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深入探究兒童友好理念,并將其融入學前教育體系。當前,孤獨癥兒童融合教育在推進過程中面臨諸多問題與挑戰(zhàn)。將兒童友好理念融入孤獨癥兒童融合教育,有助于革新教育理念與思路,提升幼幾成長發(fā)展的成效,使孤獨癥兒童能在更優(yōu)質的環(huán)境和氛圍中獲得長足進步。
一、提高孤獨癥兒童社會融入感
孤獨癥兒童具體表現(xiàn)為伴有社交障礙,很難有效與他人交流自身想法和認知,這對其融入社會產生了很大阻礙。融合教育可以為孤獨癥兒童提供一個更加真實的與普通幼兒正常溝通、協(xié)作的機會,讓他們能夠自然地了解和學習社會規(guī)則,并在與他人的交往中逐步提高社交能力。
在普通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中,教師往往不會對孤獨癥兒童給予過多關注,畢竟還需引導和教育其他普通幼兒。兒童友好理念致力于為孤獨癥兒童提供良好的成長空間,推動園所、教師、家長、普教幼兒共同助力孤獨癥兒童融入集體生活。在這一過程中,孤獨癥兒童可以學會自我服務,學習參與戶外混齡活動,學會活動與活動之間的轉換方法,逐步學習五大領域知識。這些技能有利于全面提高孤獨癥幾童的社交能力,為其今后融入社會、實現(xiàn)自我成長和發(fā)展保駕護航。
二、提高孤獨癥兒童認知及語言表達能力
相較于以往對孤獨癥兒童的單獨教育,融合教育環(huán)境能夠為其提供更加廣泛的信息和知識,引導孤獨癥兒童像普通幼兒一樣思考和學習。在普通園所的學習過程中,孤獨癥幾童需要像其他人一樣對教師的提問給予回應,并在合作學習中與他人進行溝通和交流,這些都在潛移默化中為他們帶來正向引領,促使其提高認知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基于兒童友好理念,幼兒園在孤獨癥兒童的成長空間中給予了充分支持。在普教班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為孤獨癥兒童提供學習新知識和技能的機會。在班級閱讀區(qū)、益智區(qū)、科學區(qū)游戲中,教師結合孤獨癥兒童的實際發(fā)展水平,提供能提升他們認知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游戲材料。例如,在閱讀區(qū),制作各種契合孤獨癥兒童發(fā)音需要的圖片,圖片所呈現(xiàn)的故事情景相較同齡幼兒的發(fā)展需求更為簡單;在益智區(qū),根據(jù)個別化教育計劃,準備舒爾特方格等游戲材料,以提升孤獨癥兒童的認知水平。通過適宜的游戲材料,孤獨癥兒童能逐步發(fā)現(xiàn)自己感興趣的探索方向,在增強認知與語言能力的同時,拓寬視野,提升自信心。
三、提高孤獨癥兒童獨立意識
在引導和教育孤獨癥兒童的過程中,我們能夠明顯發(fā)現(xiàn),他們的獨立性較差,過分依賴教師和家長。很多孤獨癥兒童剛入園時會出現(xiàn)哭鬧、大喊大叫、焦慮不安等情況。若要讓融合教育切實發(fā)揮價值,助力孤獨癥幾童像普教班幾童一樣培養(yǎng)獨立性,是教師需要關注的重點。幾童友好理念強調,要為孤獨癥兒童提供一切可發(fā)展的物質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提升其獨立性。
給予選擇的機會孤獨癥兒童往往被周圍人以病人對待,成人會將自認為有益的事物直接給到他們,卻未給予他們自主選擇的機會,導致他們的獨立性難以得到培育和發(fā)展。教師應該隨時隨地關注孤獨癥兒童的實際發(fā)展情況,鼓勵他們在豐富的區(qū)域活動中自主選擇玩具和活動任務,并教導他們正確地做出選擇。這樣可以幫助孤獨癥兒童后續(xù)更積極地融入自己所選的活動,在成長和玩耍中逐步培養(yǎng)自我意識和獨立性。
設置圖片時間表在幼兒階段,建立時間觀念是培養(yǎng)獨立性的重要一環(huán)。圖片時間表是一種有效的視覺輔助工具,能夠幫助孤獨癥兒童更好地理解園內日?;顒拥拇涡蚝瓦^程。囊括了活動步驟和順序的圖片時間表,可以讓幼兒在逐步踐行的過程中對即將發(fā)生的事情有所預判。這種視覺化形式可以降低孤獨癥兒童的焦慮,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認知能力,為后續(xù)提高獨立性奠定基礎。
降低依賴性在融合教育中,減少孤獨癥兒童對教師和家長的依賴是非常有必要的。成人只有在孩子真正需要幫助時再給予支持,充分尊重他們的主體地位,嘗試讓他們自己分析和完成任務,才能逐步幫助孤獨癥兒童建立自信心,提升其獨立性,為今后的自主生活提供保障。
四、矯正孤獨癥兒童行為偏差
孤獨癥兒童常常出現(xiàn)極為明顯的行為偏差。例如,有的幼兒喜歡扔東西,尤其喜歡從高處往下扔。這一行為本身就潛藏著較大的風險。加之部分幼兒患有孤獨癥,其行為難以自控,如此一來,該行為就愈發(fā)危險了。行為偏差的矯正過程需要成人具備較強的耐心,并找準方法。
兒童友好理念提出,通過完善兒童的生活環(huán)境,實現(xiàn)兒童在身體、心理上的需求與權利。教師需深入剖析行為偏差現(xiàn)象,借助兒童的生活環(huán)境,增設孤獨癥兒童感興趣的環(huán)境,如設置“小小溫暖角”,擺放幼兒喜愛的強化物。當孤獨癥兒童出現(xiàn)諸如扔東西的行為偏差時,教師就可以迅速將他們帶到溫暖角,轉移其注意力。長此以往,孤獨癥兒童會在潛意識里淡忘扔東西這一不良行為,行為偏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頻次也會越來越少。
五、給予孤獨癥兒童個別化教育支持
兒童友好理念關于成長空間的闡述中提出,推動融合教育策略創(chuàng)新,制訂個別化教育計劃。
首先,對孤獨癥兒童的需求進行全面評估。每一位孤獨癥兒童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著不同的現(xiàn)實發(fā)展狀況、能力和需要。因此,在制訂個別化教育計劃前,教師需要大力加強和專業(yè)教師之間的溝通,并與孤獨癥兒童的家長展開對話。全面了解該幼兒的各項情況后,教師再對其當前的語言發(fā)展狀況、社交技能培育情況、認知能力、行為模式等進行評估。通過評估,教師可以更加準確地了解孤獨癥兒童的心理和行為情況,從而在融合教育中給予針對性指導,為個別化教育計劃的制訂提供堅實的數(shù)據(jù)支撐。
其次,根據(jù)評估結果,為孤獨癥兒童提供適當?shù)慕逃Y源。在制訂個別化教育計劃時,教師應充分考慮孤獨癥兒童的興趣和能力,確保教育計劃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依托幾童友好理念中的社會政策、公共服務、權利保障、成長空間、發(fā)展環(huán)境五大維度,在既有的個別化教育計劃基礎上進行完善。一方面,融入幼兒園政策保障內容,明確持有殘疾證的孤獨癥兒童可享有免費政策;另一方面,在發(fā)展環(huán)境維度,增添各類鍛煉感官的活動器械。通過這些舉措,讓個別化教育計劃更加全面、適用。
六、提高普教班幼兒同理心和包容心
孤獨癥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勢必與普通兒童存在一定差異,而融合教育不僅對孤獨癥兒童有益,對普通幾童同樣有積極作用。在與孤獨癥兒童的互動過程中,普通幼兒能夠了解到彼此差異,并學會接納差異,愿意積極主動地幫助他人,培養(yǎng)同理心和包容心,為今后提升個人素養(yǎng)和建立良好三觀打下基礎,以更加良好的心態(tài)步入社會。
兒童友好理念下,幼幾園要為孤獨癥兒童提供適宜的人文環(huán)境。每個班級設有“小先生”,輪流負責孤獨癥兒童的一日在園活動。這無形中增強了普通兒童的同理心和包容心,讓他們學會了尊重每個人的不同需求和特點,增強了其有效溝通和解決矛盾的社交技能。
在兒童友好理念下,孤獨癥兒童的融合教育要結合每一位孤獨癥兒童的實際發(fā)展狀況,給予個性化的引導、引領和教育,使其能夠快速適應環(huán)境,提高社交技能。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在推進融合教育與兒童友好理念全面融合的背景下,孤獨癥兒童能夠有更加長足的發(fā)展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