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D26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916(2025)11-0034-04
An Analysis of the Two Answer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Break Free from the Historical Cycle
MaLimei
(School ofMarxism,ChangchunNormalUniversity,Changchun 130032)
Abstract:BreakingfreefromthehistoricalcycleisamajorissueinPartybuilding,andfor morethanIOOyears,theChineseCommunistshavebeenexploringhowtobreakfreefromthehistoricalcycle.Duringtheyearsof therevolutionarywar,MaoZedongwaspreparedfordangerintimesof peace,andthrough threeimportantdialogues withGuo Moruo,“JiashenDui(the1944 Yan’anDialogue)”, HuangYanpei’s“YaodongDui(theCaveDialogue)”andZhouEnlai’s“GankaoDui(theCapitalExaminationDialogue)”,hecaredout in-depththinkingonhowtobreakfreefromtehistoricalcycleandputforward“l(fā)ettepeoplesupervisethegoveent”intefamous “YaodongDui,givingthefirstanswertobreakingfreefromthehistoricalcycle.Enteringthenewera,GeneralSecretaryXiJinpingpro foundysummadteeuldartystospeciallesucefulpractiefthearty’efevolutiosineethatiol CongressoftheCommunistPartyofChina,andprovideda“secondanswer”tobreakingfrefromthehistoricalcyle.Tetwoanswersare notonlyhevaluablehistoricalexperiencesoftheCommunistPartyofChinainthepastcenturythecontiuousdepeningoftheunder standingofthelawsofgoveranceoftheartybutalsoamajornovationintheMarxistheoryofpartybuilding.The“twoanswers”pro videthemostpowerfulsupportfortheCommuistPartyofChinatsucessfullreakfrefroteistoricalcyleandprovidastngp litical guarante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reat cause of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Keywords:historical cycle;people’ssupervision; self-revolution
習近平同志說:“我們黨歷史這么長、規(guī)模這么大、執(zhí)政這么久,如何跳出治亂興衰的歷史周期率?毛澤東同志在延安的窯洞里給出了第一個答案,這就是‘只有讓人民來監(jiān)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經過百年奮斗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的實踐,我們黨又給出了第二個答案,這就是自我革命?!盵]這里“窯洞對”是黨史上的著名故事,主旨是“只有讓人民來監(jiān)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從著名的“窯洞對”到堅持“自我革命”,中國共產黨人對怎樣才能跳出歷史周期率問題的探索越來越深人,答案越來越明確,理論越來越清晰,實踐越來越自覺。
一、跳出歷史周期率的第一個答案:“讓人民來監(jiān)督政府”
早在革命戰(zhàn)爭時期,毛澤東同志就對如何跳出歷史周期率問題展開了深入思考,其中以三次對話最為著名,分別是毛澤東與郭沫若的“甲申對”毛澤東與黃炎培的“窯洞對”和毛澤東與周恩來的“趕考對”。
(一)1944年毛澤東與郭沫若的“甲申對”
1644年闖王李自成帶兵入京,明朝滅亡,建立大順朝。當上皇帝的李自成日漸腐化墮落,好景不長,他很快被吳三桂趕出了北京城,兵敗之后身亡。對于李自成的功敗垂成,毛澤東同志非常重視,并對如何避免政權由盛而衰、人亡政息展開思考。
1944年是中國農歷甲申年,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進入重要的歷史關頭。如何奪取抗日戰(zhàn)爭的最終勝利,如何在勝利后不重蹈歷史覆轍,成為擺在中國共產黨人面前的一道必答題。郭沫若寫了《甲申三百年祭》,以此探討李自成政權得而復失、人亡政息,同年3月發(fā)表于《新華日報》。全文約16000字,大致可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較為客觀地分析了明朝崇禎皇帝及其大臣在明朝滅亡前夕的活動;第二部分記述了李自成起義隊伍不斷壯大最后推翻明朝政權的過程,記錄了李自成的部將和謀士,如宋獻策等人的軼事;第三部分介紹了季自成建立的大順政權由盛而衰、人亡政息的簡要過程。郭沫若在文中并非簡單地把歷史與現實進行比對,而是在文章中客觀地解讀歷史,充滿了濃濃的熱愛祖國、熱愛中華民族的熱忱。后來毛澤東將這篇文章作為整風重要文件,在全黨高級干部中開展廣泛學習,這是郭沫若始料未及的。同年8月,郭沫若為感謝毛澤東對《甲申三百年祭》的重視就給他寫信。同年11月,毛澤東在六屆七中全會總結黨的歷史經驗時再次寫信給郭沫若,二人之間的筆談被后人稱之為“甲申對”。
(二)1945年毛澤東與黃炎培的“窯洞對”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前夕,中國共產黨從人民立場出發(fā),為了老百姓早日脫離戰(zhàn)亂紛爭之苦,中國能夠早日實現和平民主,向蔣介石政府發(fā)出國共和談的呼吁。1945年7月1日上午,毛澤東等人到機場歡迎由王若飛陪同的褚輔成、傅斯年、黃炎培、章伯鈞、冷遹和左舜生等六位國民參政員到延安進行考察。黃炎培感受到延安到處生機勃勃,所見到的老百姓雖然貧困,但是臉上卻充滿希望,到處都是積極生活的老百姓,沒有看到游手好閑之人。
令黃炎培感覺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當時的普通老百姓和中共中央領袖一樣,雖然生活都很艱苦,但黨和政府與老百姓關系非常親近。他甚至發(fā)現毛澤東自己也種菜,他作為共產黨的領袖和普通老百姓一樣勞動,待人接物特別是對待老百姓的態(tài)度都非常親和。延安的軍民關系非常好,可以形容為魚水關系,老百姓積極擁軍,自愿讓自己的丈夫、兒子參軍,這是黃炎培在重慶所看不到的。但他也有自己的顧慮,在離開延安前,黃炎培和站在窯洞前面的毛澤東說:“一部歷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榮取辱’的也有,總之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2]。
1945年8月10日黃炎培返回國民政府所在的陪都重慶,當時有很多人不斷聯系他,詢問延安的情況。在黃炎培看來,他有責任把自己在延安看到的真實情況如實告訴大家,出于以上的考慮,他發(fā)表了《延安歸來》一文。由于黃炎培對于延安以及中國共產黨的客觀評價和贊譽,國民黨特務當時密切監(jiān)視著黃炎培,很多人出于人身安全的考慮,勸說他千萬不要發(fā)表《延安歸來》,更不要為中國共產黨做宣傳。黃炎培不顧個人安危,冒著生命危險決意發(fā)表《延安歸來》。究其原因,就在于他在延安看到了中國共產黨就是中國人民的希望,他在文章中回憶了毛澤東關于跳出歷史周期率的回答就是:“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jiān)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3]。黃炎培表示:“中共朋友最可寶貴的精神,倒是不斷地要好,不斷地求進步,這種精神充分發(fā)揮出來,前途希望是無限的。”[4]幾年之后,共產黨的“延安作風”確實打敗了國民黨的“西安作風”,中國的希望就在中國共產黨身上——黃炎培的所思所言,歷史上都一一作了驗證。
(三)1949年毛澤東與周恩來的“趕考對”
1949年3月23日,河北平山西柏坡的陽光格外明媚,毛澤東率領中央機關向北京進發(fā),他風趣地將這比喻為“進京趕考”。它原意是指處于封建社會時期,具有舉人功名的讀書人可以遵照封建朝廷規(guī)定的時限,趕赴京城參加全國性的統一會試和殿試,以求取進士功名的過程。革命勝利前夕,毛澤東在西柏坡與周恩來的對話中首次使用了“趕考”一詞,把進京比作“趕考”。出發(fā)之前,他對周恩來表達了進京“趕考”的興奮,周恩來則表示進京“趕考”應當都能考試及格。毛澤東當時是以李自成為例,和周恩來強調中國共產黨人絕對不能和“闖王\"李自成一樣人亡政息,他希望這次中國共產黨人進京“趕考”能考出好成績,這就是后人津津樂道的“趕考對”。
在從西柏坡到北京的路上,毛澤東一直在翻看1944年郭沫若發(fā)表的《甲申三百年祭》,直到中共中央抵達臨時駐地香山。毛澤東在不同場合向全黨發(fā)表講話,他以李自成為例,告誡全黨季自成之所以失敗,就在于當上皇帝以后日漸腐化墮落不得人心,所以才好景不長,最后被吳三桂趕出了北京城。毛澤東同志強調要以李自成為戒,中國共產黨人千萬不能做季自成,并告誡大家要把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永遠讀下去。因此,毛澤東從西柏坡出發(fā)前和周恩來談到的“進京趕考”,并不能僅僅把它理解為毛澤東與周恩來的一次對話,而是對全體中國共產黨人發(fā)出的告誡。結合中國共產黨身份角色的變化,要由革命時期的地下黨轉變成為新中國的執(zhí)政黨,當時所面臨的考驗是非常嚴峻的,因此,毛澤東所說的“進京趕考”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是一時的趕考,而應該把其理解為是對黨長期執(zhí)政的考驗。習近平到西柏坡考察時,多次指出“進京趕考”是中國共產黨人必須重視的歷史課題,他在不同場合多次告誡全黨“趕考”沒有結束,中國共產黨人的“趕考”永遠在路上。
二、跳出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堅持“自我革命”
習近平第一次提出“自我革命”,是在2015年5月5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上,他明確指出堅持自我革命是中國共產黨不同于其他政黨的鮮明標志,全面從嚴治黨是中國共產黨堅持黨的自我革命的內在要求。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經過不懈努力,黨找到了自我革命這一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盵5]
(一)“自我革命”體現出不同于其他政黨的鮮明標志
2017年習近平強調堅持“自我革命”,“這種能力既是我們黨區(qū)別于世界上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也是我們黨長盛不衰的重要原因所在”[2]。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924年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國共實現了第一次合作。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爆發(fā),蔣介石和汪精衛(wèi)先后背叛革命,大肆逮捕和屠殺中國共產黨人。1927年8月7日黨中央在湖北漢口召開“八七”會議,在《中國共產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告全黨黨員書》中明確了要通過糾錯進行自我革命,制定了繼續(xù)進行土地革命斗爭的正確方針,為黨的事業(yè)帶來了新的希望。
(二)全面從嚴治黨是自我革命的內在要求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延安整風運動,是黨內首次開展的馬克思列寧主義集中教育,是黨進行自我革命的成功典范。延安整風運動始終堅持問題導向,重點解決了兩個方面的關鍵問題,一方面,清除黨內長期存在的教條主義,1935年召開的遵義會議,我們黨雖然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并且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但當時的“左”傾錯誤思維還沒有徹底清除;另一方面,通過整風運動對新入黨的同志進行思想教育,提高黨員的思想覺悟和馬克思主義素養(yǎng)。整風運動實現了在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全黨的團結和統一,為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礎。
三、中國共產黨找到跳出歷史周期率兩個答案的歷史意義
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歷史時期提出的“跳出歷史周期率”的兩個答案—“讓人民來監(jiān)督政府\"(1945年毛澤東提出)和勇于“自我革命”(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強調),分別從外部約束和內部驅動兩個維度,形成“內外聯動”的治理體系。兩個答案是中國共產黨百余年奮斗的寶貴歷史經驗、是對黨執(zhí)政規(guī)律認識的不斷深化、是對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沒有人民監(jiān)督,自我革命可能失去壓力,沒有自我革命,人民監(jiān)督的效能可能受限,二者共同形成了黨的建設的發(fā)展合力。
(一)兩個答案是中國共產黨百余年奮斗的寶貴歷史經驗
中國共產黨跳出歷史周期率的兩個答案一“讓人民來監(jiān)督政府”和“自我革命”,是黨在百余年奮斗中積累的寶貴歷史經驗,凝結了不同歷史時期的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智慧。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在根據地推行“三三制”建立民主政權,強調“讓人民說話”,初步形成民主監(jiān)督意識。延安整風運動時期,黨通過批評與自我批評,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奠定自我凈化傳統。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框架。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逐步恢復民主法制建設,推行基層民主,加強輿論監(jiān)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開始系統性推進自我革命,全面從嚴治黨,以“打虎拍蠅獵狐”重塑政治生態(tài),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機制,完善黨內法規(guī),強化紀律約束?!白屓嗣駚肀O(jiān)督政府”和“自我革命”是中國共產黨百余年奮斗的核心經驗,既是對歷史周期率的科學回應,也是面向未來的戰(zhàn)略布局。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只有堅持和發(fā)展這兩個答案,黨才能始終成為人民的主心骨,引領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
(二)兩個答案是對黨執(zhí)政規(guī)律認識的不斷深化
“黨的執(zhí)政地位既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勞永逸的?!盵6]從“讓人民來監(jiān)督政府”到“自我革命”,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執(zhí)政規(guī)律認識的不斷深化,豐富了無產階級政黨建設理論。毛澤東提出“只有讓人民來監(jiān)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強調政權合法性的根本在于人民。習近平提出“自我革命是黨跳出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強調“打鐵還需自身硬”,通過全面從嚴治黨實現長期執(zhí)政。兩個答案不是靜態(tài)的教條,而是動態(tài)發(fā)展的治理智慧。中國共產黨通過不斷深化對執(zhí)政規(guī)律的認識,構建了“人民監(jiān)督 + 自我革命”的閉環(huán),既是對歷史經驗的總結,也是面向未來的戰(zhàn)略布局。這一探索關乎黨的長期執(zhí)政地位,更對世界政治文明多樣性具有深遠意義。
(三)兩個答案是對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揭示了社會革命的發(fā)生根源和自我革命的內在機理,奠定了兩個答案的理論基礎。兩個答案是對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第一個答案“讓人民來監(jiān)督政府”打破了以往的專制循環(huán),首次以“人民當家作主”的理念超越封建王朝“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循環(huán)邏輯。在制度探索方面,第一個答案為新中國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等民主形式奠定理論基礎。同時,從群眾路線角度強調政權合法性的根源在于人民,要求黨始終與群眾利益保持一致。第二個答案“自我革命”破解了“長期執(zhí)政”的難題,主動刀刃向內,防止出現官僚化、脫離群眾的危險。通過紀律檢查體制改革特別是落實巡視制度等,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機制,為馬克思主義政黨長期執(zhí)政提供了理論創(chuàng)新,展現了政黨適應時代的能力。第一個答案“讓人民來監(jiān)督政府”側重外部制約,第二個答案“自我革命\"強調內部革新,二者形成“內外聯動”的治理閉環(huán),確保政黨的活力與純潔性,兩個答案是對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四、結語
“讓人民來監(jiān)督政府”和勇于自我革命,是我們黨在長期革命建設改革歷史進程中,探索如何跳出歷史周期率這一重大問題的思想結晶。跳出歷史周期率的兩個答案不僅彰顯出中國共產黨百余年奮斗積累的寶貴歷史經驗,也彰顯著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以及中國共產黨對黨執(zhí)政規(guī)律認識的不斷深化。
參考文獻:
[1]陳靜.永葆自我革命精神[J].紅旗文稿,2022(2):21-23.
[2]李君如.“自我革命”思想的雙重意義:學習習近平《論黨的自我革命》[J].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23(6):4-14.
[3]魏然,陳志剛.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自我革命的先行探索及經驗啟示[J].觀察與思考,2024(5):117-128.
[4]馬福生.以民心為“天\"[J].黨史文匯,2003(2):46.
[5]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一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2).
[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78.
作者簡介:馬麗梅(1972—),女,漢族,吉林長春人,長春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中共黨史黨建。
(責任編輯:朱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