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達晉中的平遙,已是午后,溫和的陽光照在大地上,青稞、樹林正是最青翠的時節(jié)。徜徉于青磚鋪就的地面上,雙林寺的建筑、木雕、一棵棵古樹,都沉淀著包了漿的歷史色彩。只可惜自己不是研究木雕的專家,浮光掠影地走過,只是用眼睛掃描。給人印象最深的,是木刻作品中那一個個人物的眼睛,實在是傳神,黑中放亮,深邃且靈活。詢問,才知是用琉璃制作。山西是琉璃的故鄉(xiāng),晉中更是主產區(qū),因地取材,發(fā)揚光大。農耕的工具千古不變,能工巧匠的聰明才智都用在造佛雕塑上,這就是中國的歷史。
坐在車上,我搜出山西省的地圖,其東依太行,西界黃河,北臨內蒙古,山河相間,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地理單元。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大概率是這種天然的封閉,成全了山西。
逛了近兩個小時,臨出門時去廁所方便,才發(fā)現(xiàn)此處廁所不叫廁所,也不叫洗手間,而是叫“我凈”,游客服務中心叫“常樂”,方方正正的隸書嵌在上方。“面對凝固的歷史,請你倍加珍惜?!边@是矗立在雙林寺門口的廣告語,字是綠色的,印在原色的木板上。
因二十年前來過平遙古城,心里就有了些敷衍的成分。
其實,這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縣城,只是高大寬厚的城墻保存得完整,所以它才能躋身于全國四大古城行列。當我再次看到中外游客趨之若鶩擁進古城時,心里有不盡的感慨:老祖宗無意中留下的東西,造福了子孫后代。過去因閉塞而保留下來的遺產,換成了今天的繁榮和富足,真是風水輪流轉,此一時彼一時呀。
在古城里看了四五處古跡,印象最深的還是日昇昌票號,它是平遙第一家私人銀行。在它的影響下,小小的縣城里形成了幾十家專司銀兩匯兌的票號,形成了全國的金融中心。交通的閉塞、貧瘠的土地,為什么能產生“日昇昌”現(xiàn)象?是窮則思變。正因為土生土長的不甘窮困寂寞的農民,懷著試試看的想法,告別妻兒老小,背井離鄉(xiāng),他們走遍全國,獲得了各種商業(yè)信息。同時,也用他們特有的憨厚誠實贏得了從業(yè)信譽,從而也贏得了豐厚的利潤。
憨厚并非愚鈍。日昇昌的財東李大全是絕頂聰明之人。票號創(chuàng)辦伊始,他就探索出了“財東不經營、用人講回避、分紅按股份”的經營理念。正是按照這一套科學完整的管理模式,日昇昌才連連盈利,日進萬金。在此發(fā)生的數以萬計的金融業(yè)務中,竟無一差錯,實在令人叫絕。這與我們現(xiàn)代部分企業(yè)信奉的“權力一肩挑,用人一句話,花錢一支筆,決策一拍腦袋瓜”的管理模式,形成鮮明的對比!你能說古人比現(xiàn)代人聰明嗎?否,關鍵在于他們的憂患意識和興家建業(yè)的責任,促使其不能有半點懈怠,形成了不近人情的嚴苛制度,并嚴格執(zhí)行,這是成就任何事業(yè)的根本所在。
“日昇昌”即日日升日日,天天贏得、日日為新之意??稍诩姞幍膽?zhàn)亂、“城頭變幻大王旗”的時局面前,日昇昌很快就衰敗了,且再也沒有復起。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企業(yè)的命運與國運是休戚相關的,胳膊終究擰不過大腿。站在日昇昌門口凝望,才體味到國泰民安的深意。
到平遙古城,是繞不開縣衙的,它是整個古城的經典之作,也是整個古城的核心。來過了,就不想細看,可就在參觀完縣衙即將走出的一剎那,突然發(fā)現(xiàn)了懸掛于門口上方的橫匾——天理國法人情??吹剿徽鸬梦覝喩戆l(fā)麻。妻子在匾額下頻頻點頭,說:“流走的是時光,不變的是天理。此匾把人間的游戲規(guī)則說盡了說透了。”“是啊,誰又能擺脫這一規(guī)則呢?因為有了這句話,使得所有的建筑都蒼白無力?!蔽腋锌溃霸龠^千年萬年,這些建筑在不在很難說,但相信這句話一定會在人的心頭存活著,在人間傳承著?!辈贿^,逢事是講究緣分的,不知有多少人來過這里,但能不能發(fā)現(xiàn)這匾額,能不能記住、理解這句話,就很難說了。
五十年前上小學時,班上最要好的同學劉桂成的父親在太原打鐵。劉桂成有幸來過晉祠,回去后,在同學們面前大談特講晉祠及山西的景色,羨慕得我兩眼放光,心想,自己什么時候也能去山西去晉祠看看???后來,單位組織去山西參觀,去了五臺山、平遙古城,可就是沒去晉祠,再次擦肩而過。
五十年,二十年,人生有幾個五十年、二十年???這次我提議要去晉祠,要圓一個少時的夢。
晉祠就位于太原南郊的天龍山下,安坐于大山的懷抱。大門氣勢恢宏,越往里走,越感到它的厚重,一個強大繁盛的宋朝驚艷呈現(xiàn)。它的代表作應該就是雄偉的圣母殿了,原汁原味的精美木雕已經在時光中挺立千年,大殿正中的圣母微笑著,慈眉善目,天國的光輝彌漫。細究,此殿是為奉祀姜子牙女兒、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的母親邑姜所建。最令人叫絕的是大殿門口那八根木柱上,全是龍的雕塑。據導游講,這些雕塑是用一節(jié)節(jié)細小的木塊對接而成,通體看去又是一條條活靈活現(xiàn)的龍盤踞其上,工藝之精湛讓人嘆為觀止。圣母殿的北側,有一高臺建筑,乃唐叔虞祠,是奉祀西周初晉國第一代諸侯唐叔虞的祠堂。門口有一對聯(lián),印象極深:“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
世事紛爭,勝敗難測,宮闕萬里都做了土。而經歷的一切,院里的周柏都看到了,它已經在這里存活了三千多年,身邊還有一棵二千年的柏樹,它們相攜相扶,在風雨中默默堅守、相互支撐著,依然是青枝綠葉。
最令人欽佩的還是新落成的傅山紀念館。它就坐落在祠院主軸的右側,一進門就被傅山先生那氣勢奪人的長卷深深地吸引,率性十足,高山流水,變化無窮,氣象萬千?!皩幾疚闱?,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边@是傅山先生對書法的論述,每每讀到,心里都十分痛快!他這段話,肯定是沖著那些裝腔作勢而不下苦功的人說的,更準確地說是沖著那些腦滿腸肥的官僚說的。不應和、不妥協(xié)、有灼見,對藝術負責,這是文人的風骨!
因為先生在書法上造詣深厚,特別明白,特別率性,再加上勤奮,所以他才把明末清初的草書推向一個高潮。其實傅山是個全才,文武兼?zhèn)?,還通醫(yī)術,可以說是一藝通而百藝通。紀念館前言上有這樣的文字:“身為傳統(tǒng)文化思想傳承者的傅山,無論在學術和學術思想上,傅山的學問文章,都追蹤當時的進步思想,是北方學術思想的領袖、著名道家學者。尤其是前半生明朝未亡之時,他的思想帶有強烈的進步傾向,沒有受到當時學者重理學的影響?!?/p>
偉哉傅山,唯有你能與天龍匹配,與晉祠同輝。
離開太原一路北上,山越來越高,路越來越險,當來到雁門關的時候,高速公路的隧道多了起來。女婿說,這應該是陰山山脈了。我說陰山在內蒙古,可能還是太行山。其實,在山西境內跑,轉來轉去,都是繞著太行山脈展開,到了山西,才感覺“巍巍太行”不是一句虛話,而是博大深遠的代名詞,山西就在大山的懷抱里。一路上,不時有左權、白求恩、平型關大捷紀念館等地理人文的黃棕色標志在路邊閃現(xiàn),這些已融化在血液里的英雄符號、文化符號,從來沒有像這一刻感覺是那么遠,可又那么近。再過若干年,相信這些凝結著正義、真理的文化場館,定會走向歷史高處,成為名勝古跡。
到了應縣,已是晚上八點。進入縣城,在橘黃色的燈光照射下,“千年木塔,文旅圣地”廣告牌格外醒目。
這是一片開闊的廣場,這是一個開闊的寺廟,寺廟叫佛宮寺,木塔就坐落其中,遠遠地就能看到她那巍峨的身影。走近方知,木塔全名為佛宮寺釋迦塔,距今已一千多年,是中國最古老最高大的純木結構樓閣式建筑,也稱世界三大奇塔之一。
站在塔前細看,塔建造在高高的臺基上,呈平面八角形,匾額無數。第一層立面重檐,以上各層均為單檐,共五層六檐,一層有釋迦牟尼塑像,他是那樣的淡定自信,用平和慈祥的眼神審視著所有的過客,審視著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只可惜為保護文物,塔不讓登了。其實不登也罷,登上無非望遠,此外除了佛像還是佛像,朝代更迭、災難頻發(fā),大悲大苦,多少百姓總想從佛祖那里找到寄托、找到撫慰、找到答案,可到頭來誰也改變不了誰的命運,只有在默默地忍受承受中,迎接明日那絲絲縷縷的曙光。
幾名民工正在修繕木塔的房頂,一簇簇野草、爛泥被扔到地上,淺黃色的保險繩,一頭拴在塔樓的窗框上,一頭系在民工的腰上,看不清干活兒人的臉,只有一個個白色的安全帽在空中晃動。
看著民工忙碌的身影,望著高大寬厚的木塔,我就想,從晉祠到雙林寺,到應縣木塔,作為經歷千年風霜的木質建筑,至今安然無恙,避開戰(zhàn)爭、火災,還成功防止了蟲蛀。山西干旱少雨,日照相對充足,這種條件下不會遭遇類似南方的白蟻類蟲害的侵擾。從另一方面講,有干燥的氣候,才有了精美的木雕藝術,這也是世世代代藝人匠人苦苦探索的結果?!拔覀円顾蘩认?,仰首靜觀檐底黑影,看涼月出沒云底,星斗時隱時現(xiàn),人工自然,悠然融合入夢,滋味深長?!边@是梁思成與林徽因所著《晉汾古建筑預查紀略》中的怡然感受。木塔的一側,就有他們夫妻二人的合影。在那個烽火紛飛的年代,他們被這片神奇的土地所吸引,而后人也將與他們共同守護這片遺世獨立的絕代風華,這是一個民族的共同責任。
懸空寺在北岳恒山的腳下。它對于我來說,是個海市蜃樓般的概念,因為只在幼時課本上接觸過它。半個世紀過后,自己已成為身患腰疾的老者,當真的親吻她的時候,感覺就是一場夢。
親吻懸空寺簡直比登天還難,先是要從網上買門票,還要預約登臨票。在網上女兒反復操作,上線就卡,反復刷新,反復失敗,使上渾身解數,總算約上了。到了懸空寺的腳下,順著蜿蜒的隊伍徘徊,每一撥僅放十個人,從排隊到登上寺廟最少需要兩個小時——這還是旅游淡季,幸虧女兒買了折疊式小凳,我坐在上面一步步向前挪,大大緩解了腰的疲勞,小外孫不時跑過來蹭座位(在大同博物館也是這樣),當把孩子攬于懷里,既看了風景又享受天倫之樂,樂哉快哉。身旁一位八十高齡的老者,是從國外趕來的,看到我安樂的樣子,很是羨慕,左手扶著老腰,右手伸出大拇指為我點贊,有時幸福就隔著一個小凳的距離。
坐在小凳上,舉止四望,懸空寺猶如一條條絳紫色的綢帶,在刀削斧砍的山崖上舞動。山下是一開闊地帶,盛開著藍白相間的花,渲染著初秋的色彩,也提升了寺廟的顏值?!皯倚挠诳眨o悟于寺?!边@是路旁的廣告語,此真乃雋語,雖然不明出處。
仔細觀看峽谷兩側的山崖,有很多密密麻麻的石穴??吹剿鼈儠r突然明白,當年的設計者、施工者不知進行過多少次探索、嘗試,左顧右盼、反復論證,才在西邊的翠屏峰峭壁間完成施工定位,才建成了“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的寺廟,歷經1400年依然在懸崖峭壁上挺立,成為中國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仰視著,再仔細看,真正支撐寺廟的并非只有建筑物前的那十幾根長長的木樁,深嵌于山體內的那些橫梁,像無名英雄,鋼筋鐵骨般將寺廟融入山體,與在風中晃動的木柱一道,剛柔并濟,鑄成這一世間難得的美景。虛實結合,險而彌堅,這或許就是當年設計者的高妙之處。
終于可以登臨了。攀登的過程中,才知一步更比一步險,絕大多數的廊道只能容納單人通過,所以不得不實行單循環(huán)的登臨路線,其間若有一個不自覺或行動遲緩者,就會招來后面的責怨。盡管死死抓著我們的手,小外孫還是被嚇得吱哇亂叫。讓他閉上眼,他半信半疑地挪著步子,不停地哭喊著:“再也不來了?!逼鋵嵰膊辉购⒆樱瑹o論你從哪個角度往下看,都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之感,根本無心研究身邊的建筑、文物,再說后面的登臨者也不容許你有半點滯留。走著、挪著,挪著、走著,總算完成了登臨的循環(huán),大有一種死里逃生的況味。這或許就是懸空寺的魅力所在吧。
“還去恒山嗎?”女婿問?!安蝗チ?,不去了。既然吃了甜瓜,就不再吃西瓜了,再說腰也受不了。”我說。帶著幾分遺憾,我們匆匆下山。
走進大同,正下著雨,這一下雨倒遮住了傳說中的煤灰,整個城市一副清新的樣子。
進城不遠,就看到了魏都路。當“魏都”二字映入眼簾的時候,一下就想起了那個朝代,那個鮮卑族金戈鐵馬橫掃中原的朝代,它就是北魏。云岡石窟誕生了,這是集三萬高級設計師與能工巧匠于大成的創(chuàng)世之作。
歲月失語,唯石能言。它們能走向永恒嗎?非也。石窟的最南側有一石刻——西巖絕唱,它用凝練的文字詮釋了北魏的命運:“公元四九四年,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云岡皇家工程宣告結束,西部山崖成為民間造像的樂土?!碑斎慌c西巖絕唱石刻同等分量的還有一處石刻,那就是余秋雨先生的“中國由此邁向大唐”的石刻了,在先生《中國文化課》一書中曾見過照片,但今天見到實物,倍感親切。一切都是過眼云煙,唯有文化和藝術走向永恒。強大、彪悍的北魏,連它的文字都帶有刀削斧砍的個性,被稱為“魏碑”,是書法史上一道獨特風景。到了洛陽的鮮卑人,與漢文化更加融化,更加精練,那立于龍門石窟的盧舍那為證,雕刻更為精細,表情更為豐滿,千年過后,她依然用平和、淡定、慈祥的目光與我們對視著,是盛唐的象征。
看完云岡石窟,天放晴了,一縷帶著絲絲涼意的陽光灑在身上,有種復雜的滋味。徜徉在大同的大街小巷,被一種古風古韻包裹,古城、古墻、華嚴寺、善化寺、九龍壁,無不召喚著她那曾經的輝煌,一片華麗的仿古建筑上寫著“九邊重鎮(zhèn),塞上王城”的字樣。
就要離開山西了,汽車在高速公路上奔跑著,再回望茫茫的三晉大地,再仰望巍巍太行,心中生起無限感慨:歷史造就了精美、博大的山西,山西正攜古領今走向未來。未來可期。
(選自《都市頭條》微信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