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是人類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重視心理健康和精神衛(wèi)生。閱讀療愈作為一種通過閱讀促進心理健康和進行情感療愈的方法,為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提供了新的視角。公共圖書館面向特定讀者群體開展閱讀療愈服務,符合《健康中國行動(2019一2030)》提出開展“心理健康促進行動”的政策要求。目前,國內針對Z世代人群的閱讀推廣研究文獻數量不多,文章通過分析這一群體的閱讀行為和偏好,提出具有針對性的閱讀推廣策略。
一、相關概念
“閱讀療法”(bibliotherapy)一詞源自希臘語,由“圖書(biblion)”和“治療(oepatteid)”合成而來,即“通過閱讀某種具有內容針對性的圖書,以實現(xiàn)病態(tài)身心療愈的一種方法”[1]。
Z世代(GenerationZ)的概念從“X一代”衍生而來,最初美國《時代》雜志1990年7月的封面文章將出生于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的人群稱為X一代,由此引申出X世代、Y世代、Z世代的說法。通常人們將 1995年至2009年間出生的人群稱為“Z世代\"[2]。據統(tǒng)計,中國的Z世代(即1995年至2009年間在中國出生并成長的一群人,在當前2025年處于16一30歲之間,其數量約為2.6億[3]。目前,國內已有學者開始研究這一群體的閱讀特點及習慣等。
二、Z世代人群閱讀行為分析
公共圖書館通過了解Z世代群體的文化觀念、閱讀習慣、社交行為等,分析其閱讀偏好,制訂閱讀推廣策略,有助于吸引這一年輕群體走進圖書館,更好地發(fā)揮圖書館的文化陣地作用。同時,在全民閱讀工作穩(wěn)步推進的背景下,公共圖書館了解Z世代人群的閱讀偏好并有針對性地開展閱讀推廣工作,能有效提升國民綜合閱讀率,助力書香社會建設。本研究選取2020一2024年間來自新聞媒體、學術期刊和電商平臺的10份全民閱讀報告,通過提取和分析其中與Z世代相關的內容,系統(tǒng)探究該群體的閱讀動機、內容偏好及行為特征。
(一)緩解焦慮與自我提升成為閱讀目的
調查數據顯示,約 16% 至 25.4% 的大學生存在心理障礙,并且這一比例呈上升趨勢[4]。Z世代群體正面臨焦慮困境,基于Z世代群體的成長背景,不難分析出這一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大部分Z世代群體作為獨生子女,在享受全部家庭資源的同時也背負了較高的成長期待,而在信息傳播速度不斷提升的時代下,Z世代更容易受到社會環(huán)境和同輩壓力的影響,“內卷”一詞詮釋了這種狀態(tài)。當當網[5]發(fā)布的閱讀報告顯示,一線城市中50.8% 的用戶通過看書緩解焦慮。同時,在書籍的選擇上,Z世代人群也有不同想法。天貓圖書發(fā)布的《2022閱讀趨勢報告》[6]顯示,“治愈感”成為驅動年輕人閱讀的因素之一,治愈類圖書的購買者中18一34歲的青年群體占消費者群體的 60% ,這類人群重視心理健康,通過閱讀來緩解生活和工作壓力。Z世代人群產生焦慮的主要原因是認識到了個人能力的不足,除了尋求治愈,不斷充實自我也是Z世代人群緩解焦慮的重要方式。《2022多多閱讀報告》與《2021新青年閱讀報告》7顯示,Z世代在圖書消費中更傾向于選擇實用性強、有助于自我提升的類別,因此教輔類、技能類書籍成為熱門。在閱讀對焦慮的作用分析中,Z世代認為通過閱讀能夠“獲取知識,提升個人能力”,其傾向于選擇與職業(yè)技術相關的書籍,通過閱讀提升個人能力,從而更好地應對職場和生活中的問題。當前,緩解焦慮成為Z世代人群閱讀的目的之一,對其閱讀行為具有驅動作用。
(二)社交行為與社會熱點影響閱讀興趣
閱讀社交行為是閱讀與社交的融合,是一種富含社交屬性的閱讀形態(tài)。研究表明,對Z世代大學生而言,基于“社交關聯(lián)”的社會交往是其閱讀的內生動機源之一[8]?;ヂ?lián)網世界中所傳播的社會熱點新聞、體育賽事、影視作品等信息能夠對Z世代的閱讀行為產生深刻影響?;ヂ?lián)網時代下,相較于其他年齡段的人群,Z世代將社交媒體視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追逐熱點信息并將其作為社交談資在社交媒體上進行分享是Z世代的日常行為。因此,閱讀社交行為這一閱讀形態(tài)深刻影響著Z世代人群,并且社交需求能夠激發(fā)Z世代人群的閱讀興趣。
(三)線上閱讀與數字資源改變閱讀方式
數字閱讀更具便利性,能夠突破時空限制,更符合讀者需求,與傳統(tǒng)閱讀方式相比,其具有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
多份調查報告顯示,Z世代已經成為數字閱讀的主力軍。其中,國家圖書館研究院發(fā)布的《2021年度中國數字閱讀報告》[9]顯示,在全國5.06億數字閱讀用戶中,19—25歲的用戶占比達44. 63% 。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數據[10]顯示,2020年至2023年,我國14—17周歲青少年圖書閱讀率由 89.7% 增長至 90.7%[11] ,并且這一年齡階段青少年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也從 72.5% 提升至 74.7% [12]。在各類數字閱讀方式中,手機閱讀最受歡迎,其次是網絡在線閱讀。同時,有聲閱讀也逐漸走進Z世代人群的學習和生活中,人工智能技術與語音合成技術為有聲閱讀提供了技術支持。伴隨著互聯(lián)網產業(yè)興起的線上購書平臺、視頻直播平臺和網絡閱讀社群等,迎合了青年讀者的閱讀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全民閱讀的發(fā)展。
三、針對Z世代人群的閱讀推廣策略
通過分析Z世代人群的閱讀行為和特點,公共圖書館可以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在文獻資源建設、閱讀空間設計以及閱讀活動策劃等方面,為Z世代人群提供更加舒適的閱讀環(huán)境和更加精準的服務。
(一)推廣療愈文獻資源,打造多元閱讀空間
閱讀對Z時代群體具有雙重影響:一是通過閱讀心理類、文學類圖書,Z世代群體能夠緩解焦慮心情,調節(jié)心理壓力;二是實用技能類閱讀則直接促進Z世代群體個人能力的提升。豐富的文獻資源是公共圖書館開展閱讀療愈服務的基礎,而療愈文獻的選擇并沒有統(tǒng)一標準,且書目涉及學科領域廣泛,題材類型豐富。公共圖書館應參考心理學專業(yè)書目、“閱讀療法”專業(yè)著作、經由專業(yè)平臺發(fā)布的“閱讀療愈”書單以及社會發(fā)展熱點等,結合讀者需求,以此為依據遴選書目,建設療愈專題文獻資源,同時結合館內閱讀推廣活動,推廣“閱讀療愈”理念,最大限度地利用好館藏文獻資源。此外,公共圖書館應當以讀者需求為主導,同時結合閱覽室的文獻資源特色提供差異化服務。
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能有效促進讀者深入接觸紙質書籍,培養(yǎng)專注力,進入深度思考狀態(tài),緩解精神壓力。Z世代人群對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較高,因此除了優(yōu)化館藏資源外,公共圖書館應當充分發(fā)揮其公共文化服務陣地作用,結合多種療愈方式以及技術手段,建設綜合性“閱讀療愈”空間[13]。公共圖書館可以根據館舍情況升級和優(yōu)化閱覽室布局,打造療愈閱讀空間,為讀者開展閱讀提供便利的硬件設施。同時,公共圖書館可以應用虛擬現(xiàn)實、元宇宙等現(xiàn)代技術,構建虛擬閱讀空間,使讀者在虛擬閱讀空間中舒緩心情和釋放壓力,獲得閱讀療愈。
(二)開展閱讀療愈活動,構建閱讀社交生態(tài)圈
高校圖書館的主要讀者群體為大學生,而當代大學生大部分屬于Z世代人群。近年來,在面向大學生這一群體開展閱讀療愈活動時,高校圖書館結合時事熱點,創(chuàng)新活動形式,取得了較好的反響。如四川大學圖書館針對學生面臨的學業(yè)、交際和就業(yè)相關問題,以閱讀和藝術療愈為手段,開展了沐心書單、讀書會和訓練營系列主題活動[14]。
開展高品質閱讀推廣活動,打造優(yōu)質閱讀推廣活動品牌是公共圖書館促進全民閱讀的重要舉措。公共圖書館可以基于Z世代人群關注的時事熱點以及面臨的現(xiàn)實困境,開展閱讀療愈活動,通過正向宣傳“閱讀療愈”理念,引導Z世代人群積極參與圖書館舉辦的閱讀推廣活動,充分發(fā)揮公共圖書館閱讀空間的療愈作用,拓展公共圖書館閱讀療愈服務功能。面對Z世代人群的社交需求,公共圖書館可以通過開展主題鮮明、互動性強的閱讀推廣活動,幫助具有相同興趣愛好的Z世代讀者建立社交聯(lián)系,構建閱讀社交生態(tài)圈[15]。Z世代人群可在閱讀社交生態(tài)圈中表達個人觀點,產生情感共鳴,滿足社交需要。
(三)創(chuàng)新應用數字技術,推廣在線閱讀平臺
數字化時代,公共圖書館應當加快數字資源建設,構建在線閱讀平臺,優(yōu)化在線閱讀服務。
公共圖書館在面向Z世代人群構建在線閱讀平臺時,一是要注重平臺設計的便捷性與互動性。公共圖書館應當向Z世代人群提供便捷的數字資源使用方式,使其能夠通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足不出戶即可享受海量數字資源。Z世代人群熱衷于在閱讀過程中參與文本創(chuàng)作并借助數字技術表達觀點[16]。因此,對Z世代人群而言,其注重在線閱讀平臺的互動性。二是要善于利用公共圖書館龐大的讀者數據以及大數據算法進行個性化閱讀推薦。數字資源訪問量和點擊量可以直觀反映讀者的閱讀偏好,因此公共圖書館可以整合、分析讀者的訪問信息,以此為依據,更新和優(yōu)化圖書館數字資源。三是要創(chuàng)新應用數字技術,如AIGC技術。人工智能正在影響和改變圖書館的業(yè)務形態(tài)和服務方式,面向Z世代人群,公共圖書館可以充分利用AIGC技術與讀者互動交流,并且引入虛擬數字人發(fā)揮情感陪伴作用[17],創(chuàng)新打造圖書館專屬文化IP。
四、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公共圖書館將面對不同代際的讀者群體。文章從從不同代際人群的特點和成長環(huán)境來對其閱讀行為進行研究,能夠幫助公共圖書館了解其服務對象,以此探索更加貼合受眾的工作方式,提升服務質量和精準度,并引導不同代際的讀者群體合理利用圖書館資源,提升其深度閱讀水平和思考能力,營造濃厚全民閱讀氛圍。
[參考文獻]
[1]徐雁.文學閱讀與文學療愈[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11(04):16-24.
[2]王珺.乙世代閱讀特點、成因及引導策略初探:基于代際研究的視角[J].中國出版,2021(15):61-63.
[3]王水雄.中國“Z世代”青年群體觀察[J].人民論壇,2021(09):24-27.
[4]張紀玥.“健康中國”背景下高校圖書館“閱讀療愈空間”建設實踐探析[J].圖書館研究,2024(06):8-15.
[5]讀書破萬“卷”:國民閱讀洞察2022[EB/OL].(2022-04-21)[2025-04-01].http://www.36kr.com/p/1707960242189573.
[6]天貓圖書發(fā)布2022閱讀趨勢報告:兒童文學和科普讀物消費占比逐年提升更多年輕人通過讀書提升專業(yè)技能[EB/OL].(2022-04-22)[2025-04-01].http://new.qq.com/rain/a/20220422A05FZG00.
[7]喻國明,楊雅,李彪.新傳播時代圖書消費新勢力分析:來自《2021新青年閱讀報告》[J].現(xiàn)代出版,2021(06): 65-69.
[8]易雅琪,馬元茜,許鑫.乙世代大學生閱讀的社交行為影響研究:以社會化閱讀平臺“微信讀書”為例[J].圖書館雜志,2024(07):88-100.
[9]《2021年度中國數字閱讀報告》發(fā)布[J].國家圖書館學刊,2022(03):61.
[10]魏玉山,徐升國,拜慶平,等.第十九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主要發(fā)現(xiàn)[J].新閱讀,2022(05):32-34.
[11]第二十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成果[EB/OL].(2023-04-24)[2025-04-01].htps://www.nppa.gov.cn/xxfb/ywdt/202304/t20230424_713200.html.
[12]第二十一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成果發(fā)布[EBOL].(2024-04-23)[2025-04-01].https://www.nppa.gov.cn/xxfb/ywdt/202404/t20240424_844803.html.
[13]司玉芹.“閱讀療法”與公共圖書館“發(fā)展性閱讀療愈”服務[J].圖書館研究,2024(03):38-46.
[14]葉丹,王景文,郎杰斌.“閱讀療愈”服務的實踐探索與未來思考:2024年“閱讀與心理健康”學術研討會綜述[J].圖書館雜志,2025(04):48-54.
[15]陳一詩.公共圖書館面向“乙世代”的精準閱讀推廣路徑研究[J].宜春學院學報,2024(04):33-37.
[16]聞媛.乙世代的數字閱讀:從個體偏好到集體共享[J].貴州社會科學,2024(05):46-51.
[17]謝姣.AIGC驅動下圖書館未成年人服務應用研究[J].圖書館,2025(04):5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