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應用優(yōu)勢逐漸顯現。傳統數學教學模式相對單一,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而教師引入信息技術,能直觀生動地呈現復雜的數學知識,顯著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能從被動轉變?yōu)橹鲃?,課堂關系也能從傳統的“教與學”關系轉變?yōu)椤皩c學”關系。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應立足當前教育發(fā)展需求,深入分析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將信息技術有效應用于課堂教學中。
一、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應用簡述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多元化信息技術逐漸被應用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資源也變得越來越豐富。多媒體技術作為較早進入初中數學課堂的信息技術手段,能將文字、圖片、動畫等元素融合,生動直觀地呈現抽象的數學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除了多媒體技術,學習軟件的應用也有效豐富了數學教學的方式。例如,“八桂教學通”軟件能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數學教學視頻和練習題,幫助學生逐步理解數學知識,并能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提供個性化反饋。又如,“豆包愛學”軟件能幫助學生解析各種代數和幾何問題,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自主學習資源,幫助他們在課外鞏固知識和提高解題能力。由此可見,初中數學教師運用信息技術能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體驗和更多元的學習方式,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二、信息技術輔助構建高效初中數學教學課堂的積極作用
(一)拓寬教師的教學視野
初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能拓寬教學視野,提升專業(yè)能力。在備課階段,教師可以利用“八桂教學通”獲取國內優(yōu)質教學資源,并借助“八桂教學通”的動態(tài)教學功能設計富有啟發(fā)性的課堂活動,使教學內容更具科學性和邏輯性。在課堂上,教師可借助信息技術的即時反饋功能,快速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實時分析學生的解題過程和解題思路,從而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策略。在課后,教師可借助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反思和教學優(yōu)化。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八桂教學通”的工具系統分析課堂數據,深入探究教學過程中隱含的問題,進而逐步提升自己的專業(yè)能力。這種引入信息技術的教學能使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引導者與學生成長的同行者。
(二)賦能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深度思考
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能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使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態(tài)從被動轉變?yōu)橹鲃?。例如,教師可利用“八桂教學通”的動態(tài)演示、實時演算等功能,為學生構建一個立體形象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讓他們直觀理解抽象概念,培養(yǎng)他們的數學直覺和邏輯推理能力。同時,教師可借助“八桂教學通”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路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適當的內容。當然,學生也可借助“八桂教學通”進行自主學習和深度思考,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提升思維的嚴密性。
(三)推動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優(yōu)化
初中數學教師將信息技術引入課堂,能為課堂注入新活力,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例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技術生動直觀地呈現復雜的數學理論,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如,教師可利用“八桂教學通”演示幾何變換的動態(tài)過程,讓學生直觀感知點、線、面的關系,從而加深學生對數學本質的理解。同時,初中數學教師將信息技術引入課堂教學中,能有效提升師生之間的溝通質量。教師可以通過實時答題器或在線測評工具,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互動,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從而有針對性地調整課堂教學策略。此外,初中數學教師將信息技術引入課堂教學中,還能打破傳統課堂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課后預習和復習。例如,學生可以在課后借助“豆包愛學”鞏固所學知識,深入理解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
三、信息技術輔助構建高效初中數學教學課堂的創(chuàng)新路徑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高課堂效果
教學實踐表明,精心設計的教學情境對學生的學習和思考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在初中數學課堂上,教師應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適當的教學情境,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若能將數學知識與生活中的具體案例結合起來,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2]。例如,在教學“點、線、面、體”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展示一座摩天大樓的圖片,并向學生提出引導性問題:“這一建筑是由哪些幾何元素構成的?這些幾何元素是如何相互作用的?”這些問題能夠引導學生思考建筑物的組成元素,讓他們運用已學知識進行初步分析。然后,教師可借助“八桂教學通”的動態(tài)演示功能,引導學生觀察該建筑物表面最小的結構單元(窗戶上的螺絲釘),并將其作為幾何圖形中的點,用高亮色標記出來,以此凸顯其在幾何基本元素中的重要性。接著,教師可展示窗框、門框及墻角等結構,帶領學生觀察這些由直線組成的結構的形態(tài)等。這樣,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觀察和分析這些線條的排列與連接,能理解線與點之間的關系,并將其與建筑物的構造聯系起來。最后,教師可進一步展示建筑物的墻面、窗面、屋頂等面結構,這樣能讓學生清晰地看到線條是如何圍成面的,并認識到面是由點和線共同作用形成的,從而厘清點、線、面之間的關系,建立起一個從簡單到復雜的幾何知識體系。
(二)多元互動,激發(fā)學生興趣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在適當的時機以科學合理的方式引入信息技術,才能充分發(fā)揮其教學輔助作用,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進而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以“概率統計”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借助“八桂教學通”的共享白板功能,設計投擲硬幣的模擬實驗,并邀請學生上臺點擊屏幕上的虛擬按鈕。當學生點擊按鈕后,屏幕上會呈現硬幣正反面出現的次數,同時清晰地呈現實驗結果的變化情況。這一動態(tài)過程能給予學生強烈的視覺沖擊,讓他們直觀看到多次實驗的結果,從而加深他們對概率概念的理解。隨著實驗次數的增多,正反面出現次數的比值會逐漸趨近預設的概率值。隨著實驗的持續(xù)開展,“八桂教學通”能自動生成柱狀圖或餅狀圖,讓學生直觀看到各項數據的分布情況,進一步理解相應的知識[3]。這種動態(tài)生成數據和圖表的教學方式,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使抽象的數學概念變得具體可感。為了進一步提高課堂的互動性和學生的參與度,教師可以利用“八桂教學通”的實時互動功能,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讓每個小組負責開展一定數量的投擲實驗,并及時上傳投擲實驗結果。同時,教師可通過大屏幕整體展示各小組的投擲實驗結果,并引導學生進行結果分析和互動交流,從而讓學生發(fā)現相應的數學規(guī)律。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可以在實踐操作中加深對概率知識的理解,還能與同伴分享學習成果,進行有效的互動學習??梢?,教師借助“八桂教學通”的各項功能,能直觀展示相關知識,促進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的價值,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三)直觀教學,掌握知識要點
初中數學知識與小學數學知識相比,抽象性更強,學習難度也更大。部分初中學生在學習數學概念和公式時,容易遇到困難。而學生如果不能深入理解所學知識,就容易在解題時出現錯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初中數學教師必須采用切實有效的教學策略,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核心知識。以二次函數 y=ax2+bx+c 的教學為例,在傳統教學中,教師通常會結合教材中的靜態(tài)圖片開展教學。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只能通過文字和公式去理解相應知識。而教師如果合理引入動態(tài)教學軟件,就能改變教學過程,讓學生深入理解知識。在動態(tài)教學軟件的幫助下,教師可動態(tài)展示不同情況下二次函數圖象的開口方向、對稱軸位置以及頂點的位置。學生借助這樣的動態(tài)演示能深入理解二次函數圖象的知識。課后,教師還可以利用線上平臺布置一些探究任務,讓學生利用“豆包愛學”設計個性化的二次函數模型,以此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這種基于實際情況的學習方式,不僅能加深學生對二次函數性質的理解,還能提高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變式練習,強化理解記憶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通常借助大量練習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這種方式過于機械,無法讓學生深入理解知識的本質。為了幫助學生真正掌握數學知識,教師可引入信息技術,借助變式練習突破傳統紙筆練習的局限,讓學生在不同的問題情境中靈活運用所學內容。例如,在學習一元一次方程時,教師可以借助智能教學系統設計“解題大師”在線挑戰(zhàn)活動,以此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系統會根據學生的表現,自動生成新的題目,從而確保每一題都符合學生的學習情況。這種動態(tài)調整題目難度的方式,能讓學生在不同階段接觸到適當的練習題目。當學生提交答案后,系統會判斷正誤,并給出詳細的解題過程,這樣能幫助學生理解自己為什么會出現錯誤。若學生在某個環(huán)節(jié)存在理解偏差,系統還會提供相關的學習資源,引導學生從基礎概念入手進行學習。同時,針對學生的薄弱點,系統會推薦類似的題目,讓學生進行強化訓練,以此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4]。這樣的智能反饋機制能為學生提供一條個性化、系統化的學習路徑,提升他們的解題能力,幫助他們鞏固所學知識。教師在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能豐富變式練習的內容和形式,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知識點。例如,在教學一次函數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結合虛擬仿真軟件設計“數學大冒險”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理解一次函數的性質。在該游戲中,學生需要回答基礎問題、中級問題、高級問題?;A問題包括判斷正負、計算函數值等內容;中級問題包括求函數解析式、判斷函數圖象與 x 軸的交點、分析區(qū)間性質等內容;而高級問題則包括判斷平行與垂直、構建實際情景問題等內容。學生每答對一個問題,就能獲得一定的“金幣”等道具獎勵,這些獎勵可以激勵學生在游戲中克服困難,推動游戲進程[5]??梢?,教師借助信息技術設置變式練習,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在探索和實踐中深入理解數學知識。
結語
在新課改背景下,信息技術逐漸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工具,很多教師都在積極嘗試利用這一手段提升教學質量與效果,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精準把握應用信息技術的尺度,充分發(fā)揮其輔助教學的價值。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合理應用“八桂教學通”“豆包愛學”等軟件,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生動直觀地呈現抽象的數學知識,豐富學生的數學學習體驗,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葉秋環(huán).新課程標準下信息技術與數學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研究[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4(8):58-60.
[2]章彩霞.基于信息技術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路徑[J].中國新通信,2024,26(6):182-184.
[3]陳寧.運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策略:以人教版數學八年級上冊“13.1軸對稱”教學為例[J].廣西教育,2024(4):61-66.
[4]李愛金.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思考[J].智力,2023(25):49-52.
[5]張婷婷.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有效應用的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3(9):136-138.