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階段的籃球教學偏向實踐教學,即強調運用技能化和實戰(zhàn)化的教學方法。教師依托教學支架引導學生在籃球學習中實現(xiàn)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練習,能夠切實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和實踐應用能力,打造理論與實踐并重的籃球教學模式,提高初中籃球教學的整體質量。
一、支架式教學法的概述
(一)支架式教學法的理論基礎
支架式教學法借用建筑行業(yè)中使用的“腳手架”為概念原型,將學生的學習過程視為建筑搭建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需要通過教師的有效指導與幫助不斷獲取新知。因此,在支架式教學法中,學生的學習是其依托教師所提供的“腳手架”而不斷建構的過程[1]。在實際教學層面,支架式教學法的運用能夠為學生提供明確的學習方向,使其在學習中認識自我建構的意義和目標,進入深度學習狀態(tài),獲得較為深刻的學習體驗,實現(xiàn)對所學知識和技能的充分內化與吸收。
(二)支架式教學法的應用流程
1.搭建支架
教師應分析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了解其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和技能,由此合理搭建教學支架。
2.延伸支架
教師運用支架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探究問題,能夠實現(xiàn)支架式教學的延伸,使學生進入深度學習狀態(tài)。
3.組織探究
支架搭建的目的是輔助學生探索新知。教師應依據(jù)教學支架,運用任務驅動或項目學習的方式,組織學生借助相關工具自主探究,使其能夠有效跨越自身的最近發(fā)展區(qū)。
4.合作學習
支架式教學法強調以學生為本位,注重教師的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探索,能夠達成內化與吸收知識的目的。教師應給予學生自由的學習空間,并通過開展合作學習活動,鼓勵學生在合作中探究和解決復雜問題,實現(xiàn)知識的應用與遷移。
5.實施評價
利用教學支架,教師可以對學生學習新知、運用技能、實踐演練等學習過程進行階段性評價,指出其優(yōu)缺點,全面反饋其學習成果,并可以結合教學問題,依據(jù)支架指導其進行針對性改進。
二、支架式教學法在初中籃球教學中運用的意義
(一)引領學生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
教師遵循學生的學習意愿,在了解學情的基礎上搭建支架,完善教學設計,優(yōu)化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能夠較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此外,教師還能夠依據(jù)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情況選擇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其自主獲取知識內容,為其自主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教師發(fā)揮支架的作用,指導學生獲取理論知識,高效完成新知探究、內化遷移、實踐應用等學習目標,能夠實現(xiàn)意義建構。在籃球課堂中運用支架式教學,能夠更好地調整學生的學習與訓練狀態(tài),使其真正掌握相關技能,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三)推動體育學科教學改革
教師依托教學支架為學生呈現(xiàn)更多有關籃球的理論知識、專項技能,并運用支架驅動學生主動探究籃球運動技巧的應用方法,既能夠幫助學生掌握運動技巧,又能夠推動體育學科教學改革[2]。
三、支架式教學法在初中籃球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立足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合理搭建支架
初中籃球教學活動的開展應基于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和技能水平。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應全面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籃球技巧水準及對于籃球運動的興趣,綜合各個方面開展科學的學情分析工作,合理預判并把握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保證教學支架與學生能力水平的契合。立足學生的籃球能力最近發(fā)展區(qū),教師應圍繞教學支架完善課程整體設計,激發(fā)學生開展籃球運動的主動性,高效開展籃球教學活動。
以人教版體育與健康八年級全一冊第四章“籃球”的教學為例。首先,教師可以開展學情調查工作,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學生對籃球的認知情況,在問卷中設計關于籃球基礎知識的問題:“在運球時應通過手指發(fā)力還是手腕發(fā)力?擋拆戰(zhàn)術可以為進攻球員創(chuàng)造什么機會?三秒違例指的是什么?走步犯規(guī)指的是什么?”其次,教師可以組織師生籃球友誼賽,與學生在籃球場上進行切磋,直觀地感受學生的籃球技能水平。最后,教師可以根據(jù)學情信息,預測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并將籃球技能的學習目標劃分為三個等級:掌握基本的運球技巧,能夠完成行進間運球;掌握定點投籃的姿勢和發(fā)力方法;定點投籃的命中率能夠達到 30% 以上。如此,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搭建教學支架,能夠保證籃球教學符合學生的實際能力水平,并對學生的心理、身體發(fā)展和體育技能學習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二)搭建流程支架,有序開展教學
支架式教學的作用在于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以符合其能力發(fā)展規(guī)律的方式,引導其自主探索知識,促使其完成階段性學習任務,最終獲得能力水平的提升。在初中籃球支架式教學中,教師應搭建流程支架,為學生自主探究課程知識提供指引,從而有序地開展籃球教學活動[3]。教師還應在流程支架中設置具有關聯(lián)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在思考與探究中了解理論知識,不斷提高籃球理論知識水平。
仍以人教版體育與健康八年級全一冊第四章“籃球”的教學為例。八年級籃球教學主要包括基本技術、戰(zhàn)術基礎配合和游戲與比賽三個模塊,具有支架式結構。教師可以依據(jù)教材內容編排特點,合理規(guī)劃教學流程,先引導學生從基本理論和運動技巧學習開始掌握籃球的基礎運動技能;再引入戰(zhàn)術配合相關知識,使學生在團隊配合中進行磨煉、提升;最后以籃球比賽活動作為訓練形式,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籃球運動水平。為使學生明確學習流程,教師應綜合各個模塊的內容設計問題:“同側步持球突破可以在哪些戰(zhàn)術中使用?在三對三對抗賽中,適合運用哪種戰(zhàn)術組織進攻?”要解決這些問題,學生就要按照支架有序學習各模塊的籃球知識與技巧。
(三)呈現(xiàn)結構化教學內容,夯實籃球基礎
要實現(xiàn)支架式教學與初中籃球教學的充分融合,有效發(fā)揮支架式教學的作用,引導學生高效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教師應結合籃球的教學內容與教學屬性,按照既定程序進行教學內容的收集與整合,并依托支架結構化呈現(xiàn)教學內容,引導學生由易到難學習和掌握籃球知識和技巧。
仍以人教版體育與健康八年級全一冊第四章“籃球”的教學為例。在指導學生學習籃球基本技術時,教師應對教材中所呈現(xiàn)的各項技術進行難度排序:一是熟悉球感,提升球性,這是學生快速進入籃球學習狀態(tài),高效掌握相關技巧的基礎;二是運球和傳球,這是籃球運動最基本的技能;三是突破、投籃、上籃等以得分為目的的終結技,這是籃球運動中難度系數(shù)較高的技巧。在此基礎上,教師應在籃球教學中搭建“熟悉球感一運球傳球一突破技巧一得分終結”的教學內容支架,先帶領學生進行腰間繞球熱身活動,再為其講解運球急停急起、單手肩上傳球等基礎技巧知識,最后以同側步持球突破和行進間單手低手上籃等終結技作為收尾。如此,可以引領學生經(jīng)歷系統(tǒng)的籃球理論知識和技巧學習過程,夯實其籃球基礎。
(四)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提高籃球技能水平
教師應依托支架引導學生從不同維度開展探索,使其能夠更全面、細致地理解籃球運動原理,掌握運動技能[4]。教師可以圍繞特定的籃球運動技巧搭建支架,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轉變學生的籃球學習思維和行動方式,提高其籃球技能水平。
以人教版體育與健康九年級全一冊第四章“籃球”的教學為例。首先,教師在向學生講解“行進間運球”這一技巧時,可以系統(tǒng)講解概念和技巧要領,使學生從理論層面認識在行進間運球時應如何控制球,如何把握球的落點,如何掌控運球的節(jié)奏。其次,教師可以結合這一籃球技巧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組織學生觀看NBA比賽的錄像,引導學生在觀看錄像的過程中,總結這些球員的運球技巧,并進行模仿,從而逐步掌握“行進間運球”的方法。最后,教師可以基于實踐的角度組織運球比賽,設置行進間跨障礙運球比賽項目,為學生創(chuàng)造鍛煉運球技巧的機會,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目的。如此,教師圍繞特定的籃球技巧搭建教學支架,能夠使學生在系統(tǒng)學習與訓練中提高籃球技能水平。
(五)搭建教學評價支架,促進學生籃球技能水平的均衡發(fā)展
教師不僅要在理論知識講解和運動技巧教學等方面體現(xiàn)支架式特點,還要對課堂教學評價模式做出支架式處理,通過改進教學評價的方式優(yōu)化籃球教學的效果[5]。在籃球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應依據(jù)課堂教學支架明確評價重點,并依據(jù)學生個體特點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成果,運用分層評價的方式搭建教學評價支架,促進學生籃球技能水平的均衡發(fā)展。
仍以人教版體育與健康九年級全一冊第四章“籃球”的教學為例。在教學中,教師應依據(jù)學生個體的能力差異為其設置不同的學習目標,指引其按照特定的教學支架進行針對性學習和訓練。如籃球基礎一般的學生應著重圍繞“籃球理論知識學習支架”進行學習,籃球技巧熟練程度較高的學生可以依據(jù)“籃球競技能力提升支架”進行專項訓練。在教學評價中,教師應針對不同學生所對應的支架學習方式與涉及的內容實施評價。如教師可以組織定點投籃比賽,檢驗以籃球基本技巧學習為重點的學生的學習成果;可以組織“5V5”籃球比賽,檢驗籃球運動能力較強的學生在比賽中運用各種戰(zhàn)術的情況。如此,應用不同的評價方式,教師能夠了解不同能力水平學生的籃球學習成果,并開展針對性指導,促進學生籃球技能水平的均衡發(fā)展。
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應在了解支架式教學法理論和運用要求的基礎上,結合初中籃球教學特點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合理設計教學支架,有序推進籃球教學流程,促進學生籃球能力水平的穩(wěn)步提升。在運用支架式教學法時,教師應找準學生的能力最近發(fā)展區(qū),確定支架搭建的立足點,并將教學支架與授課流程相結合,發(fā)揮支架教學的指導作用,循序漸進開展籃球授課活動,同時要在理論知識呈現(xiàn)、技巧講解演示及教學評價等方面體現(xiàn)支架式教學的特點,依托支架式教學提升初中籃球教學的實際效果。
【參考文獻】
[1]劉文華.體育教學中籃球訓練的方法與技巧探究[J].新體育,2023(24):46-48.
[2」劉耿遜.基于多樣化教學方式方法的初中籃球教學策略[J].中國學校體育,2023,42(12):37-39.
[3」吳姜.提高初中體育籃球教學質量的實踐探索[J].拳擊與格斗,2023(8):112-114.
[4]廖偉德.初中籃球學、練、賽一體化教學實施[J].中國學校體育,2023,42(7):43-44.
[5」徐成儉.支架式教學模式在高中籃球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家庭教育,2023(4):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