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學教師應在實踐活動中積極發(fā)展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思維方式的轉變,落實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目標。項目式學習作為一種以項目為基礎的學習方式,具有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和促使學生全面參與課堂學習的重要作用。將其應用于高中生物學教學中,有利于落實《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新課標》)的相關要求。
一、高中生物學教學中項目式學習的構成要素
內(nèi)容、情境、活動與結果這四個要素構成了項目式學習。其中,內(nèi)容是任務設計和制定的核心,情境是項目式學習的基礎,活動是落實項目式學習目標的重要手段,而結果對應著學生最終的項目式學習成果[]。
項目式學習的內(nèi)容應是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師需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選擇學生生活中有價值的真實問題,據(jù)此開展教學,并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問題的解決中。在做好內(nèi)容選擇之后,教師需要設計項目式學習的情境。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需要緊扣項目內(nèi)容,以學生感興趣的事物或話題作為突破口,有效促進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的理解。項目式學習的活動既需要符合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也需要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從而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讓學生在解決問題后能夠有所收獲。在活動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基于情境和活動目標,制訂并實施項目式學習計劃,積累經(jīng)驗,進而完成知識體系的建構,發(fā)展自身問題解決能力。在教學的最后,教師需要采取有效的評價手段與方式,檢驗學生的項目式學習成果。成果可以以報告、演出、模型等形式展現(xiàn)。通過對成果的展現(xiàn),學生的專業(yè)技能可以獲得進一步的提升。
二、高中生物學教學中項目式學習的主要特征
項目式學習的主要特征為項目選擇的真實性、學習過程的合作性、問題的驅動性以及評價的綜合性[2]。
首先,項目選擇的真實性強調,教師應在教學開始前,選擇科學的、合理的、可行的項目。教師可以從教材中、生活中、時事熱點新聞中選取適宜的項目式學習素材,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引導學生將學習內(nèi)容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認識到生物學在現(xiàn)實中應用的意義。其次,學習過程的合作性強調,教師應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合作探究經(jīng)歷問題解決的全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主要起到引導作用,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引導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再次,問題的驅動性強調,教師應設定有意義的教學目標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讓學生適當突破自身的局限,提高自身的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最后,評價的綜合性強調,教師應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觀念,堅持教學評一體化原則,注重發(fā)揮過程性評價的積極作用。教師既需要關注與評價學生參與項目活動的成效,也需要針對學生最終的項目作品做出客觀評價,指出問題與不足,以便學生予以改進,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高中生物學教學中項目式學習的應用策略
(一)結合《新課標》要求,確定項目主題
項目主題是整個項目式學習活動開展的基礎。教師需要設計與生物學學科和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項目主題,也需要保證項目主題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確定項目主題之前,教師需要進行《新課標》分析、學情分析、教學內(nèi)容分析;在確定項目主題之后,需要進行目標、驅動問題設計[3]。
1.《新課標》、學情、教學內(nèi)容分析
以“細胞器之間的分工合作”為例,從《新課標》的角度來看,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要求為:明確細胞是生物體結構與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理解細胞各部分結構既分工又合作,共同執(zhí)行細胞的各項生命活動;闡明細胞內(nèi)具有多個相對獨立的結構,擔負著物質運輸、合成與分解、能量轉換和信息傳遞等生命活動;舉例說明細胞各部分結構之間相互聯(lián)系、協(xié)調一致。
從學情的角度來看,其一,學生已經(jīng)學過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核糖體等相關知識,具備一定的認知基礎;同時,學生也已經(jīng)學過如何使用高倍顯微鏡,具備一定的實驗操作基礎。其二,學生普遍對生物學知識有興趣,喜歡通過探究來掌握知識。其三,在本節(jié)課學習中,學生可能難以理解不同細胞器的具體功能、相互關系等,需要教師引導其系統(tǒng)梳理所學知識,形成知識體系,并以實例或圖像為輔助。
從教學內(nèi)容的角度來看,本節(jié)課共包含細胞器之間的分工、細胞器之間的協(xié)調配合、細胞的生物膜系統(tǒng)三個部分。所涉及的知識點既是有關細胞結構的延伸與拓展內(nèi)容,也能為學生日后學習細胞的呼吸、細胞的分化等知識點奠定良好的基礎。
2.項目主題、目標、驅動問題設計
教師結合細胞器的相關知識點,引入如下項目背景:糖尿病指一種以高血糖為主要特征的代謝性疾病,是由胰島素分泌或利用缺陷所引起的。注射胰島素可以治療糖尿病。胰島素指一種由胰腺中的胰島β細胞分泌的激素,主要起到調節(jié)血糖水平的作用。我國首次采用人工方法合成胰島素是在1965年,整個研究過程耗時約6年。請你思考為何人工合成胰島素極為困難,人體內(nèi)的細胞是怎樣合成胰島素的。基于此,教師將項目主題確定為“隱形的加工廠—細胞器之間的分工合作”。
考慮到項目目標的設計既需要緊扣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也需要重視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方面,教師設計如下項目目標[4]。(1)核心素養(yǎng)目標:(生命觀念)能夠理解細胞器之間存在相互協(xié)作的關系,認識到生命活動具有系統(tǒng)性;(科學思維)能夠運用歸納、推理、分析等方法,認識和理解細胞器的分工與合作,簡述生物膜系統(tǒng)的構成與功能;(科學探究)能夠通過自主實驗與探究,觀察葉綠體和細胞質的流動;(社會責任)能夠認識到細胞器的分工合作對生命活動至關重要,關注生命科學對人類健康和社會發(fā)展的積極影響。(2)能力目標:通過本次項目式學習,發(fā)展和培養(yǎng)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等方面的能力。(3)情感態(tài)度目標:激發(fā)對生物學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探究精神,學會尊重生命,增強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意識。
在確定項目主題與目標之后,教師設計的項目驅動問題為:(1)細胞是如何維持生命活動的?(2)細胞器的主要功能是什么?(3)細胞器如何對細胞產(chǎn)生影響?(4)細胞器的結構與功能之間有何關系?
(二)設計項目方案,融入實踐活動
針對“隱形的加工廠—細胞器之間的分工合作”項目,教師基于項目主題,設計包括小組劃分、時間安排、活動組織三個部分的項目方案。在具體實施項目方案時,教師按照班上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人際關系等,將他們分成多個四至六人的小組。接著,教師按照“情境導入、探究與學習、成果展示”的思路,用三個課時開展項目活動。在第一課時中,教師借助情境引出項目式學習內(nèi)容,并引導小組嘗試進行探究;在第二課時中,小組需要展開實踐,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給出建議則由教師負責;在第三課時中,小組需要以PPT的形式向全班展示探究成果。在上述過程中,小組也需要根據(jù)教師對課時的安排,自行規(guī)劃本組的實踐過程,從而保證能按時完成探究和PPT制作等。
(三)組織學生探究,實施項目式學習
在完成項目主題確定、項目方案設計后,教師便可以組織學生開始進行項目式學習。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先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項目式學習內(nèi)容,再通過項目驅動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引導學生完成項目式學習任務[5]。
在本節(jié)課教學開始前,教師為學生簡要介紹人工合成胰島素的過程,讓學生感受人工合成胰島素的困難之處,并引出“細胞主要是由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與細胞器等組成的,細胞內(nèi)的每一個結構都有獨特的作用,細胞通過各個結構之間的分工合作來執(zhí)行多種生命活動”等內(nèi)容。之后,教師為學生介紹項目式學習的基本流程,提出在課前設計好的項目驅動問題,引導學生分組探究細胞結構,通過項目式學習任務研究細胞內(nèi)主要的細胞器及其功能。學生需要通過觀察的方式,探究線粒體、葉綠體、中心體、核糖體、內(nèi)質網(wǎng)、高爾基體、液泡與溶酶體這些細胞器是否存在于動植物細胞內(nèi),功能分別是什么,以及什么細胞器含有色素。在對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有一定的了解后,學生需要制作真核細胞的模型,并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與運輸。在上述過程中,學生通過探究知識和制作模型,有利于將所學的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深入理解與細胞器有關的內(nèi)容。
(四)評價學習成果,引導學生反思
項目評價主要分為成果展示、小組匯報與活動評價三個部分。在成果展示環(huán)節(jié)和小組匯報環(huán)節(jié),每個小組需要派出一名代表,由這名代表為其他小組介紹本組的項目式學習成果。在活動評價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為學生發(fā)放評價表,引導學生通過自評、小組互評反思自己的項目式學習過程?!半[形的加工廠—細胞器之間的分工合作”項目的評價表如表1所示。
結語
綜上所述,項目式學習通過將學生置于主體地位,促使學生成為知識的主動建構者,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nèi)在動機,發(fā)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引導學生進行項目式學習時,教師需要精心設計符合學生特點的項目活動,通過教學充分發(fā)揮項目式學習對于提升學生探究能力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張學剛.微項目學習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實踐應用[J].中學教學參考,2022(2):90-92.
[2」李杏輝,陳冰.新課標下項目式學習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的實踐[J].中學生物教學,2022(3):11-13.
[3]韋曉云.項目式教學在高中生物實驗創(chuàng)新與優(yōu)化中的應用:以校本課程“綠葉中色素的提取與分離”為例J」.課堂內(nèi)外(高中教研),2022(4):108-109.
[4」劉蘭珍.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項目式教學在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課堂內(nèi)外(高中版),2023(15):81-83.
[5]胡夢玨.項目式學習法在探究性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文淵(中學版),2020(10):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