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統(tǒng)編教材一年級下冊《一分鐘》以兒童的視角講述了小學生元元因為早上貪睡一分鐘,結(jié)果遲到二十分鐘的故事,旨在讓學生認識到一件小事會引發(fā)連鎖反應,甚至能夠造成嚴重的后果。課文中反復出現(xiàn)“要是早一分鐘就好了”,表達了元元后悔的心情。課后第二題引導學生用\"要是就”的句式進行簡單推斷,還原人物的思維過程,體現(xiàn)時間管理的重要性,同時也向?qū)W生滲透要用動態(tài)的眼光看待事物的認知方式。課文的兩幅插圖分別對應第一和第五自然段,呈現(xiàn)了事情的起因和結(jié)果??梢酝ㄟ^“一分鐘\"和\"二十分鐘\"的對比,引發(fā)學生對元元遲到的原因的探究與思考,從而培養(yǎng)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
【學情分析】
上學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但他們的經(jīng)歷與元元獨自上學的經(jīng)歷相比有很大的差異。為此,教師需要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有所體會。本課的朗讀重點是指導學生讀出元元后悔的語氣。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聚焦關鍵詞句,通過勾連生活、對比朗讀等方法體會句子。本課的閱讀難點是根據(jù)課文信息作簡單推斷。通過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和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具有了“找出課文信息\"的能力。教學時可將“元元在哪里多花了時間\"設為主問題,引導學生先提取、梳理、整合關鍵信息,再借助“要是…就\"等句式進行推斷,從而讓學生感受到一分鐘的寶貴,以及時間管理的重要性。
【教學目標】
1.能通過聯(lián)系生活、加一加、辨一辨等方法識記“鐘、燈、已\"等11個生字,能正確認讀多音字“背”,會寫“燈、車\"等7個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能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用“要是就…\"的句式作簡單推斷。4.能聯(lián)系生活,知道一分鐘可以做些什么,懂得時間的重要性,初步學習管理時間。
【教學重難點】
重點:識記\"鐘、燈、已\"等11個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難點:能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用“要是…就…”的句式作簡單推斷。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猜謎導入,揭示課題
1.出示謎面,猜一猜。
弟弟長,哥哥短,兩人賽跑大家看。弟弟跑了十二圈,哥哥一圈才跑完。(打一生活用品)
2.反饋交流,揭示謎底,教學“鐘”。
(1)認讀“鐘”,讀準翹舌音、后鼻音。
(2)關注偏旁,識記“鐘\"的字形,拓展積累“銅鐘、編鐘”。
引導:古代的鐘是由金屬制成的,因此“鐘”是金字旁。古人很有智慧,他們把大小不同的鐘組合在一起,就能敲擊出不同的聲音,奏出美妙的音樂。(播放編鐘音頻)這就是我國一種非常古老的樂器
編鐘。
(3)聯(lián)系生活所見,拓展積累詞語“鬧鐘、時鐘、掛鐘”。
3.介紹另一種計時工具“表”。認讀并拓詞積累“手表、懷表、秒表”。
4.“鐘\"和“表”能組成詞“鐘表”,認讀積累。
5.揭示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一篇跟時間有關的課文一一《一分鐘》。
(1)讀準課題:“分\"是前鼻音,“鐘”是后鼻音。
(2)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猜謎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聯(lián)系生活教學,助力學生積累生字詞。)
二、學習字詞,朗讀課文
1.出示朗讀要求:借助拼音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讀好長句子。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① 認讀\"遲到”,用加一加的方法識記“遲”。
② 指導讀好長句子。
元元打了個哈欠,翻了個身,心想:再睡一分鐘吧,就睡一分鐘,不會遲到的。
引導:這個句子有點長。我們可以先讀好前半句,再讀好后半句,然后連起來讀,把長句子讀通順。
(2)請四名學生一人一句,接讀第二自然段。
① 認讀“燈”,讀準后鼻音。用詞卡積累詞語:臺燈、燈光、燈籠、電燈。
② 結(jié)合句子,讀準多音字“背”。
bei
0 他很快地洗了臉,吃了早飯,就背著書包上學去了。
0 他飛快地游到小公雞身邊,讓小公雞坐在自bei己的背上。
做做“背書包\"的動作,知道“背”表示動作時讀第一聲,看圖練說“ ×× 背著 ”
讀準“坐在背上”,摸摸自己的后背,知道“背表示身體部位時讀第四聲。
(3)請一組同桌合作讀第三、四自然段。
① 認讀“等了一會兒\"\"等啊等”\"決定”,讀好后鼻音。
② 運用“滾雪球\"的方法讀好難讀的句子。
他向公共汽車跑去一他向停在車站的公共汽車跑去一他向停在車站的公共汽車跑去,眼看就要到了,車子開了。
(4)檢查讀第五、六自然段。
① 認讀詞語\"已經(jīng)\"“座位\"\"手表”。
② 辨析“已\"“己”。
借助兒歌辨一辨:己己己,自己自己不出頭;已
已已,已經(jīng)露出半個頭。
選字填空練一練:元元已經(jīng)自己洗了臉,吃了早飯,背著書包上學去了。
3.盤點詞語,復現(xiàn)認讀。
鬧鐘 遲到 紅燈 車站 決定已經(jīng)座位手表背書包 等啊等
4.再次練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引導:文中的生字詞都會認了,長句子也難不倒大家,相信接下來再讀課文一定能把課文讀得更通順、更流利。同學們,趕緊試試吧!
(設計意圖:識字是第一學段語文學習的首要任務。第一課時采用逐段正音的方式,運用多種方式幫助學生識記生字詞。同時留足朗讀課文的時間,為后續(xù)教學做好鋪墊。)
三、聚焦首尾,啟發(fā)質(zhì)疑
1.板貼課文插圖:讀了課文,大家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一(元元)你能借助這兩幅插圖說說元元身上發(fā)生了什么事嗎?
預設:課文講了元元早上多睡了一分鐘,結(jié)果遲到了二十分鐘的事情。
2.圈畫句子,提取信息,完成《語文課堂作業(yè)本》第4題。
(1)學習要求:你從哪句話知道元元想再睡一分鐘?又是從哪句話知道他遲到了二十分鐘?請你拿起筆,找到句子,用橫線畫一畫。
(2)投屏展示學生畫出的句子,反饋交流,提示學生把句子畫完整。
(3)借助《語文課堂作業(yè)本》第4題(如圖1)說清故事內(nèi)容。
3.學習第一自然段,了解元元的想法。
(1)師生合作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鬧鐘響了,元元在想什么?(2)聚焦“再睡一分鐘”,感受元元想要多睡一分鐘的愿望。① 展開情境對話:元元,元元,你為什么想再睡一分鐘?② 聚焦“打了個哈欠,翻了個身”,體會元元沒睡醒,想再睡一分鐘的心情。
③ 指導朗讀,邊做動作邊讀,讀出元元的心情。
(3)聚焦“就睡一分鐘”,體會元元害怕遲到的心情。
① 用找近義詞的方式理解“就睡一分鐘\"的意思是“只睡一分鐘”。
② 展開情境對話:元元,你為什么決定只睡一分鐘?
③ 學生反饋交流。小結(jié):元元既想睡會兒懶覺,又害怕遲到,所以他只敢睡一分鐘。
④ 指導朗讀,讀出元元的矛盾心情。
(4)師生再次合作讀第一自然段。
4.聯(lián)系第五自然段,借助板書質(zhì)疑:為什么元元只是多睡了一分鐘,卻遲到了二十分鐘?這個問題我們下節(jié)課再來學習。
(設計意圖:遵循學生的思維過程,搭建有梯度的學習支架,通過“利用課文插圖略知大意一圈畫關鍵詞句提取信息一借助作業(yè)本練習整合信息”,引導學生大致了解故事內(nèi)容。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聚焦故事開頭和結(jié)尾,對“為什么會遲到二十分鐘”產(chǎn)生疑問,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四、書寫生字,師生共評
1.過渡:這節(jié)課我們還要書寫三個生字,請觀察一下,哪個字比較難寫?
2.學寫“老”:觀察字形,關注撇和豎彎鉤的長短和起筆位置。口訣提醒:上橫短,下橫長,撇起筆,橫上方,豎彎鉤,略靠左。
3.觀察“坐\"“車”,關注關鍵筆畫。提醒“坐\"的筆順。
4.教師范寫“老、坐、軍”,學生在作業(yè)本上描一個、寫一個。
5.投屏展示學生的書寫姿勢和作業(yè)本,師生點評。
6.學生修改自己寫的生字,再各寫一個。
(設計意圖:書寫指導區(qū)分主次,對難寫的字進行重點指導,引導學生關注其他生字的關鍵筆畫,自己練寫,保障學生有充足的書寫時間,提升書寫質(zhì)量。)
五、布置作業(yè),做好鋪墊
小結(jié):一分鐘能做什么呢?同學們可以根據(jù)課后第三題,試一試,做一做。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問一問家人朋友他們一分鐘能做些什么。
第二課時
一、鞏固字詞,回顧課文
1.復習詞語:出示《語文課堂作業(yè)本》第二題(如圖2),同桌互相檢查讀,讀錯了及時提醒,讀對了送上三顆星。
2.借助板書,回顧課文內(nèi)容,說說元元身上發(fā)生了什么事。
二、范例引路,提取信息
1.學習要求:朗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元元在哪里多花了時間,用橫線畫出對應的句子。
2.交流反饋。
(1)出示句子。
到了十字路口,他看見前面是綠燈,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
(2)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語句\"紅燈亮了”。
預設:元元在十字路口等紅燈多花了時間。
(3)小結(jié):因為元元多睡了一分鐘,所以他沒趕上綠燈,時間花在等紅燈上了。
3.體會元元的心情,指導朗讀。
(1)聚焦“紅燈亮了”,體會元元著急的心情。
① 回顧生活中等紅綠燈的經(jīng)歷。
② 渲染情境,指導朗讀。
(2)聚焦“剛想\"“嘆了口氣”,體會元元的后悔。
① 展開情境對話:差一點點就能趕上綠燈了,你會怎么想?
反饋交流,聚焦“剛想”,讀出懊惱、后悔的語氣。
② 過渡:你還從哪里感受到了元元的后悔?
③ 聚焦“嘆了口氣”,引導學生嘆口氣,讀一讀句子,體會元元的心情。
他嘆了口氣,說:“要是早一分鐘就好了?!?/p>
4.補白元元的心情,進行簡單推斷:要是早一分鐘,就 。
預設:要是早一分鐘,就能趕上綠燈了;要是早一分鐘,就不用等紅燈了。
5.嘗試推測,讀好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
(1)引導學生預測:元元因為多睡了一分鐘,所以沒趕上綠燈,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呢?
預設:沒有趕上綠燈,就沒有及時通過十字路口。
(2)在文中找出對應的信息進行驗證。
他等了一會兒,才走過十字路口。
(3)指導朗讀,體會元元的著急。
① 讀短語“等了一會兒”,思考:“一會兒\"長嗎?(不長)一般紅綠燈也就幾十秒。那元元覺得時間長嗎?從哪里可以感受到?
② 聚焦“才”,感受時間的漫長,讀出元元急切的心情。
(4)借助板書,引導學生關聯(lián)信息進行推斷:元元因為多睡了一分鐘,所以沒趕上綠燈。因為沒趕上綠燈,所以沒及時通過路口。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提取信息,對接生活經(jīng)驗,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元元后悔的心情。同時借助板書勾連課文前后信息,進行簡單推斷。)
三、遷移學法,推斷原因
1.學習要求:接下來,元元還在哪里多花了時間?朗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用橫線畫出對應的句子。
2.學生反饋,簡單說理由。
3.引導學生品讀畫出的句子,體會元元后悔的心情。
(1)聚焦句子。
他向停在車站的公共汽車跑去,眼看就要到了,車子開了。
① 引導:眼睜睜看著車子揚長而去,你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嗎?
② 學生談自己的經(jīng)歷與體會,讀好句子。
③ 師生合作,讀讀描寫元元兩次嘆氣的句子,體會元元心情有什么變化。
到了十字路口,他看見前面是綠燈,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他嘆了口氣,說:“要是早一分鐘就好了?!?/p>
他等了一會兒,才走過十字路口。他向停在車站的公共汽車跑去,眼看就要到了,車子開了。他又嘆了口氣,說:“要是早一分鐘就好了?!?/p>
預設:本來元元已經(jīng)要來不及了,現(xiàn)在他遲到的時間越來越久。他更加著急,更加后悔了。
④ 回顧板書,勾連信息,指導朗讀。
⑤ 補白元元的心情,進行簡單推斷:要是早一分鐘,就 。
(2)聚焦句子。
他等啊等,一直不見公共汽車的影子,元元決定走到學校去。
① 引導:你從哪些詞語讀出多花時間了?
預設:等啊等、一直、走到。
② 朗讀指導:元元等紅綠燈時,“等了一會兒”就覺得時間很長了。那“等啊等”表明等的時間更長了,他也就更著急了。
讀好“等啊等”,讀好句子。
③ 小結(jié):元元因為沒趕上公共汽車,所以只能走著去學校,最后遲到了二十分鐘。
4.借助板書(如圖3),梳理元元遲到的原因。
(1)師生合作練說。
因為多睡了一分鐘,所以沒趕上綠燈。
因為沒趕上綠燈,所以沒有及時通過路口。
因為沒有及時通過路口,所以沒趕上公共汽車。
因為沒趕上公共汽車,所以走著去學校,最終遲到了二十分鐘。
(2)借助板書,用上“因為…所以…\"的句式和同桌練說。
(設計意圖:在學生充分朗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尋找元元多花時間的地方,提取相關信息,借助板書串聯(lián)信息,用上“因為…所以…\"的句式說清元元遲到的原因,同時讀懂“多睡一分鐘”引發(fā)的連鎖反應,形成完整的推斷。)
四、反向推斷,理解“后悔”
1.過渡:短短的一分鐘竟然產(chǎn)生了這么嚴重的連鎖反應,遲到的元元非常后悔。
2.出示第五、六自然段,師生合作讀,學生讀寫元元的句子。
3.思考:元元非常后悔,他會怎么想呢?
預設:要是能早點起床就好了。
4.借助板書(如圖4),學生用上“要是…就…\"還原元元的想法,教師適時翻轉(zhuǎn)板貼。
要是早一分鐘,就能趕上綠燈了。
要是能趕上綠燈,就能及時通過路口了。
要是能及時通過路口,就能趕上公共汽車了。
要是能趕上公共汽車,就不會遲到了。
5.同桌互說,有困難的話可以看看課后第二題的提示。
gān
0 要是早一分鐘,就能趕上綠燈了。
0 要是能趕上綠燈,就 。jtong guo
0 要是能及時通過路口,就 。qi
0 要是能趕上公共汽車,就不會遲到了
6.回扣主題:這次經(jīng)歷讓元元印象深刻。他想,明天早上要是鬧鐘一響,我就 。
(設計意圖:基于元元后悔的心情,引導學生進行反向推斷,借助板書和句式支架,使推斷的過程可見,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事物之間存在著必然的聯(lián)系。)
五、微課展示,交流感受
1.對接第一課時布置的課后作業(yè),用微課展示學生關于“一分鐘能做什么\"的體驗和采訪成果。
2.思考:聽到大家一分鐘能做這么多事情,你有什么感受?
3.小結(jié):我們要珍惜每一分鐘,做時間的主人。
六、指導書寫,師生共評
1.根據(jù)左右結(jié)構的漢字的字形特點,觀察“燈\"“站”“課”\"師”。
觀察要點:一看結(jié)構,二看部件,三看關鍵筆畫,重點關注穿插筆畫。
備課之窗·教學設計
2.教師范寫\"燈\"“站”,學生反饋交流。
燈:“丁\"的橫從“火\"的撇下方起筆,最后一筆豎鉤的鉤和左半部分的點相對。
站:立字旁的提要寫得短,右下的“口\"要寫得稍大一些。
3.學生練寫,師生共評。
4.學生自主練寫\"課”“師”。教師提醒書寫要點,并評價。
【教學評析】
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初步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課文信息作簡單推斷的能力。一年級的學生形象思維占主導,抽象思維尚處于萌芽階段。如何將抽象的信息推斷過程顯性化,讓思維可見,是教學難點。《一分鐘》的教學設計基于在真實情境中通過語言實踐發(fā)展學生思維的理念,遵循“信息提取一邏輯關聯(lián)一合理推斷\"的流程,設計有梯度的語文學習活動。
一、提取信息,錨定思維起點
準確提取信息是合理推斷的前提。兩課時的教學設計在學生充分閱讀、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層層遞進的語文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第一課時聚焦第一和第五自然段,引導學生邊讀邊找出關鍵信息,粗知故事大意;借助《語文課堂作業(yè)本》,初步建立“多睡一分鐘”與“遲到二十分鐘\"的關聯(lián)。第二課時以“元元在哪里多花了時間”為主問題,引導學生圈畫關鍵詞句,了解元元遲到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聚焦關鍵詞句,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元元焦急和后悔的心情,在情境中還原人物的思維過程,為后續(xù)的信息推斷做好鋪墊。
二、搭建支架,把握邏輯關聯(lián)
一年級學生缺乏關聯(lián)信息和整合信息的意識。對此,兩課時的教學設計通過多樣化的支架,將內(nèi)隱的思維轉(zhuǎn)化為外顯的語言活動,為邏輯推理奠定基礎。一是搭建情境支架。創(chuàng)設“等紅燈\"“趕公交\"等生活情境,通過品讀細節(jié),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有效降低了思維難度。二是搭建句式支架。緊扣\"要是就\"的句式,讓三次說話訓練層層深入:在元元等紅燈時補白“要是早一分鐘,就能趕上綠燈了”,實現(xiàn)局部推斷;在元元等車時補白“要是早一分鐘,就能趕上公共汽車了”,實現(xiàn)學法遷移;借助板書,用句式串聯(lián),呈現(xiàn)完整的因果關系。三是搭建圖式支架。設計了翻轉(zhuǎn)卡片進行板貼,動態(tài)呈現(xiàn)思維過程。圍繞“元元為什么會遲到二十分鐘”,用\"因為…所以…”作正向推斷;聚焦元元后悔的心情,用“要是就\"作逆向推斷。兩種板書形成鏡像,幫助學生直觀理解“一分鐘\"引發(fā)的蝴蝶效應,實現(xiàn)思維可視化。
三、合理推斷,實現(xiàn)思維進階
推斷能力的形成需要經(jīng)歷從模仿到遷移再到內(nèi)化實踐的過程。兩課時的教學設計引導學生在局部推斷中習得方法,在整體推斷時運用方法,在正向推斷時師生合作,在反向推斷時獨立完成,遵循由易到難、從扶到放的原則展開思維訓練。在此基礎上,借助\"明天早上要是鬧鐘一響,我就 ”的句式和課后練習,引導學生從文本理解走向生活應用,進一步感受到時間的寶貴,形成時間管理的意識。
低段的語文教學要讓思維訓練扎根于語言實踐。綜觀本課的教學設計,將低年級學生難以把握的邏輯推斷,轉(zhuǎn)化為可操作、可感知的語言實踐活動,讓思維發(fā)展可見。
(1.寧波大學青藤書院2.寧波大學附屬學校3.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qū)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