)容的過程,為接下來學生的練筆做好鋪墊。練筆至少要有6分鐘,讓學生把基本框架寫清楚。需要說明的是,遵循逆向教學設計理念,以終為始,評價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達成與否,就是通過“將視頻中的事情寫清楚”這一表現(xiàn)性任務來進行的?;诖?,教師引讀單元導語,為學生創(chuàng)設任務情境。
(二)學習任務二:朗讀課文,把握主要內(nèi)容
活動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活動2: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精讀課文雖隸屬于習作單元,但在承載習作指導功能的同時也兼具閱讀教學任務,包括生字詞的認讀、書寫等。因此,教學時讀準、讀通課文是學習精讀課文的保底要求,不可偏廢。在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時,如果學生對起因把握不準,教師只要提醒學生事情的三要素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不斷推動故事向前發(fā)展即可,不必刻意地劃分、過多地糾纏。
(三)學習任務三:聚焦畫面,探秘寫作方法
活動1: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有感觸的句子,在旁邊寫下批注。
活動2:全班交流,品讀文本,揣摩寫作方法。
教學時學生容易聚焦“獵狗攻擊麻雀\"和“老麻雀勇敢護雛”這兩個畫面。教師要在學生交流時,引導他們感知作者在描寫所見所聞時用詞的準確,如“搖撼”“宅摯\"“掩護\"等,還要學習作者由看到的想開去的寫作手法。如:看到“我的獵狗放慢腳步,悄悄地向前走\"“它嘴角嫩黃”,分別想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分明是剛出生不久”。
“用詞準確\"和“融入想象\"是寫清楚一件事的重要法寶,在教學時不需要割裂開來單獨呈現(xiàn),因為想象是建立在所見所聞的基礎之上有根據(jù)的聯(lián)想或推測,所見所想描述得清楚與否都與用詞是否準確有關,所以在品讀文本時可以相機滲透。
(四)學習任務四:遷移運用,修改練筆片段
活動1:回看學習單上的小練筆,想一想,對于視頻中巴克救主人這件事,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哪里?如何運用這節(jié)課所學的寫作方法把這件事寫清楚?
活動2:圍繞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重點修改看到的和想到的,注意用詞準確、融入想象,修改好了讀一讀。
此任務與開始的習作練筆形成呼應,讓學生的習作素養(yǎng)發(fā)展可視化。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寫清楚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對未能寫清三要素的學生作適當提醒。在此基礎上,重點指導學生將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寫清楚。需要說明的是,所謂印象深刻的地方(即描寫的重點部分),沒有統(tǒng)一標準,而是依托于個人的初始感覺,服務于個人表達的意圖。
三、習作單元精讀課文的教學建議
從上述對《麻雀》一課的分析中可以著出,習作單元的精讀課文既要承擔普通單元精讀課文的功能,又要對接習作單元的語文要素,抓住語言表達的特色,破譯出文章背后的表達秘妙,引導學生在感知、理解、品悟的過程中得其意、悟其法。具體教學時,還要注意以下事項。
(二)遵循“以讀助寫”的原則
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對課文進行‘釋義、解碼、評鑒'三層級的閱讀進階中,去發(fā)現(xiàn)、總結(jié)并厘清蘊含在習作單元精讀課文中的習作知識\"5]。具體而言,學生先要讀懂文章的基本意思,明白“寫什么\"之后,再解讀文章是“怎么寫\"的,在此基礎上進人更高的層次一一評判“寫得怎樣”,最終將習得的有關知識和能力運用到具體的實踐中,服務于單元習作。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脫離文本閱讀,直接剝離出習作知識和能力,否則就割裂了兒童元認知與文本情境的有機聯(lián)系。換言之,脫離了閱讀的寫作會拉開學生與習作的距離,封閉其心靈,造成他們寫作能力的萎縮,抹殺他們的創(chuàng)意表達。
(三)突出習作方法的指導
精讀課文中指向單元語文要素的知識點或能力點眾多,部分教師在解讀文本時貪大求全,總想將這些知識點、能力點盡數(shù)傳授給學生。雖然出發(fā)點是好的,但一節(jié)課的容量有限,故在選擇訓練點時應力求少而精,讓學生圍繞關鍵點學深悟透。切忌停留在課文內(nèi)容上進行泛化仿寫,這種低段位的學習方式只是強化了寫作內(nèi)容,對寫作能力的提升作用不大。有效的語用遷移應該是把握語言形式并通過情境練習加以鞏固。此外,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習作方法靈活運用于不同的寫作情境中,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與拓展。同時,教師還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學習需求,有針對性地選擇訓練點,使每個學生的寫作能力都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升。提升。下面以四年級下學期的期末測試為例,探索情境化命題的路徑。
參考文獻:
[1]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王承緒,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62.
[2]朱光潛.談文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63.
[3]王尚文.語文品質(zhì)談[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122.
[4]管建剛.我的作文教學革命[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112.
[5]王月楓.習作單元精讀課文的教學價值:以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為例[J].小學語文,2024(5):51-54.
(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qū)鳳凰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