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學評一致性是指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對學習結果的評價一致,即評價要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學目標為依據,以學習活動為主線。它是一種體現“學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強調教學評價要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教學評一致性理論,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形成,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益。本文主要從如何實現教學評一致性角度出發(fā),分析其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運用和值得反思的地方。
關鍵詞:教學評一致性 "初中語文 "語文課堂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教學評一致性作為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理念,日益受到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在初中語文課堂中,教學評一致性不僅關乎教學目標的明確、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更直接影響著教學評價的準確性和有效性。本文旨在探討教學評一致性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實際作用,分析其在實踐中的應用效果,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入反思,以期為初中語文教學的改革與發(fā)展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筆者根據實際出發(f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淺談了教學評一致性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運用和需要我們反思的地方。
一、確定學習目標,設計學習任務
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明確自己的教學目標,根據教學目標來設計學習任務。教師在設計學習任務時要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并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來確定學習目標。學習目標是學生進行課堂學習的重要依據,所以在設計學習任務時,教師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認知水平。教師在設計語文課堂教學活動時,要明確教學任務的目的,以及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和水平,并根據教學目標來制定具體的學習任務。[1]
二、引導學生思考,開展合作探究
語文是一門實踐課程,要想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就要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學會思考。以艾青的現代詩《我愛這土地》一課的教學為例,在備課階段,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了解作者寫作本詩的背景,引導學生從詩歌的寫作背景、塑造意象、寫作手法三者結合進行思考,分析現代詩歌中“情景交融”的寫法,引導學生對詩中涉及到的意象“鳥、悲憤的河流、激怒的風、無比溫柔的黎明”等進行思考,感受作者寫作時所用到的修辭手法,再聯(lián)系實際的寫作背景來感悟作者所表達出的情感。這樣能夠讓學生深入理解詩歌的主題,從而感悟到語言文字在表達情感上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同時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思考方向來安排合作探究活動,鼓勵學生多發(fā)言、多思考、多動手,以實現教學評一致性理論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三、及時反饋評價,調整教學策略
教學評一致性體現在教學方式的直接反饋上,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作業(yè)、表現等給予及時的評價,如肯定正確的回答、指出錯誤并解釋原因、鼓勵積極參與等。有時候可以體現在批改作業(yè)和當堂小結后,教師不僅給出評價,還提供詳細的評語,及時指出學生的優(yōu)點和不足。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效果,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以《魚我所欲也》一課為例,教師在對課文內容進行解讀時,可采用講解法和討論法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講解法是將教材中的內容逐字逐句地翻譯出來,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學知識對課文進行深入理解。討論法是在小組內就某一問題展開討論,針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回答或補充,并得出自己的看法和認識。[2]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討論中進一步提高了理解能力。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就文中一些問題展開討論,如:孟子對于人的品格是怎么看的?為了提出“舍生取義”的中心思想,文中是怎樣進行論證的? 鼓勵學生之間小組討論后并互評,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合作能力。
四、提供情感交流,促進師生互動
“教學評一致”的另一重要體現就是師生互動。課堂上教師應以平等的姿態(tài)和學生一起學習、一起思考、一起進步。[3]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對語文知識進行深層次的理解。教師要創(chuàng)造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與學生建立起情感交流,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實現教學評一致的重要條件。
例如在《故鄉(xiāng)》一課中,當講到少年閏土“我”看到他在海邊“拾貝殼”時,“我”看到了他純真無邪的笑,我看到了他對生活的熱愛與對生命的執(zhí)著。這一點讓學生體會到了閏土和少年閏土不同于其他人物形象所表現出的個性特征。再繼續(xù)引導學生找到現實中年閏土的外貌描寫,與少年時期的閏土進行對比,你從中得到怎樣的體會?這是個什么樣的社會?你能理解魯迅先生要表達的感情了嗎?而這個時候,教師也應該給學生足夠的空間,讓他們可以充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情感。
五、總結學習成果,反思不足之處
學生的學習成果需要及時地進行總結。通過總結,學生可以鞏固所學知識,強化所學內容,為后續(xù)的學習打好基礎。在總結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發(fā)現自己的學習方法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及時地對自己所學的內容進行查缺補漏。
筆者在對學生進行名著《簡愛》的整本書閱讀指導時,設計出《lt;簡愛gt;閱讀評價量化考核表》,該表格對學生閱讀《簡愛》的“主動閱讀”“信息提取與筆記”“思維能力表現”“理解與感悟能力”“資料整理與成果展現”“資料整理與成果展現”六個方面的評價做了指標,有不同的標準,閱讀進行到后期,教師會根據學生掌握的內容和各方面能力進行評估,學生的得分代表了對《簡愛》閱讀理解的深淺,同時也體現了學生在閱讀各方面能力的區(qū)別,學生根據自己得分的情況,總結自己的學習成果,也能找到自己在閱讀能力方面的不足之處,進行有針對性的補足,這樣下來,多數同學對閱讀名著的各方面閱讀能力都有了提高。
綜上所述,教學評一致性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反思其應用過程,我們深刻認識到,只有實現教學、學習與評價的有機統(tǒng)一,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然而,當前初中語文課堂在實施教學評一致性方面仍存在諸多挑戰(zhàn),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和實踐。
參考文獻:
[1]張新穎. 初中語文“教學評一致性”理論與應用研究[D].聊城大學,2022.
[2]劉建瓊.三位一體:確保教、學、評一致性達成[J].中學語文教學,2021(06):15-18.
[3]劉勇.探索“教學評一致性”有效落地的路徑分析[J].中小學課堂教學研究,2020(0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