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面對如何“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時代之問,提出“自我革命”是中國共產黨經過不懈努力找到的“第二個答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保持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的高度自覺”。中國共產黨的自我革命實踐鑄就的自我革命精神,是在創(chuàng)造輝煌歷史成就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也是助力其開辟嶄新美好未來的強大精神支撐。正確把握自我革命精神的內在價值邏輯,深入探賾自我革命精神的多重育人功能,科學選擇新時代高校以自我革命精神育人的實現(xiàn)進路,對于提升高校鑄魂育人工作實效,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夯實精神支柱和提供可靠人才支撐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精神的內在品格彰顯
自我革命精神是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實踐的精神凝結,其科學性、人民性、實踐性、發(fā)展性相生相成、有機互動,彰顯了卓越的內在價值邏輯,闡明了自我革命精神具有持久旺盛生命力的本質緣由,蘊含著內容豐富且意義深邃的育人資源。
1.科學性: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
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是黨的思想基礎和理論基礎,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的科學性品格,在自我革命精神的價值體系中處于奠基性地位。一方面,自我革命精神的科學特質體現(xiàn)在指導思想的科學性。馬克思主義正確揭示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科學真理,中國共產黨始終不變以馬克思主義為根本遵循,譜寫出一部矢志不渝追求真理、科學正確揭示真理、堅定不移篤行真理的自我革命史。另一方面,自我革命精神的科學特質體現(xiàn)在革命經驗的科學性。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改革的進程中不斷從失敗的實踐中吸取教訓,從成功的實踐中總結經驗,逐步實現(xiàn)自我完善和自我發(fā)展,才得以取得歷史性成就。從新時代高校的育人目標來看,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也是青年大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之一,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從多方面為其科研攻關提供有利條件,讓廣大學子在研究活動中培養(yǎng)自身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科學品質。
2.人民性:始終如一的人民情懷
始終如一的人民情懷是黨的根本立場和價值旨歸,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的人民性品格,在自我革命精神的價值體系中處于引領性地位。自我革命精神的人民特質發(fā)源于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人民立場,根植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民本思想。馬克思主義政黨以服務人民群眾、為人民群眾謀利益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中國共產黨繼承馬克思主義的人民特質,堅定不移站穩(wěn)人民立場,將人民性貫穿自身行動的始終。中國古人具有濃厚的為民意識,滋養(yǎng)出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人民利益成為黨的使命之所在、價值之所在、根本之所在?!坝绊懻h先進性的因素有很多,但起決定性作用的是政黨是否具有人民性”[],中國共產黨以人民性錘煉自我革命的政治立場和價值旨歸,鍛造成為走在時代前列的先進政黨。新時代青年大學生肩負著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必須弘揚自我革命精神、厚植人民情懷、站穩(wěn)人民立場,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3.實踐性:實事求是的實踐自覺
實事求是的實踐自覺是黨的鮮明品格和科學方法,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的實踐性品格,在自我革命精神的價值體系中處于決定性的地位。一方面,自我革命精神的實踐特質生發(fā)于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理論。中國共產黨在觀照現(xiàn)實問題的同時,深譜先進思想的重要性,毫不動搖地以馬克思主義作為識變、應變、求變的強大思想武器,堅持思想建黨、理論強黨,以理論清醒促進政治堅定,以政治堅定夯實行動自覺,在知行合一的實踐中,增強長期執(zhí)政的本領。另一方面,自我革命精神的實踐特質貫徹于中國共產黨的發(fā)展壯大史。百余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踐行馬克思主義實踐理論,創(chuàng)造了無愧于歷史、無愧于人民的偉大成就,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熬裆a和精神產品是對實踐的映射與響應”[2],自我革命精神來源于實踐、服務于實踐、檢驗于實踐,是立足實踐的行動自覺,是聯(lián)系現(xiàn)實的實際行動。以此為勉,新時代青年大學生要自覺運用實事求是的觀點把握時代,努力提升“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工作成效。
4.發(fā)展性:與時俱進的發(fā)展思維
與時俱進的發(fā)展思維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活力源泉,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的發(fā)展性品格,在自我革命精神的價值體系中處于驅動性地位。一方面,從內部因素看,中國共產黨日益強大的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賦予了黨自我革命的能力,中國共產黨在一次次糾錯自省、主動勘誤、求新求變和革故鼎新中將精神與體魄鍛造得更加堅強有力。另一方面,從外部因素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國共產黨作為中華民族的主心骨,必須與時俱進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增強自身能力,才能順應時代發(fā)展,帶領中華民族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榜R克思主義強大生命力的源泉在于具有開放性和時代性,這種開放性和時代性統(tǒng)一于發(fā)展性?!盵3]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相結合,可行性和必然性相聯(lián)接,黨的自我革命實踐體現(xiàn)出審時度勢、自強不息的進步意識,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發(fā)展思維,對于激勵新時代青年大學生與時代同向同行、共同前進具有重要作用。
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精神的育人功能體現(xiàn)
自我革命精神凝結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科學價值理念,在中國共產黨百余年的實踐歷程中得以淬煉,在新時代民族復興的現(xiàn)實場域中得以彰顯,具有強大的政治引領力、價值認同力、精神激勵力、實踐導向力。
1.認知之維:政治引領功能
認知是個體對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外界事物進行信息加工的過程,青年大學生是否能形成正確的認知決定其行動的科學與否。中國共產黨汲取馬克思主義的偉大真理力量,在賡續(xù)紅色血脈、推動理論創(chuàng)新和深化實踐探索的貫通結合中淬煉出獨樹一幟的自我革命精神,深層次展現(xiàn)出中國共產黨的強大領導力,同時證明了“堅持黨中央集中統(tǒng)一領導是推進自我革命的根本保證,也是我們黨和國家事業(yè)制勝的傳家寶。”[4]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指引下,堅定不移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是弘揚自我革命精神的最高原則,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和新時代的趕考之路提供正確政治方向。新時代新征程,只有堅定正確政治方向不動搖,在黨中央集中統(tǒng)一領導下把準黨的自我革命的戰(zhàn)略目標,才能確保全黨上下步調一致向前進。因此,高校以自我革命精神為引領系統(tǒng)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首要任務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真理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引領廣大青年學生的人生理想,就是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斗目標引領青年學生的成長目標,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在堅定理想信念中把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領導作為自己的根本原則。
2.情感之維:價值認同功能
情感是個體對社會思想和行為進行價值判斷引起的內心體驗,深刻的情感能夠促進青年大學生進行自覺的行動。自我革命精神深刻輝映并體現(xiàn)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深厚情懷,詮釋了中國共產黨百年來凝心聚力的價值主線,在能夠幫助青年成長成才的過程中涵養(yǎng)人民情懷,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始終保持為人民奮斗的情感底色?;仡欬h的百年征程,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共產黨人用實際行動將人民基因堅守與傳承,又與契合當時發(fā)展實際的時代理念融合實現(xiàn)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構成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征程的一個基本維度。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把黨的群眾路線堅定地貫徹到治國理政的全部活動之中。中國共產黨的人民基因在自我革命精神的指引下不斷推進思想進步、理論創(chuàng)新,賦予其與時俱進的表達形式,也將黨的人民基因鍛造得越來越鮮明。高校發(fā)掘自我革命精神的育人效能,要充分發(fā)揮自我革命精神所凝聚的人民性,以此引領廣大青年形成最廣泛的“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認同,進而以服務人民的價值認同促進服務人民的自覺行動,鑄就起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3.意志之維:精神激勵功能
意志是個體高度自覺的心理體現(xiàn),堅定的意志會產生強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推動力,促進青年大學生群體和個人進發(fā)出強大的能量。黨的自我革命精神內涵豐富、意蘊深遠,能夠激勵青年一代塑造高尚品格、踔厲奮發(fā)前行。從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整體來看,勇于自我革命是貫穿眾多偉大精神的鮮明特質,偉大建黨精神所體現(xiàn)的“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紅船精神所蘊含的“開天辟地、敢為人先”;遵義會議精神所內含的“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改革開放精神所展現(xiàn)的“敢闖敢試、勇于創(chuàng)新”等,都彰顯著自我革命精神的無窮力量和政治自覺,能激勵青年學子邁開步子大膽嘗試、勇于創(chuàng)新,闖出時代新路。同時,“自我革命是反躬自省、反聽內視的憂患意識的鮮明體現(xiàn)\"[5],這種精神有利于幫助青年錘煉優(yōu)秀的品格,提升青年明察秋毫、防患于未然的警惕性和創(chuàng)造成功、接續(xù)成功的必然性。高校用黨的自我革命精神育人,可以激勵廣大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培養(yǎng)高尚品格,勇于創(chuàng)新突破,積極投身實踐,堅持防患于未然與堅持知錯就改相統(tǒng)一,建立“不負青春、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的業(yè)績。
4.行動之維:實踐導向功能
以認知為基礎,經過逐步整合、逐步上升的過程,最后落實于行為,行為是“認知、情感、意志”的外在表現(xiàn)。自我革命精神孕育于實踐又推動實踐的發(fā)展,正是在不斷發(fā)現(xiàn)、研究和解決自身問題的革命實踐中,遷善改過、固本培元,淬煉出大黨獨有的先進特質,因此在育人過程中具有深刻的實踐導向功能。中國共產黨的發(fā)展歷程中,從古田會議思想建黨到中共六大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從八七會議糾正右傾錯誤到遵義會議糾正左傾錯誤,從延安整風運動到西柏坡精神的形成,從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到改革開放的深刻變革,一次又一次的自我革命實踐使得中國共產黨由弱到強、由小變大、由不成熟到成熟,也不斷為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注入新的內涵。黨的自我革命實踐和從中形成的彰顯實踐性的自我革命精神,展現(xiàn)出貫穿時空的偉大力量,高校應以黨的自我革命為參照,注重培育青年大學生的自我革命精神,在培育中喚起學生改造自身的內驅力,讓這種力量能夠有效指引學生主動對標“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要求,在社會實踐中不斷提升自身水平,增強實干本領。
新時代高校以黨的自我革命精神育人的實現(xiàn)進路
新征程上構建多維立體、貫通融合的育人新格局,高校必須在深入發(fā)掘自我革命精神的多重育人功能的基礎上,科學制定和有效落實育人功能的實現(xiàn)路徑,充分發(fā)揮“主旋律”“主力軍”“主渠道”“主陣地”的獨特作用,確保用自我革命精神育人取得良好成效。
1.育人“主旋律”:自我革命精神
新時代高校是人才培養(yǎng)的主體,肩負著立德樹人的重要使命,必須牢牢抓住自我革命精神育人“主旋律”,充分發(fā)揮自我革命精神所包括的豐富育人元素、所具備的多重育人功能、所蘊含的不同育人方法以及所體現(xiàn)的獨特育人價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之所以歷經百年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就是憑著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強大精神?!盵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表明:自我革命精神是黨在革命歷程中鍛造的重要精神品質、在長期執(zhí)政中總結的關鍵制勝之道。自我革命精神蘊含著中國共產黨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懷、正視問題的自覺意識、刮骨療毒的政治勇氣、守正出新的實際行動,凝結著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強烈的使命擔當、先進的政治品格、崇高的精神風范,熔鑄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標識,內化于每一個中國兒女的內心深處,將永遠激勵中國人民肩負起時代的使命,踔厲奮發(fā)、勇毅前行。高校在育人實踐中,要以自我革命精神為“主旋律”,從自我革命精神中汲取強大的育人動能,充分發(fā)揮其在政治引領、價值認同、精神激勵、實踐導向方面的重要功能,將自我革命精神融入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幫助廣大青年學生樹立遠大理想、擔當時代責任、練就過硬本領、厚植家國情懷,為國家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和民族的偉大復興培養(yǎng)源源不斷的優(yōu)秀人才。
2.育人“主力軍”:優(yōu)秀教師隊伍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強教必先強師。高校教師不僅承擔著傳播知識、思想、真理的歷史使命,更肩負著塑造靈魂、青年、人才的時代重任,是落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力量。實現(xiàn)自我革命精神育人的價值,高校要著力建設高素質專業(yè)化的教師隊伍,大力發(fā)揮教師隊伍育人“主力軍”的作用。一方面,高校要將自我革命精神融入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和師德師風建設之中。高校教師隊伍政治素養(yǎng)和道德修養(yǎng)直接影響著教師隊伍的思想觀念和教學行為,決定著教學質量和教育工作的高質量發(fā)展。作為自我革命精神融入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和闡釋者,教師隊伍必須首先學深悟透自我革命精神,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強自身政治素養(yǎng)和道德修養(yǎng),用先進的教師素養(yǎng)進一步提升育人能力和水平,科學高效推進育人實踐。另一方面,高校要將教師隊伍科研力量注入自我革命精神的研究與宣傳。對自我革命精神進行深刻的理論研究和廣泛的傳播弘揚是高校開展教育教學的基礎,也是促進其融入育人實踐的前提?;谧晕腋锩竦闹匾獣r代價值,高校作為人才的重要集聚地,具有雄厚的科研實力,必須發(fā)揮自身學術優(yōu)勢,從理論探源、歷史梳理、話語創(chuàng)新、經驗總結等維度對自我革命精神展開深入研究,夯實開展鑄魂育人工作的理論基礎,同時達到以自我革命精神的前沿科研成果完善教學內容、指導育人實踐的目標。
3.育人“主渠道”:學校課堂教學
借助課堂教學實現(xiàn)課程育人是高校落實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實現(xiàn)自我革命精神的育人價值,必須全方位聯(lián)動高校課程體系,推動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協(xié)同發(fā)力。一方面,在思政課程中實現(xiàn)自我革命精神的育人價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盵7]用自我革命精神育人,必須發(fā)揮思政課程在政治引導和價值引領方面的關鍵功能。具體而言,高校可以結合課程內容,從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共產黨黨史、中華民族精神等不同角度將自我革命精神融入思政課堂,達到關鍵點上引領和價值點上共振,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自我革命精神的核心要義,引導學生用實際行動弘揚自我革命精神,實現(xiàn)利用自我革命精神豐富課堂內容和培育具備自我革命精神的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自標。另一方面,在課程思政中實現(xiàn)自我革命精神的育人價值。作為課程思政建設基本載體的專業(yè)課程,其領域與思政元素本身是兩個彼此獨立的范疇,而在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的背景下,兩者又如蜂巢結構一樣緊密貼合,這就要求各專業(yè)學科在依托本專業(yè)課程內容的基礎上,科學設計課程,充分挖掘、利用、融入與自我革命精神相關的教學元素,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用好課堂教學“主渠道”,不僅思政課程要在改進中實現(xiàn)加強,而且課程思政要在創(chuàng)新中追求發(fā)展,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相互配合,形成協(xié)同效應,共同助力自我革命精神育人實踐。
4.育人“主陣地”:校園文化建設
高校校園文化是學校在長期辦學實踐中形成的精神追求和價值取向,包括辦學理念、教育特色、奮斗目標、校風、教風、學風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起引導作用,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載體,“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互動有利于整合校內思想政治教育資源”[8],從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高校開展自我革命精神育人實踐,必須知行合一厚植校園文化土壤,依托“主陣地”充分實現(xiàn)自我革命精神育人價值。一方面,將自我革命精神融入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推動精神文化育人。高??梢曰诘胤教厣蛯W校歷史,深入挖掘與自我革命精神相關的歷史故事、具有自我革命精神品質的杰出校友等,將自我革命精神與育人理念、校訓等有機結合,塑造具有高辨識度和高影響力的校園文化名片。另一方面,將自我革命精神融入校園物質文化建設,推動物質文化育人。高??梢酝ㄟ^建筑風格、校園景觀、紀念館、紅色教室、紀念碑等形式,展示黨的自我革命歷程,向學生傳遞黨的優(yōu)秀品質和偉大精神,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精神文化建設與物質文化建設同步發(fā)力,切實發(fā)揮自我革命精神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引領作用,營造文化底蘊深厚、思想理論先進的校園環(huán)境,強化學生對自我革命精神的認同和理解、學習和踐行。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廳研究生“創(chuàng)新之星”項目“生成式人工智能賦能思想政治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研究”(項目編號:2025CXZX-590)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張路路,楊先農.以黨的自我革命跳出歷史周期率的邏輯闡釋[J].學習論壇,2024(3):35-41.
[2]蒲清平,向往.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理論體系、鮮明特征與時代價值[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30(3):115-129.
[3]駱郁廷,任光輝.論馬克思主義強大生命力的源泉[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53(2):24-31.
[4]馮留建.黨的自我革命的歷史演進、基本經驗與實踐路徑[J].中州學刊,2024(6):5-13.
[5]段光鵬,王向明.大黨獨有難題的出場意蘊、內涵指向與解決路徑[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4,55(3):1-11.
[6]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514.
[7]習近平: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1).
[8]虞志堅.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意蘊和實踐進路[J].湖北社會科學,2022(3):155-161.
(作者單位:蘭州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責任編輯:卜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