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是一種常見的呼吸道癥狀,常由呼吸道感染、過敏反應、異物刺激等原因引起。作為身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咳嗽具有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物質的作用,能提醒患者及時就醫(yī)。對于咳嗽,中醫(yī)講究“辨證論治”。仔細辨別咳嗽的病因、類型,選擇合適的中醫(yī)調養(yǎng)方法,能達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病因不同、癥狀各異、
分型有別
“咳嗽”一詞最早見于《黃帝內經》。中醫(yī)根據病因,將咳嗽分為外感、內傷兩類。外感咳嗽是由風、寒、濕等外邪侵襲所致,內傷咳嗽主要由飲食積滯、情志不遂等原因導致臟腑功能失調所引起。
1.外感咳嗽
如果患者有明確的外感誘因,且伴有惡寒、發(fā)熱等癥狀,多為外感咳嗽。外感咳嗽又有寒、熱、燥之分。(1)風寒咳嗽患者的癥狀為惡寒重、發(fā)熱輕,咳痰稀白。(2)風熱咳嗽患者發(fā)熱重、惡寒輕,伴有咽痛、咳痰黃稠等癥狀。(3)如果患者咳嗽少痰、喉嚨干癢、心煩口渴,多為風燥咳嗽。
2.內傷咳嗽
內傷咳嗽多由臟腑功能失調所致,常無明顯外感誘因,起病較緩,病程較長,多反復發(fā)作或遷延不愈,患者伴有臟腑失調的相關癥狀,具體可分為四種證型。(1)若患者咳嗽反復發(fā)作,痰多且色白、質黏,伴有胸悶脘痞、納呆便溏等癥狀,多為痰濕蘊肺所致。(2)若患者咳嗽氣息粗促,痰多且質稠色黃,咳吐不爽或痰有腥味,伴有胸脅脹滿、面赤身熱,多屬痰熱郁肺證。(3)肝火犯肺證患者的咳嗽癥狀常與情緒波動密切相關,咳時面赤、咽干口苦,痰少且質黏難咳,多伴有胸脅脹痛。(4)若患者出現(xiàn)干咳少痰、痰黏難咳、痰中帶血,伴聲音嘶啞、口干咽燥、午后潮熱,多屬肺陰虧虛證。
辨證調養(yǎng)、緩解咳嗽
1.外感咳嗽
(1)風寒咳嗽:此證型患者應解表散寒、宣肺止咳,除規(guī)范治療外,可服用紫蘇粥進行調養(yǎng)。先將粳米下鍋熬煮,起鍋前放入新鮮的紫蘇葉熬煮片刻,加入適量紅糖攪勻即可。這款粥口感綿軟、易于消化,具有補中益氣、解表散寒、健脾和胃的功效。
患者按揉風池穴、大椎穴,可振奮陽氣、疏風散寒。每個穴位按摩2分鐘。配合擦揉肺俞穴至局部發(fā)熱,可增強溫散風寒的效果。
(2)風熱咳嗽:此證型患者應疏風清熱、宣肺止咳。金銀花雞蛋湯對于這類患者的咳嗽癥狀改善作用明顯。取適量金銀花加水煮沸,撈出其中的金銀花,倒入打散旳雞蛋液,稍煮片刻后關火即可。這道湯可清熱解毒、疏散風熱。
患者按壓合谷穴、曲池穴,配合推揉膻中穴,能夠清熱解表、寬胸理氣。每個穴位按壓1~2分鐘,
(3)風燥咳嗽:此證型患者應清熱散風、宣肺止咳?;颊哌m量服用冰糖燉雪梨有助于生津止渴、潤肺止咳。將雪梨去皮、去核,放入碗中,加入適量冰糖,隔水燉至冰糖融化即可。
患者按揉列缺穴、魚際穴,配合輕揉天突穴,有宣肺潤燥之效。每個穴位按揉1分鐘。
2.內傷咳嗽
(1)痰濕蘊肺:此證型患者應健脾燥濕、化痰止咳。食療方蘇子茯苓薏苡仁粥十分適合這類患者服用。將蘇子用干凈的紗布包好,與茯苓、薏苡仁一同放入鍋中,倒入適量清水熬煮,直至粥熟。這款粥能夠清痰潤肺、利水滲濕、健脾止瀉。
患者可按揉豐隆穴、陰陵泉穴,每個穴位按揉3分鐘,以中脘穴為中心順時針按摩腹部5分鐘。每天按摩2次,有助于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健脾祛濕。
(2)痰熱郁肺:此證型患者應清熱肅肺、化痰止咳?;颊邔Ⅴr白蘿卜榨成汁,加適量蜂蜜調勻飲用,可清熱化痰、下氣止咳。
患者按揉曲池穴、尺澤穴,配合點按少商穴,可泄肺熱、通肺絡。每次按摩5分鐘。
(3)肝火犯肺:此證型患者應清泄肝火、潤肺止咳。日??扇∵m量杭白菊、枸杞泡茶飲用,以平肝滋陰,緩解咳嗽面赤、口苦咽干癥狀。
患者也可點按太沖穴、行間穴,配合推揉期門穴,具有疏泄肝郁、降氣止咳的效果。每次按揉3分鐘。
(4)肺陰虧虛:此證型患者應滋陰潤肺、化痰止咳。患者食用沙參麥冬粥,有助于滋陰潤肺、生津止咳。做法是取少量沙參、麥冬與玉竹煎水取汁,用藥汁和粳米共同熬煮成粥。
患者輕揉太溪穴、三陰交穴,配合點按膏肓穴,可滋陰潤燥、補虛益肺。每次按揉3分鐘。
樹立“治未病”理念
有效預防咳嗽
中醫(yī)講究“未病先防”,是指在疾病還沒發(fā)生時,積極采取措施預防。在日常生活中,您可以通過調整生活習慣,增強個人體質,有效預防咳嗽的發(fā)生。
1.規(guī)律作息,堅持運動
保持規(guī)律的作息習慣,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讓身體得到充分休息,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適當運動鍛煉能夠促進氣血循環(huán)、增強心肺功能,提升免疫力,對預防咳嗽很有幫助。
2.注意個人衛(wèi)生
注意保持居室清潔,定期開窗通風,勤洗手,避免感染。流感流行季應盡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如果必須去,應佩戴口罩。外出回家后及時更換衣物,清洗雙手。
3.善用中醫(yī)外治法調理身體
中醫(yī)外治法,如三伏貼、耳針、艾灸等療法有助于促進氣血循環(huán),提高機體抵抗力,抵御外邪侵體。比如,部分人群陽氣不足,冬季容易受寒邪侵襲,引起咳嗽。三伏貼基于中醫(yī)“冬病夏治”理論,有助于溫陽散寒,增強機體抗病能力。有需要的人群不妨嘗試。
及時就醫(yī)很重要
咳嗽雖然是常見癥狀,但如果長久不愈,或伴隨高熱、呼吸困難、周身肌肉關節(jié)疼痛、咳痰量大(尤其是出現(xiàn)膿痰、痰中帶血)等癥狀時,往往提示患者的病情十分嚴重。
比如,如果咳嗽伴有高熱、全身酸痛,可能是流感的表現(xiàn);如果伴有胃部灼痛感,嚴重的反酸、打嗝等癥狀,可能是嚴重反流性食管炎的表現(xiàn)。出現(xiàn)以上癥狀的患者,特別是老年人、兒童、孕婦等特殊人群,應及時就醫(yī),以便明確診斷、正確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