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不僅有助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準確表達、順暢溝通,還是他們參與社會活動、解決問題與終身發(fā)展的關鍵工具。然而,口語交際的互動性、情境依賴性等特點,決定了要對其進行評價并非易事。實際教學中,除課堂上的過程性評價外,教師通常采取紙筆測試的方式,在階段性評價中設置情境性題目進行測評。這種方式確實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能引導學生將知識與實際情境聯(lián)系起來思考,但無法有效評價學生的傾聽、回應等交際能力,也難以考查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靈活運用語言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此,教師可以實施實景互動式評價,以真實生活情境為載體,通過互動任務測評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這種評價方式能夠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口語表達、傾聽和互動表現(xiàn)水平,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提高其語言運用能力。同時,也有助于教師準確掌握真實的學情,實現(xiàn)“以評促教\"的教學目標。
在運用這一評價方式的過程中,教師須嚴格依照《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設定評價目標,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規(guī)劃評價任務,貼合情境細化評價指標,并合理利用評價結果,以推動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持續(xù)提升。
一、構建層級分明的目標體系
評價目標是評價活動的指明燈,決定了評價的方向,對整個評價活動起著關鍵的引領作用。因此,在實施實景互動式評價時,首要任務是依據(jù)《課程標準》和教材的相關要求,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目標體系。
《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明確要求學生學會傾聽與表達,文明溝通;在學段要求中細化出敢于發(fā)表意見、自信有條理地表達、根據(jù)場合調(diào)整語氣、用合適音量交流等具體指標;在學業(yè)質(zhì)量標準中也設立了積極參與討論、抓住談話要點等評測點。不難看出,上述要求主要指向表達、傾聽、交流應對和交
際習慣四個方面。
基于此,以《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各學段目標為依據(jù),結合每冊教材的口語交際內(nèi)容和要求,從這四個方面出發(fā),構建層級分明的口語交際評價目標體系(如表1)。這一評價目標體系為實景互動式評價指明了方向,確保測評活動既符合《課程標準》要求,又能真實、準確地反映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發(fā)展水平。
二、設計聯(lián)結實際的評價任務
在確立了評價自標之后,還要參考教材中的評價話題,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從真實生活中挑選或設計測評場景,安排評價任務。綜觀統(tǒng)編教材中的口語交際活動,涉及獨白、對話兩種類型。在設計評價任務時,應遵循多元性原則,兼顧不同的交際類型,讓評價更全面。此外,還要遵循以下原則:一是針對性原則,須圍繞傾聽、表達等能力目標進行設計;二是時代性原則,須結合當下時代特點與熱點,使評價內(nèi)容更貼近現(xiàn)實;三是可操作性原則,須確保任務流程清晰,評價標準具體客觀。
以六年級為例,對照本年級的評價標準,教師選擇“一日崗位體驗”活動,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展開評價?!耙蝗諐徫惑w驗\"活動要求學生利用一天時間,選擇一個校園崗位,如食堂崗、醫(yī)務崗、圖書管理崗、門衛(wèi)崗等,跟著帶教師傅學習崗位技能。其間,學生需要通過交流了解崗位技能,并與他人保持溝通。教師選擇活動中的“崗位請教\"場景設計評價任務。學生到崗后,先由帶教師傅向本組學員介紹崗位工作要求。接著,學生自由交流、提問,包括詢問工作要求、提出設想等。之后,帶教師傅對學生的傾聽能力和交際習慣作出評價。為培養(yǎng)學生反思、總結和有條理表達的能力,教師還在體驗活動結束后增設“勞動成果分享”這一評價任務,組織同崗位小組成員分享勞動體驗、總結崗位要點,以自評、同伴互評為主要形式。評價過程中,教師以觀察者的身份進行觀察評價,依據(jù)學生現(xiàn)場表現(xiàn),評估他們在傾聽和應對方面的能力,以及是否展現(xiàn)出良好的交際習慣。
上述案例以學生的真實生活為背景,強調(diào)學生與他人的互動交流,滿足了學生的交際需求。還需注意的是,口語交際評價任務需提前規(guī)劃,并在開學初發(fā)布,確保師生有充分的時間了解和準備,實現(xiàn)以評促教、以評促學。
三、細化貼合情境的評價指標
在實景互動式評價中,確立科學、合理、細致的評價指標是第三個環(huán)節(jié),也是極為關鍵的環(huán)節(jié)。為此,應圍繞《課程標準》,在口語交際評價自標的框架內(nèi),針對具體的評價任務進行細化。一方面,需將口語交際評價自標與具體情境相匹配,把抽象的目標轉化為可操作的評價觀測點;另一方面,鑒于學生發(fā)展的差異性,需設計不同水平層次的指標,具體可結合預測、前測以及上一輪測評的反饋信息進行細化。
“一日崗位體驗\"活動共設置了“崗位請教\"和“勞動成果分享”兩個評價任務。針對每個評價任務,都需要在口語交際評價目標體系中找到對應的評價要點,在此基礎上確定具體的評價指標。以表達維度的指標為例,“崗位請教”任務的交際重點在于自然、主動地交流和有條理地表達,與該維度的第一條評價目標契合度高,因此著重考查該條目標?;诖?,該任務表達維度的指標可確定為“結構清晰地表述請教內(nèi)容”。依據(jù)學生水平,該指標又可進一步細化為三個水平層次:(1)能回應,并提出問題,但問題比較簡單;(2)能用“首先\"“其次\"這類詞語,將話說連貫、說完整,表述清楚;(3)能自然地使用“如果\"這類能夠強化邏輯的詞語,并準確表述需求。而在“勞動成果分享”任務中,學生不僅要總結崗位操作要點和體驗收獲,還要展現(xiàn)出一定的表現(xiàn)力,與表達維度的三條自標都匹配?;诖?,該任務表達維度的指標可確定為“分項闡述實踐成果,并引用具體事例予以說明”。該指標同樣可以依據(jù)學生水平細化為三個水平層次:(1)能簡單介紹實踐成果,沒有具體展開;(2)能將實踐成果分條說清楚,有些條目下有事例;(3)能按一定結構匯報實踐成果,并引用具體事例說清楚觀點。其他維度的指標也按照類似的方法確定,由此形成完整的“一日崗位體驗\"活動評價指標(如表2)。
細化評價指標的目的在于為評價者提供明確的觀測點,以便準確評估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但在實際評價中,應避免機械地應用這些標準。例如,在“崗位請教\"任務的測評中,學生的傾聽能力和交際習慣由帶教師傅進行評價。由于每個崗位皆有各自的特性,在具體評價時,帶教師傅應根據(jù)崗位特點靈活應用評價標準。如在食堂崗上,帶教師傅可通過學生的現(xiàn)場操作評估其傾聽能力。此外,在真實場景下,口語交際是動態(tài)且個性化的,教師評價時應注意包容學生的個性,關注他們交際過程中的動態(tài)變化。
四、強化評價結果的有效運用
評價結果的運用是實施實景互動式評價的最后一環(huán),它既能推動教學改進,又能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持續(xù)發(fā)展。要想對測評數(shù)據(jù)進行合理的運用,具體可從群體共性、個體差異和延伸活動三個維度入手。首先要關注群體共性,通過橫向?qū)Ρ日页鰧W生普遍存在的薄弱點。如針對多數(shù)學生傾聽后追問不足的問題,可設計“追問鏈模擬”“矛盾調(diào)解角色扮演\"等專項訓練任務。其次要聚焦個體差異,縱向分析學生個體的發(fā)展軌跡。如針對某名學生經(jīng)歷口語交際活動后從“被動回應\"到“主動追問”的進步,可制訂個性化的跟進方案。最后還要開展延伸活動,將口語交際訓練拓展到家庭、社會。比如,可以開展“家庭實景采訪\"活動,讓學生采訪父母,了解他們的職業(yè)經(jīng)歷,引導學生立足生活,提升交際能力,實現(xiàn)學科育人功能。
實景互動式評價的探索與實施,是對《課程標準》提出的“在生活情境中學語文\"的理念的積極回應。它突破了傳統(tǒng)口語交際評價靜態(tài)化的局限,讓學生在真實互動中實現(xiàn)表達有邏輯、傾聽有深度、應對有策略、交際有溫度的能力進階。未來,還需進一步增加評價任務的多樣性,并探索智能化工具輔助評價的可行性,推動評價從“經(jīng)驗判斷\"轉向“數(shù)據(jù)賦能”,讓口語交際評價真正成為學生語言能力提升的土壤。
參考文獻:
[1余琴.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口語交際編排特點與教學建議[J].語文建設,2019(16):59-63.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3]紀海龍,張鈺杰.勞動情境下的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內(nèi)涵與實踐路徑J.小學語文,2023(5):74-82.
(浙江省嘉興南湖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